何方國 張 麗 楊 靜 趙夏云 瞿 飛 文林宏 李正麗**
(1. 貴州茂云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6;2. 貴州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3. 貴州省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6)
黔椒12 號系貴州省園藝研究所和貴州省農科院山茂園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歷時8年選育出的優(yōu)質早熟、鮮食加工兼用的黔椒系列線椒新品種,并于2022 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GPD 辣椒(2022)520074]。該品種為鮮食一代雜交種,3 年適應性種植試驗表明,黔椒12 號線椒種子純度高、性狀穩(wěn)定、綜合抗性強,深受種植戶歡迎?,F(xiàn)將黔椒12號的雜交制種技術介紹如下。
選保水能力強、透氣性好、3 年內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沙壤土地塊作制種田,制種田應與其他辣椒品種的種植田塊物理間隔500 m 以上。在海南地區(qū)制種,6~9 月地面覆膜進行高溫悶棚,可起到殺菌殺蟲、防除雜草的作用;在貴州中海拔地區(qū)制種,定植前地面噴施4.5%高效氯氰菊酯,每667 m2撒施生石灰10~15 kg或噴灑80%代森錳鋅200~300 g進行土壤消毒[1]。
用55 ℃溫水燙種或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5~20 min,殺滅種子表面附著的病菌,隨后將種子洗凈,放在20~25 ℃水中浸泡4~5 h,撈出后攤開晾干,用干凈濕布或紗布包好,置于25~30 ℃條件下催芽。70%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海南地區(qū)制種的,10月中旬~11月上旬播種;貴州中海拔地區(qū)制種的,2月中旬~3月中旬在大棚內播種。選用50 孔或72 孔穴盤和蔬菜專用營養(yǎng)土育苗,每穴播1~2 粒種子,覆土厚1.0~1.5 cm。播種過深,種子出苗困難;播種過淺,澆水時易將種子沖至土面[2]。采用漂浮育苗或潮汐育苗的,早上基質浸透水后要放水,避免種子長時間浸泡在水中造成爛種;用灑水噴頭澆水的,應避免種子被水沖至基質表面。穴盤表面覆蓋薄膜,以利提高苗床溫度,防止基質水分蒸發(fā)過快。為保證授粉時有足夠的父本花粉,父本應較母本提前7 d 播種,父母本比例為1∶(3~4)。
培育適齡壯苗是保證種子產量的基礎。苗期應合理調控溫濕度,幼苗出土前保持床溫30 ℃左右,出土后立即揭開地膜,并逐漸降低苗床溫濕度,以防秧苗徒長。根據苗情適當澆水、施肥[3]。幼苗長有3~4 片真葉時開始分苗、勻苗,每穴保留1 株壯苗。移栽前10~15 d 加強通風煉苗,增強幼苗的耐寒能力。株高17~20 cm、秧苗長有8~10片真葉時即可移栽。
結合整地筑畦,畦寬(含溝)1.2 m(畦面寬65 cm,溝寬55 cm)。畦中間開深溝,溝內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2 000 kg、45%氮磷鉀三元復合肥50 kg 作基肥,用溝兩邊的土將溝填平后鋪設滴灌帶和地膜。選晴天移栽,每畦栽2行,株距25~30 cm,定植深度以幼苗子葉與土面齊平為佳。定植后澆足定根水,使根與土壤緊密貼合,隨后覆土[4]。定植時秧苗根系盡量多帶土,可避免傷根,以利提高定植成活率。
辣椒的田間管理以定植緩苗后促根發(fā)秧、開花結果期促秧攻果為原則,調節(jié)好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后期重點保秧防衰[4]。結合灌水,每667 m2施尿素3~5 kg 或辣椒專用滴灌肥5~8 kg,促進幼苗地上部快速生長;盛果期增施壯果肥,每667 m2施45%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0 kg,可根據植株長勢葉面噴施植物氨基酸800倍液或磷酸二氫鉀150 g兌水50 kg,以防植株早衰,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及時摘除門椒以下的側枝和葉片及老葉、病葉,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及時插竿搭架防止植株倒伏[5]。辣椒不耐澇,雨季需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辣椒生長過程中應進行多次中耕除草,防止滋生病蟲害。
根據父母本的植物學性狀鑒別并拔除雜株、弱株、病株和畸形株。雜交前摘除母本門椒,以保證對椒和四門斗椒、八面風椒結出質量較高的種子。
授粉前1 d 下午4 時后,集中摘取父本第2 d 可開放的新鮮大花蕾,用手指揉出花藥,將花藥放在生石灰上,使其干燥,散粉后用100~200目(孔徑0.075~0.15 mm)篩網篩出花粉,將花粉裝在花粉管中備用。
上午7~10時,選2~4層發(fā)育充實、柱頭粗壯、花苞發(fā)白[6]、即將盛開的母本花蕾,用鑷子去掉花蕾中的雄蕊,將花粉管內的花粉均勻涂抹在去雄的柱頭上,隨即用朱砂印油標記授粉花柄或葉片。授粉結束后清除自交果及多余側枝[7]。
辣椒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大田生長期病蟲害主要有疫病、青枯病、炭疽病、瘡痂病、病毒病、枯萎病、煙青蟲、斜紋夜蛾、薊馬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按照以農業(yè)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進行病蟲害防治。
采用輪作換茬、清潔田園、增施有機肥、合理灌溉、合理密植等措施預防土傳病害,病蟲害點片發(fā)生時及時采取點片防治措施,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化學防治,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
6.2.1 病害
辣椒病毒病有2類癥狀,即黃綠相間的斑駁花葉型(植株矮化)和葉片畸形或叢枝形(葉脈褪綠),田間發(fā)現(xiàn)病株后應及時拔除,防止病毒傳播蔓延,發(fā)病初期可噴灑嗎啉胍水劑或嘧肽毒素水劑等藥劑防治。真菌性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枯萎病等,發(fā)病初期可用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甲硫·福美雙可濕性粉劑等高效低毒、廣普性藥劑防治。細菌性病害主要有瘡痂病、軟腐病等,發(fā)病初期,特別是在持續(xù)陰雨天后應及時噴施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或氫銅·福美鋅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防治。
6.2.2 蟲害
害蟲可危害辣椒根、莖、葉,其中薊馬還會導致辣椒授粉不良。辣椒發(fā)生蟲害會降低坐果率,影響種子產量,可選用阿維菌素、乙基多殺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高效低毒藥劑防治[8]。
授粉后50~60 d,辣椒果實充分紅熟時即可采收[9]。種果后熟1~3 d后進行脫粒,將種子取出放在陽光下晾曬,待其充分干燥后置于低溫干燥處貯藏[10]。采收過程中應嚴格鑒別,采收有標記的種果,嚴防種子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