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庫塔
人類的心智得以維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類相信自己具有特殊性。我們起先認為擁有人類的樣貌的是人;隨后我們認為身體的大部分是原裝器官的是人;再后來,我們認為擁有人類大腦的是人;當“忒休斯之船”效應發(fā)生之后,我們無奈地認為擁有人類的思維就是人,直到自由意志也被證偽。隨著人體的黑盒被科學一個個打開,人的存在根基一退再退,人類和其他生命體乃至無機體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我們究竟是什么?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嗎?我們的邊界在哪里?我們未來的存在形式又是什么?
對于以上這些問題,澳大利亞科幻作家格雷格·伊根(Greg Egan)嘗試通過自己的作品給出答案。素有“硬科幻之王”之稱的格雷格·伊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科幻小說大師,他的作品曾經(jīng)榮獲“雨果獎”“星云獎”“軌跡獎”等一百九十項世界級科幻大獎及提名,曾影響過貳瓶勉、伊藤計劃、伴名練等多位著名科幻作家。格雷格的作品是天馬行空的幻想與最前沿科學知識的完美融合:為了追求嚴密的科學性,他甚至常常在書中搭配圖表、公式等內(nèi)容;而小說的主題,則始終圍繞著對于人類存在本身的拆解和叩問,帶給讀者一種被逼退到墻角,無處可退的驚悚感。
本次引進國內(nèi)的“格雷格·伊根經(jīng)典科幻三重奏”收錄了格雷格最為精彩的中短篇作品,涵蓋了技術濫用、外星奇觀、時間穿越和人工智能等經(jīng)典科幻母題。其中的兩個短篇《快樂的理由》《人生選擇題》極其典型,讓人在驚異中再次思考人類的本質(zhì)。
赤裸的大腦,虛幻的情感
在《快樂的理由》中,主人公因受腫瘤和后續(xù)治療的影響,大腦的物質(zhì)層面上失去了感受快樂的能力。在小說中,格雷格大膽提出了精神假肢的設想,既然肉體殘疾可以裝物理假肢來維持行動功能,“精神殘疾”當然也能從其機理層面出發(fā)(毀壞的神經(jīng)突觸的重構)提供精神假肢來維持情緒功能。然而,這看似合理的想象卻成了小說主人公苦惱的根源。
在主人公接受治療之前,格雷格連續(xù)使用了“令人不適”的比喻。“大腦死去的空間的三維掃描像山洞愛好者的地圖”,“我像是赤身裸體站在她面前,希望清除頭發(fā)的糞便”。這些詭異的修辭不僅讓主人公感到困擾,也讓讀者不適。精神世界是最后屬于人類個體的隱秘角落,大腦被一覽無余,并不比肉體上的赤身裸體更讓人好過。人類可以想象對自己身體任何部分進行手術,唯獨大腦不行。大腦是維持自由意志的基礎,哪怕是虛幻的,人也會下意識地抗拒對它直接操作。
主人公在接受了治療之后,曾經(jīng)灰暗的世界瞬間豁然開朗,他看到的每一個人都顯得無比美麗,每一件事都成了愉快的體驗。這和小說開頭相呼應,主人公的情緒如過山車一樣地大起大落,并不受他自己的控制,而是大腦的精神與激素調(diào)節(jié)(起先是疾病,隨后是假體)的結(jié)果。這固然是小說中的情節(jié),卻和現(xiàn)實中別無二致。曾聽過一個關于腦科學的講座,當看到小白鼠在被設定好的激素刺激模式下驅(qū)動,自己卻渾然不覺時,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強烈的震動。
情緒其實很難受人控制,開心、難過、憤怒、憂郁……種種情緒不過是神經(jīng)和激素共同在你腦中制造的幻象。情緒與其說是屬于你本人的,倒不如說是由環(huán)境綜合因素決定的。許多科幻小說提到人類的情感,總認為它是獨一無二的,是人類區(qū)別于其他生物的關鍵。然而,在格雷格看來,情感很可能不是人類的先進性的體現(xiàn),反而可能成為阻礙人類進步的雜音;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掌控自己的情緒早已成為人類沉重的苦難。
回到文中的主人公,當他得知自己雖然重新獲得了情感,卻無法自主地對事物產(chǎn)生愛憎,一切喜好都不得不交給別人來決定時,一股強烈的絕望感油然而生。既然大腦和情緒都有物質(zhì)基礎,那么你的情感就可以被生成,換而言之是虛假的偽物。就像人類可以任意支配小白鼠的情緒一樣,終有一天人類的情感也可能被操縱。
誠然,精神假體偽造的情感也許不是真實的,無法反映個體的自由意志。然而,人類的喜好難道就是真實的、受自己掌控的嗎?人類的任何觀點,對事物的愛憎不僅是基因?qū)用娴谋磉_,也深受社會和他人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人因為基因產(chǎn)生情緒,有人因為社會賦予情緒,那么也可以由精神假體來制造情感。
本篇的主人公并非想不明白這個問題,他只是無法接受,下意識地抗拒這個問題的答案。人類的價值和優(yōu)越感建立在擁有自由意志、擁有主觀能動性之上。當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喜好是由誰決定的時候,可以繼續(xù)幻想自己擁有掌控力;可一旦知道了喜好被他人決定的事實,必然會產(chǎn)生強烈的劣等感和虛無感。自己是被設定好的,依賴于別人提供的假體和參數(shù)。當你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然也不再擁有主體性,存在的地基便坍塌了。
對于主人公而言,這是一對巨大的矛盾。失去了情緒則自己的生活沒有了體驗和意義,但重新獲得虛假的情緒,則讓自己生而為人的根本沒有了意義。然而,格雷格堅信,人類即使被技術逼到墻角也終將重塑自身。主人公最終通過自己設定的情緒開關找回了失去的掌控力,也找回了快樂,找回了屬于自己的人生。這寄托著格雷格對人類的美好祝愿,技術會讓人的存在根基動搖,但最終人類可以度過陣痛,重新定義自身,再度出發(fā)。
虛假的選擇,虛妄的意志
《人生選擇題》一篇則進一步探討選擇和自由意志的話題。小說中,格雷格首先引入了現(xiàn)實中的科學猜想—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彭羅斯(Roger Penrose)提出了量子神經(jīng)學的大膽假說,即人類意識是由大腦特定部位通過量子引力效應產(chǎn)生的。如果這個假設被證明,不僅能解釋人腦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天然是一臺量子計算機),同時也間接證明了自由意志的存在。人腦若受到量子力學的支配,則約等于薛定諤之箱。大腦的每次決策都在讓世界從虛無縹緲的量子疊加態(tài)坍縮為某個方向的真實,從而主動地開辟出一個新的平行世界。
這個猜想在現(xiàn)實中擁有大量擁躉,并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彭羅斯?jié)撛诘乜隙巳四X和人類意識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隱藏在大腦的生理基礎背后,卻擁有不被物理構造束縛的無限可能(微觀量子世界和宏觀力學世界的規(guī)律相去甚遠,原本認為的荒誕不經(jīng)都有希望成為現(xiàn)實)。一旦徹底解明意識的獨立性和量子性,人類或許將成為這個宇宙的天選之子,擁有重塑世界和擺脫肉體的能力。所謂的意識連續(xù)性的問題也可能不復存在,未來的遠距離傳輸、意識上傳,乃至于數(shù)字永生技術都將以此為基礎展開。
但格雷格在這篇小說中直接否決了這個猜想。人腦在本篇中被證明為完全處在經(jīng)典力學范疇下,即人腦的一切選擇都是世界這個宏大的物理系統(tǒng)導出的必然解,并不具有干涉世界的能力。同時,格雷格也借此將意識和自由意志的概念拆分為二,人類乃至未來的AI即使擁有意識,也不代表能做出真正意義上的選擇。然而,主人公開發(fā)了一套能屏蔽疊加態(tài)探索的QUSP系統(tǒng),并給自己的AI女兒海倫進行了裝載。憑借這套特殊系統(tǒng),她得以看見未來的萬千種尚未決定的可能性分支,她也就此成為全世界唯一潛在的擁有選擇人生能力的意識體。
格雷格花費了大量篇幅去刻畫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尤其是其對于選擇與可能性的執(zhí)念。主人公一生受到了大量來自命運的眷顧。他總是幻想著自己過去若是做出某個相反的決定,也許就無法享受到此刻的生活。世事皆有風險。當人做出了一個決策,也意味著放棄了其他的可能性。如果存在平行世界,也意味著你的所得可能成為另一個世界的自己被迫背負的重擔。
QUSP系統(tǒng)成了主人公最大的慰藉。在它的加持下,也許每個分支的自己都能做出最好的選擇,再也不必踩在“自己”的尸海上前進。人類的自由意志最本質(zhì)的體現(xiàn)就是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無限的可能性,未來的自己也許會感激,也許會后悔。如果真的獲得了上帝視角,也許人類就能得到真正的對于人生的掌控感。然而,海倫并沒有沿著主人公的期待前進,這一方面是因為人生在于體驗,決策本身并無好壞對錯;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哪怕得到了QUSP,也仍然離真正的自由意志尚有距離。
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意志需要滿足極其苛刻的條件:首先,你的決策要直接能產(chǎn)生世界的分歧。倘若這世界就是線性的,沒有產(chǎn)生分歧的可能性,縱使你再天賦異稟也無意義。其次,你做出決策時本身不在系統(tǒng)內(nèi)部,換而言之,你做出決策這個行為不能是命運所決定的。大量閉環(huán)時空的科幻電影就在試圖闡述類似的宿命論,例如經(jīng)典的《十二猴子》,哪怕穿越回過去也是歷史必然的一部分,什么也改變不了。你的決策也好,行為也罷,都是可悲的注定。最后,你能自由操縱和轉(zhuǎn)換分歧世界。這條是最為苛刻的,如果做不到,你以為是自己做出的選擇,實際上只是世界的萬千種排列組合中的一種。為了讓某個平行世界的存在能因果自洽,反而倒逼出了做決策的你的存在。是世界選擇了你,而非你選擇了世界。
伴名練在小說《平滑世界與它的敵人》中,認為那些擁有聯(lián)覺能力的人類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的擁有者,他們可以在復數(shù)的平行世界之間自由轉(zhuǎn)移自己的意識,甚至可以同時處在疊加態(tài)下。伴名練深受格雷格的影響,這篇小說可能也有所致敬。不過,格雷格筆下的海倫終究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意志,而這也是為何她最終窮盡一生探索前往自己的其他分支的可能性。
在寫作本文期間,正值ChatGPT技術突破,AI時代的提前來臨也引發(fā)了許多人的驚恐,屬于人類的領地似乎正在被逐漸蠶食,身而為人的特殊性似乎也在逐步消失。格雷格是偉大的科幻小說家、預言家,但同樣也是人本主義者。他在小說中不斷把人逼到墻角的目的,是要激發(fā)出人類新的可能性,重塑自身。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笨赐辍案窭赘瘛ひ粮?jīng)典科幻三重奏”后,我認為這句話可以改成這樣—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識到人類的真相之后,仍然熱愛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