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氣候變化風險加劇,適應氣候變化需求迫切

2023-08-31 03:37:18何霄嘉
可持續(xù)發(fā)展經濟導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氣候變化氣候評估

從古埃及的十大災難到大唐由盛轉衰,從樓蘭古國的消失到瑪雅文明的衰落,氣候變化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興衰密切相關。從全球范圍來看,氣候變化問題已成為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今年入夏以來,我國高溫、暴雨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fā),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和風險還在不斷加劇。適應氣候變化是降低氣候風險的有效措施,已經成為各國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一、氣候變化風險和損失不斷加劇

1.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氣候事件頻發(fā),對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威脅日漸嚴峻。全球氣候變化,尤其是頻繁的熱浪、干旱和洪水等極端事件,對于生態(tài)系統結構、物種地理范圍、水與糧食、健康與生計、城市基礎設施等產生了廣泛的不利影響。全球33億~36億人生活在氣候變化高脆弱區(qū),物種中50%正在向極地和高海拔遷移,1/4的自然土地面臨著更長的火災季節(jié),一半的人口面臨著嚴重缺水問題(IPCC,2022)。1970年至2021年,極端天氣、氣候和水事件引起的災害達到11778個,造成超過200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達4.3萬億美元(WMO,2023)。以高溫熱浪為例,過去20年極端高溫事件數量增加了232%(UNDRR,2020)。2022年歐洲經歷了“史上最熱夏天”,有近6.2萬人死于與高溫有關的疾病(Ballester et al., 2023)。而今年入夏以來,歐洲、北美洲、亞洲等多個區(qū)域高溫紀錄又被刷新,這種情況給人體健康、工農業(yè)生產和經濟活動帶來嚴重沖擊。墨西哥阿孔奇鎮(zhèn)最高溫度達49℃;美國高溫天氣影響到約6600萬人;法國2/3的地下水低于正常水位,部分地區(qū)還出現森林火災;韓國全國180個區(qū)域中128個區(qū)域發(fā)布酷暑預警;泰國的糖產量出現了7%~10%的減產。7月6日,全球平均氣溫為17.23℃,或將成為12.5萬年以來“地球最熱的一天”,而2023年將有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2.我國遭受氣候變化損失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本世紀以來,我國因氣象災害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年均超過300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年均接近1%(中國氣象局,2022),是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多。暴雨是我國近年頻發(fā)的極端氣候事件,給受災地區(qū)造成了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基礎設施破壞。以京津冀地區(qū)極端強降水事件為例: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天津及河北出現區(qū)域性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北京平均降水量達190.3毫米。受強降水影響,京津冀多地出現嚴重城市內澇、山洪、地質災害,826.9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52.5億元。2016年7月18—20日,華北、黃淮地區(qū)出現年內最強暴雨過程,局地降水量為300~700毫米。受強降水過程影響,全國15個省份2200多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930多億元。2023年7月29日20時至8月2日,受臺風“杜蘇芮”影響,京津冀地區(qū)出現一輪歷史罕見極端暴雨過程,北京市平均降雨量331毫米,單站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有3個點位,700毫米以上的達51個點位。近129萬人受災,房屋倒塌5.9萬間,嚴重損壞房屋14.7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22.5萬畝。截至8月8日24時,北京因災遇難33人,18人失蹤。截至8月10日,河北省388.86萬人遭受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31.97萬公頃,倒塌房屋4.09萬間,災區(qū)交通、電力、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受損嚴重,全省直接經濟損失958.11億元。

3.未來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損失會不斷加劇,亟須采取適應氣候變化措施。即使各國提出的減排目標完全實現,全球范圍內溫升仍是必然趨勢。如果不采取適應措施,氣候損失將繼續(xù)擴大。如果全球溫升1.5℃,將不可避免地加劇多種氣候災害,并對生態(tài)系統和人類社會帶來多重風險,其中127種屬于關鍵風險,可以歸納為低海拔沿岸、陸地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關鍵基礎設施、生活標準、糧食安全、水安全、和平和遷移性等八大類(IPCC,2022)。即使溫升控制在1.5℃至2℃范圍內,仍將有6個“氣候臨界點”(Tipping point)將被突破,包括格陵蘭島和南極西部冰蓋崩塌、低緯度珊瑚礁死亡和大范圍的突然永久凍土解凍。這些臨界點變化將引發(fā)諸多系統效應,比如物理氣候與生態(tài)系統級聯效應急速增強并放大,進而給人類社會生存與發(fā)展帶來不可逆的巨大損失(O'Grady, 2022)。到2030年,由于氣候變化影響,在最樂觀情況下將有3760萬人生活在極端貧困條件下,而最壞情況則是氣候變化將額外使1億人陷入貧困(UNDRR,2022)。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進行了新一代情景的設計,稱之為代表性濃度路徑(RCP)。對于我國而言,在RCP4. 5情景下,21 世紀末出現嚴重干旱的概率將增加超過25%,年均受災面積可達2200萬公頃。全球升溫1. 5 ℃和2. 0 ℃情景下,我國玉米平均減產幅度約為3.7%和11.5%。未來沿海地區(qū)將面臨更頻繁和更嚴重的洪澇災害風險,RCP8. 5情景下(最高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景),山東半島沿海目前百年一遇的風暴潮,到2100年將變?yōu)閮赡暌挥?。?030年和 2050年氣溫將分別上升1.7 ℃和2. 2 ℃的情景下,血吸蟲病流行區(qū)將明顯北移,潛在流行區(qū)面積將達全國總面積的8%,威脅到的人口將增加2100萬(《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編寫委員會,2022)。

二、適應氣候變化是降低氣候風險的有效措施

1.降低氣候風險是適應氣候變化的重要目標,適應氣候變化的過程可被看作氣候風險管理的過程。IPCC在第六次評估第二工作組報告中把適應氣候變化定義為“在人類系統中,適應是對氣候實際或預期產生的影響進行調整的過程,以便減輕損害或利用有利的機會。在自然系統中,適應是對氣候實際產生影響的調整,人為干預起到輔助作用”(IPCC,2022)。該定義明確了適應氣候變化的對象,即氣候變化產生的實際或者預期的影響。該定義還明確了適應的目標是趨利避害,趨利指充分利用氣候變暖帶來的有利條件和機會,避害指有效減輕氣候變化對自然系統和人類社會的不利影響和損害。氣候變化風險被定義為氣候變化對人類或生態(tài)系統的潛在不利后果(IPCC,2022)。因而,適應氣候變化的重要目標就是降低氣候變化風險。氣候變化風險來源于極端氣候事件或者氣候變化對自然和人類系統的負面作用,即在特定時間段內氣候變化、災害性氣候事件或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對經濟、生態(tài)、工業(yè)、農業(yè)、水文、城市生活、健康、文化、基礎設施等產生潛在不利后果。氣候變化風險來自氣候產生的危害與人類和自然系統的暴露度和脆弱性的疊加作用。在氣候變化風險產生的過程中,氣候變化是致災因子,自然和人類社會是承災體。首先,氣候變化作為致災因子是風險源,會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產生危害;其次,承災體是致災因子的作用對象,包括暴露度和脆弱性兩個屬性。當致災因子作用于承災體時,也就是在危害性、脆弱性和暴露度產生交集之后才可能產生風險。根據氣候風險產生的過程可知,針對某種氣候災害,降低承災體的脆弱性或暴露度是降低氣候風險的主要途徑。適應氣候變化可以通過技術、政策和戰(zhàn)略等措施有效降低人類和自然系統的氣候脆弱性和暴露度。因此,適應氣候變化的過程可以被看作氣候風險管理的過程。對氣候變化風險的認識是進行適應行動的前提和基礎,氣候變化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是適應氣候變化的科學工具。

2.世界主要國家加緊適應氣候變化戰(zhàn)略部署,將適應氣候變化行動與氣候風險管理在政策和機制中進行統籌。法國、英國、加拿大等20余個國家紛紛出臺本國適應戰(zhàn)略和行動方案。英、美等國還成立適應專門委員會或跨部門的適應工作組推進國家適應戰(zhàn)略和方案的落實。除了在“世界氣候研究計劃”等重大國際性研究計劃中安排適應相關研究外,多國還專門部署國家級適應專項研究。例如,日本發(fā)布《建設氣候變化適應型新社會的技術開發(fā)方向》,部署“氣候變化適應研究計劃”等專項研究;澳大利亞投資 1.26 億美元實施《氣候變化適應方案》,設立“國家適應研究計劃”。此外,通過發(fā)布《德國氣候保護倡議》《澳大利亞政府國家氣候變化適應倡議》等,多國共享適應技術和提供援助資金,在氣候變化領域擴大自身影響力和發(fā)揮國際引領作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2017)。在適應氣候變化行動過程中,將氣候風險管理整合在其政策框架和協調機制中已成為國際趨勢。例如,聯合國世界減少災害風險大會通過的《兵庫行動框架》和《仙臺減少災害風險框架》將氣候變化納入減災的考慮范圍,提出將減少災害風險措施納入適應氣候變化有關的多邊和雙邊發(fā)展援助方案,體現了適應氣候變化與氣候風險管理的聯系。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降低災害風險、推進適應氣候變化與建立損失損害機制等逐步得到締約方的關注?!栋屠逍袆佑媱潯诽岢鰧p少災害風險與適應氣候變化政策系統地結合起來,《坎昆適應框架》通過后,抵御極端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成為適應氣候變化的重要內容。IPCC發(fā)布的《管理極端事件和災害風險推進氣候變化適應》特別報告首次匯集了災害風險管理和氣候適應等領域的專業(yè)知識,評估了人類在減少暴露度和脆弱性以及改進對極端氣候的適應性方面積累的經驗,為把風險管理納入適應氣候變化行動的整體框架提供了科學依據。我國發(fā)布《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zhàn)略2035》,將“加強氣候變化監(jiān)測預警和風險管理”單設一章加以強調,提出加強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和強化綜合防災減災等任務舉措,體現了將氣候變化風險與適應統籌考慮的工作思路。

3.適應氣候變化規(guī)劃和實施取得了進展和效果,適應措施對降低氣候風險具有積極作用。根據IPCC最新評估結果,全球所有區(qū)域的適應規(guī)劃和實施都在持續(xù)增加(IPCC,2022)。全球至少有170個國家將適應行動納入其氣候政策和規(guī)劃進程。適應氣候變化措施在降低氣候風險方面發(fā)揮出積極作用。這些適應措施主要分布于陸地、海洋與生態(tài)系統,城鄉(xiāng)與基礎設施系統,能源系統以及跨部門等四大系統,包含海岸防護與硬化、改良的農田管理、災害風險管理等23項措施,主要針對陸地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關鍵基礎設施、生活標準、糧食安全、水安全等八大類關鍵風險以及交叉風險。例如,提高自然保水性和基于生態(tài)系統的適應(EbA)、土地利用變化和有計劃的搬遷可以降低因氣候變暖而發(fā)生的洪水風險;可持續(xù)森林管理可以降低森林遭受病蟲害和野火的風險;早期預警和響應系統的高溫健康行動計劃可以降低極端高溫風險;減少水資源和衛(wèi)生系統對洪水和極端氣候事件的暴露度是水傳播和食源性疾病的有效適應措施。適應措施還可以帶來提高農業(yè)生產力、改革創(chuàng)新、健康和福祉、糧食安全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多種協同效益。IPCC還從6個維度對適應措施的可行性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技術、經濟、社會、環(huán)境和地球物理這5個維度的適應可行性主要處在中高水平,而制度維度的適應可行性主要處在中低水平。其中,基于森林的適應、具有恢復力的電力系統和能源可靠性這3個適應措施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計劃搬遷與安置具有較低的可行性(秦云等,2022)。

三、適應氣候變化面臨迫切需求

1.適應氣候變化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構成,是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現實而緊迫的任務。應對氣候變化分為減緩和適應兩個方面,兩者缺一不可。減緩是針對溫室氣體進行減排,可以有效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但是即使采取減排措施,溫升的趨勢仍然會繼續(xù)。根據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發(fā)布的《正在關閉的窗口期——氣候危機急需社會快速轉型》(UNEP,2022),以各國當前采取的減排對策,到本世紀末氣溫將較工業(yè)革命前上升2.8℃。并且在減排的過程中,已經發(fā)生的氣候影響不會消除,潛在的氣候風險仍在不斷累積,甚至因為地球系統的遲滯效應,在全球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后的一定時期內氣候變化影響仍將持續(xù)。適應氣候變化措施可以有效減輕氣候變化產生的不利影響和風險,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現實選擇。不少發(fā)展中國家從地理和氣候類型上屬于易受氣候影響的脆弱國家,同時由于資金和技術支持薄弱而缺乏足夠的適應能力,往往面臨巨大的氣候變化風險。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氣候條件復雜,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tài)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構成了嚴重威脅。適應氣候變化已經成為擺在世界各國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面前一項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2.適應氣候變化符合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重大戰(zhàn)略需求。黨的十八大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這對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提出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積極穩(wěn)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作為推動綠色發(fā)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內容?!笆濉币?guī)劃綱要提出要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制定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zhàn)略?!笆濉币?guī)劃綱要指出堅持減緩與適應并重。“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要加強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承受力脆弱地區(qū)影響的觀測和評估,提升城鄉(xiāng)建設、農業(yè)生產、基礎設施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適應氣候變化工作以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為指引,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的重要內容,將成為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抓手。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tài)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既需要重視工業(yè)和能源部分的減排行動, 也需要重視碳中和目標對城市生命線防護、新基建氣候韌性改造等適應性能力提升的新需求。有效的適應氣候變化措施有助于鞏固減排成果,緩解氣候變化風險對發(fā)展成就的限制,進而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3.適應氣候變化是國際氣候談判的重要議題,也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內容。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以下簡稱《公約》)下如何促進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提高發(fā)展中國家的適應能力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一直關注的重要問題。適應氣候變化議題作為重要談判內容始于《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COP13)通過的《巴厘行動計劃》,該計劃首次明確將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并重(李玉娥,2010),提出“適應、減緩、資金、技術”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四個輪子”。全球適應行動方案在之后的《坎昆適應框架》和《巴黎協定》中得到推進?!豆s》談判已經在適應委員會、國家適應計劃、適應資金機制、適應集體行動的全球盤點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COP27通過《沙姆沙伊赫實施計劃》,決定建立損失與損害基金成為國際氣候談判最新亮點。同時,適應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國際倡議與合作行動的重點內容?!吨忻狸P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認識到適應氣候變化對于應對氣候危機的重要性,將進一步討論全球適應目標并促進其有效實施,以及擴大對發(fā)展中國家適應行動的資金和能力建設支持?!兜谌巍盎A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聯合聲明》強調,適應是《巴黎協定》的核心,呼吁推動全球適應目標的實施,在總體國際資金支持中進一步體現適應與減緩之間的平衡。

4.適應氣候變化是聯合國氣候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科技前沿的熱點。適應氣候變化是IPCC重要評估內容,IPCC專門設置“影響、適應和脆弱性”第二工作組,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氣候變化引起的后果、適應選擇,以及脆弱性、適應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評估。自1990年IPCC發(fā)布評估報告以來,科學界和國際社會對適應氣候變化的認識在六次報告中得到不斷豐富和深化。尤其是第三次評估報告增加了適應能力分布的內容,第四次評估報告開始區(qū)分自然系統和人類系統的適應,第五次評估報告強調通過適應降低氣候變化的風險并提出轉型適應等概念,第六次評估報告深化了將適應和減緩相結合以支持氣候恢復力發(fā)展的理念。此外,適應氣候變化是近年來國內外科學界關注的前沿熱點?!拔磥淼厍蛴媱潯保‵uture Earth)、“地球聯盟”(Earth League)和“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聯合發(fā)布《2022年氣候科學的10個新見解》,其中,氣候風險、氣候安全和恢復力發(fā)展等都是適應氣候變化的關切點。我國發(fā)布的“2022年度氣候變化十大科學事件”,其中,氣候風險科學框架、氣候臨界點、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zhàn)略都是適應領域的重要進展。

四、加強適應氣候變化行動的建議

1.切實貫徹“適應與減緩并重”原則,提高適應氣候變化在國家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的戰(zhàn)略地位。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對生存與發(fā)展的約束性作用,將氣候變化及其風險作為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決策因素。一是從適應、減緩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三者協同的角度認識適應的重要性,將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納入碳達峰碳中和、區(qū)域協調發(fā)展戰(zhàn)略、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等重大戰(zhàn)略部署,結合國家新的戰(zhàn)略需求推進適應氣候變化主流化進程。二是加強適應氣候政策實施的評估,健全適應政策評估體系,加強適應氣候變化政策目標與適應資源的匹配度,對相關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進行配套,促進適應氣候變化政策的落實。三是對青藏鐵(公)路、高鐵、水利水電、電網工程、生態(tài)工程、沿海岸工程、能源工程等重大工程及農業(yè)、城市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和加強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評估,進行充分的氣候論證,提升其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2.重視關于氣候變化風險的關鍵研究環(huán)節(jié),加強適應氣候變化方向的科學研究實力。開展基于風險評估的適應氣候變化理論與技術專項研究,建立包含“氣候變化響應機制—氣候風險評估模型—適應氣候變化路徑”全創(chuàng)新鏈條的研究體系,加強各研究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系,增強適應氣候變化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在氣候變化響應機制環(huán)節(jié),開展微觀尺度和區(qū)域尺度機理研究,開展氣候變化及極端事件的檢測歸因和預估等共性技術研究,分析氣候變化對不同系統的影響機制,揭示氣候變化風險的驅動機制。在氣候風險評估模型環(huán)節(jié),開發(fā)區(qū)域氣候模式優(yōu)化方法,構建基于危害性、暴露度和脆弱性互饋機制的氣候風險評估模型體系,在農業(yè)、林業(yè)、水資源、人體健康等重點適應領域以及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體系等非傳統領域進行降尺度研究,實現氣候變化風險的量化評估和不同氣候情景下的風險區(qū)劃。在適應氣候變化路徑環(huán)節(jié),開展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社會經濟系統、重大基礎設施領域關鍵適應技術研發(fā),編制和更新適應氣候變化技術清單和技術路線圖,開展面向社會經濟系統的適應政策機制研究,在氣候變化敏感區(qū)、重點社會經濟發(fā)展區(qū)進行管理與技術集成及示范應用。

3.準確研判國際氣候談判與合作形勢,提出全球氣候治理在適應領域的中國方案。一方面,密切參與和深入研判IPCC和UNFCCC的活動和有關報告,提升我國在新一輪IPCC科學評估中的參與度和影響力,分析和把握IPCC及與公約談判的互動關系,尋找適應氣候變化領域國際合作的新機遇。另一方面,面向發(fā)展中國家和不發(fā)達國家,開展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評估、適應戰(zhàn)略規(guī)劃并提供戰(zhàn)略咨詢服務,聯合研發(fā)氣候預測預估等共性技術,建立適應氣候變化技術共享信息平臺,開展適應氣候變化政策與管理培訓等。積極推動我國適應氣候變化技術與產品“走出去”,推進國家戰(zhàn)略和全球適應氣候變化行動的實施。

參考文獻:

[1] IPCC. 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Ⅱ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R].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2] WMO. 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2022 [R]. Geneva.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2023.

[3] UNDRR. The human cost of disasters: an overview of the last 20 years (2000-2019) [R].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UNDRR), 2020.

[4]Joan Ballester, Marcos Quijal-Zamorano, Raúl Fernando Méndez Turrubiates, Ferran Pegenaute, Fran?ois R. Herrmann, Jean Marie Robine, Xavier Basaga?a, Cathryn Tonne, Josep M. Antó, Hicham Achebak. Heat-related mortality in Europe during the summer of 2022 [J]. Nature Medicine, 2023(29): 1857–1866.

[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災害年鑒2021[M] . 北京:氣象出版社,2022.

[6]David I. Armstrong McKay, Arie Staal, Jesse F. Abrams, Ricarda Winkelmann, Boris Sakschewski, Sina Loriani, Ingo Fetzer, Sarah E. Cornell, Johan Rockstr?m, Timothy M. Lenton. Exceeding 1.5°C global warming could trigger multiple climate tipping points [J]. Science, 2022, 377 (1171):1-10.

[7] UNDRR. Global Assessment Report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22: Our World at Risk: Transforming Governance for a Resilient Future [R].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UNDRR), 2022.

[8]《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編寫委員會. 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22.

[9]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10] ?秦云,徐新武,王蕾,等.IPCC AR6報告關于?候變化適應措施的解讀?[J].?候變化研究進展,?2022, 18(4):8.

[11] UNEP. Annual Report 2022 [R].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2022.

[12] 李玉娥, 馬欣, 高清竹, 等. 適應氣候變化談判的焦點問題與趨勢分析[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0, 6(4): 296-300.

作者:何霄嘉,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猜你喜歡
氣候變化氣候評估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2)》發(fā)布
氣候變化與環(huán)保法官
氣候變化:法官的作用
瞧,氣候大不同
氣候變暖會怎樣?
評估依據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打通“網關”
太陽能(2015年7期)2015-04-12 06:49:50
立冬
立法后評估:且行且盡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氣候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
世界科學(2013年12期)2013-03-11 18:09:54
湖北省| 长兴县| 资溪县| 贞丰县| 通辽市| 类乌齐县| 赤水市| 靖州| 昌图县| 延长县| 清河县| 诸城市| 沙坪坝区| 陈巴尔虎旗| 吕梁市| 农安县| 都昌县| 诸城市| 溧阳市| 体育| 焦作市| 含山县| 饶阳县| 迁西县| 阳西县| 林口县| 潞西市| 定南县| 伊宁市| 旌德县| 平乐县| 宁武县| 东源县| 马尔康县| 金溪县| 株洲县| 东乌| 平乡县| 正宁县| 卢氏县| 招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