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在2022年問世的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和鳴》,經歷了數(shù)次推遲,終于在2023年3月20日在琴臺音樂廳首演?;蛟S是聽眾的的耳朵“干涸”許久、亟需音樂滋養(yǎng),現(xiàn)場一千六百多個座位幾乎座無虛席。音樂會獲得了聽眾的極大贊賞。當然,這場音樂會的火爆絕不僅僅是這個緣由。
本場音樂會為國家藝術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chuàng)作資助項目,項目負責人為龔華華教授,指揮為譚軍教授,演奏團隊為武漢音樂學院東方中樂團,作曲家由武漢音樂學院的趙曦、龔華華教授、吳霜副教授,青年教師姬驊、胡晶瑩,及天津朱莉亞音樂學院院長、教授徐昌俊組成。這樣一場經過若干年籌備、反復打磨而成的重量級的音樂會自然受到了廣泛關注。
本場音樂會共有六首曲目,分別為《和鳴》(龔華華作)、《楚宮夜宴》(胡晶瑩作)、《桃花流水》(姬驊作)、《楚腰》(吳霜作)、《穆商殤》(趙曦作)、《編鐘徊響》(徐昌俊作)。作品的編制均為編鐘與民族管弦樂。武漢音樂學院自曾侯乙墓編鐘于1978年出土后,就組織教授、專家在樂律學、樂器演奏與創(chuàng)作等方面進行研究,進而進行一系列的創(chuàng)作實踐,并舉辦了若干場編鐘與民族管弦樂的專場音樂會,如《99巴黎文化·中國文化中國編鐘音樂會》(1999年)、《華韻楚風——大型編鐘與中國民族管弦樂音樂會》(2010、2019年)、《鐘鳴楚天——2015年新年編鐘音樂會》(2014年)等等……那么,《和鳴》作為使用同樣樂器編制的音樂會,它的亮點和特色是什么?它如此受到觀眾喜愛的理由是什么?這就是本文需要去探尋的。在聆聽音樂會后,筆者將其特征歸納為三個方面。下文將依次進行分析說明。
一、古韻——根植楚國傳統(tǒng)的主題
(一)鮮明的主題
這是一場專門圍繞“古楚國”和“長江流域”主題所進行的音樂創(chuàng)作實踐成果,著力凸顯以湖北為中心的、濃郁的“古楚國”地域特征。古楚國的歷史輝煌燦爛,音樂、美術、詩歌等在當時取得了相當豐厚的成果。湖北在歷史上地處古楚國的范圍之內,而武漢音樂學院又是中部地區(qū)唯一一所音樂學院,天時地利的優(yōu)勢使得學院對古楚國音樂的研究,尤其是編鐘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因此,本場音樂會便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選定主題的。這樣鮮明的主題能夠使作品更加集中地、深入地表現(xiàn)楚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豐富內容。
本場音樂會的作品對楚國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方式分為幾方面:要么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音高素材,比如,《和鳴》《楚腰》使用了傳統(tǒng)的“三音腔”、《桃花流水》使用了傳統(tǒng)的民歌為音高素材;要么體現(xiàn)了楚國的禮樂制度,如《楚宮夜宴》描繪了楚國宮廷舞樂伴宴的場景;要么體現(xiàn)了楚國的審美與美學思想,比如《楚腰》體現(xiàn)了女子以細腰為美的審美,《穆商殤》體現(xiàn)了以悲為美的美學思想,《和鳴》《編鐘徊響》體現(xiàn)了以和為美的美學思想等。
(二)多元的題材
作品題材的多元性同樣是音樂會體現(xiàn)出的特征。雖然作品全部以體現(xiàn)楚國傳統(tǒng)為主題,但是題材卻是多元的。六部作品中,有描繪民間生活的,有表現(xiàn)宴會場景的,有突出楚國歷史的,也有表現(xiàn)磅礴氣勢的。它們從方方面面來描繪楚國的生活,體現(xiàn)楚國文化的不同側面,像一幅濃縮的古代楚國畫卷。六首作品在內容上的具體分類如下:
第一類作品立意高遠、氣勢磅礴?!逗网Q》《編鐘徊響》屬于這一類別。兩首作品為本場音樂會的開場和壓軸曲目,它們都是為紀念曾侯乙墓編鐘出土40年而作。兩首作品的編制較為龐大,作曲家通過使用豐富的配器手法與大量的打擊樂合奏來營造出氣勢磅礴的場面。開場曲目《和鳴》榮獲了“首屆編鐘與民族管弦樂、民族室內樂作品征集評獎活動”一等獎,并于2019年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演出。作品使用了古代楚國地域的音樂素材,以宏大的發(fā)展手法表現(xiàn)出了“朝拜”“戰(zhàn)鼓”等場景?!毒庣娀岔憽肥褂昧?0件樂器來呼應曾侯乙墓編鐘出土40年。作曲家善用嗩吶與笙等聲音尖銳、穿透力強的樂器的齊奏、或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齊奏等手法營造出千軍萬馬呼嘯的場面。但作品并不只是營造氣勢,還有很多細膩的處理。
第二類作品為宮廷宴樂、禮儀頌歌?!冻m夜宴》屬于這一類別?!岸Y”是社會等級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樂”是體現(xiàn)這一規(guī)范的重要手段。楚國宮廷“逐步建立起了以鐘鼎為標志的禮樂彝器制度”[1]?!冻m夜宴》集中地表現(xiàn)了楚國禮樂制度的標志性樂器編鐘的用法。作品描繪了宴請賓客時楚國宮殿內熱鬧又莊重的情景。作品的前半部分中,編鐘以低聲部長音持續(xù)為基礎,高音聲部為旋律進行,并通過豐富的配器手法使編鐘與其他樂器相結合,突出了編鐘的莊重感、儀式感和音響的厚重感。
第三類作品形象鮮活、表現(xiàn)民風。作品《楚腰》《桃花流水》屬于這一類別。兩首作品聚焦于民間人物或景色,形象具體、鮮活,風格輕松、愉悅。其中,《楚腰》主要描繪人物。作品以楚宮舞者形象切入,描繪了舞者從孩童到長大入宮,并在宮中翩翩起舞的情景,從而反映出楚國追求女子“修長細腰”的審美?!短一魉分饕枥L了景色和人物。題目源自于“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詩句。作曲家不僅描繪了桃花和流水的形象,還從這兩種景色中聯(lián)想到田間、水上勞動者的人物形象和熱烈的勞作場面,從而贊揚了古代楚國人民熱愛勞作、勤勞淳樸的優(yōu)秀品質。
第四類作品表現(xiàn)厚重歷史、古色悲壯?!赌律虤憽穼儆谶@一類別。這是一部基于編鐘理論文獻研究,并以編鐘為主體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這部作品沒有情節(jié)化、形象化的描述,而是表達一種意境與情緒,傳遞出了一份歷史的凝重與悲壯。也體現(xiàn)出楚國音樂“以悲為美”的音樂美學特征。
二、新聲——新的作品與整體布局
音樂會的曲目均為近五年新創(chuàng)作的作品(部分作品已演出過):《和鳴》作于2018年,《楚宮夜宴》作于2019—22年;《桃花流水》作于2022年;《楚腰》作于2020年;《穆商殤》作于2022年;《編鐘徊響》作于2017—18年。雖然新作品音樂會屢見不鮮,但從以往的編鐘音樂會上看,作品類型可包含三種:較早創(chuàng)作的作品、改編而成的作品、重新配器的作品。因此,整場都是為編鐘和民族管弦樂而作的新作品音樂會是首屈一指的。與改編而成的作品以及重新配器的作品相比,作曲家需要在構思、立意、創(chuàng)作技法等各個方面完全符合編鐘和民族管弦樂的編制,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更加貼合古楚國主題,在風格上也更為統(tǒng)一。
同時,即使為編鐘和民族管弦樂而作的作品已有一定的實踐,但是自1978年的曾侯乙墓編鐘出土以來,至今不過四十幾年,尤其是整場主題相同且均為編鐘與民族管弦樂創(chuàng)作的新作品音樂會是新穎的,也是有很大潛力和活力的。
六首作品的整體布局上也獨具匠心。雖然在演出前筆者已欣賞過其中的部分作品,但在聽完整場之后,筆者對音樂會曲目的整體布局有了更深的體會:六首作品間不設計中場休息,一氣呵成,最大程度地保持了音樂會的連貫性、完整性,好似一副豐富多彩的楚國畫卷。雖然是六位不同的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獨立作品,但是曲目之間卻有著自然的連接,因此整場音樂會像一部完整的套曲:六首作品的演出順序為《和鳴》《楚宮夜宴》《桃花流水》《楚腰》《穆商殤》《編鐘徊響》。開場作品和壓軸作品氣勢磅礴,開場作品之后,描寫禮樂場面的《楚宮夜宴》將氣氛繼續(xù)延續(xù),其并未構成宏大的結尾,而是將情緒收回,從而更好地連接輕松歡快的作品《桃花流水》。《桃花流水》的輕巧的結尾很自然地進入風格相近的作品《楚腰》。隨后經過情緒舒緩悲傷的《穆商殤》之后進入音樂會的最大高潮,整場音樂會在輝煌的情緒中結束。六首作品一首一尾遙相呼應,中間的作品過渡自然。
三、和鳴——古今和鳴的立意與手法
(一)古今和鳴的立意
音樂會的名稱“和鳴”源自古代楚國音樂“中古諧鳴,雅俗共生,八方土風兼收并蓄而自成一體”的美學思想。楚國是南方的民族融合中心,音樂也表現(xiàn)了融合性的特點。其次,在古代樂器上,中國古代樂器可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這八種樂器特點各異又能相互配合產生和諧的音響效果。因此,該場音樂會的第一層含義是為了延續(xù)古代楚國“雅俗共賞”“以和為美”的音樂美學思想。
而在時代的發(fā)展中,“和鳴”則有更加進一步的含義。若僅僅為了還原古代的音響,那么古代的音樂在當代社會則無法獲得新的活力。因此,傳統(tǒng)的、古老的音樂要與時代發(fā)展相結合,從而展現(xiàn)新的生機。因此,“古今結合”是本場音樂會的第二層含義,也是重要立意。它既是古代樂器和現(xiàn)代樂器的結合(編鐘與民族管弦樂),也是古代音樂元素和現(xiàn)代技法的結合(傳統(tǒng)音列、民歌與現(xiàn)代作曲技法),更是古代歷史和現(xiàn)代文明的結合。
(二)古今結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
在六首作品具體的創(chuàng)作手法中,“古今結合”可歸納為三種方式:其一,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手法與傳統(tǒng)的音高材料相結合。其二,現(xiàn)代的配器手法使編鐘煥發(fā)新的活力。其三,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手法引發(fā)對古代情景的聯(lián)想。
首先,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手法與傳統(tǒng)的音高材料相結合。
《和鳴》以傳統(tǒng)的五聲調式四音組為音高核心,通過擴大、縮減、移位、變形等手法進行發(fā)展,并與傳統(tǒng)的“三音腔”相結合?!冻m夜宴》以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音高作為作品的主要素材。第一部分以旋律加伴奏的織體進行平穩(wěn)地敘述,第二部分中則將動機進行數(shù)次轉調,并轉換音色,該部分的配器也與《春江花月夜》相關?!冻分惺褂昧藘蓷l“三音腔”音列:G-C-D和C-F-G,這兩組音列主要是江漢平原地區(qū)民歌中的三音列。作品調性以C宮系統(tǒng)五聲調式為主。平穩(wěn)的敘述的階段一般采用五聲調式內的音,而在推動性的部分則使用的小二度關系及三全音關系的和弦來使進行更有張力。《桃花流水》中,“桃花”“流水”兩個形象的音高素材分別來源于民歌《采花》《大河漲水撬竹排》。“桃花”主題以原民歌中前四個音G、C、A、G作為動機發(fā)展而成,它由二胡聲部呈現(xiàn),并隨即進行一次并移位來深化印象后,便不再以旋律形態(tài)出現(xiàn)了,而是將其分成若干截斷分布在不同的樂器中,使其在聽覺上既統(tǒng)一、又多彩?!傲魉敝黝}則基本完全采用民歌中第一小節(jié)的音調,并在小三度音程基礎上繼續(xù)延伸出一個小三度作為素材發(fā)展?!赌律虤憽返那械摹澳隆⑸獭眱勺譃樵钜夷咕庣娖渲幸患牡溺婓w上所刻銘文,表明“清角、商”兩音。作品基于“五聲、六律、七音、八風與九歌”之間形成的音級增長關系和對應的調式音階為基礎音高材料,結合編鐘正、側鼓音形成的調性關系及音色—“八音”的運用來布局全曲。
其次,現(xiàn)代的配器手法使古代樂器編鐘煥發(fā)新的活力。
曾侯乙編鐘共65件,分為三層共八組:上層3組為鈕鐘,鐘體最小音區(qū)最高,音色清脆明亮;中層3組為南鐘,鐘體、音區(qū)居中,音色柔和;下層為兩組大型長枚甫鐘,鐘體最大音區(qū)最低,音色低沉渾厚。因而正是由于它音區(qū)寬廣、音色豐富,作曲家能夠非常便易地將編鐘與民族管弦樂結合,其配器手法也具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比如在作品中,編鐘可以單獨演奏旋律,如《楚腰》,由于中、高層編鐘音的延長時間短,它也會與弓弦樂器相結合,從而使編鐘的音頭能夠得以延續(xù),如《和鳴》,它還可以與打擊樂器與色彩樂器相結合,突出其豐富的色彩,如《穆商殤》《編鐘徊響》,它還可以與無音高的打擊樂結合,通過演奏編鐘邊緣,削弱其音高,僅突出節(jié)奏,以充分體現(xiàn)其打擊樂的特征,如《編鐘徊響》。整體上看,編鐘可以作為音樂的主體,其他樂器對它進行裝飾,如《穆商殤》;也可以對其他樂器構成的主體進行裝飾,如《桃花流水》《楚腰》。
再次,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手法引發(fā)對古代情景的聯(lián)想。
《和鳴》第一部分最后為嗩吶、笙、管子的上行二度關系的兩個純四度音程長音進行,它們之間進行音色轉換好似一聲聲“號角”,從而使人想象到古楚國上朝時候肅穆的場景。第三部分中,三個聲部持續(xù)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八分音符的背景持續(xù)下,打擊樂逐漸進入,并轉變?yōu)榇驌魳方M的獨奏,隨后編鐘加入,將氣勢推向了高點。這個部分氣勢磅礴,好似古時將領士兵集合的場景?!冻m夜宴》的第一部分為主調思維,為旋律加伴奏的織體形態(tài),描寫了宴會開始時樂舞伴宴的歡快場景,腦海中自然地浮現(xiàn)出氣派的宮殿、推杯換盞的大王和臣子、搖曳生姿的美人、奏樂伴舞的宮女和樂師等?!冻窐O富敘事性和形象感。第一部分旋律優(yōu)美舒展,仿佛講述了一個女孩逐漸長大的過程。連接的部分為編鐘獨奏,與第一部分輕松、抒情的氛圍形成對比,肅穆、冷峻的色彩仿佛女孩進宮入選的場景,第二段輕松歡快,好似被選入宮后歡快起舞的場景。這部作品描繪出了人生的經歷與階段,更有對未知的緊張和重要經歷后的蛻變與成長?!赌律虤憽返那惺褂镁庣娚香懳摹澳隆⑸獭眱勺?,體現(xiàn)了編鐘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皻憽弊钟小坝啄曦舱刍驗閲鴳?zhàn)死”之意,突出了悲傷的色彩。作品以編鐘作為音樂的主體,體現(xiàn)出濃厚的歷史色彩與悲傷的情緒,尤其在作品的最后部分中,整體的旋律音調向下行發(fā)展,樂器使用低音區(qū),情緒壓低,最后編鐘與塤像是自我獨白,感受孤獨,并享受孤獨。《編鐘徊響》的第一、二部分之間的連接使用編鐘與色彩樂器以重拍移位與對位的手法表現(xiàn)了夢幻、朦朧的色彩,仿佛描繪對古楚國已模糊的記憶。作品中大段的打擊樂合奏表現(xiàn)了將士集合操練的場景。作品最后,嗩吶在持續(xù)在高音區(qū)演奏,尤其作品結尾處到達g3音已接近嗩吶的最高音,好似要沖破蒼穹、響徹長空,以此體現(xiàn)出對繁華、昌盛的古代楚國的贊美之情。
結語
根植歷史,保留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緊跟潮流,順應當下時代的發(fā)展;古今和鳴,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融。這是這場有歷史底蘊又有時代氣息的音樂會傳達給觀眾的。
編鐘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想要使它重新獲得生機與活力必將順應時代潮流?!逗网Q》中六首作品均為近五年的新創(chuàng)作,它們以古楚國為主題,并根據所描繪的內容的不同分為四種題材。六首作品或取材于歷史、或使用傳統(tǒng)的音調、或表現(xiàn)歷史的意境,并將其與現(xiàn)代創(chuàng)作手法相結合,最終呈現(xiàn)出這樣一場亦古亦今、古今結合的視聽盛宴。編鐘與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和鳴》在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大獲成功,作為如此立意、創(chuàng)作、設計的音樂會的先行者,將成為其后音樂會的典范和榜樣。
《和鳴》在成功首演后繼續(xù)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巡演:分別于3月30日上演于孝感大劇院、4月12日上演于長沙音樂廳、4月14日上演于河南藝術中心音樂廳、4月17日再次上演于武漢琴臺音樂廳。讓更多的觀眾得以欣賞到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從而擴大《和鳴》的影響力?!逗网Q》不僅是一場亦古亦今、古今和鳴的音樂會,它也是曾侯乙墓編鐘出土四十余年來,在創(chuàng)作方面新的、優(yōu)秀的成果的集中體現(xiàn),還是幾千年前的古代歷史和現(xiàn)代中華文明的碰撞,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
注釋:
[1]楊匡民、李幼平著:《荊楚歌樂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3頁。
參考文獻:
[1]金健萍:《〈楚辭〉音樂美研究》,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年6月。
[2]方建軍:《楚王酓章鐘“商商穆”試解》,《黃鐘》2015年第1期。
翟雨虹 博士,武漢音樂學院教師
(責任編輯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