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fù)興
我對胡同里的吆喝聲特別感興趣——
賣花生——芝麻醬味兒的。
賣烤白薯——栗子味兒的。
賣蘿卜——賽梨味兒的。
賣甜瓜——冰激凌味兒的。
賣西瓜——塊兒大,瓤兒高,月餅餡兒的來!
要不就是——斗大的西瓜,船大的塊兒,青皮紅瓤,殺口的蜜呀!
還有這樣吆喝的——塊兒大呀,瓤就多,錯認(rèn)的蜜蜂兒去搭窩,賽過通州的小涼船的來哎!
這樣的吆喝聲,真的體現(xiàn)了吆喝的藝術(shù),透著幾分幽默,又透著一絲狡黠,讓自己所賣的東西一下子變得活靈活現(xiàn),吸引眾人。
尤其是賣西瓜的。那時候的夏天,哪個街頭巷尾,沒有個賣西瓜的小攤?要想吸引人們到自家的攤前買瓜,吆喝聲就得與眾不同。你說你的西瓜是蜜一般的甜,我就說是蜜蜂跑到我的西瓜里錯搭了窩——更甜。我還得特別再加上一句,我的西瓜塊兒大得賽過了小涼船,而且,是從通州來的小涼船。這是大運河從通州過來,一直流到大通橋下(如今的東便門角樓下)的情景,是帶有指定性的具體場景,是那時候的人們都看得見的熟悉的情景,如此才會讓人感到親切,如在眼前。
再舉幾個例子,賣菠菜的喊:“火芽兒的菠菜來——”賣大白蘿卜的喊:“象牙白的蘿卜來——”哪怕賣的是小小的櫻桃呢,也會加上一個修飾詞:“帶把兒的櫻桃來——”讓人忍不住想到齊白石畫的那些鮮艷欲滴的櫻桃,哪一個不是帶把兒的呢?你不得不佩服這些小販們的審美心理,是和齊白石一樣的。
這樣的吆喝聲,應(yīng)該是民間藝術(shù)的一種,是胡同里優(yōu)美的文學(xué)修辭,是一種帶有聲音的注腳。
(大浪淘沙摘自《河北日報》2023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