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只要是寫詩的人沒有不知道《星星》詩刊的。我對它情有獨鐘,不僅在于辦得生動、鮮活,有親切感,而且還與中國作協(xié)主辦的《詩刊》齊名詩壇。
《星星》至今已刊行930多期。不知從哪年起,在每期的封面上,都醒目地打上了創(chuàng)刊日期:1957年1月1日,可見此刊的“資深”與“成熟”。1957年1月1日正是我的生日,同年同月同日生,這是何等的緣分!每當一期新刊到手,我的目光首先就落在封面的這個地方,仿佛一雙好看的笑眼與我對視,情感頓時升溫,一片溫馨在全身洇漫開來。
我與《星星》的“緣分”當然不止于同一天出生,它還是我處女作的誕生地。1981年夏,我從太子高中調(diào)到陽新縣教育局工作,從一名語文老師變成了“從政人員”。那段時間,正是我詩心蕩漾的青春雨季,天天必讀詩,日日必寫詩,而《星星》是我最好的陪伴。我擔心領導同事說我不務正業(yè),不敢讓《星星》送到單位,而是讓在小鎮(zhèn)工作的女朋友幫我訂閱。每期刊物一到,她就打電話告訴我,周末我便搭班車趕過去。讀詩不僅讓我的周末過得倍加充實,《星星》也成了我和女友增進情感的紐帶。我讀《星星》可不是隨意翻閱,而是從頭到尾一首不漏地讀,逐行逐字地讀,讀到佳句還和女友分享。有的時候讀得如醉如癡,冷落了女友,為此沒少拌嘴;還曾因在回城的班車上,咀嚼《星星》詩刊里面的詩句,忘了下車。
我個人覺得《星星》刊發(fā)的詩,每一首都是好詩,親切質(zhì)樸,直抵心窩;每讀完一期,就勾起我寫詩的欲望。正是在那兩三年間,我詩興大發(fā),幾乎每天晚上都寫上一、二首,還嘗試著用詩來寫日記。有時白天聽報告,腦子卻常在“神游”,一有靈感就在會議記錄本上寫詩。怕旁人看到,我當時還用漢語拼音或用英語單詞寫下自己的詩句。
1982年夏,我開始試著投稿,首選的刊物當然是《星星》。我是幸運的,在投了三、四次稿后就收到了《星星》的用稿通知。在這一年的第11期的“新星”欄目中,我讀到了我的《赤壁(外二首)》;做夢也沒想到一下子就刊發(fā)了三首,占了整整一頁半的版面。作為一個做著“詩人夢”的文學青年,那份驚喜與甜蜜,好多天都在心中激蕩。當時縣城里還沒有人在《星星》發(fā)過詩,可見要在《星星》發(fā)表作品難度是很大的。
縣城的幾位詩友在向我祝賀的同時,也跟著我興奮了一段時間。收到稿費的那天,我鄭重地請他們在縣城好好撮了一頓。在餐桌上有詩友問我:“《星星》詩刊對你這么好,是有熟人嗎?”我說:“沒有?!缎切恰穼Ω寮囊蠛芨?,達不到用稿要求的都會退稿。特別是編輯們都很敬業(yè),很勤謹,處理稿件也很及時,幾乎是每稿必復。只要按照編輯退稿時指出的問題認真琢磨,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創(chuàng)作中的問題。我就是好琢磨,于是對詩歌寫作的把握也有了自己的體會。當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只是沒想到這份幸運來得太快”。
聽完我一席話,各位詩友爭相傳看我隨身帶著的《星星》詩刊編輯老師的幾封《退稿信》。每一封都充滿熱情,語氣親和,字跡認真,給人鼓勵和信心,各位詩友看了深受感動。我還給他們分享經(jīng)驗說:“我是讀了一年的《星星》才開始投稿的。你們要想投稿,投稿前一定先要多讀想投的刊物。我就是在讀《星星》時,向其他詩人學習并吸取營養(yǎng);同時也了解到《星星》各欄目刊發(fā)稿件的側(cè)重點,做到有的放矢,自然就有了結果?!痹谖业墓膭酉拢覀兛h的詩友都積極訂閱《星星》,并嘗試向《星星》詩刊投稿。不長的時間,就有幾位詩友如愿以償在《星星》發(fā)表了自己的作品。
在后來的時光里,每年我都會收到幾封《星星》詩刊的用稿通知單,發(fā)表了《我撐的這把綠傘》等許多詩作。當然,在讓全國更多詩友知道我的同時,我收到更多的還是退稿信。不管是用稿通知單還是退稿信,都是編輯老師們親手寫的,一筆一劃凝結著他們的心血,給人溫暖如春的感覺?!缎切恰吩娍囵B(yǎng)了無數(shù)像我這樣的“文學青年”,各位編輯老師為人作嫁的品格可以說功德無量。那些年,我熟悉《星星》詩刊各位編輯老師的大名,心中對他們崇敬不已,但一直無緣與其中的任何一位編輯老師謀面。
時光到了2009年夏。我因組織“全國著名詩人詠咸寧溫泉”活動,終于有機會到成都組稿。飛機抵達成都雙流機場后,“成都市紅星路二段85號”竟然清晰地出現(xiàn)在腦海,好比一遍遍寫著相愛的人的名字,我曾在信封上多少次寫過。急迫相見的心情,引著我徑直來到《星星》詩刊的辦公地。在紅星路二段85號大院門口,我有些恍惚:這地方似曾來過?是的,夢中我來過多少回了。在一個酷愛寫詩的人心中,這地方就是一個詩歌“圣地”。
我平復了一下起伏的情緒,進入大院再登上三樓,在“朝著《星星》走”的指示牌的引導下,進到編輯部。接待我的是副主編靳曉靜老師。她很熱情,聽說我是《星星》詩刊的老作者,連忙找出三卷本套裝的《中國〈星星〉五十年詩選》。硬封精裝的詩選里面,果然有我從前發(fā)表的詩作,彼此之間便如舊雨重逢,更添了幾分親熱。
午餐選在編輯部附近的一家酒店,當時的主編梁平先生也來了,還帶來兩個年輕編輯。當詩遇到了酒,那酒也成了詩,甜蜜且高雅。梁主編幽默的話滿桌滾,大家開懷暢飲;靳老師妙語連珠,談笑風生中推杯換盞,兩瓶白酒不知不覺中見了底,我的雙腳像踩在了白云上,飄飄欲仙。
回咸寧不久,我便收到了梁主編和靳老師寫咸寧溫泉的詩作。他們都是知名詩人,能如此支持一個小地方的文學活動,令人感動。
時隔多年的2018年冬天,我與《星星》詩刊的“緣分”又來了。為了完善萬行長詩《天地正氣》的創(chuàng)作,我獨自坐動車去成都拜訪職業(yè)革命家兼著名作家百歲老人馬識途。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出具了介紹信,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熱情接待。沒想到四川省作協(xié)與《星星》詩刊就在同一個院子里,更是讓我喜出望外。
拜訪馬老后,我又再次前往《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先生與我素不相識,卻一見如故,交談融洽。他對湖北的詩歌創(chuàng)作力量了如指掌,從他那里聽到很多熟悉的湖北詩人的大名。交談中,我知道了許多湖北詩人與我一樣,也是在創(chuàng)作初期便在《星星》發(fā)表過作品。臨別前,龔主編送我一本他剛再版的長詩《長征》。用長詩來寫紅軍長征,是龔主編的一種開創(chuàng)性的探索。從成都到北京的火車上,我一氣讀完了《長征》,其史詩氣派,在中國當代詩壇可以說是獨樹一幟,令人敬仰。
此次《星星》詩刊之訪,又勾起我寫詩的欲望。此時的《星星》已是中國詩壇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權威性詩歌刊物之一,多次榮獲國家期刊獎、國家重點社科期刊獎;“原創(chuàng)版”“詩歌理論版”“散文詩版”按旬輪流推出,“三木”成森,蓬勃生長,蓊郁一片?;丶液蟛痪?,我寄去了兩首新作《母親去了屋后山坡》和《烏啼竹》,很快就在2019年《星星》詩刊“原創(chuàng)版”第二期上發(fā)表。
回首我與《星星》的“緣分”,時常對它心懷感激。不只是因為它發(fā)過我的作品,也不止于它讓我讀到過許多好詩,更是讓我獲得了一顆“詩心”。海德格爾說,人是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霸娦摹笔且环N十分神秘而美妙的心態(tài),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一顆“詩心”。一個人可以不寫詩,但若有一顆“詩心”就很好。一個“詩心”常涌動的人,世界在他眼前就是詩意的。往深里說,這顆“詩心”會影響一個人的 “三觀”,讓你對生活、對人生始終抱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星星》詩刊對我的知遇之恩,就在于它讓我擁有一顆“詩心”并永葆“詩心”。數(shù)十年來風雨滄桑經(jīng)磨歷劫,我的這一顆“詩心”卻不曾銷蝕,年逾花甲竟完成了萬行長詩《天地正氣》,并獲“中國長詩獎”。
我長期保持著讀詩的習慣,尤其是《星星》,仍是我案頭閃爍著的迷人星光。讀詩讓我至今還常有寫詩的沖動,也不時寫上幾首。談起詩來,我會眉飛色舞;提起《星星》刊發(fā)的詩作,我仍能找回愛詩如命的那種“初戀”感覺。
鄭智化有一首叫《星星點燈》的歌,“抬頭的一片天,是男兒的一片天,曾經(jīng)在滿天的星光下做夢的少年……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前程”。當年,就是《星星》為我點亮心燈,讓我不曾迷失方向。今天,《星星》仍為我點亮智慧的明燈,照耀我詩意繽紛的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