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
社區(qū)公共設施適老化設計研究
孫樂
(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鄭州 451100)
找到社區(qū)公共設施適老化設計的策略,促進社區(qū)公共設施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為老年人的活動和行為提供方便。羅列社區(qū)公共設施分類,發(fā)現并提出每一類公共設施中存在的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改進公共設施適老化設計情況。社會老齡化趨勢呼吁設計者更多地從老年群體的視角出發(fā),設計符合老年用戶需求的產品,只有真正從老年人本身出發(fā),設計符合他們需求的公共設施,才能提高老年用戶使用的體驗感和幸福感。
社區(qū)公共設施;適老化設計;用戶需求;用戶體驗
2021年5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數為26 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0%,其中,65歲以上的人口數為19 064萬人,占總人口的13.50%。老齡化水平不斷上升。針對上述情況,如何有效確保進入老年階段之后,獲得理想的日間照料和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已經成為當前階段廣受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1]。事實上,如何改善社區(qū)公共設施、配套設施,優(yōu)化社區(qū)環(huán)境,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養(yǎng)老服務,全面推動社區(qū)適老化公共設施設計,更是擺在人們面前無可回避的重要話題。本文討論的適老化,是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而提出的一種特殊設計理念,強調遵循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角度出發(fā),在社區(qū)、住宅等環(huán)境下,為老年人的活動和行為提供方便,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如殘疾人坡道設計、無障礙設計、包容性設計等。
社區(qū)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lián)的大集體,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
適老化設計指的是在公共建筑、公共設施或者住宅中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需求情況所作出的相應的設計。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由低到高將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在社區(qū)公共設施適老化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各層次需求。
社區(qū)公共設施主要分為社區(qū)文化娛樂設施、社區(qū)醫(yī)療護理設施、社區(qū)教育設施和社區(qū)體育健身設施四類,對老年人的日常起居、人際交往、健身鍛煉等有著很大的作用,能夠很好地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然而,在當前的社區(qū)公共設施設計中,每一類公共設施的設計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了老年人的使用體驗。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三世同堂、二世同堂仍然是我國最為常見的家庭結構,也就是爺孫居家、子女外出工作的模式。國內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其日常生活是與孫輩共同進行的,也就是所說的“帶孩子”。而根據調查的結果來看,在大部分社區(qū)中,文化娛樂設施主要以兒童游樂場所為主,文化娛樂設施比較單一、枯燥,限制了用戶的多樣性需求。攜孫老人普遍認為社區(qū)目前兒童游樂設施嚴重不足,希望能夠通過更具針對性的設計,實現混合功能,確保老年人和幼兒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有效滿足。
此外,針對老年人的文化娛樂設施相對較少,有的社區(qū)設有棋牌室,但是綜合性的文化娛樂場所設置不足,成為了很多老年人普遍反映的問題。
當前,對老年人來說,醫(yī)療護理設施主要是社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站所提供的,其僅能夠為可以自理的老人提供簡單的醫(yī)療衛(wèi)生幫助,但是基礎設施不全,醫(yī)護人員專業(yè)素養(yǎng)較低,與三甲醫(yī)院聯(lián)動性不足,導致社區(qū)基本醫(yī)療服務并未解決大部分介助老人、介護老人看病難的問題。此外,一些社區(qū)(尤其是老舊社區(qū))內部照護設施處于嚴重不足的狀態(tài),硬件設施不完善,僅為表面形式,沒有從老年人需求的角度出發(fā),使用率較低[2]。
老年人退休以后,生活枯燥無趣,會產生孤獨感和無助感。而再教育則能夠很好地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滿足他們的受教育需求。然而當前,很多社區(qū)并沒有關注老年人再教育的需求,社區(qū)教育設施不到位,無法滿足老年人的受教育需求。
對老年人來說,社區(qū)體育健身設施是其最廣泛接觸和普遍使用的公共設施,其對老年人的生活來說是必不可缺的。但是如今,很多社區(qū)(尤其是老舊社區(qū))在公共體育健身設施方面存在著諸多不足。第一,社區(qū)用地緊湊,健身設施較少,健身空間不足,缺乏綠化空間,無法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尤其是休息設施和休息空間不足,使很多老年人在健身后沒有休息的設施加以放松。第二,一些社區(qū)的體育健身設施形態(tài)標準化強烈,較少考慮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操作易用性較差,安全感較低。第三,地面鋪裝和照明設施不健全。一些社區(qū)在地面鋪裝方面沒有對老年人的需求加以了解和滿足,沒有鋪裝防滑材料,導致一些老人在下雨后容易摔倒。而缺乏照明設施,又會導致老年人很難在晚上使用健身設施,以及在晚上使用健身設施容易發(fā)生意外事故[3]。
進行社區(qū)公共設施的適老化設計,需要從文化娛樂設施、醫(yī)療護理設施、教育設施和公共健身設施這幾種不同的設施入手,要將每一類別的公共設施都融入人性化和適老化設計理念,使老年群體能夠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
老年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休息的時間和空間不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的體驗[4]。針對這一方面的需求,可以結合小區(qū)實際環(huán)境,在健身廣場空白處,適當增加一定的兒童游樂設施。在不影響原有運動器材的基礎上,增加了秋千、攀爬架等設施,有效地拓展了空間內容,老年人在此閑聊、小憩的時候,可以同時監(jiān)護兒童。通過下沉、層疊等多種方式,塑造兼顧老年人休閑和兒童安全的綜合性功能空間,為代際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針對活動場所少的情況,應該增設社區(qū)多功能文化娛樂活動室,在活動室的室內與室外設計中,都要考慮老年人的身體特點,進行無障礙設計,在走廊加裝扶手,坡道需做防滑設施,可設防滑條,或做成鋸齒形;天然石坡道可對表面做粗糙處理[5]。在活動室的室內空間中,選用的建筑材料也要恰當,比如可以采用木質地板材料或者橡膠地板材料,一方面可以防滑,一方面也能夠給老年人帶來一種親切感。此外,在活動室內部空間設計中,要盡量避免高差,在附近設置坡道,使老年人的行動更加方便、安全。樓梯間的采光和照明設備要非常完備,從而防止老年人摔倒。最后,在整體空間布局上既要考慮多種人群集體活動時這種特殊情況下的綜合利用,同時也需要考慮老年人獨立活動時的情況。整體功能空間可以局部采用各種隔擋,這樣既可以分散布局,又可以集中活動,能夠為活動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可能性[6]。
建立健全基于社區(qū)醫(yī)療的數字化信息管理平臺,以此為基礎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醫(yī)療服務,包括健康宣教、預約掛號、文化宣傳、報刊閱讀、心理輔導等綜合性服務,全方位推動醫(yī)療設施設計的適老化,充分利用數字化資源對現有公共設施加以改造和優(yōu)化,深入分析和研究老年人的行為特征,通過介護、介助等方式,全方位優(yōu)化社區(qū)醫(yī)療服務水平,為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模式的推廣奠定堅實的基礎[7]。
老年人有自我實現的需求。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想要接受教育的需求是應該得到重視和滿足的。為此,應該加強社區(qū)教育設施適老化設計,構建一套“互聯(lián)網+”的老年社區(qū)教育模式,通過移動智能終端、電腦、公眾微信號、微信群等多種渠道無縫銜接,為老年教育工作的推進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通過平臺大數據挖掘、課程遠程溝通、在線視頻等多種方式,提高社區(qū)教育的適老化水平。結合老年用戶在教育方面的實際需求,通過訂單式教育和線上、線下智能化資源的整合,為老年用戶提供更具針對性、適用性的虛擬教學資源,讓老年人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自行選擇學習的方向和內容,這不僅可以有效提升社區(qū)老年人教育的整體滿意度,同時對社區(qū)教育設施的適老化建設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8]。
迪特·拉姆斯曾經對這一問題開展過深入的研究。他指出:無論是何種設計,都應該對使用者所處的環(huán)境給予充分的重視,并且兼顧所有體驗環(huán)節(jié)。而本文所重點討論的社區(qū)公共設施設計,同樣要從老年人的體驗角度出發(fā),通過融合健身設施和休息設施、注意地面鋪裝、強化照明設備來優(yōu)化社區(qū)公共健身設計的適老化設計[9]。
3.4.1 融合健身設施和休息設施
通過在健身設施周圍設置一定的休息設施,能夠讓老年人完成鍛煉之后,獲得良好的休息,尤其是對部分年齡大、身體基礎素質較差的老年人來說,雖然自己已經鍛煉不動,但是能夠看著其他人鍛煉也是賞心悅目的。因此,在健身器材周圍設置一些休憩的小景觀、小遮擋,是非常合理的,不僅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休息環(huán)境,而且也滿足了老年人倚、靠、扶的需求[10]。
3.4.2 注意地面鋪裝
地面鋪裝同樣是適老化設計中的重點所在。在健身區(qū)地面鋪設的過程中,要注意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脫離出來,并且在色彩、安全、材質等方面營造一種獨立的空間氛圍,從而幫助老年人產生一種安全感[11]??紤]老年人行動不便的特點,地面鋪裝應盡可能保持平穩(wěn),避免高差。選擇飽和度合理、色彩溫暖、觸感柔軟的地面鋪裝材料,并且應確保材料具有良好的摩擦力、耐久力,而且還要考慮當地的氣候環(huán)境,如南方天氣潮濕容易滋生青苔,不及時處理很可能導致老年人滑倒。除此之外,健身區(qū)的各種設施也需要及時進行維修和養(yǎng)護,及時處理才能夠為老年人營造一個良好的健身、休閑環(huán)境,滿足了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讓他們在安全、平和、舒適的環(huán)境下度過晚年生活[12]。
3.4.3 強化照明設備
根據調查的結果來看,每天的10:00—12:00和14:00—19:00,是老年人運動、健身的主要時間段,而如果在天色較為暗淡的環(huán)境下健身,沒有足夠的照明很容易受傷,影響其身體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安全。基于這種情況,社區(qū)公共健身設施周圍應設置足夠的光源,以保證在傍晚或者夜間運動的老年人的人身健康,避免意外傷害的發(fā)生。具體來說,包括周邊的各種路燈、景觀燈,地面的地燈以及設施上方的頂燈。其中,路燈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多采用局部照明光源;而在地燈設計中,考慮老年人的特點,采用條帶狀燈帶進行照明較為合適,因為燈光柔和不刺眼,但是不得影響地面的平整度。實際上,相對于點狀照明來說,這里所強調的帶狀照明也可以更好地幫助老年人確定邊界、障礙等,讓他們在潛意識中就形成小心謹慎的心態(tài),隨時注意周邊環(huán)境[13]。
《中國發(fā)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趨勢和政策》中提到,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14%。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老年群體在社區(qū)居民中所占的比例不容小覷。在社區(qū)公共設施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要考慮這一群體,要結合老年用戶的身心特點和日常需求,為他們設計更契合的公共設施,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為老年人的生活與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與舒適,如此才能符合我國高齡化社會下公共設施設計的指導準則及適老化設計方法。
[1] 許凱璐, 黎科. 寧波市社區(qū)現有公共設施適老化設計改造研究[J]. 風景名勝, 2019(3): 157. XU Kai-lu, LI Ke. Research on Aging Design and Re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Community Public Facilities in Ningbo City[J]. Business & Luxury Travel, 2019(3): 157.
[2] 賀承林. 既有社區(qū)養(yǎng)老設施的適老化改造設計探究[J].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9(2): 45-48. HE Cheng-lin. Research on the Aging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Existing Community Pension Facilities[J]. Beauty & Times, 2019(2): 45-48.
[3] 張云帆. 積極老齡化背景下未來社區(qū)老年教育設施適老化設計研究[J].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21, 2(6): 111-113. ZHANG Yun-fan. Research on the Age-Appropriate Design of Future Community Elderly Education Facil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tive Aging[J]. Art and Design, 2021, 2(6): 111-113.
[4] 朱一然. 城市老舊社區(qū)戶外空間適老化設計研究[J]. 明日風尚, 2021(9): 137-138.ZHU Yi-ran. Study on the Aging Design of Outdoor Space in Old Urban Communities[J]. Tomorrow's Fashion, 2021(9): 137-138.
[5] 姜可營. 居住社區(qū)適老化公共設施系統(tǒng)設計研究——以杭州市西湖區(qū)轉塘家園為例[D]. 杭州: 中國美術學院, 2017. JIANG Ke-ying.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Residential Community Aging Facilities[D]. Hangzhou: China Academy of Art, 2017.
[6] 張磊. 長春市社區(qū)活動中心適老化設計研究[D]. 長春: 吉林建筑大學, 2017. ZHANG Lei. Study on the Aging Design of Community Activity Center in Changchun[D]. Changchun: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2017.
[7] 安瑩麗, 馬廣韜. 小區(qū)公共健身設施的適老化設計研究[J]. 設計, 2021, 34(23): 114-116. AN Ying-li, MA Guang-tao. Study on Aging Design of Community Public Fitness Facilities[J]. Design, 2021, 34(23): 114-116.
[8] 徐祥伍, 歐陽國輝, 蔣念. 未來社區(qū)公共設施適老化包容性設計研究[J]. 家具與室內裝飾, 2021(12): 130-134. XU Xiang-wu, OUYANG Guo-hui, JIANG Nian. Research on the Inclusive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in the Future Community[J]. Furniture & Interior Design, 2021(12): 130-134.
[9] 胡曉暢. 城市濕地公園適老化環(huán)境設計研究——以武漢市嚴西湖右岸濕地公園(北區(qū))為例[D].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 2019. HU Xiao-chang. The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Urban Wetland Parks for the Elderly Peoples[D]. 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10] 周卿. 中日公共設施適老化設計比較[J]. 課程教育研究, 2018(7): 4-5. ZHOU Qing. Comparison of Aging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J].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18(7): 4-5.
[11] 張繼娟, 楊舒然, 趙蘊. 國內外養(yǎng)老居住空間及配套設施的適老化設計研究進展[J]. 湖南包裝, 2019, 34(1): 16-19. ZHANG Ji-juan, YANG Shu-ran, ZHAO Yun. Research Progress in Suitable Aging Design of Old-Age Living Spaces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 at Home and Abroad[J]. Hunan Packaging, 2019, 34(1): 16-19.
[12] 賈敏, 李佳婧. 我國養(yǎng)老設施空間“適老化”的現狀問題與設計建議[J]. 住區(qū), 2018(1): 32-41. JIA Min, LI Jia-jing. Adaptive Design of Elderly Care Facility: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J]. Community Design, 2018(1): 32-41.
[13] 齊宗敏. 社區(qū)公共健身設施適老化設計研究[D]. 杭州: 中國美術學院, 2019. QI Zong-min. Research on Aging-appropriate Design of Community Public Fitness Facilities[D]. Hangzhou: China Academy of Art, 2019.
Elderly-oriented Design of Community Public Facilities
SUN L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Zhengzhou 451100, China)
The work aims to find out the strategies of elderly-oriented design of community public facilities, to promote community public facilitie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to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the elderly’s activities and behaviors.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mmunity public facilities was list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each kind of public facilities were found, put forward, and analyzed. The elderly-oriented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was improved. The trend of social aging calls for designers to design produc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lderly group. Only by truly starting from the elderly themselves and designing public facilities that meet their needs, can we improve the experience and happiness of the elderly users.
community public facilities; elderly-oriented design; user requirements; user experience
TB472
A
1001-3563(2023)14-0432-04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14.049
2023–02–15
孫樂(1989—),女,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設計。
責任編輯:馬夢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