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津津, 張夢陽, 孫亞朦, 尤 紅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 北京 100050
慢性乙型肝炎(CHB)為公共衛(wèi)生造成嚴重的疾病負擔,全球約2.9億慢性HBV感染。據(jù)201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統(tǒng)計報告,每年HBV感染相關死亡病例約達100萬例。2016年WHO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為公共衛(wèi)生危害”的目標,要求CHB診斷率和治療率分別達到90%和80%,但據(jù)Polaris Observatory機構統(tǒng)計,目前我國CHB診斷率和治療率僅分別為22%和15%,距離目標還有很大差距[1]。
為提高CHB治療率,中華醫(yī)學會發(fā)布的五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年版[2]、2010年版[3]、2015年版[4]、2019年版[5]、2022年版[6],以下簡稱《指南》)中,CHB抗病毒適應證程逐漸放寬與簡化的趨勢。目前擴大抗病毒適應證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近年來,HBeAg陽性和HBeAg陰性CHB患者的抗病毒適應證趨于一致。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指南》[2-4]中,HBeAg陽性和HBeAg陰性患者的HBV DNA治療閾值不同。血清ALT持續(xù)異常[≥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CHB患者中,HBeAg陽性者HBV DNA≥20 000 IU/mL(105拷貝/mL)或HBeAg陰性者HBV DNA≥2 000 IU/mL(104拷貝/mL)即可啟動抗病毒治療。自2019年起,《指南》[5-6]中抗病毒適應證不再區(qū)分CHB患者HBeAg的狀態(tài),HBV DNA統(tǒng)一下調為“陽性”。這一調整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原因:(1)未達到上述治療閾值的CHB患者仍有疾病進展風險[7];(2)HBeAg陽性和HBeAg陰性CHB患者經(jīng)長期核苷(酸)類似物(NUC)抗病毒治療后病毒、生化應答率無顯著差異[8];(3)簡化抗病毒適應證,更利于臨床實踐。
五版《指南》中,啟動抗病毒治療的HBV DNA閾值被逐步下調。2015年及以前的《指南》[2-4]中推薦的HBV DNA治療閾值為:HBeAg陽性患者≥20 000 IU/mL、HBeAg陰性患者≥2 000 IU/mL可以啟動抗病毒治療。然而研究[9]顯示,HBV DNA<2 000/20 000 IU/mL的初治CHB患者仍存在疾病進展風險。一項來自土耳其的研究[7]對139例HBeAg陰性、HBV DNA<2 000 IU/mL且未進行抗病毒治療的CHB患者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有30.2%的患者進展至肝硬化。從2019年起,《指南》[5-6]將HBV DNA的治療閾值降低至檢測陽性,且2022年版《指南》中推薦盡可能采用高靈敏(10~20 IU/mL)且檢測線性范圍大的HBV DNA檢測方法,以發(fā)現(xiàn)更多需要治療的CHB患者。
2005年版和2010年版《指南》[2-3]推薦2×ULN作為啟動抗病毒治療的ALT閾值。對ALT<2×ULN的患者建議借助組織學評價判斷是否啟動治療。但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ALT為1~2×ULN的CHB患者仍存在疾病進展風險。一項基于3 340例初治CHB患者的中國隊列研究[10]提示,治療前ALT≥45 U/L的患者發(fā)生肝細胞癌(HCC)的風險顯著增加。此外,ALT<2×ULN的CHB患者可從抗病毒治療中獲益[11]。2019年版、2022年版《指南》[5-6]將ALT治療閾值調整到1×ULN。
目前中國成人常用的ALT ULN為男性50~60 U/L,女性40~45 U/L[12],但證據(jù)表明,ULN并不是CHB患者啟動抗病毒治療ALT閾值的最優(yōu)選擇。首先,仍有相當比例ALT<1×ULN的CHB患者需要治療。我國一項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13]顯示,253例ALT<1×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根據(jù)肝臟病理結果提示50.2%患者有顯著炎癥(≥G2)或纖維化(≥F2)。第二,在ALT<1×ULN的患者中,ALT的水平仍與肝臟病理評分和遠期預后相關。一項中國隊列研究[14]提示,ALT>20 U/L患者肝臟病理評價為≥G2/F2的比例顯著升高。中國臺灣REVEAL研究[10]結果顯示,與ALT<15 U/L相比,ALT界于15~44 U/L的患者發(fā)生HCC的風險顯著增高(HR=2.45,95%CI:1.74~3.46,P<0.001)。
目前的觀點大多建議降低ALT治療閾值,男性30 U/L、女性19 U/L作為啟動抗病毒的ALT治療閾值被多部國際指南及專家共識引用[15-17]。該閾值源于意大利一項研究,在控制BMI、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影響因素后計算的ALT ULN。2022年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發(fā)布的《擴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專家意見》[18]中也推薦將該界值作為ALT治療閾值。研究[19]顯示,下調中國CHB患者ALT治療閾值至男30 U/L、女19 U/L后,可以有效提升CHB治療率,有助于實現(xiàn)WHO提出的目標[20]。然而,該ALT治療閾值仍缺乏中國證據(jù),且各醫(yī)療機構檢測方法不同導致ALT檢測水平出現(xiàn)差異。2022年版《指南》[6]中對進一步下調ALT治療閾值的必要性和觀點在正文中有所解釋說明,但未寫入推薦意見。未來中國需要更多證據(jù)來明確ALT的最佳治療閾值,以期使更多CHB患者受益。
4.1 下調抗病毒治療的年齡界值 已發(fā)布的國內外各指南[5,21-22]推薦的ALT持續(xù)正常的CHB患者啟動治療的年齡界值為30~40歲。我國一項基于疾病負擔數(shù)據(jù)庫的研究[23]提示,年齡>30歲的人群發(fā)生HCC和HCC相關死亡的風險明顯升高。此外,一項中國橫斷面研究[24]通過分析4 759例未經(jīng)治療的患者發(fā)現(xiàn),年齡≥30歲后處于免疫耐受期的患者比例明顯減少。自2015年起,《指南》[4-6]推薦的年齡界值從40歲調整為30歲。
4.2 年齡>30歲或家族史成為獨立的抗病毒適應證
2019年《指南》[5]對疾病進展風險的定義較為嚴格和繁瑣:需要同時滿足年齡>30歲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或HCC家族史。2022年度《指南》[6]擴大并簡化了該標準,建議對于有家族史和年齡>30歲,滿足其一即可啟動抗病毒治療。以上調整主要基于如下考慮:乙型肝炎肝硬化或HCC家族史和年齡分別是疾病進展的兩個獨立危險因素;一項美國隊列研究[25]表明,HCC家族史是無肝硬化CHB患者進展至HCC的獨立危險因素(校正后比值比=32.93,95%CI:3.76~288)。在多項國際指南和專家共識[21-22]中,兩者滿足其一即可啟動抗病毒治療。
4.3 拓展肝纖維化無創(chuàng)診斷技術在啟動治療中的作用 近年來,肝纖維化無創(chuàng)檢查技術不斷成熟并推廣。血清學指標、瞬時彈性測定等影像學技術,診斷顯著纖維化的靈敏度、特異度和精確度均可達到或接近80%[26]。2019年版《指南》[5]建議ALT持續(xù)正常、年齡>30歲的患者可以采用無創(chuàng)的方法判斷肝臟的纖維化程度來確定是否啟動抗病毒治療。2022年版《指南》[6]推薦對ALT持續(xù)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積極行肝纖維化無創(chuàng)檢查,放寬了纖維化無創(chuàng)診斷技術的使用條件。
歷年《指南》通過逐漸下調肝硬化CHB患者的HBV DNA治療閾值放寬肝硬化患者抗病毒適應證。2005年版、2010年版《指南》[2-3]推薦失代償期肝硬化HBV DNA陽性即治療,但對代償期肝硬化仍采用非肝硬化CHB患者的HBV DNA治療閾值。研究[27]表明,低病毒血癥的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發(fā)生HCC風險較高?;诖?2015年起,《指南》[4-6]推薦代償期肝硬化HBV DNA陽性即可啟動抗病毒治療。
考慮到當前HBV DNA檢測靈敏度存在差異,以及肝硬化本身是疾病進展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肝硬化患者啟動抗病毒治療已逐漸不再要求HBV DNA陽性。2019年版《指南》[5]建議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只要HBsAg陽性即可啟動抗病毒治療。2022年版《指南》[6]則進一步放寬了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適應證,推薦HBsAg陽性即可啟動治療。近期美國一項回顧性研究[28]對574例HBV感染導致的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進行隨訪,中位隨訪時間為8.5年,結果提示與抗病毒治療且達到病毒學應答的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相比,未治療的HBV DNA陰性代償期肝硬化患者20年HCC累積發(fā)生率明顯升高(兩組分別為51%和32%,P<0.001)。
為更好地提高CHB患者的治療率、降低死亡率,實現(xiàn)WHO目標,目前各國指南與專家共識推薦的抗病毒適應證呈逐漸放寬、更加積極的趨勢。我國《指南》推薦的抗病毒適應證較其他國際指南更為積極、簡化。有研究[29-30]表明,“CHB全治策略”(對所有HBV DNA陽性者進行抗病毒治療)可達到WHO提出的“到2030年CHB治療率80%”的目標,且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未來,抗病毒適應證能否進一步放寬,“CHB全治策略”能否在我國推進,仍需更多證據(jù)支持。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劉津津負責整理文獻及撰寫;張夢陽、孫亞朦負責論文修訂;尤紅負責論文終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