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強
《星際穿越》的中文譯者
茍利軍1976出生在大西北一個偏遠農(nóng)村。十幾歲時,他看《飛碟探索》雜志,第一次知道了“黑洞”。當時,茍利軍內(nèi)心震撼不已,從此對神秘的黑洞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考大學時,他選擇了南京大學天文學。取得碩士學位后,2001年茍利軍又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讀博,到哈佛讀博士后,后來到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工作。
好玩的是,盡管研究黑洞已有20多年,但2014年第一次看科幻片《星際穿越》時,電影里精心制作的黑洞畫面出現(xiàn)在眼前時,還是深深震撼了他!
因為茍利軍看到過的黑洞照片,像素都非常低。他說:“能在大銀幕上看到一個那么清晰的黑洞展示,真的是讓人非常激動?!比缃?,盡管距離該電影上映已近9年,但聊起那個黑洞高清圖景,他依然眼中放光,心潮澎湃。
茍利軍很快了解到,該電影的科學顧問,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物理學家基普·索恩,他還寫了一本跟這個電影相關的科普讀物《星際穿越》。索恩在書中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述黑洞、潮汐力、蟲洞、引力彈弓、星際旅行等,解釋了所有推動劇情的天體物理理論。
茍利軍當時就想把這部很有意思的書翻譯成中文,借電影上映的機會,給大家科普一下黑洞相關的天文知識。于是在看完電影的第二天,他就毫不猶豫地給索恩寫了封郵件,熱切希望翻譯這本書。
沒想到第二天他就收到了索恩的回復,說這本科普讀物引起了茍利軍的注意,非常感謝。因書的版權是由出版社代理,他就把茍利軍推薦給了那個美國出版代理商。
對方告訴茍利軍,這本書在競拍階段,還不知道哪家中國出版社會出版。茍利軍就又等了一個月,依然杳無音訊。當時他覺得肯定沒戲了,就不再抱有期望。不料又過了一個多月,美國出版代理商忽然發(fā)來電子郵件,對茍利軍說,一家北京的出版社會代理出版《星際穿越》一書,然后把他介紹給了這家出版社。
就這樣,茍利軍最終翻譯了這本書。除了自身的興趣,茍利軍翻譯該書還夾雜著更多的期待——想借此將天文學這一“冷門”學科,以及自己所研究的這一“小眾”課題介紹給更多人。
令他頗感欣慰的是,中文版《星際穿越》發(fā)行后,頗受讀者喜愛,一些天文愛好者更是在網(wǎng)上討論得熱火朝天。緊接著,國內(nèi)的創(chuàng)作者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自己的科幻電影。幾年后,就出現(xiàn)了非常火爆的《流浪地球》。
為《流浪地球2》做科學顧問
茍利軍還是一名活躍的科普人。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后,他做過不少相關科普,講解電影中的科學知識。這一年,他還兼任了《中國國家天文》雜志的執(zhí)行主編。
茍利軍一直喜歡科幻電影,讓他頗感遺憾的是,多年來中國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硬核科幻大片。他說,盡管《流浪地球》在細節(jié)上存在一些瑕疵,比如影片中說,靠近木星就會將地球撕碎,這個其實是錯的。后來很多科普都算過了,在掉入的過程中,地球都是完整的,不會被撕碎。但編劇和導演畢竟不是科學家,而且影片中牽扯到的學科很多,對此觀眾也是可以理解的。
茍利軍一直希望自己能有機會,參與到中國這類科幻電影的創(chuàng)作中去。沒想到,2021年的秋天,機會來了。一天,他忽然接到《流浪地球2》制片方的電話,請他擔任這部科幻大片的科學顧問。一番詳談后,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茍利軍說,電影在前期開發(fā)階段,就聘請了各領域的19位專家,組成科學顧問團,從天體物理、理論物理、人工智能、地球科學、力學等五個方面,深度參與到世界觀架構和劇本創(chuàng)作階段中,為電影做詳盡設定。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社會科學、醫(yī)學方面的短期顧問,隨時提供相關領域咨詢。
和導演、編劇一樣,當電影開始籌備的時候,科學顧問就已經(jīng)進入劇組開始工作了。那么,其職責是什么呢?茍利軍說,盡最大努力,保證電影里涉及科學的部分正確無誤。但是科幻電影不是科學紀錄片,它又不一定全部是真實的。
《流浪地球2》中時間線大概在2029年~2075年,橫跨近50年。期間,科學顧問團花費近兩年的時間,通過溝通,盡量使用簡潔的語言,形成了一份十幾萬字的世界觀架構。內(nèi)容涵蓋了未來世界的天文、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等。
在影片拍攝前,科學顧問們手繪了大量科學概念圖和計算草稿,茍利軍和他的團隊為此貢獻了很多智慧。比如為了計算落月的軌道,他們從編程開始,花了將近一個星期,終于提交了一張圖形圖。后來大家在成品片里看到了,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場景,但還是很興奮。
科學顧問的介入,改變了原劇本幾乎三分之一的情節(jié),美術組的工作人員急得幾乎要哭了。
電影制片方要求片中的主要情節(jié)有科學依據(jù),但又不能束縛科幻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想象。這就需要茍利軍他們在科學和科幻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其中涉及各種細節(jié)的設計,比如電影中多次出現(xiàn)的、扮演重要角色的550系列智能量子計算機,就是科學顧問們幻想出來的。茍利軍說,現(xiàn)在的量子計算機確實不是電影里這個樣子,但未來會有。
幾秒的鏡頭后是造夢者的大量工作
在設計這部影片時,茍利軍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展現(xiàn)出來的月球墜落的軌道,月球是逐漸靠近地球的,茍利軍計算了一下,大約在六七十小時之內(nèi)墜落到它軌道的一半,大概19萬公里這樣的距離。他和其他科學家還計算了按照怎樣的軌道來墜落,應該是什么樣的形式,電影里只出現(xiàn)了一張圖,掛在背景當中。
茍利軍說,電影中的很多細節(jié),在觀眾眼里一晃而過,或者根本沒注意到,但這些細節(jié)其實都經(jīng)過了非常精密的計算,畢竟科幻大片不是普通電影。
科幻是對科學的想象,當然需要一定的科學依據(jù),但如果嚴格進行科學論證,就又失去了“幻象”的意義。其實科學顧問并不古板,相反他們同樣善于“幻想”。關于月球核爆后地球會出現(xiàn)怎樣的變化,茍利軍他們也寫下過極為浪漫的設定:地球突然斷電,電器短路,廣播中斷。但城市所有的霓虹燈都展現(xiàn)出最漂亮的顏色。人和街道被詭異的霓虹燈顏色所渲染。陸地上被拋棄的城市在一片漆黑中,最后一次穿上了霓虹盛裝,對月球告別。在凄美的霓虹燈照耀下,地球啟程,人類正式進入了新時代。
其實小到存儲人類意識的數(shù)字生命卡應該設計成什么樣子,大到地下城抽簽流程和地表人員安置方案,茍利軍他們都做了設定。雖然可能并沒有機會正面展現(xiàn),但這些設定細節(jié),以各種側面形式出現(xiàn)在影片中,成為編劇、美術團隊搭建劇情和視覺場景的參考。
茍利軍說,科學家和創(chuàng)作團隊有個群,對方不停問,他們不?;卮穑瓦@么邊寫邊討論,邊討論邊改。有時半夜三更,仍會接到劇組電話,被詢問特別小的技術細節(jié)?!昂芏嚯娪扮R頭只有3秒,甚至更短,但背后的東西其實都很扎實,里面有科學顧問的大量工作?!?/p>
除此外,科學顧問團隊還幫助劇組調(diào)整臺詞、優(yōu)化場景和美術設計等,讓影片的呈現(xiàn)更加真實可信?!读骼说厍?》制片人兼編劇龔格爾說:“科學顧問團隊,從電影籌備到最終制作和上映‘全天候在線。他們堪稱幕后英雄!”
2023年春天,《流浪地球2》上映后一下就火了。片中將諸多硬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概念和知識點接連拋出,相關科普話題在引發(fā)熱烈討論的同時,也帶來廣大網(wǎng)友對相關橋段科學合理性的“挑刺”。他和其他科學顧問,也在繼續(xù)解讀著電影中的“知識點”,科普電影中的太空電梯、月球墜落。
能為影片做些事情,茍利軍很是激動。他說,過去很多人只知道好萊塢的科幻電影《2012》《星際穿越》《魔戒》之類,如今,我們終于也有《流浪地球》系列的硬科幻了。相信以后會越來越多!科學知識借助科幻電影正不斷向公眾普及,這也能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023年春天,《流浪地球2》上映后一下火了。在這部電影背后,有一個科學智囊團,他們與制片團隊密切合作,讓劇情變得更加科學合理。中科院“黑洞”專家茍利軍就是其中的一位,電影中的很多細節(jié),都是他和其他科學顧問經(jīng)過周密計算后設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