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卡爾維諾在《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中提出,小說的發(fā)展趨勢是“利用庫存資源”。以當代視角和時代精神,發(fā)現和提煉傳統(tǒng)民間文學“庫存資源”,轉化為小說,注入其新意,強化其輕逸,塑造有中華美德和有人文精神的可愛可親的人物群像,保持現實主義的質地和文學審美的詩性,這個轉化的過程,謝志強稱之為“過手”。
謝志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家學會副秘書長、浙江省作家協會特約研究員。出版小說和文學評論集35部。在國內發(fā)表小小說近3000篇,多部作品被譯介至國外,部分作品入選大、中、小學語文教材和考題。曾獲多屆中國微型小說年度獎、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兩次)、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小小說)、《小說選刊》雙年獎等獎項,兩次獲浙江省優(yōu)秀文學作品獎。
重? ?復
那一天,沈阿根沒掘到筍,仿佛山里的竹筍跟他藏貓貓。
夜晚,他做了個夢,看見有一朵杜鵑花開了,只有一朵,他摘下,立刻又開出一朵。一朵一朵,又一朵一朵。同一株上,他摘掉一朵,會又冒出一朵,開得摘也摘不及。
他受不了不斷重復的東西,就驚醒,想起母親。母親拉著他的手,上山摘花,好像夢里的花就是小時候摘的花?,F在,父母的墳墓就在山上。
一大早他就上山,發(fā)現滿山遍野都開了杜鵑花。他知道,其實是他光顧著找竹筍,沒注意花開了。
山崖下邊,他看見一簇盛開的杜鵑花,很眼熟,跟昨晚夢里摘過的一樣,仿佛山野的花都從這株傳出,創(chuàng)造了繁榮。
他攀上巖石,剛要摘下那朵特別旺的花,卻發(fā)現花的下邊,有一株筍,尖尖的頭,剛拱出來。他就是來掘竹筍的呀,花引他找到了筍。
沒料到,拱出土的小小的尖,土里邊卻是大大的身,又嫩又壯,簡直像個白胖小子。母親說過,他小時候就是個白胖小子。
第二天,同一個地方,同樣拱出一個筍尖,第三天,也一樣。沈阿根好奇,用山鋤往下挖,挖著挖著,鋤頭濺出火星,土里一個有鑿紋的石塊,是個石槽。他看出,那是放豬飼料的石槽。
他背槽回家,想著,將來養(yǎng)頭豬,有石槽了,放在窗前的屋檐下。
入秋,他采來野果,紅蒲果,一串串,打算明天去鎮(zhèn)里賣,小孩喜歡。他順手放在屋檐下的石槽里。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他驚呆了,石槽里高高地堆起了新鮮的紅蒲果,仿佛要溢出來,可昨晚石槽僅裝了一半。他想起同一個地方長出同樣的竹筍,就抓了一把黃豆撒入石槽,黃豆如水一樣漲上來了。放了一把米也漲成一槽米。他知道,碰上了傳說中的寶物,小時候,母親哄他睡覺,講過這樣的故事。
隨后的日子,他總是拿糧食接濟村里的鄉(xiāng)親,把野果分給鎮(zhèn)上的小孩,別人給錢他也不收,仿佛他就是那個石槽,取之不盡。他開始注意過去忽視的東西了,比如夢里的花朵,天上的白云,夜晚的繁星。
有一天,沈阿根回家,家里一片狼籍。村里人告訴他,縣太爺帶著一幫人來過,幾乎把他家翻了個底朝天,最后空手離開。
石槽還在屋檐下,只是底朝上了,倒扣著,他翻過來,沒有損壞。
三天后,來了個乞丐,衣衫襤褸,頭發(fā)花白,還拄著拐棍,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伸著破碗,要米。
沈阿根抓了一把米撒入石槽,眼看著白白的米漲上來,堆成了尖,要溢出的當兒,突然停止。他往乞丐的布袋里舀米。
乞丐突然轉身,又呼喊又招手。立刻,幾個穿著衙服的人沖出來,簇擁著知縣。
知縣說:“師爺,到底你有謀略?!?/p>
乞丐拿掉假發(fā),戴上眼鏡,恢復了師爺的模樣。
知縣命令差役抬上石槽,打道回府。
沈阿根的雙腳站進石槽,坐下。
兩個差役上前拽,一人拽一條胳膊。
可是,拽出來一個,槽里又出現一個,里里外外,有十多個沈阿根。沈阿根們相互看著,忍不住笑了。
知縣急了,說:“看我?!彼邕M石槽,擠出沈阿根,喝令差役來抬,似他坐在轎子里那樣。
師爺忙說:“老爺,你還是出來吧,一個縣只能有一個縣老爺?!?/p>
差役連忙上前攙扶知縣,可是,扶出一個,石槽里又立著一個。石槽里的知縣樂了,而槽外的知縣慌了,一個要出來,另一個要阻止。差役加快動作,不一會兒,就站出了十多個知縣,表情、動作都一模一樣。
沈阿根說:“你們忙吧,我上山采山貨去了。”
那一天,村民都來看熱鬧。一群縣老爺,長得穿得都一樣,連腔調都一樣,好像演戲文,石槽里還立著一個。知縣們相互爭吵,都聲稱自己是真正的知縣。
師爺也分辨不出究竟哪一個是縣老爺的真身,他只能阻止差役,暫且不往外拽了,維持現狀,不可再重復。
記? ?認
潘春林生于1900年,祖籍德清曲溪灣,到湖州街上開了家私人診所,是有名的中醫(yī)外科醫(yī)生,醫(yī)術高超,聞名遐邇。他在湖州從醫(yī)五十載,人稱其治療方法為曲溪灣外科流派。
1949年,潘春林開私人診所。他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有個貼身丫環(huán),視同女兒。潘春林的精力都投在診所里,他的生活有規(guī)律有條理,白天坐診,晚上清賬。他有一間書房,平時閉門,家里人從不擅自進去,他自會打掃得一塵不染,所有的書簿都擺得整整齊齊。
午飯由丫環(huán)送,唯有晚飯和母親同一張桌。母親不懂醫(yī),免不了叮嚀些話,比如:百姓生活難,生了病就更為難了,一般都要拖到生死關頭,才會心急慌張來治療。窮人不生病,等于交好運。還提醒他,對交不起“郎中包”的窮人要格外體諒。
飯桌上,潘春林不說話,只是點點頭。潘母生怕兒子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就讓丫環(huán)趁送午飯時多留心,多長眼,把診所里的見聞細說一遍。然后,晚飯桌上,潘母會針對性地念叨一些話。有聽沒聽,慈母仍要說。不過,潘春林的態(tài)度好,從未流露出厭煩的表情。
一天,丫環(huán)提前送飯,恰巧有兩個衣衫襤褸的農夫抬著一個藤榻,榻上躺著一個呻吟的病人。病人的大腿生了一個瘡毒,當地人叫鯉魚攪子。
要動個大手術,否則性命不保。潘春林本該收八塊銀元,一問病人家境貧寒,就打了個折,要收五塊“袁大頭”。
兩個農夫一臉茫然,悄悄商量了一陣,無奈地搖搖頭,說出不起,抬起藤榻離開診所。
丫環(huán)放下飯籃,回稟潘母。潘母頓足,說:“飯桌上我的那些話都當耳旁風了。”
潘母拉開抽屜,取出錢盒,說:“拿上五塊洋鈿,趕緊追上病人?!?/p>
丫環(huán)在街的盡頭追上了藤榻,可能農夫又傷心又疲憊,步子慢了。她把潘母的原話轉給農夫:要是潘先生問起怎么有錢了,就回答恰巧在街上遇見了有錢的親戚。
當天的晚飯,潘母沒像往常一樣念叨,只是靜靜地慢嚼,也如往常一樣,給兒子夾一筷菜,那是合兒子胃口的菜。
潘春林習慣了母親的念叨,今天母親卻不出聲,他反倒不習慣了,時不時瞅一瞅母親,似乎期待著她發(fā)話。
潘母表情平靜,好似沒看見兒子的目光。
潘春林添了一碗飯,還說:“今晚的菜味道好?!?/p>
丫環(huán)竊笑。潘母說:“味道好就多吃?!?/p>
晚飯后,潘春林一如既往,入書房,關起門,點亮燈,沏一杯清明前綠茶,端正落坐,清點當日的進賬。
丫環(huán)輕輕叩門,說:“母親來看你呢。”
潘母由丫環(huán)陪著進來。潘春林搬來椅子。潘母環(huán)顧了書房,似乎在查看還缺少什么。
潘春林的心還在賬簿上,一時無話,卻欲找話題。
潘母好像也沒什么事,不經意地問這問哪,屬于日常話里的瑣事。
潘春林要么點頭,要么說是,總把潘母要展開的話剎尾。
潘母的目光落在賬簿上了,就問:“可有病人出不起錢治病,回頭離開了呢?”
潘春林閃爍其詞,說:“都付清了錢?!?/p>
潘母起身,拉開桌上的抽屜,里邊一堆銀元,發(fā)出清脆的響聲。她挑出五個銀元,放到桌上。
潘春林反應敏捷,立即想到藤榻抬來的病人。
潘母說:“可認得?”
潘春林說:“銀元都由統(tǒng)一的模子鑄造?!?/p>
潘母說:“這就是患有鯉魚攪子的病人出的銀元?!?/p>
潘春林立起,向母親低頭認錯。不過,他瞥了一眼丫環(huán),說:“娘,你怎么知道?”
潘母說:“我親手用小刀在上面刻了個記認?!?/p>
記認就是記號。潘母曾在他的草帽、雨傘上縫過記認。那時,潘春林念私塾,他說:“同學笑話我呢?!?/p>
潘春林說:“病人那么快就有了銀元,說是親戚那里借的,原來是娘贈送的呀?!?/p>
潘母說:“幸虧小英追得快,追回了一條性命。”
潘春林要將五塊銀元歸還給母親。
潘母說:“留作紀念,記住教訓,郎中治病,人命關天?!?/p>
珍藏了刻有記認的五塊銀元,潘春林將母親的記認銘刻在心。
機? ?會
曹彬臨危受命,擔任主將,統(tǒng)率十萬大軍,征討南唐。
宋太祖詢問曹彬,可有什么要求。
曹彬說:“懇請皇上恩準,讓田欽祚擔任我的副將?!?/p>
宋太祖允準。
朝廷內頓時嘩然。
田欽祚雖為將軍,但打仗不行,且心胸狹窄,武將卻偏文——巧舌如簧,背地里陰邪狡詐。他常常向宋太祖讒言,許多大臣都吃過他的苦頭,對他避之不及,可曹彬偏偏要特召小人納入麾下。
曹彬也曾屢次吃過田欽祚讒言之苦,幸虧宋太祖識才,沒有為難曹彬。
諸位大臣紛紛來曹彬府上相勸,為社稷著想,為個人考量,恐會蒙受不白之冤,不要弄得主將內外受困。怎么人皆敬而遠之,你卻收到身邊,副將真的非他莫屬?曹彬似乎胸有成竹,微微一笑說,還是把他帶在身邊為好。
宋太祖也聞悉反對的聲音,臨出征前,他單獨征求曹彬的意見,委婉地表示改變主意尚來得及。當然,宋太祖贊賞了曹彬胸懷寬闊,且善于用兵。
曹彬說:“皇上,本將主意已定,給他一個機會,也給我一個機會,他也可憑此次出征改變自己的形象,打破給人的固定印象?!?/p>
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征,直指南唐的都城金陵。破城,南唐李煜投降。原先都擔憂的“一粒鼠屎壞了一鍋湯”的情況終于沒有發(fā)生,預先,曹彬手下的幾個忠實部將心知肚明,田欽祚會壞了主將的大事。
凱旋之際,宋太祖嘉獎,眾大臣祝賀。
曹彬說:“皇上英明,此番南征,南方將士勇猛無畏,朝中群臣鼎力支持,最終獲勝已在意料之中。”
宋太祖單獨詢問了副將田欽祚的表現,曹彬此次率軍出征,皇上也隱約擔憂,因有大臣進言,若是此戰(zhàn)出現不利,可能是田欽祚起反作用——挑剔曹彬的不是,然后密報皇上??墒?,宋太祖攤攤手,說:“我竟沒收到過副將的密報,這也是我欣慰之事,你是如何讓他服帖于你呢?”
曹彬說:“感激皇上的信任,征戰(zhàn)時,我自始至終把副將帶在身邊,把他放在我的眼皮子底下?!?/p>
宋太祖說:“那不是不給他建功立勛的機會了嗎?”
曹彬說:“他出征本身就獲得了立功的機會,對他而言,不戰(zhàn)就是功,所以,皇上嘉獎他,我也欣慰,功名利祿可以堵住他的嘴?!?/p>
宋太祖說:“出征前后,大臣們反應尤為強烈,甚至有大臣進言,要我緊急召回副將田欽祚,你完全沒有必要帶他出征呀?!?/p>
曹彬說:“他隨我出征,還是留在朝中?皇上,恕我直言,我也有私心吶,戰(zhàn)場上最怕什么?怕暗箭傷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在身邊,不給他那樣的機會?!?/p>
附:過事素材創(chuàng)作者的轉化(創(chuàng)作談)
浙江/謝志強
閱讀一本書,我習慣先看序言或后記,那是一個“世界”的路標,如果沒有序言或后記,我仿佛不知怎么走——怎么進入一本書的世界?將心比心,憑自己閱讀的感受,給讀者提供一個“路標”。《江南聊齋》第一部已于2020年出版,《過手》是同一個系列,《金山》的這一組便出自《過手》。
這是一部新筆記小說集,《過手》為主名,《江南聊齋》(第二部)為副名,屬于“江南筆記”系列??柧S諾在《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中提出,小說的發(fā)展趨勢是“利用庫存資源”,他還采集了厚厚一本《意大利童話》,將其童話和小說對比閱讀,可看出其小說中的童話元素,尤其是《祖先三部曲》。這個轉化的過程,我稱之為過手。編《江南聊齋》第二部文稿,我拎出其中一篇《過手》的題目作為書名,主要考慮一個書名在某種意義上能罩住或托起一本集子。取其意象,揭示秘密,也就是我創(chuàng)作的方法。所謂過手,就是以當代視角和時代精神,發(fā)現和提煉傳統(tǒng)民間文學“庫存資源”,轉化為江南新筆記小說,注入其新意,強化其輕逸,塑造有中華美德和有人文精神的可愛可親的人物群像,保持現實主義的質地和文學審美的詩性。中外文學,有眾多作家這樣過手,比如,阿根廷的博爾赫斯,日本的芥川龍之介,法國的圖爾尼埃、尤瑟納爾等。韓國作家鄭寶拉的短篇小說集《詛咒兔》入圍2022年國際布克獎短名單,《詛咒兔》取自斯拉夫民間傳說,鄭寶拉將其移植到當下韓國的日常生活,這就叫過手,將過去的神話元素移植到當下的異國空間。中國有豐富的“庫存資源”,被許多外國著名作家“利用”過。我也曾“利用”過日本、印度、伊朗的“庫存資源”。我的《過手》更是向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魯迅的《故事新編》、汪曾祺的《聊齋新義》的致敬之作。
我創(chuàng)作系列微型小說,習慣六七個系列交替并進,比如“沙漠”“上海青年”“老兵”“艾城”“江南聊齋”等系列。每個系列分類歸檔,“冷藏”起來,寫畢一篇,就知道該歸哪個系列。一旦人物出乎我的意料,做出獨特的行動——鮮活了,我就會贊賞人物,說:你表現不錯?!敖狭凝S”系列寫了兩部,第一部像出去探“路”,出版后反響良好。恰逢其時,獲浙江省作家協會“2018—2020浙江省優(yōu)秀文學作品獎”(短篇小說類),同時獲得廣東省東莞市第四屆“揚輝小小說成就獎”。這么一來,我起念——有了動因,趁熱打鐵,將冷藏的第二部打印出版(我習慣了手寫),計64篇。就好像披星戴月,適應了走夜路,從容自在了許多。在生活上,我粗枝大葉,毛毛糙糙;文學上,我是一個細節(jié)主義者。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有譜系有模式,怎么寫出新意,無非是細節(jié)的運用,讓細節(jié)跳出故事的模式,寫出“這一個”。講好故事,寫活人物,用妙細節(jié)。操作層面,憑多年的寫作經驗,我歸納為:緊貼人物運行中的細節(jié)寫。細節(jié)動,人物活。仿佛我追隨運動中的人物,不多干預,看其表現,只做一個忠實的記錄者,把握每一篇作品每一個人物的“焦點”——細節(jié)。《過手》中的許多篇,我和人物都保持著這樣的關系:不掌控,不預設,讓人物隨意。寫作的樂趣就在其中。再則,微型小說是自由自在的文體,我創(chuàng)作一篇小說的動因,必須先有一個要件:一個有意味有含量的細節(jié)。小說寫的是形而下,但要升起形而上。細節(jié)運行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而然地生成意象。雷蒙德·卡佛十分講究細節(jié),我與他的創(chuàng)作心得有共鳴,他有一句話,我視為創(chuàng)作的座右銘:“作家用平常準確的語言描寫平常的事物,賦予那些事物——一張椅子、一面窗簾、一把叉子、一塊石頭、一只耳環(huán)——以巨大甚至令人吃驚的力量?!笨ǚ鹨苍盐蚁矚g的作家伊薩克·巴別爾關于標點符號的話列為座右銘,寫到一張卡片上。二十多年前,我去印制了類似的卡片,現今繼續(xù)使用。我基本不用驚嘆號,至于人物“驚嘆”了是人物的事兒,我只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