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細洪
信息技術能夠讓學生的視覺、聽覺得到有效刺激,并對知識產生各種聯想,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提前制作好各類課件,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針對現代信息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也要不斷總結,積極解決,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并積極學習地理知識。
科學技術與社會發(fā)展的產物是信息技術,雖然很多初中地理教師能夠意識到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非常重要,但設置的教學活動卻只停留在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視頻,看似豐富了學生學習內容,但其實只是從傳統的教師灌輸轉變?yōu)橐曨l灌輸,教學方式完全停留在表面。教師在教研、備課等過程中也沒有關注信息技術的高效使用,只是將其他教師的精美課件照搬過來,并沒有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
利用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地理信息,因此,很多教師開始在課堂上大量播放視頻、圖片,看似學生目不暇接地接受地理知識,但他們并沒有展開深度學習。對于一些不理解的地方,教師沒有深度講解,再加上課堂教學時間非常有限,教師播放資料的時間遠遠大于講解的時間和學生學習的時間,很多學生趕不上教學進度,逐漸喪失了地理學習興趣。這樣的課堂中,教師成了導游,學生成了游客。很顯然,這并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相關要求。
雖然地理知識是靜態(tài)的,但學生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師應當立足多個角度,幫助學生豐富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但一些初中地理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時,只將教材中的靜態(tài)知識搬到屏幕上,一旦電腦或網絡出現問題,不管是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會中斷,教師也缺少生成動態(tài)課堂的能力。
社會在不斷發(fā)展,學校教育也要緊跟社會發(fā)展要求進行相應改革。在傳統教學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師只為學生講解教材內容,組織學生做題背誦。但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應當達到教學相長,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梳理地理信息,合成新的地理知識。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生也會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具體的內容,循序漸進了解地質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氣候環(huán)境等相關內容,對學習興趣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初中地理教學目標、教學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的成績,更關注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借助教材內容,幫助學生形成應用能力、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將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有效融合,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學習資源,豐富教師的教學模式,而且能讓教師解放雙手,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從而讓學生在優(yōu)質課堂上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雙重提升。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自我意識,在課堂上對教師灌輸式的知識講解并不感興趣。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時,可以讓學生在相對自由、相對開放的學習平臺拓展思維,有更多機會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同時,教師還會借助小組合作等學習模式,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增強互動,共享資源和信息,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要想在初中地理課堂上有效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首先教師就應當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以及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參考,如果教師的教學過程非常合理,教學目標非??茖W,整個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會更加緊湊,學生會對照教學目標關注自己的學習效果、學習習慣以及學習過程,真正從傳統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楝F代主動探究式學習。
教育理念不斷發(fā)展,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會越來越凸顯,教師選擇的任何教學模式都要立足學生,按照生本理念的相關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做好教學設計。教師的角色由知識講述者轉變?yōu)槟芰Υ龠M者,通過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教學活動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探究、交流,并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深度挖掘教材資源,深入思考知識規(guī)律,每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體。
信息技術的使用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并且使用時機不同,產生的教學效果也會有所差異。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時,不僅會關注地理知識本身,而且也會關注講授模式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借助音頻資料、視頻資料、圖片資料完成教學目標。當然,教師也要合理把控播放時間,避免學生產生過度依賴,形成思維惰性。
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有機結合是初中地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教師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時,自身的執(zhí)教能力要有所提升。首先,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使用觀念。其次,培養(yǎng)良好的網絡信息道德。這樣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并且教師還要有意識地教授學生一定的借助信息技術收集資料的方法,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也讓學生跟上時代步伐,了解信息技術。
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開展地理教學時,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幻燈片,幻燈片不僅可以展示文字信息、圖片信息,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動畫效果,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還可將教材中相關的地圖信息置放到幻燈片中,再借助遮擋、聚光燈等操作按鈕帶領學生高效學習。相對于傳統口頭講解式的地理教學模式,使用幻燈片能夠讓學生在圖文結合的形式下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對幻燈片的制作也要保證合理,例如,幻燈片的數量、播放時間、切換效果等,避免太過花哨,出現喧賓奪主的問題。另外,教師在使用幻燈片時要突出重難點,不要過于復雜或者過于拓展其他資源,而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為主,這樣才能體現幻燈片的優(yōu)勢。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時,教師可以將幻燈片技術融入其中,該部分對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正確認識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如果只用靜態(tài)的口頭講解,相信學生難以理解自轉和公轉之間的區(qū)別,此時教師就可以用Flash 制作動態(tài)幻燈片,讓學生通過觀看動態(tài)視頻,正確把握地球自轉以及公轉時所呈現的狀態(tài)。這樣既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還能讓教學變得趣味生動。
AR 技術也是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產物,AR 技術可以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連接起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使用AR 技術,可以把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可視化和立體化,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地理知識。AR 技術的應用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此,教師可以積極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構建形式,并將其與自己的教學活動互相融合,盡可能保證使用AR 技術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jié)“等高線地形圖”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AR 技術讓學生繪制分層設色地形圖,由學生自己對教具著色,理解等高線的含義以及判斷山體五個部分。接著,教師將其投影,山脈就能夠呈現在全班學生的面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信息技術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各種電子設備應運而出,如Pad 設備,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Pad 設備了解較多,教師就可以在初中地理課堂上組織學生利用Pad 開展學習,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同時還能讓學生在Pad 的幫助下獲得真實的地理學習體驗,為整個班級營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四節(jié)“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時,教師把教學課件投放到學生的Pad 中,每個學生都會認真聽教師講解。教師還可以在課件中融入一些互動游戲或交互技術,可以讓學生寫一寫、畫一畫,感受地圖信息、地理數據、圖片信息等,全面了解我國寶島臺灣。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Pad積極搜尋一些與臺灣省相關的資料,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現階段,很多初中學校的教室內都為師生配備了希沃白板,教師可以借助希沃白板完成各種教學課件的準備工作及教學資源的拓展工作,如圖片、視頻、音頻資料等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下載,并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尤其是在講解教材中比較難理解的知識時,有希沃白板的幫助,學生可進一步提高探索欲望?;有允窍N职装宓淖畲筇攸c,教師可借助希沃白板讓學生走上講臺,完成一定的游戲任務或學習任務,這樣可以改變傳統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法。如教師在白板上設計出相關學習項目,學生獨立完成,其他學生觀察評價,這樣所有學生都能夠投入知識學習中。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jié)“人類的聚居地——聚落”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向學生分析影響人們選擇居住地的具體原因和這些原因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生就會了解到地理環(huán)境、社會經濟等條件都會對人口的分布產生重要的影響,整個過程既有圖片又有視頻,同時還有各種交互游戲,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會更加順利。
將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互相融合,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但教師也應當意識到,信息技術并不能取代教師的講解,只有讓教師和信息技術之間形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學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為此,教師應當高度重視課堂教學管理工作,把握好課堂時間和教學進度,開展多元化、綜合化、個性化的教學。例如,課程一開始,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此時教師就要以回顧知識為主,再借助趣味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注意力穩(wěn)定之后,教師要開展重點內容的講解。當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時,教師就要以合作學習、案例講解等不同教學方式繼續(xù)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黃河的治理”時,教師提前搜集好與黃河相關的資料,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播放,這樣就可以調整學生學習狀態(tài),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進入教學后,教師就可以繼續(xù)使用有關資料為學生展示黃河所產生的問題的原因和如何治理,學生就會高度集中注意力,仔細傾聽。最后階段,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圍繞自己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污染說一說對保護環(huán)境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理念下,現代信息技術對初中地理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認真解讀新課程理念的相關要求,積極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做好地理課程的改革,豐富地理課程教學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只有教師與時俱進,重視信息技術,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專業(yè)引導下不斷提高地理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