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明飛,曾供職于濟南局集團公司,已退休。發(fā)表散文、詩歌作品百余篇。
人生中有各種時光。孩提時光、校園時光、軍營時光、旅行時光……而我有四十二年的鐵路時光,涵蓋了我全部的職業(yè)生涯。我十分珍惜這一段時光,把有關鐵路的老物件珍藏起來,作為我與鐵路情緣的紀念。
一把檢點錘
我收藏著一把檢點錘。檢點錘是鐵路檢車的工具,每個檢車員手中都握有一把檢點錘。檢車員被譽為“車輛醫(yī)生”,檢點錘就是“聽診器”。用檢點錘敲擊車輪,發(fā)出叮當?shù)穆曧憽G宕鄲偠?,余音裊裊,說明車輪狀態(tài)良好。如若聲音發(fā)悶就要注意了,可能車輪出現(xiàn)了裂紋或松動,要跟上仔細檢查,進一步分析判斷。
檢車員都希望有一把得心應手的檢點錘。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參加鐵路工作時,被分配到車輛段。當時看到師傅們手中的檢點錘,頓時眼前一亮。錘頭是銀白色不銹鋼的,錘的上部是圓錐體帶八棱角,中部是扁圓形,下部是錐形圓柱體。再配上一尺多長帶花紋的木把手,木把的造型也很講究,連接錘頭的前部呈扁粗狀,中部呈流線型略變細,后部握手的部位變粗,尾部收圓。簡直就是一件工藝品。我欣賞著師傅的檢點錘羨慕不已,愛不釋手。后來我也有幸成為一名檢車員。
檢車員要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事。20世紀70年代的鐵路車輛安裝的輪對,還沒有達到全部是輾鋼整體車輪。有不少是在輪輞上壓裝輪箍組成的冷鐵輪,容易出現(xiàn)裂紋和松動。為了不耽誤接發(fā)列車,我們檢查大隊都是分組就餐。有一次,我的師父正在待檢室里吃飯時,聽見外面作業(yè)的錘聲有異常。他放下碗筷來到車輛跟前,通過對車輪仔細敲打和鑒別,發(fā)現(xiàn)了裂紋,隨即扣車修理,這讓我欽佩至極。
我努力跟師父學習技術,檢車中使用檢點錘敲打車輛是有程序的,要做到錘到、眼到、耳到、心到,用檢點錘來為車輛把脈,用眼睛來發(fā)現(xiàn)車輛故障,用耳朵來辨聽車輛異音,用心來分析故障原因和維修方法。錘到僅是作業(yè)程序的引導,每個部位都要避免漏檢,關鍵是發(fā)現(xiàn)隱患,防止事故發(fā)生。錘聲叮當是檢車員對車輛的愛撫慰問,是檢車員與車輛的交流對話。工作中,我逐漸悟出了一個道理,對于職業(yè)不僅需要堅守一份責任,更需要擁有一種情懷。
老鐵路飯盒
一天,老伴整理櫥柜時看到了一個多年不用的立式飯盒,問我還留不留,我一把提起這久違了的老伙計。這種鋁制飯盒的橫斷面形似豬腰子,被人稱為“腰子飯盒”。它曾是老輩鐵路工人普遍使用的一種餐具。這和鐵路行業(yè)的工作特點有關系。鐵路行車工作三班倒,時間比較長,作業(yè)流動分散,工作中至少要吃兩頓飯。這種飯盒的容量比較大,攜帶方便,受到鐵路工人的喜愛。
最早認識這種飯盒是我上小學時在電影《紅燈記》中看到的。在“粥棚脫險”一場戲中,李玉和一手提著紅燈,一手提著這種飯盒,來到粥棚和地下交通員接頭。李玉和把“密電碼”藏在飯盒中,對好暗號正要交接時,來了日本鬼子。在地下交通員的掩護下,他機智地往飯盒里倒上粥,成功瞞過了日本鬼子的搜查。這一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玉和是鐵路扳道工,看來這種飯盒同鐵路工人的淵源還很長呢。
參加鐵路工作后,看到同事們不少在用這種飯盒。我們列檢所檢車員白班夜班輪換三班倒,值班中要吃兩頓飯,雖然車間有小食堂(伙食團),但夜班是不炒菜的。加上離作業(yè)地點較遠,要橫跨十多股鐵路,來回不方便?;镉媯儽阌眠@種飯盒帶飯,在間休室的鐵爐子上加熱。有的干脆自帶大米做干飯。這種較深還帶提手的飯盒很好用。
鐵路上最喜歡用這種飯盒的主要群體是火車司機。他們要在值乘的途中吃飯,“腰子飯盒”成為他們出乘必備的首選裝備。在機車上加熱很方便,蒸汽機車用蒸箱,內燃機車用電爐。旅客列車的司機還好說,可提著飯盒到餐車上去打飯。最苦的是貨物列車的司機,貨車的交路不如客車正點率高,行車調度一般是壓貨???。貨車在中間站待避時間是不確定的,貨車司機吃飯問題不能得到保證。這時,“腰子飯盒”的作用得到著重體現(xiàn)。曾經聽一位火車司機說,他在機車上連續(xù)吃了五頓飯。無論是做米飯還是煮掛面,全靠這個飯盒。
現(xiàn)在條件好了,沒有人再用這種“腰子飯盒”了,可是我仍然舍不得丟掉它,是它陪伴我踏入社會的第一站。曾深受鐵路人喜愛的“腰子飯盒”里面儲存著幾代鐵路人的往事記憶。它浸透著老鐵路人工作生活的煙火氣,帶著那個時代的溫度和印記。聽說“腰子飯盒”被不少地方的鐵路博物館珍藏。作為鐵路老物件之一,它已經成為鐵路歷史的見證物。
遠逝的汽笛
1985年底,濟南人民廣播電臺負責跑工業(yè)交通口的劉記者找到我說需要錄制一段蒸汽火車頭的汽笛聲,用于即將到來的元旦的節(jié)目開頭。當時,我在濟南鐵路分局宣傳部分管新聞報道工作。那時,濟南機務段已經完成了由蒸汽機車向內燃機車的轉型換代,而濟南西機務段從20世紀80年代籌建之初就是內燃機車,濟南鐵路上已經很少能夠看到蒸汽機車的身影了。我咨詢了分局調度所的機務調度,得知只有張店機務段還有蒸汽機車在運行,主要是牽引短途貨物列車到濟南西站,而且一天沒有幾趟車。
我陪劉記者來到了濟南西機務段。在段黨委宣傳的協(xié)助下,了解到晚上零點左右,有一趟由張店機務段蒸汽機車牽引的列車在濟南西站下行場出發(fā)。
我們提前來到了下行編組場,等待張店機務段的本務機。劉記者放置好錄音設備后,拿著麥克風做好錄音的準備。隆冬臘月,編組場的夜晚寒風凜冽,橫跨線路燈橋上的探照燈把編組場照得如同白晝,濟南西車輛段列檢的檢車員們正在緊張作業(yè),為出發(fā)的列車進行最后的檢查。
張店機務段的蒸汽機車駛進了編組場,是五個大輪對的前進型機車。連掛上車輛后,我上前跟火車司機說明了情況,請求他讓汽笛聲和排氣聲大一些,火車司機爽快地答應積極配合錄音。前方亮起綠色信號燈,運轉車長發(fā)出開車信號,汽笛一聲長鳴,那氣沖霄漢的聲波,在夜空中回蕩著。同時機車發(fā)出排氣聲和車輪轉動的聲響,組成了鏗鏘有力的火車交響曲,牽引著列車浩浩蕩蕩地駛出車站。我們順利地完成了錄音工作。
車輛檢車員和火車司機是工作聯(lián)勞協(xié)作工種?;疖國Q笛作為鐵路聽覺信號,是統(tǒng)一按照《鐵路技術管理規(guī)程》操作的。車輛連掛機車組成列車后,列車開出前要進行制動機的全面試驗。試驗過程中,鳴笛一短聲是制動,鳴笛兩短聲是緩解,鳴笛一長聲是開車,這是我們之間的“暗語”。
蒸汽機車已走進了博物館,汽笛聲消失在歷史的風煙之中,被收藏在老一輩的記憶深處。我們這一代鐵路人有幸經歷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高鐵時代的歷史跨越。
如今,風笛、電笛在萬里鐵道線上伴著風馳電掣的列車繼續(xù)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