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子
水面易因風(fēng)起浪,人浮在表面易躁。要深入認知,恐怕還是要讀點書。
今天,我認為還是要讀點書。
古人提倡讀書,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金錢、美女,無疑是人世間最有吸引力的東西,誰不希望家財萬貫、美女嬌妻呢!的確,舊時有的讀書人,沿著科舉的階梯爬了上去,中了舉人、進士、甚至狀元,升官發(fā)財,抱得美人歸。不過,大多數(shù)讀書人,哪怕飽讀詩書、滿腹經(jīng)綸,幾經(jīng)掙扎,仍然只是一介寒士。故“黃金屋、顏如玉”之類,對大多數(shù)讀書人而言,不過是畫餅充饑而已。
至于“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說法,顯然有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嫌疑,有貶低體力勞動者、抬高腦力勞動者的味道,與我們的主張相左。我們認為,勞動者,無論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士、農(nóng)、工、商,“達官貴人與販夫走卒”,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下之分,都是平等的。
這些,已成為過去,暫且不論;今天,我認為還是要讀點書(我這里說的讀書,非指上學(xué),主要指業(yè)余閱讀,以下的小文章亦同)。
今天,我們的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恕我直言,今天不少人很浮躁,甚至可以說社會上有一股浮躁之氣。有些人看啥都不順眼,不時心煩意燥,常常自己跟自己生氣;有些人,說不上三句話,便沒有好氣,很不耐煩,牢騷滿腹,甚至吹胡子瞪眼睛;有的人干三天這個,做三天那個,啥都不稱心,甚至一天到晚茫茫然不知其可也。產(chǎn)生這種情況原因很多,但我以為不能沉下心來讀點書,是一個重要原因。
當(dāng)前,我們身處信息社會,各種媒體十分發(fā)達,種種信息異常豐富,這給我們了解國內(nèi)外的事情、增長知識帶來了巨大的方便。從多媒體上獲取信息,因其快捷方便,迅速獲得了廣大讀者。我經(jīng)常乘坐地鐵,在地鐵城廂里,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在看手機。據(jù)我觀察,即便是在家里,不少人也是有點時間就抱著手機不放,看電腦的人不多,讀書者更是鳳毛麟角。我并非老古董抱殘守缺,歡迎傳播技術(shù)的進步;但以為多媒體上的信息,往往只是告訴我們發(fā)生了什么、有什么、是什么,很難說清楚為什么,更難給人系統(tǒng)的知識。故我認為多媒體上的閱讀,是湖光掠影式的“淺閱讀”,浮在認知的表面。水面易因風(fēng)起浪,人浮在表面易躁。要深入認知,恐怕還是要讀點書。
不僅如此。多媒體上的種種信息,五花八門、鋪天蓋地,良莠不齊、真真假假,讓人眼花繚亂,常常弄得人頭昏腦脹,無所適從。不時有人問我:“這條信息是真的嗎?”我的答復(fù)是:判斷不了,沒必要判斷。我說的是實話。有些信息,說得有鼻子有眼,“言之鑿鑿”,真像那么回事兒;有些說法,振振有詞,信誓旦旦,似是而非,實在難辨真假。大千世界,何其紛繁復(fù)雜,我們的知識有限,如何判斷得了!如果我們一條條地去考證、辨別真假,不弄出精神病,也會累得半死,有何必要?更何況有些信息,本身就沒有價值去弄清真假。
話說回來,有些信息、說法事關(guān)重大,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我們,出于做人、做事、處世的需要,不能沒有判斷。即使做不出準確、具體的判斷,也需要一個傾向性的、大體的、基本的“宏觀”判斷,否則,我們豈不是渾渾噩噩、茫然無措!那么,怎樣才能做出基本的宏觀判斷呢?以我的體會,有幾點不可少。
首先,要具備一些基本知識。不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要求博古通今,但對中國史、世界史要了解一個大概,對古今大事略知一二,具備一些科學(xué)常識。這樣,庶幾不會被那些張冠李戴、指鹿為馬、顛三倒四的消息、說法所欺騙。坊間流傳“無知無畏”的說法,我覺得還應(yīng)加上“無知易受騙”。
有一個基本的立場觀點。往大說,是世界觀、人生觀,往小說是立足點、出發(fā)點。就拿如何看待當(dāng)今的社會狀況來說吧,各種說法不少。我經(jīng)歷了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歷程,從多種渠道看到、了解道了我們?nèi)〉玫木薮蟪删停腥A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傲然屹立于世界,人民群眾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好生活。當(dāng)然,我也深感到了面臨的困難和一些不如人意之處。如是,在我心中對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和問題有一個基本估計。這樣,對于“缺德派”的說法,我堅定地認為“沒有你們說的那么壞”,一笑置之;對于“歌德派”的說法,我心中有數(shù),“沒有你們說的那么好”,淡定泰然。
有基本的認知方法和邏輯。眼下,關(guān)于中美必有一戰(zhàn)的說法很多,某君卻不以為然,曰:連阿富汗、伊拉克這樣的國家,美國都沒能用戰(zhàn)爭搞定,還想用戰(zhàn)爭征服中國嗎?俄烏沖突打成這樣,美國都沒敢親自下場,還敢對中國開戰(zhàn)?更重要的是,核大國之間是不敢輕易言戰(zhàn)的,因為你在盤算把別人打成什么樣的同時,必須考慮自己會被別人打成什么樣。他的結(jié)論是:中美之間盡管關(guān)系惡化,甚至?xí)Π五髲?,但打不起來,至少近些年打不起來。某君之言有分析、有邏輯,讓人信服?/p>
做出基本判斷可能還需要其他許多條件,但僅就上述三點而言,不讀點書能辦到嗎?我以為很難,甚至不可能。讀書不是萬能的,但許多事不讀書是萬萬不能的。我讀過一些書,但讀得不多,而且往往是一知半解。我的判斷有對的時候,也常常出錯。不過這更使我感到要讀書,“書到用時方恨少”,犯錯更覺該讀書。
沉下心來讀點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