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晰
摘 要:教育作為生活衍生的一種學習的過程,必須回到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得到升華。小學美術是一門基礎性且思維模式較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美術的內在美,體驗和感受美術帶來的不一樣的感覺,把美術和生活相融合,讓學生在美術的世界里領悟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現美、感受美。
關鍵詞:生活化視野 美術學科 教學策略
美術是一項在空間和平面給人以心理與感官的審美意識的概念,在生活視野下這一概念將表現得更加具體和實用。而小學美術則是對這一既抽象又具體概念的啟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美術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本文主要以小學美術的重要性和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策略為切入點,對在生活視野下美術學科的教學進行研究。
一、小學美術學科的重要性
(一)美術教育帶來的實效
有了美術教育做基礎,孩子在未來道路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在如今這個教育形式多樣的學習態(tài)勢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專業(yè)興趣能力,各種類型及學科的興趣輔導班,無疑給當前的教育附上了沉重的外衣。而美術這一門學科恰恰為學生減負,它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其空間思維能力,同時在學生啟蒙教育的開發(fā)和個性發(fā)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美術教育改善學生的視野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一直倡導美育的精神意義和思想價值。美術不僅限于一門學科,它還是人們對生活認知的一種開拓,對思想情感的一種熏陶。所以對于小學美術的教學,教師一定不能只浮現于表面的繪畫、堪圖,而是要在生活化視野下挖掘其內在含義,擴散思維訓練能力,讓學生對生活有一個更加直觀和清晰的認識。
二、生活化視野下小學美術的教學策略
生活化視野下的小學美術教育,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生活化視野,通俗地說,就是以什么樣的思維方式站在生活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事情。小學美術就是一把關鍵鑰匙,擁有發(fā)現生活中的美的眼睛和思路,在學習與生活中都會獲益良多。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介紹在生活化視野下小學美術學科的教學策略:第一,從觀念上進行改變,重視美術基礎的重要性;第二,在生活視野下去尋找美術,探索美術的精髓所在;第三,在創(chuàng)新性思維下合理運用美術。這些都是為了讓美術與生活相貫通,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在美術中領悟生活。
(一)轉變觀念,理清現狀,切實有效地增強小學美術的教育水平
對小學美術教師來說,首先要明白自己為什么教美術,教美術的意義是什么。當前多數小學美術教師認為小學美術只是副科,對待教學就是一種敷衍的態(tài)度。要知道,美術教育的重要程度不亞于語、數、外,它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抓手,是育德樹人的內在表現。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增強自己的使命感,拋掉舊的思想,以教師的責任感鞭笞自己,在生活化視野下提升傳授小學美術專業(yè)知識的水平。
(二)在生活視野中找尋美術,把美術融入生活
小學美術教師不能按照千篇一律的課程目錄來傳授美術知識,必須要讓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找尋無處不在的美,增強學生對事物美感的感受能力。社會之美、自然之美、文學藝術之美,這都是在生活視野中能夠親身感受到的,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化視野下去探索、發(fā)現和感受,把生活視野下的美術學習變成一種習慣。
(三)借用生活視野中的物的表現,擴展思維想象空間能力
世間萬物都是以一種形態(tài)存在的,而這種形態(tài)也是空間的另一種表現。小學美術教學的基礎也正是以學生對空間形態(tài)的直觀表現、思維的擴散能力來加強其主觀能動性。不管是過去還是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深度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明白從美術方面促進提高思維想象能力都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借用生活中的視野,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創(chuàng)造與想象力,是我們必須實施的,廣大美術教育者一定要樹立科學的理念,為學生的明天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藝術環(huán)境。
三、結語
從生活的視野來領悟美術的深層內涵,對于小學美術教學是至關重要的。美術從生活中來,也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發(fā)散思維,再將美術知識拓展到生活中去,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美術老師必須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和激勵觀念,將美術學科更好地融入生活,利用生活中的資源提升學生的獨立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觀察、思考的能力,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反映生活中的美、創(chuàng)造生活中的美。
參考文獻
[1]宋莉.淺析生活化視野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J].中外交流,2016(35).
[2]朱金霖.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中外交流,2017(11).
[3]黃麗.生活化視野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微[J].南北橋,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