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wèi)
1933年,位于城口縣西區(qū)坪壩鄉(xiāng)團的周家松終于分到一塊田。事情要從紅軍來了說起。
全村數(shù)周家松家最窮,由于家里太窮,周家松實在沒有辦法,就出去“打饑荒”,一去沒有回來。那天,村民正忙著栽秧。周大嫂一個人在家,看到別家忙著栽秧,心里急得火燒火燎。正在這時,只聽田壩里有人喊:“牛吃秧子了!牛吃秧子了!”頃刻間,那些栽秧的村民都嚇得爬上田坎,躲的躲,藏的藏。原來,“牛吃秧子了”在當(dāng)時是句隱語,意思是國民黨的“爛兵”來了!
周大嫂抬眼一看,從岔溪口那邊果然來了隊伍。周大嫂一個婦人家,小娃兒一大幫,怎么拖得出去?沒走出幾步,心一橫就干脆不走了。
結(jié)果,來的不是“爛兵”,是紅軍。
紅軍進了村里,見周大嫂帶著孩子在家,就對她說:“大嫂,你不要怕,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不侵犯老百姓。”
周大嫂聽紅軍講話輕言細(xì)語,待人和氣,便放了心。紅軍看她不怕了,又問:“那些人為啥要跑?”
周大嫂說:“怕灰軍來整人害人呀。”
紅軍知道發(fā)生了誤會??墒乔f稼人跑了,地里的莊稼活不能耽擱呀。
紅軍一面向坡上喊話,一面顧不得勞累,把隊伍開到周家祠堂前的壩子里,只留下燒火煮飯的炊事員和站崗放哨的戰(zhàn)士,其余的人便把槍一架,背包一放,鞋子一脫,下田栽秧去了。躲在坡上的村民都伸出頭來看,誰也不知道來的是什么隊伍,天下還有這樣好的兵?幾個膽子大的就從坡上返回,看見兩個兵正在周家祠堂的墻上寫標(biāo)語,問識字的才曉得,標(biāo)語寫著“打倒土豪分田地,窮人不還富人錢”“紅軍是窮人的隊伍”,大家覺得這話說到自己心坎上了。
紅軍扎下根后,就開始打土豪分田地,給周家分了一塊田。周家松本來在陜西和城口的界梁幫人燒炭,聽說家里分了田,也趕了回來。他從河壩里撿了塊青石頭,用鏨子刻了半天,歪歪斜斜地鏨了“周家松”三個字,他要把石頭放在田邊鎮(zhèn)田,免得田飛了。這一年,周家過上了吃飽飯的日子,周家松也積極參加農(nóng)會組織,成了骨干分子。
1935年春天,紅軍撤走了,周家松本想跟著紅軍走,但是他走了,家里就沒有勞動力了。紅軍一走,灰軍就來了,挨家挨戶搜查,凡是和紅軍沾邊的,都遭到殘酷清算。不得已,周家松又去當(dāng)燒炭工。
那塊分給他家的田,又被奪走了,但他逃走時,悄悄埋下了那塊鎮(zhèn)田石。直到城口解放了,周家松才回到家,這時孩子們都長大了。
家鄉(xiāng)再次進行土地改革,周家松又分到了這塊田,他從家里挖出鎮(zhèn)田石,對著它燒香磕頭,他認(rèn)為是這塊石頭鎮(zhèn)住了田,所以又回到他手中。后來,經(jīng)過教育,他慢慢懂得了不是石頭鎮(zhèn)住了田,是共產(chǎn)黨好,為窮人打天下,才使他再次分得了田地。
那塊鎮(zhèn)田石,如今還被周家松的后人珍藏著,成了周家秘不外傳的至寶。
編輯/吳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