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唯亭實驗小學 蒯 燕
小學階段的文言文篇幅短小,內容比較簡單,主要側重字詞句的理解,讓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感受文言文語言的特點,對文言文形成基本、直觀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為其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要通過多種誦讀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鼓勵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了解文言文大意,提高自身的古文學習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品悟古文,加強人文教育,指導學生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文言文與白話文相比,在字、詞、句、表達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小學生年齡較小,由于閱讀能力和知識面的局限性,他們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會感到晦澀難懂,同時會充滿好奇。
在小學生看來,文言文拗口艱澀,難以理解的“之乎者也”“子曰詩云”,更是讓他們提不起興趣。面對這樣的學情,教材中選擇了一些熟悉的、淺顯的、有趣的文言故事進行教學,用這樣簡短的片段能夠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守株待兔》一課時,在學生熟讀文言文的基礎上,筆者引入《守株待兔》的白話文閱讀片段,將白話文和文言文進行比較學習,在對比閱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字詞的含義,降低學生理解文言文的難度。同時,筆者注意關注學生的“趣”點,重視學習材料中的“趣味元素”,選擇短小精悍、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行У貙W生引進學習文言文的“大門”。
在文言文教學中,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非常重要。教師要營造積極向上的文言文學習環(huán)境,使置身環(huán)境中的每一個學生都受到影響,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研究,領悟其中深意。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暫時將自己代入到故事人物中,感受文字描述的語言環(huán)境與故事背景,體驗人物語言的表達方式。以《王戎不取道旁李》為例,在學生了解古文的大致意思后,教師可以請學生上臺將故事表演出來。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饒有趣味,在表演中揣測人物的語氣、心理,從而能更深刻地體會人物形象。
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人物的內心感受,而且語感也得到了培養(yǎng),更獲得傳統(tǒng)美德方面潛移默化的教育。除了表演的形式,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多種媒體手段,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形象直觀的動畫或者視頻,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完一篇文言文后,不應該讓課堂止步于此,而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課后脫離教師這個“腳手架”繼續(xù)學習的興趣與能力。想要有效地實現(xiàn)這個目標,教師就要有效地選擇學習材料,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整,將主題類似、內容相近、題材相似的文言文進行組合整理,并與語文課堂中的教材相結合,作為第二課堂的延伸學習。如學習《王戎不取道旁李》后,教師可以拓展教學《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等文言文。
這樣的拓展練習,有助于營造充滿文言文味道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理解、思考,能更深切地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為完善其人格、凈化其靈魂助力。
誦讀,是學生閱讀的起點和基本功,貫穿了小學階段語文閱讀課堂的始終,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低年級學生習慣了白話文的閱讀,較難把握文言文的朗讀特點。初學文言文時,教師可以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試著把文章讀通、讀順;在學生對文章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示范,用抑揚頓挫的古文語音語調來感染學生,營造文言文學習的氛圍,在仔細地聆聽中,讓學生感受古文朗讀的輕重緩急,培養(yǎng)其語感。
縱觀小學文言文的選編,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文言文教學的主要課堂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有感情地誦讀。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時,教師必須把“朗讀”放在首位。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言文短小精練,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充分朗讀,使學生從“讀”中感受文言文與白話文的不同。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時,對詞語、句式了解甚少,朗讀時存在一定的困難,此時,教師可以適當放手,在一次次朗讀中,讓學生熟悉文本,掃清最基本的學習障礙,層層深入了解文言文。
“讀”在文言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文言文由于獨有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語言特點,具有很多生僻字、多音字、古今異義詞等,在語句停頓、輕重緩急等方面有一套特有的使用規(guī)范。很多我們常見的字詞在特定的文本環(huán)境中會有不同的發(fā)音、不同的停頓,如果學生按照自己的經驗積累,想當然地讀,很容易出錯。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以《伯牙鼓琴》為例,教師在課堂上伴著《高山流水》的古琴音樂,進行范讀,讀出文章的意境,讀出古文的味道,在樂與聲的雙重意境下,營造古文學習的氛圍,讓學生通過聽覺,在大腦中描繪場景,感受其知音難覓之意。通過教師范讀,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古文,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朗讀能力和語感。
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時,更要做好朗讀的范讀工作,并以領讀、合作讀等多種形式促使學生將古文讀出韻味。
誦讀時,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不能機械地背誦,而要與“會意”密切結合,先進行文本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誦讀,學習效果將事半功倍。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讀出韻律、情感,入情入境地進行誦讀。反復誦讀,不僅有助于學生感受古文的魅力,還能使學生由誦生悟,由悟生情,從而實現(xiàn)對古文的理解、積累、熏陶……從寫作的層面來講,經典的誦讀與積累,更能增強學生的文字功底,使學生的表達更加凝練。
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讀”是一條必經之路。教師不僅要重視以“讀”促悟,還要“多管齊下”,促進學生理解,讓學生更加扎實地進行文言文學習。
由于文言文創(chuàng)作年代久遠,學生僅憑自己的知識水平是無法透徹理解的。了解所學作品的成文年代、成文背景、作者相關資料等,更有助于學生與文本對話,從而使學生能正確解讀作品,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在教學《學弈》一課時,教師課前可以搜集這些材料:作者孟子概況及其著作《孟子》、人物弈秋,以及相關背景故事。通過這些背景資料,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學弈》這篇文言文的教育意義——做事要專心致志。這就是所謂的“知人論世”,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準確地解讀文本,還能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收獲。
文言文中字詞的含義及用法和現(xiàn)代漢語相比存在一定差異。學生學習文言文時,能夠準確把握文意是很關鍵的。而要想讀懂文字,學生必須正確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定字詞和句式等。
學生借助書中的注釋,可以輕松地解決大部分詞語的含義。通過積累常用的一些字詞解釋,掌握結合文章注釋學習古文的方法,以及在工具書的輔助下,學生就能夠更好地讀懂古文。
結合文言文篇幅短小、內容簡單的特點,教學中教師可適當進行延伸,這樣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還能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感悟。以《伯牙鼓琴》為例,課堂上,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拓展各個年代的詩人表達對友人真摯情感的詩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知音的理解,激起學生對俞伯牙與鐘子期之間難覓的知音之情的共鳴,加深學生的情感體悟。課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文言名句等,鼓勵學生改編課本劇,創(chuàng)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
文言文是古人留下來的精華,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它是現(xiàn)代使用的語言文字的源頭,它更是一種“藝術品”。要想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知識、理解含義,教師必須弘揚其所蘊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讓學生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氣息中深刻領會其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