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宛然
圖書名稱:《詩意的生物》
作者:秦自民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定價:58.00元
說到《詩意的生物》,就不能繞開“詩意”一詞;說到詩意,就不能繞開書中大量引用的古典詩詞。全書共引用古典詩詞208首,有據(jù)可查的作者105人,以兩晉以后,特別是唐宋詩人為主,外加《詩經(jīng)》七首,《古詩十九首》之一首。蘇軾引用最多,20首;杜甫次之,13首。此外,李白、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楊萬里、辛棄疾、徐夤、鄭谷等也各有數(shù)首。
208首古典詩詞引用,作用有三:其一開源引流,引出話題;其二彰顯物性,說明物理;其三突出詩意,展現(xiàn)文化。如飛蛾撲火(P7)、梁?;≒32)、莊周夢蝶(P33)、蝶衣曬粉(P124)、金蟬脫殼(P44)、螳螂捕蟬(P53)、囊螢夜讀(P72)、腐草化螢(P70)、鳩占鵲巢(P176)、望帝啼鵑(P158)、梅妻鶴子(P232)、松鶴延年(P230)、一品仙鶴(P230)、五福臨門(P236)……把生物置于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能產(chǎn)生言已盡而意無窮的興味,能于這言已盡而意無窮的興味中,產(chǎn)生精神的融通情感的共鳴,能使人在合上書本之后,產(chǎn)生基于生物而又高于生物的感慨。
讀《詩意的生物》,會使人無端地相信:蝴蝶,是一種屬于中國的蟲,一種叫作愛情的蟲,一種不死不滅的永恒的破碎(P32);杜鵑,是一種屬于中國的鳥,一種叫作鄉(xiāng)愁的鳥,一種不即不離的深遠的傷痛(P171)。那不禽不獸鼠中仙(P235),那不仁不義鳥中奸(P175),那檐前屋后黃鸝囀(P206),那顧盼回轉(zhuǎn)鶴頂?shù)ぃ≒220),那是屬于你、屬于我、屬于所有中國人的,古典的、永恒的、親切的、有味的,也許不曾經(jīng)歷卻一直傷痛的、也許不曾親見卻永遠難忘的存在,那是一搭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電波就能破譯的文化密碼。
于是,本書就有了文化散文的特征。唯其文化散文特征,使得作者的引用,并不局限于中國古典詩詞,而是跳出古典詩詞之外,立足于更深廣的文化之中。詩詞引用之不足,故辭賦之、散文之、小說之、傳說之、文物之……
《詩意的生物》,一本書卷氣息濃厚的書,是學者的書寫,是文人之為文,是智慧疊加的智慧。它彰顯了一個道理:不讀書,無以言。
引用做得好,要過兩重關(guān):一是積累要豐富;二是避免補丁式的堆砌感。易中天談“學術(shù)”,說中國重“術(shù)”輕“學”。易中天的意思是:“術(shù)”是技巧和方法,“學”才是讀書應(yīng)有的本分和內(nèi)涵;中國人重考試,重的就是“術(shù)”,是應(yīng)對考試的訣竅;考試以外的書,統(tǒng)統(tǒng)不看。
《詩意的生物》,恰是一本“學”“術(shù)”并重的書,積累是“學”,避免補丁式的堆砌感,就是“術(shù)”。積累無捷徑,拼的是時間,書要讀得“死”,寫要用得“活”,先死而后活,死去方活來。要用50%的時間去積累和調(diào)動素材,要用50%的時間,去讓你積累和調(diào)動的素材,無縫焊接,圓轉(zhuǎn)自如,仿佛毫不著力,信手拈來。
所以,《詩意的生物》,是一本對讀者用情很深的書,情到深處,即在于務(wù)求“學”“術(shù)”,不吝用時,不肯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