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武仔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中小銀行逐漸成為解決居民就業(yè)、活躍金融市場、產品創(chuàng)新升級的新興中堅力量,但與此同時,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阻礙著中小銀行的快速成長。本文通過中小銀行融資現狀,探討中小銀行融資難的原因,進而介紹金融科技在中小銀行中的運用,結合金融科技的發(fā)展歷程和應用,研究金融科技輔助銀行的融資路徑,探索解決中小銀行融資難的方法。最后從金融機構轉型和金融科技發(fā)展等方面提出建議。
中小銀行在我國經濟體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中小銀行在經營發(fā)展過程中,由于自身規(guī)模和外部政策環(huán)境等問題,傳統的融資模式不能很好地滿足其資金需求,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存在,近年來,隨著信息科學的發(fā)展,以大數據、云計算、區(qū)塊鏈為代表的金融科技逐漸融入金融體系。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彌補了傳統融資模式下中小銀行融資能力、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等方面的缺陷,本文將針對中小銀行融資難的成因,探索中小銀行融資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金融科技
(一)金融科技的發(fā)展
金融科技起源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幾十年來,對于推動金融機構的服務技術升級起著重要作用。其發(fā)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首先,金融科技1.0階段。金融科技1.0階段,被稱為中國電子金融時代,其特點是“以賬戶為中心”。這一時期互聯網金融加速成長,P2P平臺和眾籌平臺應運而生,業(yè)務數據迅速聚合,從而加速了會計體系和信用體系的發(fā)展。金融科技以銀行為中心媒介,通過賬戶進行交易,綁定模型。
其次,金融科技2.0階段。Fintech 2.0是中國金融渠道的網絡化階段,其商業(yè)模式是“以客戶為中心”。 特別是2013年6月推出的“余額寶”在線借貸平臺成為眾多消費者青睞的投融資方式。隨后,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完善,一大批網絡借貸平臺、股權眾籌平臺和智能投資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加速了支付、借貸、征信服務等模式的發(fā)展。
最后,金融科技3.0階段。2019年以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qū)塊鏈、5G等技術與金融業(yè)務深度融合,進入金融科技3.0階段。在“以場景為中心”的金融服務體系中,中國智能科技市場發(fā)展迅速,規(guī)模不斷擴大,科技金融發(fā)展全球領先,其中螞蟻金服、京東數字化技術處于領先地位,中國87%的金融科技采用率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二)金融科技應用領域
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金融服務與新興技術相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區(qū)塊鏈等多項先進技術融入金融體系,如支付、融資、投資、保險、基礎設施等領域不斷創(chuàng)新升級,金融產品創(chuàng)新快,風險也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科技的不斷創(chuàng)新,賦予了金融科技行業(yè)廣泛分布、層次分明的產業(yè)結構。一個健全的金融科技產業(yè),能夠帶動傳統金融業(yè)的發(fā)展升級。最終落實到金融科技的應用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服務實體經濟。金融科技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初衷是服務實體經濟。近年來,中小銀行融資問題一直是金融領域的軟肋,大數據、云計算、區(qū)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應用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緩解了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信用評估難和風險定價等問題,并建立了相應的跟蹤監(jiān)控系統和利率決定系統,降低了融資成本,提高了中小銀行的融資效率。
其次,推動普惠金融發(fā)展。具體措施是通過系統對業(yè)務和產品進行深入管理,控制業(yè)務投入成本,提高資本運作效率,通過系統的人工智能交互技術,促進金融機構經營決策智能化,提高身份核驗的便利性。上述技術紅利帶來的效率和成本的降低,惠及眾多客戶群體,有效提高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可得性以及資產的安全性。
最后,提高科技軟實力。金融科技有效賦能銀行數字化轉型、數據處理多元化、風控智能化、融資支付清算便捷化等,覆蓋領域齊全,硬實力提升顯著??萍架泴嵙Φ倪M步提高了金融領域各行業(yè)的數據處理能力,降低了企業(yè)的運營成本,促進了企業(yè)組織結構的優(yōu)化和風險管理能力,從而擴大了金融機構的受眾群體。
二、中小銀行融資現狀與原因分析
第一,融資能力不足。中小銀行融資具有時間短、頻率高、金額小的特征,由于我國中小銀行數量規(guī)模較大,融資渠道單一,大多直接向大銀行融資。但是當前中小銀行融資環(huán)境嚴峻,使得整體融資需求出現缺口。此外,經營規(guī)模小、技術條件落后等因素導致中小銀行難以提供融資所需的抵押品,進一步導致其融資能力受限。第二,融資成本高。傳統金融機構會提高貸款利率,以應對中小銀行抵押物短缺的問題。同時,傳統信貸復雜的審批程序和繁瑣的人工業(yè)務流程都需要一定的經營成本。再有,財務制度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中小銀行需要相應的擔保才能進行融資,而一般貸款擔保公司的擔保費用比例達到2%~2.5%,中小銀行缺乏相應的優(yōu)惠扶持政策,除了定期向大型銀行支付高額貸款利息外,還需要額外支付資產公證費、評估費等服務費用,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第三,融資風險高。市場需求的變化和資金支持的缺失,使得中小銀行特別是起步階段的中小銀行容易倒閉。由于缺乏正確的市場導向,中小銀行無法調整融資產品供給,增加了投資者的放貸風險。此外,部分新興產業(yè)和國家政策扶持的中小銀行,為了在未來獲得更好的發(fā)展,通常采取股權轉讓融資的方式,這稀釋了原股東的控制權,造成發(fā)展戰(zhàn)略差異,導致自身經營風險的增大。
導致中小銀行融資難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自身因素。第一,規(guī)模小、產業(yè)結構單一的中小銀行無法獲得規(guī)模效應,市場競爭力不強。第二,大部分中小銀行信用狀況不容樂觀,在經營過程中做出大量損害信用行為,如資金濫用、資金周轉不靈、詐騙貸款行為和逃債行為等。第三,中小銀行普遍管理水平落后,缺乏長遠目標規(guī)劃,核算不全面,資金管理不到位,難以認清自身在行業(yè)中的地位。因此,大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面對中小銀行的資金需求時出現排斥心理,造成融資困難。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第一,中小銀行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由于中小銀行財務信息不透明,領導層管理制度不規(guī)范,內部機制不健全,導致金融機構在貸款審批中不能輕易判斷其是否有還款能力,只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后才能有效篩選。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很難了解中小銀行資金需求的真實性以及借入資金的具體用途。這種信息不對稱導致貸款風險增加,因此往往會拒絕中小銀行的貸款申請。第二,金融機構對中小銀行關注不足。面對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一大批中小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產品配套度顯然不夠。無論是數量、分布、結構還是類型,供需不匹配等問題都使中小銀行面臨著資金流動困難和自身發(fā)展受限的問題。此外,金融機構對中小銀行的貸款條件要求過多,配套體系建設滯后,風險過于集中,信用擔保機構分散風險,導致中小銀行資金不足,金融機構對中小銀行貸款業(yè)務萎縮。
三、金融科技幫助中小銀行解決融資難的途徑
金融科技為解決中小銀行融資難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一)拓寬融資渠道
首先,在線借貸和融資。網絡借貸平臺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開展融資投資、信貸等金融服務,為中小銀行提供了門檻低的便捷融資渠道。
其次,互聯網眾籌。眾籌利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服務的傳播特性,充分發(fā)揮群眾的力量,以團購加預購的形式幫助中小銀行籌集資金。目前,眾籌方式有四種:第一,是捐贈型眾籌,投資人無償向企業(yè)或項目進行捐贈。第二,是基于回報的眾籌,投資者用他們的資金換取代金券或產品和服務。第三,以債權為基礎的眾籌。投資者在收到債權投資憑證后,可以在未來獲得本金和相應的利息。第四,電子商務小額信用貸款融資。大數據和云計算是互聯網技術的主要特征之一,與電商平臺結合非常緊密,小額電商信用基于大量數據的平臺,針對中小銀行客戶進行匯款分析,收集付款信息和信用評估、資金要求并為客戶提供服務。電商平臺信用貸款資金來源豐富,放貸靈活,可有效縮短審批時間。典型的電子商務平臺包括阿里小貸、京東小貸等。
(二)降低融資成本
首先,與傳統貸款方式相比,金融科技的線上渠道融資是無抵押貸款的,由于是在互聯網上進行,中小銀行可以自由選擇合適的貸款平臺和貸款利率。網貸平臺復合年化收益率高,往往超過20%,是普通銀行、理財產品、信托投資的年利率無法比擬的,同時效降低了融資成本。
其次,在中小銀行融資缺乏保障的情況下,大數據企業(yè)信息查詢技術可以支持信貸的進行,使金融市場相對公平,降低銀行等貸款機構的成本。同時,金融科技下的大部分授信流程都是在線系統進行的,可以有效降低線下整理、提交和審批的成本。在成本分攤方面,不僅降低大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成本,也降低了中小銀行的融資成本。
最后,可以結合大數據、AI人工智能技術等,利用其共識機制和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證貸前申請、貸中和貸后管理的銜接。
(三)減少信息不對稱
首先,采用電子發(fā)票技術。在電子發(fā)票技術的支持下,發(fā)票數據完全電子化,可以與中小銀行內部系統相結合,解決普遍存在的財務報表信任危機。以電子發(fā)票征稅為例,理論上不會低于中小銀行財務收入稅制的發(fā)票收入,因此電子發(fā)票可以解決會計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利用中小銀行的稅收抵免和大數據核定技術必然是未來的趨勢。
其次,使用物聯網技術。借助物聯網技術,大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智能分析識別中小銀行的生產經營狀況。此外,通過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依托物聯網技術建立企業(y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可以對中小銀行的信用數據進行評估,促進信息更加透明。目前,物聯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中小銀行的批量融資業(yè)務,結合數字認證技術,解決融資過程中的合同簽訂、身份確認、信息追蹤等問題。
最后,使用區(qū)塊鏈技術。區(qū)塊鏈數據平臺可以構建可信的數據價值傳輸網絡。通過整合轄區(qū)內現有碎片化、多樣化的數據,建立動態(tài)的企業(yè)信用檔案,提升中小銀行信用能力,建立中小銀行信用評價體系。同時,通過區(qū)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性,構建聯盟鏈,使大型銀行、擔保機構與中小銀行達成互信共識,破解傳統金融體系中的“信息孤島”問題。此外,應用區(qū)塊鏈特性的數據加密、防篡改、資產數字化證明技術,實現信用評估、定價、服務與合約執(zhí)行全過程的運營管理自動化,能夠為各環(huán)節(jié)數據提供可靠存儲環(huán)境,從而有效解決融資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四、結論以及建議
綜上所述,金融科技在中小銀行融資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面對中小銀行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形成的融資困境,金融科技從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區(qū)塊鏈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作用于融資渠道、融資成本、信用等方面,對于中小銀行實現融資便利和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最后,根據本文的內容和結論,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第一,對中小銀行的建議。打鐵也需自身硬,中小銀行需要加強自身的信用建設,樹立良好的形象。管理層要提高領導和管理能力,做好公司定期融資規(guī)劃和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高效利用資金;在財務層面,利用先進技術,增加財務信息的透明度,進而提高信用評級;在征信和擔保層面開展政府、金融和企業(yè)對接,積極實現資源共享,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第二,對傳統金融機構的建議。國有商業(yè)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大金融科技領域的技術研發(fā)力度,借助金融科技平臺推動產品多元化和創(chuàng)新,加大對中小銀行的融資支持力度。此外,中小銀行也應探索自己的金融科技之路,發(fā)展靈活、個性化的金融服務以提升自身競爭力,在現有先進技術基礎上打造特色平臺,實現與國有商業(yè)銀行資源共享。第三,對金融科技發(fā)展的建議。政府要重視金融科技相關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給予政策支持,促進中小銀行和金融機構合作,保障金融科技平臺建設。此外,國家還應提出金融科技監(jiān)管相關建議,推動中國版“監(jiān)管沙盒”誕生,對金融科技相關行業(yè)、產品和服務進行多層次、差異化監(jiān)管,完善隱私保護,防止數據被竊取、篡改,防范金融風險的發(fā)生,維護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進一步為中小銀行融資和國民經濟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福建石獅農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