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詮釋學何以是想象力
——狄爾泰論“理解的天才”

2023-07-31 09:49李國政
文藝評論 2023年2期
關鍵詞:馬赫天才概念

○李國政

一、理解的最高形式——“理解的天才”與“再體驗”

狄爾泰一生致力于“歷史理性批判”,以探究人類社會歷史知識的普遍有效性。他認為精神科學的基礎在于體驗,體驗包含表象、情感與意志,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都共存于體驗之中。根據(jù)“現(xiàn)象性原理”,體驗使一切事物成為“為我而在”的,由此體驗成為一種直接所與,體驗作為生命與意義的最小單位,知識由體驗而來,精神科學的知識論正是基于體驗才得以確立。通過體驗概念,狄爾泰區(qū)別了精神科學與自然科學,在自然科學中,知識是通過推論與假設聯(lián)結的,而在精神科學中,體驗就是直接的知識來源,而要想把握體驗的內容和意義,就需要理解。狄爾泰說:“我們說明自然,我們理解心靈。”[3]這就表明,精神科學領域需要一種不同于“說明”的方法,于是狄爾泰選用“理解”作為精神科學的典型方法?!熬窨茖W的一切功能和真理都集中于理解。在每一點上,理解都開啟了一個世界”[4]。由此理解便成為精神科學的通用方法。正是借助理解,人才能夠把握精神科學領域的知識,進而解開歷史與生命之謎。

狄爾泰所說的理解主要指對人們所說所寫的東西或意義的領會。在狄爾泰早期,他曾認為人可以進行直接的理解,即不借助于符號或表達就可以直接理解精神內容,而隨著他思想的成熟,他逐漸引入“表達”(Ausdruck)[5]這一概念來作為理解的中介?!拔覀儼堰@種我們由外在感官所給予的符號而去認識內在思想的過程稱之為理解(Verstehen)”[6]?!霸隗w驗和自我理解,以及此二者的持續(xù)不斷的相互作用中,人們形成了對于他人及其生活展現(xiàn)(Lebens?u?erung)的理解”[7]。生活展現(xiàn)是出自個人體驗的包含精神物的表達式。正是借助于表達式人才能實現(xiàn)對自我、他人以及客觀精神的理解。由此體驗、表達與理解構成了狄爾泰詮釋學的核心模式。

狄爾泰對理解進行了更細致的劃分,他將理解分成兩種形式,即理解的基本形式與理解的高級形式。理解的基本形式面對的是單一的生活展現(xiàn),而理解的高級形式則要面對更為復雜的生活展現(xiàn),直到理解一個整體的關聯(lián)體。理解的高級形式又分為兩種:一是推論式的高級理解,它要求在理解的過程中將某種表達與一整體相互關聯(lián)起來;另一種是創(chuàng)造性的高級理解。在高級理解中“被體驗到的關聯(lián)體始終追隨著該客體的諸多內在可能性”[8],這就形成了“轉移”的態(tài)勢,“在這種轉換或轉移的基礎上形成了理解的最高形式——再創(chuàng)造(Nachbilden)或再體驗(Nacherleben)”[9]。之所以稱之為“再創(chuàng)造”與“再體驗”就是因為理解的過程是體驗的過程的反向運作,同時在理解中也進行著一種再創(chuàng)造活動,這兩個概念都指向理解的創(chuàng)造性特征。但是狄爾泰也提醒我們,這種再創(chuàng)造不是要回到作者創(chuàng)作其作品的原初過程之中,而是要回到作品形象本身的生命關聯(lián)中。例如,當人們欣賞《哈姆雷特》這部劇作時,不是要返回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這部劇作的過程,而是看清楚哈姆雷特及其周圍人物的關系、人物的行為的動機以及效果等諸種關聯(lián)。正如一些批評家所做的解釋,例如弗洛伊德將哈姆雷特作為“弒父情節(jié)”的典型,而這種情形是可能比莎士比亞更理解他自己的。狄爾泰認為進行這種“再創(chuàng)造”或“再體驗”需要一種天賦?!皩τ诋愑蛞约斑^去事物的再創(chuàng)造、再體驗清楚地表明,理解基于一種特殊的、個體性的天才(Genialit?t)”[10]。狄爾泰把這種能夠進行再體驗的能力稱為“天才”。他還說:“因此,我們常常談論長者和理解的天才(Genie des Verstehens)那無所不包的理解力?!盵11]因此,這種獨特的理解的天賦能力可以被稱作“理解的天才”,而且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理解的能力具有積累性,它會隨著歲月的增長而獲得積累。

狄爾泰提出“理解的天才”概念并不是偶然的,他對于這一概念有深刻的思考,在《詮釋學的起源》附錄部分,狄爾泰多次提到這一天才概念。狄爾泰說:“闡釋是個體性藝術的作品,它的最為卓越的使用是以闡釋者的天才(Genialit?t des Auslegers)為前提的。”[12]繼而,狄爾泰提出一條原理的兩個層面:“(原理4a)天才的解釋者(genialen Interpreten)的藝術被記錄在規(guī)則中,因為它們包含在他們的方法中,或者因為他們自己將它們帶入意識?!盵13]“當然,最能激發(fā)自己的闡釋藝術(Auslegungskunst)的是與天才闡釋者(genialen Ausleger)或其作品的接觸”[14]。在這里,狄爾泰相繼使用了特殊的、個體性的天才(Genialit?t)、理解的天才(Genie des Verstehens)、闡釋者的天才(Genialit?t des Auslegers)、天才的解釋者(genialen Interpreten)、天才闡釋者(genialen Ausleger)等概念,其實狄爾泰這里的說法大同小異,在這里都可以用“理解的天才”(Genie des Verstehens)這一概念來概括?!疤觳拧保℅enie)一詞在德文中既可以表示某種天賦能力,又可以表示某個具有天賦能力的個體,因此一方面“理解的天才”表明這是理解者的內在的天賦,另一方面,“理解的天才”也可以代指某些具有獨特的理解天賦的個體。

“理解的天才”概念與“再體驗”概念不可分割,“理解的天才”強調的是理解者的內在素質和天賦,“再體驗”則是基于這一天賦的過程或者形式。作為一種內在天賦的“理解的天才”并非僅僅存在于作為“理解的天才”的個人之中,同理也不是只有在“理解的天才”那里才可以產(chǎn)生“再體驗”這種理解的最高形態(tài)。在狄爾泰看來,人與人之間沒有質的差異,而只在量方面有所不同[15]。因此普通人不僅具有進行高級理解的可能,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的天才”。正如在談到想象力的時候,狄爾泰曾說過詩人的想象力只是比常人的更加有活力罷了,同理,那些偉大的“理解的天才”們,他們的理解能力超出常人,但是理解的本質與過程與常人無異。

狄爾泰舉了抒情詩、戲劇、小說、歷史、宗教以及音樂的例子來闡述“再體驗”過程。這些生命展現(xiàn)所表達的都只是一些片段性的體驗關聯(lián)體,但是我們借助“再體驗”就可以把這些片段構成一種具有連續(xù)性的整體。特別是在談到宗教的時候,狄爾泰認為人們可以“再體驗”一種無法直接體驗的生活,“它(再體驗)拓寬了我們的人生可能性的地平線”[16]。

狄爾泰曾在《哲學的本質》一文中剖析了對詩歌的再體驗過程。首先各種詩歌都表現(xiàn)了“事件”,“‘事件’這個語詞既包括了可能的經(jīng)驗和實際的經(jīng)驗,包括了我們自己的經(jīng)驗和其他人的經(jīng)驗,也包括了過去的經(jīng)驗和現(xiàn)在的經(jīng)驗?!盵17]由于詩歌能夠表現(xiàn)“事件”的這種特性,它就具有了囊括所有經(jīng)驗的可能性,也開啟了人們能夠閱讀與重新體會這一詩歌的可能。體會之前,閱讀者知道這種“事件”是詩人所虛構的表象,因此這些表象不會引發(fā)理解者采取某種行動,反而會使他沉浸在藝術中,忘卻現(xiàn)實的各種壓力。體驗會提升為表象,這一表象被理解者所獲得,但是理解者所獲得的表象已經(jīng)不同于原本的體驗了。因為在再體驗的過程中理解者會增添自身對某一體驗內容的一些態(tài)度。另外,在再體驗的過程中,理解者會調動一切力量將語詞、圖像、動機、行為和結果以及所有的內在過程聯(lián)合起來,從而有可能超越原作品所表達的內容而獲得“言外之意”。理解者所獲得的是一種與生命相關的有意味的東西。

由于模型采用的評價指標的意義、量綱不同,且在數(shù)量上差異懸殊,便對所有指標事先賦權。本研究采用的熵權法是一種客觀賦權方法,其原理是通過比較各評價指標熵值所蘊含的信息量多少來分別確定其權重[15]。首先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各評價指標的相關信息,再通過熵權法計算各評價指標的權重ηj(j=1,2,3···,m)。

據(jù)此,我們可以看出“理解的天才”需要通過語詞來理解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事件,在理解事件的同時,也自然把握了作者的意圖。但是,狄爾泰并非像施萊爾馬赫一樣要求重構創(chuàng)作者的心理,而是在“再體驗”的過程中增添了自身的“態(tài)度”,理解者并不是只借助理智與邏輯來進行,它要求調動全部的生命力量,“我們通過純粹理智的過程進行說明,但我們卻通過聯(lián)結一切心理力量的領悟活動來理解”[18]。運用自己的想象,將“心理生命的總體整個地活躍在理解活動之中”[19]。“理解的天才”所指向的是一種理解的“創(chuàng)造性”?!袄斫獾奶觳拧弊罱K把握了事件的意義和各種關聯(lián),乃至對生命之謎有所領悟,如此才達到理解的最高境界。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理解的天才”所理解的事物并非是只屬于個人的,在“再體驗”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與個體性原則之間的張力。狄爾泰在談論詩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時候提及詩人所創(chuàng)造出的作品反映的是整個人類的精神成就,同樣,在理解的過程中,理解的天才所領會的也是處于客觀精神關聯(lián)中的個體性?!袄斫鈱τ诰窨茖W的獨特貢獻就在于此??陀^精神和個體的生產(chǎn)力共同決定著精神世界”[20]。由此,再體驗成為理解歷史的最高形式。

可以說狄爾泰“理解的天才”與“再體驗”概念建立在他的“體驗”概念的基礎上,他提出“理解的天才”意在強調理解的創(chuàng)造性特征,狄爾泰曾經(jīng)談到詩人的想象力與獨創(chuàng)性問題,曾經(jīng)談論過表達式的創(chuàng)造性,如今他提出理解過程也具有創(chuàng)造性,這就表明狄爾泰對理解者的重視不亞于前兩者。

二、“理解的挑戰(zhàn)”——“理解的天才”出現(xiàn)的必要性

“理解的天才”這一概念的出現(xiàn)并不是空穴來風,它有一歷史的過程。理解的天才其實是追求“更好的理解”(Besserverstehen)的體現(xiàn)?!案玫睦斫狻笔窃忈寣W歷史上的一個經(jīng)典命題,它指的是“比作者本人理解他自己還要更好地理解他”,我們把能夠實現(xiàn)這一成效的人稱為“理解的天才”。這里有一個“理解的天才”與“創(chuàng)作的天才”之間的張力。

一般認為,創(chuàng)作者一定具備很高的“理解的天才”,唯其如此他才能深刻地理解客觀精神與生活關聯(lián),并且才能創(chuàng)造出各種類型與故事?!霸姼璧臍v史既表明了詩人為了根據(jù)生命本身來理解生命所付出的努力的增長,也表明了他們進行這種理解的能力的增長”[21]。詩歌就是在詩人的這種努力中得到發(fā)展的。同時,這也表明,詩人首先就是一個理解者,詩人首先就需要進行理解的工作,他要理解自我的生命,同樣地,他還需要理解這個世界,以及世界與生命的關系,繼而才可以創(chuàng)作出詩歌作品。因此成為偉大創(chuàng)作者之前,首先需要理解力,需要理解的才能?!霸姼杈褪巧睦斫膺^程所具有的器官;而詩人則是對生命的意義加以辨別的、具有異乎尋常的洞察力的人。而且,正是在這里,解釋者的理解過程和詩人的創(chuàng)作過程相遇了”[22]。這里說明,詩人往往首先就是理解的天才,基于對生活與其他文本的足夠深刻的理解,詩人才創(chuàng)作出不朽的作品。狄爾泰說:“對于詩人來說,過去和現(xiàn)在不僅僅是事實規(guī)定,實際上,他通過自己的再體驗,重新復活了那些已經(jīng)在思想發(fā)展和實際利益過程中逐漸淡化了的生活關懷。”[23]詩人在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已然有了“再體驗”這個過程,他的作品是通過自身的再體驗而表達出來的,也成為了有待讀者進行再體驗的前提。

但是,詩人未必是其作品的最佳理解者,“理解的天才”之所以能夠具有其獨特的地位,恰恰正是在于對創(chuàng)作者的超越。因為,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包含了很多無意識的內容,同時也因“時間距離”的存在,使理解者有可能比創(chuàng)作者更好地理解其作品。施萊爾馬赫曾經(jīng)提醒我們,“藝術家作為解釋者,并不比普通的接受者有更大的權威性”[24]。也正因如此,理解者才能通過對藝術家無意識的挖掘實現(xiàn)比藝術家更好地理解他自己。狄爾泰以盛贊的口吻談到施萊爾馬赫的這一主張,“這個佯謬包含著一種心理學真理”[25]。也就是說,盡管詩人必須首先是具有很高理解能力的人,但是詩人在解讀個人作品方面未必比其他人更好,天才的詩人無法取代“理解的天才”,而理解的天才將他對詩人作品的理解闡釋出來之后,也可能創(chuàng)造出經(jīng)典的作品——中國古代的詩話,如《文心雕龍》《藝概》,等等;西方很多經(jīng)典的文學評論著作,如哈羅德·布魯姆的《西方正典》和勃蘭兌斯的《十九世紀文學主流》,等等,都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再創(chuàng)造,這些再創(chuàng)造的作品也是藝術品。這說明,理解的天才具有藝術家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將其理解的事物轉化為詩篇。

一方面“理解的天才”與“創(chuàng)造的天才”具有相通性,另一方面,基于“理解的天才”與“創(chuàng)作的天才”之間的張力,在西方思想史中形成了一系列討論“更好的理解”的理論主張。早在18 世紀蘭姆巴哈和克拉登尼烏斯就已提出這一命題??档乱苍凇都兇饫硇耘小分斜磉_過這一思想,費希特在《論學者的使命》一書中以及赫爾德在關于神學研究的一封書信中也都提到過“比作者更好地理解他自己”的問題。謝林的學生阿斯特也推進了這個討論,他認為,“對作品的理解和解釋乃是對已經(jīng)被形成的東西的真實的再生產(chǎn)或再創(chuàng)造(Nachbilden)”[26]。阿斯特不僅把理解視作對作者本人的心理、個性和精神的理解,而且還強調理解的創(chuàng)造性,他把理解視作一種再現(xiàn)(Nachbildung),這一觀念影響了施萊爾馬赫。狄爾泰深受施萊爾馬赫的影響,其“理解的天才”概念便脫胎于施萊爾馬赫的“同等天賦”概念。

施萊爾馬赫是從“避免誤解”開始構思其詮釋學理論的。他認為理解的過程首先從“誤解”開始,誤解是最普遍的現(xiàn)象,詮釋學毋寧說就是一種“避免誤解的技藝學(Kunstlehre)”。受阿斯特的影響,施萊爾馬赫把理解看作對作者思想的重構,要從語言上實現(xiàn)對作者的客觀的重構和從心理上實現(xiàn)對作者的主觀的重構,這就要求語法的與心理學這兩個層面的解釋。施萊爾馬赫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便是在心理學解釋方面。他認為心理學的解釋是一種“預感行為”(ein divinatorisches Verhalten),這種預感行為要求解釋者能夠綜合運用自身的心靈能力對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一種模仿與“重新構造”(Nachkonstruktion),這種重新構造即是一種再生產(chǎn)。能夠做到這樣的前提就需要一種與原作者(即天才)同一層次的能力,施萊爾馬赫稱之為“同質性的預感行為”(ein divinatorischer Akt der Kongenialit?t)[27]。在這里,他用“同等天賦”(Kongenialit?t)概念描述理解者的內在心靈素質,表明施萊爾馬赫已經(jīng)承認理解者需要一種天才(Genialit?t)能力了。施萊爾馬赫沿用了前人將詮釋學定位為一種技藝學(Kunstlehre),這說明“詮釋學是一門藝術(Kunst),而不是機械的過程”[28]。既然詮釋學是藝術,那么創(chuàng)作一個詮釋的藝術品(即理解)就具有合法性,進而理解需要一種天才能力也不言自明了。施萊爾馬赫也是像他的前輩們一樣繼續(xù)強化“比作者理解他自己更好地理解作者”這個命題,這個命題也成為“理解的天才”的核心內涵。伽達默爾說:“顯然,施萊爾馬赫在這里是把天才說美學應用于他的普遍詮釋學。”[29]

從施萊爾馬赫的觀點可以看出狄爾泰在其再創(chuàng)造(Nachbilden)概念中吸取了施萊爾馬赫的重新構造(Nachkonstruktion)概念,他的“理解的天才”(Genie des Verstehens)概念也與施萊爾馬赫的“同等天賦”(Kongenialit?t)概念有同樣的根源[30]。施萊爾馬赫的思想的確深深影響了狄爾泰,這也是眾多學者所說狄爾泰的詮釋學理論是“作者中心論”的一個重要原因[31]。

“狄爾泰追隨施萊爾馬赫,將這種轉換視為對另一個人內在經(jīng)驗世界的重構和重新體驗(Nacherleben,即‘再體驗’)。然而其興趣并不在于他人,而在于世界本身,在于一個被當作‘社會-歷史的’世界?!盵32]這就表明,狄爾泰并不是完全步施萊爾馬赫的后塵,而是有其自身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的。狄爾泰的“再體驗”概念不是像施萊爾馬赫一樣以恢復作者原意為旨歸,而是要認識作為生產(chǎn)關聯(lián)體的精神世界,這樣就把理解的創(chuàng)造性擴展到更加廣闊的田地。

狄爾泰提出“理解的天才”概念其實是為了應對理解的挑戰(zhàn)。前面提到體驗、表達與理解構成了狄爾泰詮釋學的核心模式,這其中,狄爾泰對“表達”作了一些規(guī)定,他認為表達式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概念判斷等,第二類則主要指人的行動,他最為重視的是第三類“體驗表現(xiàn)”(Erlebnisausdruck)。“正是在這第三個范疇中,人類內在體驗得到最完滿的表現(xiàn),于其中,理解遇到了最大的挑戰(zhàn)”[33]。因為“體驗表現(xiàn)所包含的心理生命關聯(lián)體是任何反思都不能窮竭的。它從一個不能為意識所照亮的深淵中生長出來”[34]。理解在面對“體驗表現(xiàn)”之時遇到了最大的困難,因為體驗表現(xiàn)包含豐富的心理生命關聯(lián)體,這一關聯(lián)體與精神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lián)系,甚至包含了連創(chuàng)作者都沒有意識到的因素,因為它是從人心靈深淵中發(fā)出來的。對“體驗表現(xiàn)”的理解只能是有限的,理解者也僅僅可以從體驗表現(xiàn)的“真實性”或“不真實性”方面來體認它。體驗表現(xiàn)的最為典型的代表便是偉大的藝術作品,因為在這些藝術作品中,“生活深刻地顯露出自身”[35]。也就是說,在偉大的藝術作品中,包含有生活的全部秘密。在狄爾泰這里,“體驗表現(xiàn)”屬于“客觀精神”的范疇,狄爾泰對這一概念的使用不同于黑格爾的“客觀精神”概念,在這里狄爾泰將其指謂所有的人類精神的客觀化物及其所形成的精神世界,人就是生活在這一共同世界之中。可以說“體驗表現(xiàn)”是“客觀精神”中最為復雜的一種精神物。雖然如此,人面對這些復雜的精神物也并非無能為力,人類的共同本性以及人類精神產(chǎn)物所具有的共同性特征就成為理解客觀精神與“體驗表現(xiàn)”的基礎。

正是為了解決如何理解“體驗表現(xiàn)”等問題,狄爾泰才提出了“理解的天才”這一概念,這一概念對詮釋學的形成與發(fā)展有重大意義。狄爾泰之所以重視“體驗表現(xiàn)”在精神科學中的意義,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精神物所具有的獨立性,因為當這些作品被創(chuàng)作出來以后,“精神物已經(jīng)脫離了它的創(chuàng)造者——詩人、藝術家和作家”,“任何偉大的藝術品都無意談論自己的作者”[36]。從這里可以看出,狄爾泰深刻地表述了“體驗表現(xiàn)”所具有的獨立性,精神物一旦形成就與作者無關了,甚至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偉大藝術作品的被創(chuàng)造也并非是作者自己一人之力所為,作者從前人與同時代人的各種精神物中接受了足夠多的內容。

正是“體驗表現(xiàn)”的獨立性與持久性的特性使“理解的天才”對它的深刻理解成為可能?!绑w驗表現(xiàn)”的復雜性要求人必須得重復地檢查它才可以實現(xiàn)更好的理解。對“體驗表現(xiàn)”最早的最為有效的解讀者就是“理解的天才”。但是一方面“理解的天才”是很少的,如何能讓其他人也獲得相似的理解就成為另一個重要的課題。同時,更根本的是由于人的有限性對生命經(jīng)驗的限制,如何使“理解的天才”的“理解藝術”得到累積與發(fā)展從而指導實踐就顯得非常必要?!疤觳诺慕忉屨撸╣enialen Interpreten)的藝術被記錄在規(guī)則中,因為它們包含在他們的方法中,或者因為他們自己將它們帶入意識”[37]。“但是理解是歷史學的基礎,也是一項重要、持久的任務,所以這種個體性的天才成了一種技術,它隨著歷史意識的發(fā)展而逐漸發(fā)展……這種藝術是語文學的基礎,關于這種藝術的科學就是解釋學(詮釋學)”[38]。正是在這種迫切性要求下,人們逐漸將“理解的天才”的藝術記錄在規(guī)則中,而隨著時間的累積,這種“天才”便發(fā)展為了“技術”,進而形成了詮釋學,也就是說,“理解的天才”是詮釋學得以誕生的基礎,狄爾泰在《詮釋學的起源》中詳細講述了這一歷程。

可以說,“理解的天才”是在詮釋學歷史中對“更好的理解”(Besserverstehen)追求的過程中誕生的,它深受施萊爾馬赫“同等天賦”(Kongenialit?t)概念的影響,在狄爾泰這里“理解的天才”要面對的是“體驗表現(xiàn)”的復雜性所帶給理解的挑戰(zhàn),“理解的天才”的誕生也促進了詮釋學的發(fā)展。正是基于對“體驗表現(xiàn)”獨立性的強調與“理解的天才”的分析,狄爾泰展現(xiàn)出詮釋學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的深刻性。

三、“理解的天才”概念的理論效應

“理解的天才”概念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它豐富了狄爾泰的詮釋學理論,特別是對“詮釋學循環(huán)”問題加深了認識,進而對狄爾泰的“歷史理性批判”工作起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啊匦麦w驗’(即再體驗)把體驗、表達和理解三者聯(lián)通起來了”[39]。前面我們提到,“理解的天才”與“再體驗”的同質性關系,因此體驗、表達與理解三者在“理解的天才”這里聯(lián)通起來了,甚至我們可以說“理解的天才”概念是狄爾泰精神科學理論的拱頂石。

“理解的天才”概念強調理解的創(chuàng)造性,這里呼應的是“創(chuàng)作的天才”,我們把天才的榮譽一般只歸給創(chuàng)造者,康德在其《判斷力批判》中專門分析了天才,他認為“天才就是給藝術提供規(guī)則的才能(稟賦)”[40]。康德認為,天才能夠為藝術提供規(guī)則,而這種能力只屬于創(chuàng)作者,其后的理論家也紛紛延續(xù)了這一思考。狄爾泰繼承了浪漫主義詮釋學家所倡導的“同等天賦”概念,把理解的天才之地位提升為不亞于天才的創(chuàng)作者了,這一概念是對理解與闡釋活動的巨大贊揚。當?shù)覡柼┌殃U釋者賦予創(chuàng)造者同等地位的時候,也極大地鼓舞了闡釋者和批評家,他們不是作為依靠創(chuàng)作者的人,而是具有自身獨特價值能夠充分發(fā)揮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人。

從歷史角度看,“理解的天才”概念對于西方詮釋學與美學中從作者中心論到讀者中心論的轉向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說強調理解的創(chuàng)造性是理解的天才的特征的話,那么這一概念在“中心轉向”中發(fā)揮的作用就可以作為一種理論效應。大約和狄爾泰同時代的一些詩人和批評家也談論過“理解的天才”等問題,比如王爾德就認為藝術批評家也是藝術家,??说偎固岢雠u家應具備同藝術家一般的靈感和鑒賞力。而狄爾泰秉承了詮釋學歷史中的相關論述,并且從理論上提出并詳細論述了“理解的天才”及相關問題,他的這一系列論述肯定了藝術欣賞者和批評者的創(chuàng)造力及其藝術性,也提高了他們在整個藝術坐標系中的地位。

狄爾泰之后,很多理論家都在豐富與完善這一思想。受狄爾泰和??说偎褂绊懙目肆_齊認為“鑒賞力與天才在大體上所以是統(tǒng)一的”?!芭u家也許是一個小天才,藝術家也許是一個大天才;但兩人的天才的本質必仍相同”[41]。克羅齊這里的藝術家與鑒賞家之間的張力及相似與狄爾泰的理論如出一轍。

與狄爾泰的旨趣不同,海德格爾并不是要探究精神科學的問題,毋寧說,他聚焦于關于“存在”的問題。海德格爾把理解視作此在的存在方式,經(jīng)由狄爾泰的生命詮釋學而發(fā)展出此在詮釋學。海德格爾并不在意不同此在之間在理解天賦上的差異,他在乎的是在通常的理解過程中,“意義”如何發(fā)生。后期海德格爾也討論了“更好的理解”這一命題,“當真理被理解為既顯現(xiàn)復又歸于隱匿處的某種東西時,并且,當詮釋學的行為將詮釋者放置在鄰近作品得以產(chǎn)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虛空時,那么詮釋就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對尚未說出的東西開放”[42]。詮釋的創(chuàng)造性也是理解的天才的特征,但是海德格爾比狄爾泰走得更遠的地方在于,他認為一個人對作者的理解是不同于作者的,因此,可以說“海德格爾借助于所實現(xiàn)的詮釋學本體論轉向,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一個‘讀者中心論者’”[43]。

伽達默爾則將狄爾泰“理解的天才”所昭示的具有個體性的理解擴展為“不同的理解”(Andersverstehen),他認為“本文的意義超越它的作者,這并不只是暫時的,而是永遠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種復制的行為,而始終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行為”[44]。將理解視為一種創(chuàng)造,其實就是受到了狄爾泰和海德格爾的影響所致。同時伽達默爾強調,在理解的過程中,文本的意義是通過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而得以創(chuàng)生的,這就涉及兩種視域之間的融合,伽達默爾稱之為“視域融合”(Horizontverschmelzung)。狄爾泰的“理解的天才”與“再體驗”概念指向一種“對歷史生命的‘視野的擴展’”[45],這或許可以視為伽達默爾“視域融合”概念的來源。從這里,我們可以說,伽達默爾晚年提出的“詮釋學就是想象力”包含有來自狄爾泰“理解的天才”所揭示出的洞見。

此后,深受詮釋學理論影響的文論家伊瑟爾提出“藝術的極點是作者的本文,審美的極點則通過讀者的閱讀而實現(xiàn)”[46]。而同為接受理論家的姚斯則要求從讀者的“期待視野”角度探索文學接受與影響之維。接受理論進而影響了讀者反應批評思潮,從費希特的“有知識的讀者”概念中似乎也看到了“理解的天才”的魅影。因此,狄爾泰“理解的天才”理論也間接影響到接受理論與讀者反應批評等思潮,并且為西方美學從作品中心論向讀者中心論的轉向助了一臂之力。

可以說,狄爾泰“理解的天才”概念是他個人思想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概念,這一概念溝通了他的詮釋學諸環(huán)節(jié),深化了對理解問題的認識,突出了“理解的創(chuàng)造性”維度,推進了詮釋學理論的發(fā)展。同時這一概念也有力地促成了西方詮釋學與美學從作者中心論向讀者中心論的轉向,狄爾泰的這一常被學界忽略的概念應當受到應有的重視。

猜你喜歡
馬赫天才概念
東風風行T5馬赫版
黨天才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天才or怪咖
幾樣概念店
穿越“馬赫谷”
27馬赫,刺破蒼穹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馬赫波反射中過度壓縮系數(shù)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