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藝術傳》“斷層”后“藝術”內容遷移《文學傳》《文苑傳》

2023-07-30 06:30李倍雷
書畫藝術 2023年2期
關鍵詞:轉移

摘 要:《北史·藝術傳》以后的新舊《唐書》變更了“藝術”的概念,該類傳是為《方技(伎)傳》,看似《藝術列傳》形成一個“斷層”,究其《藝術傳》的內容轉移或隱移在其他《傳》和《志》中,成為另一種并行的方式傳承藝術內容。最為直接的是《藝文志·子部》用了“雜藝術”或“藝術”,包括《文苑傳》《文學傳》《文藝傳》中繪畫、書法,以及《音樂志》《樂志》等有關音律的脈絡,為《清史稿》重構《藝術傳》奠定了寬廣的藝術內容,展現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本來面貌。

關鍵詞:《藝術傳》;《文學傳》;《文苑傳》;轉移

《北史·藝術傳》之后,新舊《唐書》將《藝術傳》變遷為《方技(伎)傳》,這不僅是一個“藝術”概念的斷層問題,局部性內容的“斷層”也是存在的。實際上《魏書·術藝傳》之后,一些內容的去向就存在“不明”的情況,因為《晉書·藝術傳》沒有將《術藝傳》的一些內容延續(xù)下來,而是將《方術傳》的內容延續(xù)了下來,這種情況大致是由參照臧榮緒版本的《晉書》所形成的。即使我們把《周書·藝術傳》置于《魏書·術藝傳》之后,依然存在《魏書·術藝傳》中的一些內容到哪里去的問題。如果說,我們把《魏書·術藝傳》的內容視為一個確立的范疇,那么,后史中的《藝術傳》或《方技傳》有的則不見原《術藝傳》中的繪畫、書法、雕鏤、營造、服飾這些內容。為此,我們這里爬梳與挖掘正史中有關《文學傳》《文苑傳》《文藝傳》以及《音樂志》《樂志》等,來尋求“藝術”的脈絡路徑的完整性。

一、移轉在《文學傳》《文苑傳》《文藝傳》的藝術內容

首先我們把目光確定在正史的《舊唐書·文苑傳》《新唐書·文藝傳》《宋史·文苑傳》《遼史·文學傳》《金史·文藝傳》《明史·文苑傳》;再如《隋書·音樂志》《舊唐書·音樂志》《新唐書·禮樂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樂志》《宋史·藝文志》《元史·禮樂志》《明史·藝文志》等。這些《傳》與《志》的一些內容,被后來的《清史稿·藝術列傳》納入其中,并由此定型為正史中“藝術”的范疇。

我們從《舊唐書·文苑傳》開始,看看其內容與內涵包含哪些方面?!杜f唐書·文苑傳》“小序”云:

臣觀前代秉筆論文者多矣。莫不憲章《謨》《誥》,祖述《詩》《騷》;遠宗毛、鄭之訓論,近鄙班、揚之述作。謂“采采芣苢”,獨高比興之源;“湛湛江楓”,長擅詠歌之體。殊不知世代有文質,風俗有淳醨;學識有淺深,才性有工拙?!癫煽捉B安已下,為《文苑》三篇,凱懷才憔悴之徒,千古見知于作者。[1]4981-4982

顯然,《舊唐書·文苑傳》與《藝術傳》或《方技傳》的內容相去甚遠?!缎绿茣の乃噦鳌放c此相同,大抵都是經詩文一類的內容與紀傳者事跡,“取以文自名者為《文藝篇》”。[2]5726《宋史·文苑傳》秉承唐史而來,其“小序”云:

自古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之君,即其一時之好尚,而一代之規(guī)橅,可以豫知矣。藝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奪武臣之權,宋之尚文,端本乎此。[3] 12997

在《宋史·文苑傳》中,有崔遵度和郭忠恕這兩位入傳者值得關注。一位擅長琴,一位擅長繪畫。崔遵度亦可稱為宋代古琴家,他也參與撰修《國史》?!段脑穫鳌ご拮穸葌鳌吩疲?/p>

崔遵度字堅白,本江陵人,……掌右史十余歲,立殿墀上,常退匿楹間,慮上之見。善鼓琴,得其深趣。所僦舍甚湫隘,有小閣,手植竹數本,朝退,默坐其上,彈琴獨酌,翛然自適。嘗著《琴箋》云:世之言琴者,必曰長三尺六寸象期之日,十三徽象期之月,居中者象閏,前世未有辨者。至唐協(xié)律郎劉貺以樂器配諸節(jié)候,而謂琴為夏至之音。至于泛聲,卒無述者,愚嘗病之。因張弓附案,泛其弦而十三徽聲具焉,況琴瑟之弦乎!是知非所謂象者,蓋天地自然之節(jié)耳,又豈止夏至之音而已……[3]13062-13063

崔遵度的《琴箋》是專門探討《易》與琴包括五音等問題的音樂創(chuàng)作理論?!肚俟{》言“琴之畫也,偶六而根于一,一鐘者,道之所生也。在數為一,在律為黃,在音為宮,在木為根,在四體為心,眾徽由之而生?!盵3]13064這便是闡述有關琴的音樂原理,簡要而深刻。《宋史·文苑傳》另一位入傳者郭忠恕,善畫和書法,繪畫方面尤擅長界畫,即山水畫中的樓閣亭臺、車輿舟船等。《文苑傳·郭忠恕傳》云:

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七歲能誦書屬文,舉童子及第,尤工篆籀。……周廣順中,召為宗正丞兼國子書學博士,改《周易》博士。……尤善畫,所圖屋室重復之狀,頗極精妙。多游王侯公卿家,或待以美醞,豫張紈素倚于壁,乘興即畫之,茍意不欲而固請之,必怒而去,得者藏以為寶。太宗即位,聞其名,召赴闕,授國子監(jiān)主簿,賜襲衣、銀帶、錢五萬,館于太學,令刊定歷代字書。[3]13087-13088

《圣朝名畫評》對郭忠恕的界畫有一個評價,“忠恕尤能丹青,為屋木樓觀,一時之絕”,并列為“神品”。[4]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評郭忠恕的書法,“郭忠恕以篆古之筆溢為分隸,獨成高致”。[5]我們這里爬梳的《宋史·文苑傳》兩位入傳者,具備在琴樂、書法和繪畫三個方面的典型特征,擅長琴樂、書法和繪畫這部分“藝術”范疇的人物,這原本屬于《術藝傳》中的范疇,“轉移”到了《文苑傳》里。

接下來,我們再看《遼史·文學傳》方面的情況?!哆|史·文學傳》“小序”云:

遼起松漠,太祖以兵經略方內,禮文之事固所未遑。及太宗入汴,取晉圖書、禮器而北,然后制度漸以修舉。至景、圣間,則科目聿興,士有由下僚擢升侍從,骎骎崇儒之美。但其風氣剛勁,三面鄰敵,歲時以搜狝為務,而典章文物視古猶闕。然二百年之業(yè),非數君子為之綜理,則后世惡所考述哉。作《文學傳》。[6]

《文學傳》的入傳者與事項主要在史學和文學方面,尤其是精通漢字文獻典籍等方面的人物與事項。故此,《遼史·文學傳》沒有涉及與“藝術”相關的入傳者與事項。然而,《金史》在這方面情況就不一樣了,其《文藝傳》中有以文為主而兼書家、畫家的人物與事項。我們還是先看《金史·文藝傳》的大體內涵是什么?!督鹗贰の乃噦鳌贰靶⌒颉痹疲?/p>

……金用武得國,無以異于遼,而一代制作能自樹立唐、宋之間,有非遼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秱鳌吩唬骸把灾晃?,行之不遠?!蔽闹斡醒a于人之家國,豈一日之效哉。作《文藝傳》。[7]2713-2714

《金史·文藝傳》“小序”闡述了立《文藝傳》的原因,在于如《傳》所言:“言之不文,行之不遠?!闭J識到文治的重要性,“有補于人之家國”。雖然對“文”沒有做很明確的闡釋,有些“語焉不詳”,但其范圍不局限于“文”,也包含“藝”,是故用了“文藝”概念立《文藝列傳》。我們從入傳者中,可以看到《金史·文藝傳》中有“藝”之技者,實與《魏書·術藝傳》中的蔣少游繪畫之技相同,亦如同《宋史·文苑傳》郭忠恕善書畫之技一樣。譬如《金史·文藝傳》入傳者中善畫的有吳激、任詢,以及善書畫鑒定的馬定國和長于書法的王競、趙沨等。《金史·文藝傳·吳激傳》云:

吳激字彥高,建州人。父拭,宋進士,官終朝奉郎、知蘇州。激,米芾之婿也。工詩能文,字畫俊逸得芾筆意。尤精樂府,造語清婉,哀而不傷。[7]2718

吳激是宋代畫家、書法家米點山水創(chuàng)始人米芾的女婿,這種關系很自然地使吳激的“字畫俊逸,得芾筆意”。大概因吳激“尤精樂府”,兼文學與繪畫,故入《金史·文藝傳》。又《金史·文藝傳·任詢傳》云:

任詢字君謨,易州軍市人。父貴有才干,善畫,喜談兵,宣、政間游江、浙。詢生于虔州,為人慷慨多大節(jié)。書為當時第一,畫亦入妙品。評者謂畫高于書,書高于詩,詩高于文,然王庭筠獨以其才具許之。登正隆二年進士第。歷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年六十四致仕,優(yōu)游鄉(xiāng)里,家藏法書名畫數百軸。[7]2719

任詢被認為繪畫第一,書法第二,其次才是詩與文,同時還是書畫收藏鑒賞家。有第一繪畫水平的任詢,應該屬于《藝術傳》《術藝傳》或《方技傳》,但《金史》將其納入了《文藝傳》。可以看出,自從《魏書·術藝傳》后,唐代修史時盡管用了“藝術”概念立《藝術傳》,但如同蔣少游類型的善繪畫、書法、營造、服飾等的人物很少被納入《方技傳》中,樗蒲一類對抗性游戲的類型幾乎不在《方技傳》中,而《金史·文藝傳》卻把繪畫類納入其中,這就是我們認為的“移轉”到其他傳記中的現象。再如擅長書畫考據之學的馬定國入《金史·文藝傳》?!段乃噦鳌ゑR定國傳》云:

馬定國字子卿,茌平人。……《石鼓》自唐以來無定論,定國以字畫考之,云是宇文周時所造,作辯萬余言,出入傳記,引據甚明,學者以比蔡正甫《燕王墓辯》。[7]2719

按馬定國所擅長之術應該屬于《術藝傳》或《藝術傳》范疇,《金史》沒有按傳承路徑將其納入《方伎傳》,而是入《文藝傳》中,這也是我們認為的“移轉”到其他傳記中的實例。還有一類兼書法者,但以擅長文而入《金史·文藝傳》,如王競。其傳云:

王競字無競,彰德人。警敏好學?!偛W而能文,善草隸書,工大字,兩都宮殿榜題皆競所書,士林推為第一云。[7]2722-2723

中國古代,無論是在官學還是在私學中,文人多善書法,史家修史時考慮了入傳者兼擅這方面的技術問題,當然最終是以最具代表性的一面為入傳理由或依據,這也是我們看到《文藝傳》中兼論及善書狀況的原因。類似這樣擅長書法的還有“黨懷英字世杰,故宋太尉進十一代孫,馮翊人?!瓚延⒛軐傥?,工篆籀,當時稱為第一,學者宗之?!盵7]2726當然,黨懷英主要是以“國史院編修官、應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國史”[7]2726入《金史·文藝傳》的。與黨懷英在書法造詣上齊名的還有趙沨,時稱“黨趙”?!督鹗贰の乃噦鳌ぺw沨傳》云:

趙沨字文孺,東平人。大定二十二年進士,仕至禮部郎中。性沖澹,學道有所得,尤工書,自號“黃山”。趙秉文云:“沨之正書體兼顏、蘇,行草備諸家體,其超放又似楊凝式,當處蘇、黃伯仲間?!秉h懷英小篆,李陽冰以來鮮有及者,時人以沨配之,號曰“黨趙”。[7]2729

這里我們看到了《金史·文藝傳》中,一些“移轉”而來的擅長繪畫、書法以及書畫鑒定收藏者,實則就是“術藝”或“藝術”范疇的內容。

我們最后來看《明史·文苑傳》的情況,如“小序”云:“有明一代,文士卓卓表見者,其源流大抵如此。今博考諸家之集,參以眾論,錄其著者,作《文苑傳》?!盵8]7308其性質與《金史·文藝傳》類同,《文苑傳》大體是紀傳“文士”的類傳,將兼有“文”與“藝”兩方面才能的人納入《明史·文苑傳》中。所以,也就不難發(fā)現《明史·文苑傳》將繪畫中“元四家”的王蒙,“明四家”唐寅、文徵明列入此傳,包括一些其他畫家、畫論家也列入此傳。譬如王冕、王紱、王世貞、沈度、滕用亨、祝允明、陳道復等,都是屬于明代著名的畫家、書家。我們具體了解一下入傳者在“藝術”方面的主要事項,以確定“移轉”的是“藝術”方面的內容?!睹魇贰の脑穫鳌ね趺醾鳌吩疲?/p>

王冕,字元章,諸暨人?!瓕覒e不中,棄去,北游燕都,客秘書卿泰不花家,擬以館職薦,力辭不就。既歸,每大言天下將亂,攜妻孥隱九里山,樹梅千株,桃杏半之,自號梅花屋主,善畫梅,求者踵至,以幅長短為得米之差。[8]7311

又“徐賁,字幼文,其先蜀人,徙常州,再徙平江。工詩,善畫山水?!盵8]7329再如繪畫中“元四家”的王蒙入《明史·文苑列傳》,其傳云:

王蒙,字叔明,湖州人,趙孟頫之甥也。敏于文,不尚榘度。工畫山水,兼善人物……元末官理問,遇亂,隱居黃鶴山,自稱黃鶴山樵。洪武初,知泰安州事。蒙嘗謁胡惟庸于私第,與會稽郭傳、僧知聰觀畫。[8]7333

王蒙與黃公望、倪瓚、吳鎮(zhèn)被列為畫壇“元四家”,大概因為王蒙跨元末明初人,又是趙孟頫的外孫,故中國繪畫史將他納入“元四家”中,如王世貞《藝苑卮言·附錄》和董其昌《容臺別集·畫旨》(1)均將王蒙列為“元四家”,而《明史》將王蒙納入《文苑傳》。繪畫中“明四家”又稱“吳門四家”,被《明史·文苑傳》納入傳中的有唐寅和文徵明二人?!睹魇贰の脑穫鳌ぬ埔鷤鳌吩疲?/p>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穎利,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yè)。祝允明規(guī)之,乃閉戶浹歲。舉弘治十一年鄉(xiāng)試第一,座主梁儲奇其文,還朝示學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寅恥不就,歸家益放浪。寧王宸濠厚幣聘之,寅察其有異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穢。宸濠不能堪,放還。[8]7352-7353

唐寅大概因為“文才輕艷,傾動流輩”[8]7353而入《明史·文苑傳》,未提到唐寅繪畫方面的事項,僅在“文徵明傳”中略微提及。文徵明在“明四家”中位列第二,足見畫家的地位較高,《明史·文苑傳·文徵明傳》云:

文徵明,長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別號衡山。父林,溫州知府?!瓕W文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皆父友也。又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輩相切劘,名日益著?!墓P遍天下,門下士贗作者頗多,徵明亦不禁?!L子彭,字壽承,國子博士。次子嘉,字休承,和州學正。并能詩,工書畫篆刻,世其家。[8]7361-7363

文徵明詩、文、畫皆精通,大概因詩文入《明史·文苑傳》。王蒙、唐寅、文徵明在元明時期畫史的成就和地位非常之高,屬于文人畫家系統(tǒng),故詩文亦精,被列入《明史·文苑傳》。明代還有不少這樣的文人畫家入《明史·文苑傳》的。如《明史·文苑傳·王紱傳》云:

王紱,字孟端,無錫人。博學,工歌詩,能書,寫山木竹石,妙絕一時。……于書法,動以古人自期。畫不茍作,游覽之頃,酒酣握筆,長廊素壁淋漓沾灑。[8]7337-7338

再如善書、畫者,《明史·文苑列傳·陳道復傳》云:

陳道復,名淳,以字行。祖璚,副都御史。淳受業(yè)徵明,以文行著,善書畫,自號白陽山人。[8]7364

再如善書者,《明史·文苑傳·沈度傳》云:

沈度,字民則。弟粲,字民望。松江華亭人。兄弟皆善書,度以婉麗勝,粲以遒逸勝。[8]7339

又再如善書者,《明史·文苑傳·滕用亨傳》云:

滕用亨,初名權,字用衡。精篆隸書。被薦時年七十矣,召見,大書麟鳳龜龍四字以進,又獻《貞符詩》三篇。授翰林待詔,與修《永樂大典》。用亨善鑒古,嘗侍帝觀畫卷,未竟,眾目為趙伯駒,用亨曰:“此王詵筆也?!敝辆砦玻?。[8]7340

我們可以看到《明史·文苑傳》的入傳者,雖然不是以“藝術”方面的才能入傳,而是以文史方面的能力入傳,還有該方面的官職如翰林待招等,但他們都擅長繪畫、書法等藝術,而且繪畫書法方面的藝術成就很大,影響深遠?!睹魇贰の脑穫鳌愤@方面的現象還是很突出的。我們再看書詩文畫全俱兼戲劇家的徐渭?!睹魇贰の脑穫鳌ば煳紓鳌吩疲?/p>

徐渭,字文長,山陰人。……渭天才超軼,詩文絕出倫輩。善草書,工寫花草竹石。嘗自言:“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當嘉靖時,王、李倡七子社,謝榛以布衣被擯。渭憤其以軒冕壓韋布,誓不入二人黨。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殘帙以示祭酒陶望齡,相與激賞,刻其集行世。[8]7387-7388

徐渭的潑墨大寫意繪畫對后世的八大、石濤以及“揚州八怪”等影響很大,其書法以行草為最;善操琴、懂音律;編創(chuàng)戲曲,有《四聲猿》《歌代嘯》雜劇傳世,所著《南詞敘錄》為我國第一部關于南戲的理論著作。徐渭自稱“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被稱為“有明一代才人”。

《明史·文苑傳》中的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論”為后世辨析文人山水畫和院體山水畫奠定了理論基礎,是研究傳統(tǒng)山水畫的重要理論。董其昌本人亦是“華亭派”代表畫家?!睹魇贰の脑穫鳌穼⑵淞衅淙雮髦??!睹魇贰の脑穫鳌ざ洳齻鳌吩疲?/p>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華亭人。……其昌后出,超越諸家,始以宋米芾為宗。后自成一家,名聞外國。其畫集宋、元諸家之長,行以己意,瀟灑生動,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書,以為二絕。造請無虛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精于品題,收藏家得片語只字以為重。性和易,通禪理,蕭閑吐納,終日無俗語。人儗之米芾、趙孟頫云。同時以善書名者,臨邑刑侗、順天米萬鐘、晉江張瑞圖,時人謂刑、張、米、董,又曰南董、北米。[8]7395-7397

這一大段幾乎都是闡述董其昌在書法、繪畫藝術方面的成就,對董其昌在書畫方面的評價非常高,當然,董其昌被詔“為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yè)事”。[8]7396《隋書·百官志》:“太常,掌陵廟群祀,禮樂儀制,天文術數衣冠之屬?!盵9]755這一職位正是掌管“方伎”之術者。沒有將董其昌納入《明史·方伎列傳》,大抵是因董其昌僅為“太?!惫俾殻帧罢茋颖O(jiān)司業(yè)事”,而且《明史·方伎列傳》沒有將擅長繪畫、書法者納入其傳中,說明《明史》對“方伎”和“文苑”兩傳的內容范疇分得很清楚。這也是我們說前史《藝術傳》內容分散轉移在正史的其他《傳》或《志》中的原因之一。

《明史·文苑傳》中還有以書法見長者。如祝允明“尤工書法,名動海內”,[8]7352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書法大家,同時還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 祝允明書文兼具,入《文苑傳》非常合適。另有畫論家王世貞入《明史·文苑傳》,“王世貞,字元美,太倉人,右都御史忬子也”,[8]7379其所著《藝苑卮言》對中國畫史的影響很大。

另又有擅長醫(yī)術而本該入《方伎傳》的,如“戴良,字叔能,浦江人。通經、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學古文于黃溍、柳貫、吳萊?!盵8]7312可能因善文而入《文苑傳》。類似的還有擅長醫(yī)術的劉溥也被列入此傳?!睹魇贰の脑穫鳌邆鳌吩疲?/p>

劉溥,字原博,長洲人。祖彥,父士賓,皆以醫(yī)得官。溥八歲賦《溝水詩》,時目為圣童。長侍祖父游兩京,研究經史兼通天文、歷數。宣德時,以文學征。有言溥善醫(yī)者,授惠民局副使,調太醫(yī)院吏目。恥以醫(yī)自名,日吟詠為事。其詩初學西昆,后更奇縱,與湯胤勣、蘇平、蘇正、沈愚、王淮、晏鐸、鄒亮、蔣忠、王貞慶號“景泰十才子”,溥為主盟。[8]7341

從劉溥的傳記中可以看到,他本是擅長醫(yī)術的,且父親也因醫(yī)術而得到官職,又研究經史,通天文、歷數,但自己卻“恥以醫(yī)自名”,看不上屬于小道的“方伎”,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大概因“景泰十才子”且為主盟而入《明史·文苑傳》。

我們從上述入傳的人物及其事項的紀傳中看到,一些明代重要的畫家、書家和畫論家都在《明史·文苑傳》中,如王蒙、唐寅、文徵明、董其昌、徐渭、王紱、郭忠恕等,還有一種獨特現象,即擅長醫(yī)術的人,也在上述不同的《文苑傳》中,這些入傳者因其在詩文、史學等方面也有較高成就與事項表現,而沒有納入《方技(伎)傳》中。盡管如此,有關前史的“藝術”內容或內涵的事項與人物,依然在正史其他《傳》中傳承,并沒有中斷,藝術的“香火”在正史中延續(xù),僅是因為入傳者在其他方面突出,進入《文藝傳》或《文苑傳》中而不在《方伎傳》中,這也應是《藝術傳》所發(fā)生的一種演變。接下來我們看正史中的《志》與“藝術”相關的內容。

二 “移隱”在《志》的藝術內容

正史中的《志》,主要是考述各種學術派別和上溯各《志》所記的制度源流,記錄存世典籍文獻和圖書存目情況,述前代修《志》或考補前史缺《志》的內容等情況。故此,正史中的《志》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目錄”的形式表述之。我們通過《志》的著錄或存“目錄”的相關內容,可以看到“藝術”在歷史中的流傳狀況。也就是說,即使《志》缺失原書而僅存書目,也可窺視存目中“藝術”曾經的脈絡等狀況。

在《隋書》中存在《音樂志》和《藝術傳》兩種并行的狀況,簡要地講《隋書·藝術傳》中“音律”的“音”與《隋書·音樂志》中的“音”是有區(qū)別的。《隋書·音樂志》首次用“音樂”的概念為《音樂志》,但基本延續(xù)的是《晉書·樂志》脈絡路徑。如《晉書·樂志》“小序”云:

夫性靈之表,不知所以發(fā)于詠歌;感動之端,不知所以關于手足。生于心者謂之道,成于形者謂之用。譬諸天地,其猶影響,百獸率舞,而況于人乎。美其和平而哀其喪亂,以茲援律,乃播其聲焉。農瑟羲琴,倕鐘和磬,達靈成性,象物昭功,由此言之,其來自遠。[10]

到了《隋書·音樂志》“小序”開篇,就把“音”與“樂”的區(qū)別和關聯(lián)做了闡釋:“夫音本乎太始,而生于人心,隨物感動,播于形氣。形氣既著,協(xié)于律呂,宮商克諧,名之為樂?!盵9]285以后正史中有《音樂志》《樂志》《禮樂志》,記載了歷史上“樂”的內容,也有相關“音”的內容?!侗笔贰泛蟮男屡f《唐書》中的《音樂志》與《禮樂志》都是承“樂”的內容。《舊唐書》用《音樂志》傳承“樂”,但在闡述時,無可避免要表述音律以及“八音”等問題,事實上“音”“樂”的功用不同、場域不同,但在樂理上卻是相同的,所謂“金木之音,擊而成樂”——“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謂之八音?!盵1]1079《新唐書》直接將“音樂”改為“禮樂”的概念,是為《禮樂志》,名稱上更符合“樂”的本意,故“金石絲竹以為樂,以適郊廟,以臨朝廷,以事神而治民?!盵2]307故此,“樂”屬于“用之郊廟、朝廷”的類型。所以《隋書》將“音律”與“樂”做區(qū)別,分別納入《藝術列傳》與《音樂志》中,符合傳統(tǒng)文化的定位。《舊唐書》《新唐書》盡管在《方伎列傳》或《方技列傳》中沒有提到“音律”的內容,但《樂志》保持了對郊廟、朝廷之“樂”的流源闡述與補考。同樣,《宋史·樂志》也是追溯“樂”的流源、補考和修正?!端问贰分尽贰靶⌒颉痹疲?/p>

有宋之樂,自建隆訖崇寧,凡六改作。始,太祖以雅樂聲高,不合中和,乃詔和峴以王樸律準較洛陽銅望臬石尺為新度,以定律呂,故建隆以來有和峴樂。仁宗留意音律,判太常燕肅言器久不諧,復以樸準考正。時李照以知音聞,謂樸準高五律,與古制殊,請依神瞽法鑄編鐘。[3]2937

《宋史·樂志》這里在表述“樂志”時用了“音律”的概念,潛在地認為“音”與“樂”盡管不同,但在原理方面有相通之處?!对贰ざY樂志》用“禮樂”概念闡述前史“樂”,實際上是更為明確地將“樂”的性質作了揭橥,顯示出“樂”與《北史·藝術列傳》中“音律”的區(qū)別。故此,《元史·禮樂志》“小序”開篇就引用:“《傳》曰:‘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聵芬灾涡??!盵11]這說明了正史中的《樂志》或《禮樂志》的“樂”與《藝術列傳》中的“音律”是兩條并行的路徑,但“樂”與“音律”有相通性,與“律呂”有關,這給之后二者融合為“音樂”提供了基礎。

《舊唐書》沿襲《隋書》設《經籍志》,大抵也是因為“爰自魏、晉,迄于周、隋,而好事之君,慕古之士,亦未嘗不以圖籍為意也。然河北江南,未能混一,偏方購輯,卷帙未弘?!惫省胺缘浼畤蠼?,秘府校讎之地,其書籍并望付當省校其殘缺,漸令補輯。”[1]1961-1962其中丙部(子部)與《藝術傳》或《方技傳》相關的內容有:“十一曰天文,以紀星辰象緯。十二曰歷數,以紀推步氣朔。十三曰五行,以紀卜筮占候。十四曰醫(yī)方,以紀藥餌針灸?!盵1]1963-1964這些內容與《舊唐書·方伎傳》一致,記載了歷代天文、歷數、五行、醫(yī)方的書目典籍和歷史源流,當然這是作為典籍分類,不屬于“轉移”。經、史、子、集的分類范式延續(xù)至清代,“藝術”基本上在子部(丙部)。故《志》我們不作為“轉移”對待,但亦可看到“藝術”脈絡路徑呈現在《藝術列傳》另外的路徑中,輔證了“藝術”脈絡的延續(xù)。所以,我們用“移隱”來說《志》呈現“藝術”這類現象。

《新唐書》還設《藝文志》,其“小序”云:“自漢以來,史官列其名氏篇第,以為六藝、九種、七略;至唐始分為四類,曰經、史、子、集。”[2]1421-1422故按此分類,《新唐書·藝文志》“甲部經錄”有“樂類三十一家,三十八部,二百五十七卷”文獻著作,我們撮其部分:

孔衍《琴操》二卷,劉氏、周氏《琴譜》四卷,陳懷《琴譜》二十一卷,《漢魏吳晉鼓吹曲》四卷,《琴集歷頭拍簿》一卷,《外國伎曲》三卷,《論樂事》二卷,《歷代曲名》一卷,《推七音》一卷,《十二律譜義》一卷,《鼓吹樂章》一卷,李守真《古今樂記》八卷,蕭吉《樂譜集解》二十卷,武后《樂書要錄》十卷,趙邪利《琴敘譜》九卷,張文收《新樂書》十二卷,劉貺《太樂令壁記》三卷,徐景安《歷代樂儀》三十卷,崔令欽《教坊記》一卷,吳兢《樂府古題要解》一卷。[2]1435-1436

把“樂”置于“甲部經錄”說明我們前面提到的“音”與“樂”的不同,把“樂”作為“大道”的呈現,視“音”為“小道”的呈現?!缎绿茣に囄闹尽分谐松鲜鲇嘘P“樂”書目文獻,更重要的是在“丙部子錄”有“雜藝術類”。“雜藝術”這個概念與內容對后世“藝術”的分類、內容以及標準影響非常之大?!缎绿茣に囄闹尽窌婺坑涊d有“雜藝術類十一家,二十部,一百四十二卷”,這里面包含了很多內容,如各種博弈、博法、棋等類和繪畫類的書錄。由于書目甚多,我們選擇其中書目,撮其指要摘錄如下:

郝沖、虞譚法《投壺經》一卷,魏文帝《皇博經》一卷,《大小博法》二卷,《大博經行棋戲法》二卷,鮑宏《小博經》一卷……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十卷,姚最《續(xù)畫品》一卷,裴孝源《畫品錄》一卷,顧況《畫評》一卷,朱景玄《唐畫斷》三卷,竇蒙《畫拾遺》,吳恬《畫山水錄》,……韋珽《棋圖》一卷,呂才《大博經》二卷,董叔經《博經》一卷,李郃《骰子選格》三卷。[2]1559-1561

上述書籍文獻和繪畫作品有的流傳至今,是研究中國繪畫史不可缺少的史料文獻,譬如《歷代名畫記》《續(xù)畫品》《畫品錄》《畫評》《唐畫斷》《畫拾遺》《畫山水錄》等,尤其是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美術史通史性的著作,體例完善,結構成熟?!缎绿茣に囄闹尽钒褔?、樗蒲、投壺等游戲性的博弈內容,作為“雜藝術”納入其中,這體現了對《魏書·術藝傳》內容與范疇的認可,也意味著把《魏書·術藝傳》中的內容傳承下來,盡管不是在《藝術傳》或《方技傳》的路徑中,但卻在正史的《藝文志》中傳承。雖然《列傳》和《志》在正史中屬于不同類別和途徑,但二者均以不同方式傳承了“藝術”方面的人物、事項和圖書文獻。這就是我們說的“藝術”的脈絡路徑,“移隱”在正史的《志》中的觀點或依據。

《新唐書·藝文志》中“樂”的文獻書目,有的雖然難見具體的內容,但確保與證實了“樂”脈絡傳承的路徑。那么《宋史·藝文志》亦是如此,其云:“志藝文者,前后部帙,有亡增損,互有異同。今刪其重復,合為一志,蓋以寧宗以后史之所未錄者,仿前史分經、史、子、集四類而條列之。”[3]5033-5034我們從《宋史·藝文志》中看到,在其子部中共搜集《樂》類一百十一部,一千七百卷,“有亡增損,互有異同”,我們摘錄部分以目睹確證其實。

蔡攸《燕樂》三十四冊,范鎮(zhèn)《新定樂法》一卷,崔遵度《琴箋》一卷,李宗諤《樂纂》一卷,陳康士《琴調》三卷,又《琴調》十七卷,《琴書正聲》十卷,《琴調》十七卷,《琴譜記》一卷,《琴調譜》一卷,《楚調五章》一卷,《離騷譜》一卷,李約《琴曲東杓譜序》一卷,《琴調廣陵散譜》一卷,獨孤寔《九調譜》一卷,齊嵩《琴雅略》一卷,僧辨正《琴正聲九弄》九卷,朱文齊《琴雜調譜》十二卷……[3]5054-5055

《宋史·藝文志》有關“書法”方面的書目文獻,也是屬于經部“小學類”,我們也摘其幾部文獻書籍:

《書隱法》一卷,《筆陣圖》一卷,《西漢字類》一卷,《纂注禮部韻略》五卷,《翰林禁經》三卷,《臨汝帖》三卷,《筆苑文詞》一卷,《法帖字證》十卷,《正俗字》十卷,《書斷例傳》五卷。[3]5079

最關鍵的是,《宋史·藝文志》秉承了《新唐書·藝文志》中的“雜藝術”觀念、內容和范疇,并做了較多的考補工作。我們這里載錄《宋史·藝文志》子部“雜藝術”全部內容,涉及“樂”“繪畫”“書法”“棋類”“射”“投壺”等內容,也體現《志》的“有亡增損,互有異同”的特征:

李廣《射評要錄》一卷,梁冀《彈棋經》一卷,梁元帝《畫山水松石格》一卷,姚最《續(xù)畫品》一卷,李嗣真《畫后品》一卷,竇蒙《畫錄拾遺》一卷,張又新《畫總載》一卷,裴孝源《貞觀公私畫錄》一卷,李淳風《歷監(jiān)天元主物簿》三卷,皇甫松《醉鄉(xiāng)日月》三卷,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十卷,韋蘊《九鏡射經》一卷,《唐畫斷》一卷……蔡襄《墨譜》一卷,卜恕《投壺新律》一卷,劉敞《漢官儀》三卷,唐詢《硯錄》二卷,竇譝《飲戲助歡》三卷,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六卷,司馬光《投壺新格》一卷,王趯《投壺禮格》二卷,劉道醇《新編五代名畫記》一卷,《宋朝畫評》四卷,李誡《新集木書》一卷,米芾《畫史》一卷,任權《弓箭啟蒙》一卷,張仲商《射訓》一卷,馬思永《射訣》一卷,王越石《射議》一卷,李孝美《墨苑》三卷,李廌《德隅堂畫品》一卷……《醫(yī)馬經》一卷,《明堂灸馬經》二卷,《論駝經》一卷,《療駝經》一卷,《醫(yī)駝方》一卷,右雜藝術類一百十六部,二百二十七卷。[3]5289-5293

“雜藝術”作為子部的內容收錄書目文獻,出現在《新唐書》和《宋史》的《藝文志》中,其概念和內容在正史之外的相關文獻傳承使用,如《文獻通考》等。“雜藝術”延續(xù)了《北史·藝術傳》后所謂的“斷層”。同時,《宋史·藝文志》“子部”還有“右蓍龜類三十五部,一百卷”以及“歷數類”“天文類”“五行類”和“醫(yī)書類”等內容。[3]5266這些內容都是原《術藝傳》《藝術傳》《方技傳》中人物所擅長之術和事項內容,記載或研究這些內容的書籍都被納入在經籍“子部”中?!睹魇贰に囄闹尽贰八牟恐?,昉自荀勖,晉、宋以來因之”,[8]2344秉承“藝文”脈絡路徑,“經”“史”“子”“集”四大類中,“子部”有十二類:“一曰儒家類,二曰雜家類,三曰農家類,四曰小說家類,五曰兵書類,六曰天文類,七曰歷數類,八曰五行類,九曰藝術類,十曰類書類,十一曰道家類,十二曰釋家類?!盵8]2345但《明史·藝文志》略有變化,把前史的“雜藝術類”改為“藝術類”。即《明史·藝文志》“右藝術類,一百十六部,一千五百六十四卷”,存目的是“繪畫”和“醫(yī)術”兩方面的內容。也就是說,把博弈性的內容替換為醫(yī)術。

《明史·藝文志》“子部”十二類,盡管也有“天文類”“歷數類”和“五行類”,基本上也屬于《術藝傳》《藝術傳》《方術傳》這個脈絡。而《明史·藝文志》“藝術類”與我們探討《藝術列傳》的所謂“斷層”問題更為相關,同時要注意到《明史·藝文志》“子部”與前史略微不同的是,將“雜藝術”更名為“藝術”,并附“醫(yī)書”于此。另外,其“經部”中的“樂類”與《新唐書》《宋史》的《藝文志》“經部”涉及“樂類”相同,也與我們探討的《藝術傳》“體系”相關。這里,我們僅將《明史·藝文志·子部·藝術》存目,摘錄一部分,以證實其流源脈絡。

唐寅《畫譜》三卷,韓昂《明畫譜》一卷,楊慎《墨池瑣錄》一卷、《書品》一卷、《斷碑集》四卷,徐獻忠《金石文》一卷,周英《書纂》五卷,程士莊《博古圖錄》三十卷,朱觀熰《畫法權輿》二卷,劉璋《明書畫史》三卷,羅周旦《古今畫鑒》五卷,李開先《中麓畫品》一卷,王勣《畫史》二十卷,王世貞《畫苑》十卷、《補遺》二卷,莫是龍《畫說》一卷,劉世儒《梅譜》四卷……孝宗《類證本草》三十一卷,世宗《易簡方》一卷,趙簡王《補刊素問遺篇》一卷,寧獻王權《乾坤生意》四卷、《壽域神方》四卷,周定王《普濟方》六十八卷,李诇《集解脈訣》十二卷,劉純《玉機微義》五十卷、《醫(yī)經小學》六卷,楊文德《太素脈訣》一卷,李恒《袖珍方》四卷,周禮《醫(yī)學碎金》四卷,俞子容《續(xù)醫(yī)說》十卷,徐子宇《致和樞要》九卷,劉均美《拔萃類方》二十卷。[8]2445-2446

《明史·藝文志·子部·藝術》這里搜集了歷代相關繪畫、醫(yī)術方面的圖書典籍,有漏有補,正如《明史·藝文志》“小序”所言:“明萬歷中,修撰焦竑修國史,輯《經籍志》,號稱詳博。然延閣廣內之藏,竑亦無從遍覽,則前代陳編,何憑記錄,區(qū)區(qū)掇拾遺聞,冀以上承《隋志》,而贗書錯列,徒滋訛舛。故今第就二百七十年各家著述,稍為厘次,勒成一志。凡卷數莫考、疑信未定者,寧闕而不詳云?!盵8]2344歷代“正史”的傳承脈絡都會在各自的修史過程中,有考補或糾誤。

上面我們從《北史·藝術傳》后,對《舊唐書》至《明史》之間正史中的相關《列傳》和《志》兩個部分,進行了爬梳和簡要分析,基本上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北史·藝術傳》后,改變?yōu)椤斗郊紓鳌坊颉斗郊總鳌?,其內容沒有多大變化,同時一些入傳者中,有擅長繪畫或書法,以及還有個別入傳的畫論家,這多少延續(xù)了《魏書·術藝傳》的余緒。作為“藝術”的概念在上述后史的《新唐書·藝文志》中有傳承和延續(xù),即“雜藝術”或“藝術”,并在《藝文志》中大量傳承和延續(xù)繪畫、書法的內容,以及博弈類的內容,這也是《魏書·術藝列傳》的余緒。那么,有關從事“藝術”活動的人物事項,在《文苑傳》中得以延續(xù)傳承。所以,后史《清史稿》將這些內容進行了重新建構,使“復出”的《清史稿·藝術傳》有了學術路徑和脈絡依據。

三 “藝術”內涵變化與脈絡的延續(xù)

《北史·藝術傳》以后,正史中的《藝術傳》以及“藝術”概念所包括內容的變化,顯示出四個特點:第一,《藝術傳》的“藝術”在概念上的再次變遷,發(fā)生了《北史·藝術傳》以后的正史更替為“方技(伎)”的概念,是為《方技(伎)傳》。第二,盡管《方技(伎)傳》放棄了以“藝術”概念立類傳,但陰陽、占卜、醫(yī)術、相術等類基本保持不變,并偶有將擅長繪畫、書法的人物與事項,乃至有擅長繪畫理論者入《方技傳》中。第三,“藝術”的概念在正史《藝文志》中有延續(xù),《新唐書·藝文志·子部》中有“雜藝術類”,納入了醫(yī)術、繪畫、書法、龜蓍、博弈等內容,可以視為將其恢復了《魏書·術藝傳》內容?!半s藝術”概念可以理解為雜而多或小而雜?!睹魇贰に囄闹尽ぷ硬俊啡サ袅恕半s”,直接用了“藝術”概念,為子部“藝術類”,內容也略有調整,主要是繪畫、書法和醫(yī)術,故不雜。第四,其他系統(tǒng)的《列傳》如《文苑傳》《文藝傳》或《文學傳》中,納入了繪畫家、書法家及其事項,這就是我們說的“移隱”在其他《傳》中。這四個特點說明一個問題,“藝術”的脈絡沒有斷裂,“藝術”的路徑變換了形式,依然在正史中延伸。下面我們將上述特點,所涉及內涵變化和移入組合的動因問題做一個簡要的探討。

關于《藝術傳》體系中有關“藝術”概念的變動,我們從它的源頭《史記》的“日者”“龜策”做分析,認為“日者”和“龜策”的內容一直是《藝術傳》的主要脈絡,《漢書·藝文志》的《術數略》和《方技略》的內容和范疇,為《后漢書》合并“日者”“龜策”并拓展為《方術傳》埋下了伏筆,故有《后漢書·方術傳》。到了《魏書》,在《方術傳》基礎上再次演變?yōu)椤缎g藝傳》,這是一次在內容與內涵方面的大拓展。《術藝傳》的這個拓展,不僅僅在內涵與內容上拓寬原有《方術傳》的體系,而且在概念上也發(fā)生了變遷,將“方術”變遷為“術藝”,同時也為《藝術傳》概念的再次演變奠定了路徑。唐代修前史,采用了臧榮緒《晉書》所用的《藝術傳》,從此使用了“藝術”概念為名立類傳,故《晉書》《周書》《隋書》和《北史》皆用“藝術”概念,是為《藝術傳》。同時,《隋書》設有《經籍志》,始分“經”“史”“子”“集”?!叭照摺薄褒敳摺钡阮惥凇白硬俊?,子部的變化影響到《藝術傳》的演變。《新唐書》沿用了《漢書·藝文志》的“藝文”概念設《志》,故為《新唐書·藝文志》,但采用的是《隋書·經籍志》的體例,分甲部(經錄)、乙部(史錄)、丙部(子錄)和丁部(集錄)。《新唐書·藝文志》,丙部(子錄)中又增設“雜藝術類”。這就在《北史·藝術列傳》之后,延續(xù)了正史中“藝術”的概念,以及擴展了藝術的內容并豐富了藝術的內涵。此后正史中的《藝文志·子部》延續(xù)了“雜藝術類”,到了《明史·藝文志·子部》中則直接稱為“藝術類”。這一脈絡對《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藝術類》直接產生影響,對《清史稿·藝術傳》同樣產生重大影響。所以,《藝文志》的脈絡路徑,在很大意義上是對《北史·藝術傳》后“藝術”概念和內涵的潛在延續(xù),對藝術內容的保持與擴展。盡管表面上看《北史·藝術傳》以后,“藝術”出現斷層的狀況,沒有使用“藝術”這個概念立類傳,但在內容上保持了陰陽、卜筮、相術、醫(yī)術、技巧乃至較少的繪畫等內容。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現象,《藝術列傳》以《方術傳》為前身,《方術傳》以《日者傳》和《龜策傳》為原型。這個脈絡路徑基本上是以占卜為主體,《術藝傳》由于豐富了內容并拓展了內涵,以此改“方術”為“術藝”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演變使《藝術傳》進入“質”的轉變,“術”與“藝”兩個并列的詞,雖然都各有所指某方面的技術,但都有其豐富的內涵,尤其是“藝”的概念介入,容納了新的內容,諸如繪畫、雕鏤、營造、服飾、醫(yī)經、經方、博弈乃至文字、訓詁等內容,遠遠超越了《方術傳》的內涵和內容,成為名副其實的“術藝”,使《方術傳》發(fā)生了質的變遷。這也是“方術”“術藝”“藝術”為什么能夠與《藝文志·子部·藝術類》這條脈絡路徑“并軌”的重要原因,以至于到后面《清史稿》能夠重新組合二者的關系與內涵。我們也特別強調正史中的《藝文志·子部》這條脈絡路徑,實則就是源于《隋書》的《經籍志》。《隋書·經籍志》的最大貢獻在于把古代圖書典籍進行了經、史、子、集四大分類,后史《藝文志·子部》在這個路徑中加入“雜藝術類”或“藝術類”,當然還有“天文類”“歷算類”“兵書類”“五行類”“經脈類”和“醫(yī)術類”,博弈內容有時放入“兵書類”,《藝文志·子部》的這些內容,就是《藝術列傳》的內容。所以這兩條路徑的并軌融合,實則是延續(xù)了《藝術傳》的“香火”。不僅如此,還為重新建構容量更大內涵更豐富的《清史稿》的《藝術傳》體系提供了依據和內容。

同時,還有一條脈絡路經就是《文藝傳》或《文苑傳》這個類傳系統(tǒng),與《術藝傳》《藝術傳》或《方技傳》形成并行路徑,并最后依類匯合?!督鹗贰の乃噦鳌钒焉瞄L繪畫、書法的文人納入列傳中,記載與闡述了其從事書法、繪畫的活動事項,尤其是《明史·文苑傳》居然把“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納入列傳中,因為王蒙是元末明初人,且因《元史》沒有設相應的《文藝傳》,故以打“擦邊球”的方式把王蒙納入《明史》的《文苑傳》。不僅如此,《明史·文苑傳》中,還把“明四家”中的文徵明、唐寅兩位著名畫家列入其傳中,以及提出“南北宗論”的董其昌與明代其他著名的畫家和畫論家,如王紱、徐渭、王冕、王世貞等都納入《文苑傳》,這些入傳者皆是中國美術史上地位極高的畫家或畫論家,且都屬于文人系統(tǒng)的畫家或畫論家,既體現了以“文”入傳,又展現了“藝”方面的才能。

《藝術傳》《藝文志》和《文藝傳》展示了正史中三個“類傳”系統(tǒng),同時也是三條脈絡路徑,這三個系統(tǒng)或三條脈絡路徑在很多內容方面是相通的,在內涵上也是相融的。因此,在這三條正史的系統(tǒng)路徑中,以《藝術傳》為龍頭的相互“拉動”,奠定并形成了正史《藝術傳》完整的“體系”。

《二十六史》中的《樂志》或《禮樂志》在正史里是一條重要的廟堂之禮樂的脈絡路徑,與《藝術列傳》中的“音律”雖然不同,但又有原理性的“律呂”交叉的脈絡。前面我們簡約地講到了“樂”與“音”是兩條并行的路徑,我們所說的“交叉”是二者與《二十六史》中的《律歷志》有關的“律呂”內容的“交叉”?!稘h書·律歷志》《后漢書·律歷志》《呂氏春秋》都有相關的記載。如《漢書·律歷志》記載伶?zhèn)悶椤奥蓞巍敝拢?/p>

黃帝使伶?zhèn)?,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jié)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12]

《呂氏春秋》同樣有伶?zhèn)惾ゴ笙娜≈裰贫蓞蔚挠涊d:

昔黃帝令伶?zhèn)愖鳛槁?。伶?zhèn)愖源笙闹?,乃之阮隃之陰,取竹于嶰谿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jié)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聽鳳皇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適合;黃鐘之宮皆可以生之,故曰:“黃鐘之宮,律呂之本?!秉S帝又命伶?zhèn)惻c榮將鑄十二鐘,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13]

這兩段文獻記載的內容大體一致,都是記載伶?zhèn)愂苊邳S帝作律呂。但事實上“律呂”的發(fā)現是由“候氣”所引發(fā)的?!逗鬂h書·律歷志》記載“候風”與“十二律”的關系,這是較早的“候氣術”的經典文獻,對“候氣”有非常具體的要求。《后漢書·律歷志》云:

……夫五音生于陰陽,分為十二律,轉生六十,皆所以紀斗氣,效物類也。天效以景,地效以響,即律也。陰陽和則景至,律氣應則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鐘律,權土炭,效陰陽。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黃鐘通,土炭輕而衡仰。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短極,蕤賓通,土炭重而衡低。進退于先后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狀聞,太史封上。效則和,否則占。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涂釁必周,密布緹縵。[14]

古代對“候氣術”的要求很高,選擇材料十分考究,要用葭莩灰,古人認為“葭莩灰”是最輕的物質,只有這種最輕的物質才能使流動的“氣”視覺化,使效果變得肉眼可觀測。那么,對竹管(律管)的要求也會同樣考究,所以皇帝派遣伶?zhèn)惾ゴ笙闹鞯摹叭铌溨帲≈裼趲O谿之谷”?!皫O谿之谷”的竹管一定有它的特別之處,這實際上是對“竹管”的要求:“竅厚均”即竹管厚薄一定要均勻。“候氣”是古人測量大自然氣候之變化的方法,即“地效以響”。上述表述是說音律的變化與大自然陰陽之氣的變化是相一致的,陰陽的升降與音律的升降是匹配的,即“天效以景,地效以響,即律也。陰陽和則景至,律氣應則灰除?!彼^“律歷一體”?!逗鬂h書》專設《律歷志》,說明十二音律與十二月的匹配關系,古人很早就用“候氣術”來揭橥律呂與季節(jié)或節(jié)氣的奧秘。所以,“律呂”在古代不僅僅是藝術的一個類型部分,它也是歷法與度、量、衡的依據。在漢代的觀念中,黃鐘被認為是萬物根本,因此司馬遷的《史記》有《律書》《歷書》,在《漢書》中二者被合并為《律歷志》。我們這里為什么要提及一下中國古代“律呂”和其他方面的知識系統(tǒng)問題,是因為“律呂”不僅僅是音樂方面的知識體系,還牽涉“禮樂”形成的問題。也就是說,沒有“律呂”的發(fā)現,就不可能有“禮樂”的產生。當然,我們這里需要注意“律呂”這個概念,與《隋書》《北史》中《藝術列傳》的“音律”是有區(qū)別的?!堵蓺v志》中說的“律呂”是“黃鐘之宮,律呂之本”,而《藝術列傳》中的“音律”就是《樂記》中說的“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即普通民眾所知的“音”?!包S鐘之宮,律呂之本”,不僅是民眾所知的“音”之本,也是“禮樂”“雅樂”之本。《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提出:“琴本雅音,舊列樂部,后世俗工撥捩,率造新聲,非復《清廟》《生民》之奏,是特一技耳?!盵15]雖然依舊是“高低”兩條路徑之別,但還是將“音律”歸類在“藝術類”中。

《新唐書·藝文志》的“雜藝術類”到《明史·藝文志》“藝術類”,這些正史中《藝文志》的“藝術類”觀念雖然不是在《藝術傳》中延續(xù)的類傳體例的路徑,但在正史《藝文志》中我們依然將其看作是對“藝術”脈絡的延續(xù),只是因為“體例”不同而形成了并行不悖的《傳》與《志》的路徑。

那么,作為正史之外的古籍文獻,所構成的“雜藝術類”或“藝術類”的系統(tǒng),雖然也不是在正史的系統(tǒng)中,但在非正史的古籍文獻中延續(xù)著“藝術”的脈絡,如《藝文類聚》《通志》《文獻通考》《太平御覽》等,與正史在“藝術”的觀念、內容與范疇方面有相互交織之處,本質上也依然是正史“藝術”的脈絡,依舊可以視為“正史”與“非正史”兩條并行而交織的脈絡路徑。有關這個問題我們另文作專門探討。

結 語

《北史·藝術傳》以后的新舊《唐書》至《明史》,將原有的《藝術傳》更變?yōu)椤斗郊迹浚﹤鳌?,這不僅涉及對“藝術”概念的更替,也涉及內容上的微妙變化,看似形成了《藝術傳》的“斷層”。但實際上前史“藝術”內涵并沒有發(fā)生“質”的變化,其中奠定與《術藝列傳》中的一些內容,如書法、繪畫、音律等內容“轉移”或“隱移”在正史的《志》與其他《列傳》中,成為并行不悖的多條脈絡傳承“藝術”的內容,以至于在《藝文志·子部》用了“雜藝術”或“藝術”概念存目,而這些內容在正史之外的《藝文類聚》《通志》《文獻通考》《太平御覽》等以同樣的面目出現。也就是說除了正史中的《志》與其他《傳》與《方技(伎)傳》并行傳承“藝術”,而且在正史之外的文獻中同樣傳承了“藝術”,可以看到一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系統(tǒng)中藝術“譜系”的脈絡演變,這就為《清史稿》奠定了構建全新的《藝術傳》的基礎,顯示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原貌。

[本文為國家社科重點課題“《二十六史·藝術傳》體系與相關問題研究”(19AZS001)階段成果]

(作者:李倍雷,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參考文獻:

[1]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

[4]劉道醇.圣朝名畫評[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129.

[5]劉熙載.藝概箋釋:上[M].袁津琥箋釋.北京:中華書局,2019:841.

[6]脫脫.遼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1445.

[7]脫脫.金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8]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9]魏征,令狐德棻.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10]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675.

[11]宋濂.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1663.

[12]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959.

[13]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上[M].北京:中華書局,2009:120-123.

[14]司馬彪.后漢書志[M].劉昭注補.北京:中華書局,1965:3014-3016.

[15]紀昀,陸錫熊,孫士毅.欽定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97:1479.

注釋:

(1)(明)王世貞撰:《藝苑卮言》(武林樵云書舍刻本),明萬歷十七年,第551頁。(明)董其昌撰:《容臺詩文集·別集卷四》(董庭刻本),明崇禎三年,第1875 頁。

本文責任編輯:石俊玲

猜你喜歡
轉移
JAM—A在甲狀腺乳頭狀癌診斷及臨床預后中的應用價值
古代云南政治中心與民族文化中心的變遷
有效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 逐步提高農民收入
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勞動力轉移的法治保障
對合同能源管理會計核算問題的探討
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內涵能源及轉移排放分析
歐美發(fā)達國家人力資本轉移變化研究與啟示
新產品開發(fā)中的隱性知識轉移障礙探析
銀保協(xié)作、ART保險與銀行信用風險轉移
豬源沙門氏菌攜帶I類整合子向人源細菌體外轉移的研究
方正县| 桐梓县| 满洲里市| 邛崃市| 成都市| 芦山县| 松潘县| 咸阳市| 类乌齐县| 独山县| 杨浦区| 视频| 东安县| 棋牌| 全南县| 江油市| 虎林市| 安龙县| 门源| 行唐县| 平顺县| 阜南县| 从化市| 甘洛县| 潜江市| 唐河县| 那坡县| 鹤峰县| 鹤壁市| 鄄城县| 建昌县| 洛浦县| 新龙县| 珠海市| 赤峰市| 尼勒克县| 河池市| 灵武市| 额敏县| 库车县| 车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