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洲
[摘 ? ?要]“雙減”背景下,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越來越多,為保證家校共育能有序開展,學校與家庭之間需要積極配合。本文分析了家校共育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對策清晰劃分家校共育職責邊界、強化家校共育意識、全面優(yōu)化家校共育模式、強化家校共育評估體系的完善等,有針對性地提升家校共育效果。
[關鍵詞]“雙減”;家校共育;問題;策略
“雙減”背景下,學校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高度關注,強化了對家校共育方法和途徑的探索。從學校層面看,學校要將減輕學生壓力和負擔作為目標,為學生營造輕松且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而針對家長,并不代表放任學生不管,而是要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的各項工作,強化對學生的約束和教育,能與學生共同成長?;诖?,學校與家長應該加強對家校共育方法的革新,在保證學生減負的基礎上,合理開展家校共育工作。
一、“雙減”背景下家校共育必要性
在“雙減”背景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有利于育人品質的提高。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和負擔的基礎上,強化對家校共育模式的應用,能讓傳統(tǒng)教育環(huán)境得到優(yōu)化,將學校的教育優(yōu)勢凸顯出來,為學校心理教育、品德教育等的實施提供支持。同時,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只有通過家校合作才能對學生開展全面培養(yǎng)。通過構建家校共育的健康教育生態(tài),剛好可以實現這一目標,解決傳統(tǒng)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合作、溝通,讓家長對學校教育方法、理念、模式有全方位了解,掌握學生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表現,從而有針對性地制訂教育計劃,促進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
二、“雙減”背景下家校共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校共育職責邊界不清晰
結合當前家校共育的成效來看,職責邊界存在不清晰性,家庭教育具有學?;翱招幕攸c。家庭教育學?;侵附處煂W生教育重擔分擔給家長,讓家長擔負學校本應該承擔的教育及管理任務,使家庭教育已經轉變?yōu)閷W校的第二課堂,父母成了助教。這一問題的出現,與教師角色定位不精準有一定關聯,教師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職責界限劃分不清楚,將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分擔給家長,運用自身教育理念、思想、模式以及方法對家長進行指導,希望家長可以代替教師管理和完成教育任務,致使教育工作效率低。家庭教育空心化是指在對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家長錯誤地將責任全部推給學校,認為學校是教育的唯一場所,讓教師代管學生。受傳統(tǒng)思想觀念以及工作等因素的制約,部分家長無法將精力放在家庭教育上,對教師和學校的依賴度很高,希望教師可以代替自身對學生加以管理和教育。由于職責邊界不清晰,導致家校合力無法發(fā)揮到最大化[1]。
(二)家校共育意識較為薄弱
家校共育能動性不足,共育意識亟待加強,是當前家校共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教師和學校層面考量,其對家長教育能力、知識水平并沒有給予太高認同感,教師忽視了家長在學生培養(yǎng)中的價值,導致家長無法在家校共育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而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雜,教師無暇顧及家長的感受,使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受到影響。從家長層面看,教育思想和觀念得不到更新,教育理念陳舊,單一將教育工作交給教師完成,自身參與度低,與學校和教師的溝通不暢,不具備良好的共育意識,使家校共育能動性不強。
(三)家校共育評估體系亟須完善
《家庭教育促進法》已落地實施,但相應的家校共育評估體系卻沒有構建。在家校共育中,對家長和教師的工作表現、態(tài)度等評價缺乏,使教育主體或者對象不能自主融入家校共育中,影響了家校共育工作效率的提高,更不能將家校共育的積極作用呈現出來。比如,在對教師家校共育工作評價期間,工作質量評價標準缺乏針對性,導致家校關系的良好構建造成影響,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2]。
三、“雙減”背景下家校共育的策略
(一)清晰劃分家校共育職責邊界
在家校共育中,學校和家庭教育思想統(tǒng)一化會對家校共育的實施效果產生直接影響。為保證家校共育工作能順利開展,應該清晰劃分家校共育職責邊界,明確家校共育的角色定位,應本著共同教育的原則,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和尊重,擁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學校和家庭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將所有精力放在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上。教師要強化與家長的溝通,采取靈活的方式方法與家長交流,盡量獲得家長的配合,讓家長自主融入教育工作中。在日常工作期間,教師要認真傾聽家長對家校共育工作的看法和想法,強化對積極教育資源的運用,及時指出家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不利因素能及時、徹底清除,為形成家校合力提供支持[3]。比如,在班級班規(guī)制定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邀請家長參與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中,認真聽取家長提出的意見或者建議。通過邀請家長參與的方式,引導家長認識自己的責任界限,從而主動擔當并與學校站在一起,提升自身教育素養(yǎng)和能力,將家校共育輔助者的角色扮演好。
(二)強化家校共育意識
一要合理開設家長課堂。在家校共育中,家長的教育意識強弱,教育能力的強弱會對家校共育的效果產生直接影響,所以應該強化完善和健全家校共育機制,學校可以組織家長開設家長課堂,讓家長有機會學習到教育學生的理念和方法,有機會精準把握教育政策,有效互動,總結并分享教育經驗。同時對輪換方式靈活利用,安排家長充當一日講解員,讓家長可以深入理解“雙減”政策以及家庭教育,并利用案例以及故事分享等方式深化對教育理念的理解,在交流和互動中,家長的教育知識儲備會得到全面豐富,有利于家長教育技能的增強。比如,在家長課堂中,教師可以將“雙減”政策思想理念融合其中,合理開展教育活動,圍繞中小學各個年級段的教學要求以及特點,建立健全家長培訓體系,邀請學科教師、教育專家等作為課堂主講人員,為家長傳遞最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引導家長在課堂上主動分享教育經驗,讓主講人員與家長形成良性互動,探索出更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方案。為促進家長教育技能水平的提高,課堂負責人員或者講師應該將培訓內容作為基礎,利用觀察活動等方式,讓家長作為主講人員講解自己的教育經歷,結合學生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有側重點地對教育對策展開分析,提升家校共育有效性[4]。二要科學組織新生家長會。家長會是傳統(tǒng)教育體系中家校共育的重要模式。在學生入學時期,學校及家長雙方對彼此的了解并不深入,致使“雙減”政策的實施受到影響。為規(guī)避此類問題,可以組織新生家長會,讓家長、教師平等交流,共同制訂教育計劃,構建完善的共育體系,對家校合作機制的隱藏功能深層次挖掘。三要建立家長委員會。在家校共育模式實施過程中,應該從細節(jié)方面加強考量,強化對家長委員會的構建,將班級家長委員會作為基礎,學校可以聘請關心學校并且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家長成為委員會成員,讓家長積極融入學校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協助學校或者班級開展相應管理工作,并能根據具體工作情況提出可行建議,保證家校共育的積極作用能展現出來,促進家校共育有效性的增強。
(三)全面優(yōu)化家校共育模式
為有效解決當前家校共育固化性問題,應該積極開展多元化的家校合作活動,對共育模式不斷優(yōu)化,將家校合作與“雙減”政策深度融合,積極開展趣味性強且多元化的活動,提高家校共育的質量和水平。
1.通過開設主題課程開展教育活動?!半p減”政策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在掌握自身教現狀和能力的基礎上,強化革新教學模式,加強對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不斷對課程進行完善。因此,在開展家校共育工作期間,應該組織開展多元化的主題活動,讓家長走進課堂,與教學相融合,保證家長教育水平在提高的同時,親子之間的關系也會越來越親密[5]。比如,學??梢越M織開展“誦讀經典”主題活動,將“國學大講堂”模式作為參考,幫助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更多國學素材,建立健全知識體系。在活動中,家長和教師可以結合《論語》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講學和誦讀活動,將《論語》中出現的教育名言或者處事原則作為講解對象,讓家長和學生一同學習和誦讀經典,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2.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拓寬家校共育渠道。在“雙減”政策的落實下,學??梢詾榧议L和學生提供充足時間,讓學生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空間中,而家長可以將社會作為教育育人的前沿陣地,讓學生走進防疫課堂、感恩課堂,以便學生在參加各種活動中,素養(yǎng)和能力可以全面提高。通過對社會教育資源的合理應用,可以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提供契機,讓學生走出去,拓寬家校共育的渠道,以便學生的生活底蘊能夠越來越豐富,挖掘出更多的潛能。比如,學??梢砸龑Ъ议L帶學生到山區(qū)開展獻愛心等活動,讓學生與貧困家庭近距離接觸,為留守兒童捐贈書本、學習用品等,在家長的陪同下,也可以參加慈善觀影活動或者義賣活動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責任感和責任心,具備良好的社會情懷。家長在閑暇時間可以帶領學生參與科技講座等活動,讓學生觀看最前沿的科學技術以及先進成果,拓寬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除了開展各項活動,學校還可以讓家長對當地社會資源及傳統(tǒng)文化資源充分運用,對其中包含的文化內涵深層次挖掘,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教育,諸如利用節(jié)假日或者周末,家長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或者歷史人物故居等,為學生講解革命故事?;蛘呓柚鷮W校閑置的教育資源,與學生共同閱讀或者應用體育器材,積極開展家庭親子活動,拉近父母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此外,學校要與家長聯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及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贊揚和欣賞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不斷鍛煉中收獲更多學習成果。家庭作為家校共育中的重要組成,是學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家校合作,強化對社會教育資源的利用,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3.利用新媒體開展家校共育活動。近年來,家長與教師對家校共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強化了對工作方法及途徑的創(chuàng)新,因此為提高家校共育有效性,不僅要開展多元化的活動,也要強化對新媒體的利用,借助微信平臺等對家校共育的成效加以提高,讓家長了解現代教育背景下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可以主動對傳統(tǒng)教育觀念加以改變,自主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共同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以便學生能在快樂且健康的環(huán)境中成長。在開展家校共育工作期間,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從學生發(fā)展的層面考量,依照家長的實際需求,將微視頻作為媒介,促進家長家庭教育素質的提升。通過開展共育課堂,深化學生家長的整體教育水平,家長可以融入家校共育微信平臺中,隨時隨地的學習和交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時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對學校班級特色教育教學成果充分了解,對學生在學校以及在家的表現發(fā)展趨勢客觀分析,加強與學校和教師的交流,實現信息的互通共享,以便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教育策略,諸如通過展示教師風采,家長可以明確全校教師以及學生班級任課教師的教研活動情況,可以和教師展開深層次的交流,一同制訂教育計劃,發(fā)揮家校合力作用。
4.科學設置特色作業(yè)?;凇半p減”背景,為了能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減輕,應該對作業(yè)進行優(yōu)化設計。在家校共育活動中,家長和教師應該將重點放在作業(yè)模式的優(yōu)化和改進上,突出作業(yè)的減負以及增效特點,保證學生可以借助優(yōu)質作業(yè),促進自身學習有效性的增強,可以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放松自己身心,減輕壓力和負擔。在特色化作業(yè)項目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和家長交流的基礎上,將一些探索性強且趣味性高的課后作業(yè)布置給學生,引導家長利用親子活動的方式與學生一同做作業(yè),保證“雙減”政策能得到深入實施。通過特色作業(yè),能讓教學質量上升的要求得以滿足。當然,教師也可以將基礎作業(yè)留在課堂上完成,將一些實踐類和體驗類的作業(yè)留給學生在家中完成,諸如在英語學科作業(yè)設計期間,可以為學生布置英語脫口秀的實踐作業(yè),讓學生與家長進行對話交流,口述一個敘述性的故事,讓學生能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身心放松。當然,為凸顯作業(yè)形式的多元化特點,教師還可以借助“親子作業(yè)單”,要求家長利用假期時間和學生一同完成學習任務,將學科作為標準,引導家長與學生開展科學小實驗等活動,或者觀看教育類影片等,在家長的陪同下做作業(yè),課后作業(yè)的教育效果不僅能整體提高,學生的作業(yè)主動性也會越來越強。
(四)完善家校共育評估體系
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各個主體彼此的交流更為密切和頻繁,因此,學校和家庭也要積極參與其中,借助互聯網加強交流。但在此過程中,家長與教師或者學校之間不可避免會出現教育方面的矛盾,致使家校共育的實施受到干擾。因此,為促進家校共育工作穩(wěn)定開展,學校和家庭之間應該構建一個科學且完善的評估體系,加大監(jiān)督力度,保證家校共育中存在的矛盾或者問題能及時解決。比如,在建立評估隊伍期間,需要對人員精挑細選,將有能力且水平高的家長、教師、專業(yè)人士融入其中,成立專業(yè)化的評估隊伍。在評估方式方法的應用上,盡可能呈現多元化,采取不同種方式開展評價,諸如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等,確保評價能夠更為客觀、公正。
綜合而言,在“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下,學校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價值與優(yōu)勢,利用科學的方式對家長進行引導,強化對減負增效教育活動的實施,主動總結經驗,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了解,明確家庭教育現狀,分析家校共育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并在全面掌握成因的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方式方法制定應對策略,保證家校共育的積極作用能得以展現,讓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剛.“雙減”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問題及策略[J].家長,2022(24):61-63.
[2]袁家程.“雙減”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問題探析及解決策略[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2(02):8-10.
[3]王莉.“雙減”之下學生變了,家校共育應與時俱進[J].今日教育,2022(03):74-77.
[4]倪萌.“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家校共育策略[J].家庭科技,2022(01):35-36.
[5]王娟涓,何毅梅.“雙減”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問題及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21(34):77-80.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