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賓
方院長和喬奶奶是同一天來敬老院的,方院長三十五六歲,年齡不算大,卻干了多年的村支書,鄉(xiāng)里把她從一個文明村調(diào)到鄉(xiāng)敬老院當院長。喬奶奶已年近古稀,孤身一人,早就符合入住敬老院的條件了,不知為何現(xiàn)在才來。
誰也想不到,第二天喬奶奶就鬧著要走,說還是回家居住。方院長震驚之余,多方打聽了解,慢慢地洞悉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喬奶奶曾有一個美滿的大家庭,她有丈夫,有兒子、兒媳,還有孫子。當一棵蔥蘢的大樹正在陽光的拂照下幸福地舒展枝丫的時候,意外發(fā)生了。那年,喬奶奶唯一的兒子在山里采石時不幸出了事故。兒子過世后,兒媳攜著年幼的孫子改嫁他鄉(xiāng),這一去便杳無音信,從此老兩口孤寂相守。前些年,村里要送兩位老人入住鄉(xiāng)敬老院,可他們就是不肯。老兩口不愿再看到那座山,鄉(xiāng)敬老院就坐落在那山的斜坡上。只因老伴去年過世,孑然一身的喬奶奶無奈之下才來到了敬老院,一顆灰冷的心沉滯在無言的苦澀里。
喬奶奶入住敬老院,本來是做好了思想準備的,可當天一頓豐盛的晚餐又劃開了愈合的傷口。那天,喬奶奶高高興興地買了魚買了肉,還殺了雞,等著上山的兒子回來團聚,這一等就是數(shù)十年,直等到萬念俱灰。勾起了傷心回憶的喬奶奶一口飯也沒吃,一滴水也沒喝。
看著喬奶奶臉上的溝溝壑壑似條條干涸的渠道,沒有一絲生機,方院長突然感到心里一陣擁堵,緊緊地握著喬奶奶干癟的手,然后燙了一下毛巾,熱乎乎地在喬奶奶的臉上擦拭著,擦拭著,像是在慢慢地擦拭經(jīng)年的滄桑。
沒幾天,敬老院里又來了一個新面孔。但這次有所不同,他是一個孤兒,說鄉(xiāng)里沒有孤兒院,就安置在敬老院代養(yǎng)。孤兒叫艾菲,11歲,方院長安排他和喬奶奶同住一個房間。
小艾菲成了敬老院里的一員,白天上學,晚上就和喬奶奶在一起。他每天都把學校里發(fā)生的一切告訴喬奶奶,還有說有笑,繪聲繪色地給喬奶奶講自己耳聞目睹的小故事。小艾菲活潑可愛,聰穎機靈,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不凡的天賦。他拿來畫筆,畫太陽、畫月亮、畫飛船,還給喬奶奶畫肖像。小艾菲故意給喬奶奶畫了一頭黑發(fā),喬奶奶頓生一種莫名的萌動,瞪大了眼,張開了嘴,露出了僅有的幾顆牙,喬奶奶真的笑了!
陽光點點滴滴灑進窗欞,風暖了,小艾菲牽著喬奶奶的手,把一串串醉心的笑聲,灑在了花園里、田野上、山腳下、斜坡上……有一次,小艾菲為了給喬奶奶采摘一朵美麗的馬蘭花,不慎劃破了胳膊,喬奶奶心疼得直哆嗦。
轉(zhuǎn)眼3年過去了,喬奶奶已變得豁朗溫潤了,小艾菲也要到縣城讀高中了。臨走的頭天晚上,喬奶奶送給了小艾菲一個精致的書包和一支精美的筆。在打點行裝時,喬奶奶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張照片。喬奶奶眨巴著眼端詳著,注視著,這分明是一張家庭合影照,上面有小艾菲、方院長,還有……啊,喬奶奶明白了,喬奶奶全明白了,她凝視著照片,凝視著可愛的小艾菲,凝視著同一天到來的方院長,頓時眼淚從眼眶里嘩嘩地冒了出來。
原來,小艾菲并不是什么孤兒,他就是方院長的兒子,方院長就是小艾菲的媽媽。
喬奶奶一生流過許多淚,但這次與往常卻大不相同。
(選自《揚子晚報》2022年11月2日,有刪改)
◆技法提煉
記敘文“講故事”,要先厘清“故事”的維度和層級。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構(gòu)成了故事的“六要素”。你也許覺得自己早已對“六要素”了如指掌,但動起筆來卻還是寫不出好故事。即使遇上動人的故事,到了筆底,生動的故事卻成了干癟的梗概,情節(jié)不見跌宕起伏,結(jié)構(gòu)顯得松散拖沓,內(nèi)涵失卻豐富蘊藉。因此,在寫作前我們要先縱向劃定故事層級。其難度在于每個層級上的“場面”的選擇設置,以及各個場面蘊蓄的思想內(nèi)涵的滲透與把控,尤其要達成重點場面承載的表情達意的目標。
從“故事的層級”來看,文章前兩段是故事的“發(fā)生”層級;三到八段是故事的“發(fā)展”層級,其中三到五段為“發(fā)展”的第一階段,六到八段為“發(fā)展”的第二階段;九到十一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結(jié)局”層級?!鞍l(fā)展”層級中作者精心構(gòu)思刻畫了幾個重要的“場面”:(1)方院長用熱毛巾為喬奶奶擦臉。這是一個特寫慢鏡頭,通過方院長之眼對喬奶奶的肖像進行描寫,引出了接下來她為治療喬奶奶的“心病”采取“特效辦法”的情節(jié)。(2)第七、八兩段是一組快節(jié)奏的動態(tài)畫面:一是小艾菲給喬奶奶講故事、畫肖像畫,二是小艾菲帶喬奶奶游玩、給喬奶奶摘花的畫面,點面結(ji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