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縮短學科的差距,我國高校考古專業(yè)課程應該從本科開始訓練學生基本的理論和方法能力,努力做到理論思考的前瞻性和指導性、研究設計的縝密性、發(fā)掘采樣的目的性、分析手段的嚴密性、信息提煉的目的性和科學闡釋的整合性。無論是史前考古學還是歷史考古學都應當去探索和解決許多科學前沿問題,努力在理論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并在解決特殊科學問題中獲得重大進展,這樣中國考古學才能對世界考古學產(chǎn)生重大影響并作出更大的貢獻。
—陳淳
石器生產(chǎn)反映了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水平、社會分工、生業(yè)模式等,為我們探討中華文明起源的動因和機制提供了重要視角。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分析應當服務于考古問題,科技考古就是考古。開展石器研究并不是簡單地堆砌材料,抑或羅列實驗數(shù)據(jù),考古資料的解釋不僅需要結(jié)合科技分析,還需結(jié)合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宋國定
確定史料及其所記錄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年代是史學研究的首要任務,沒有準確的年代判斷就不會有科學、合理的歷史敘述與闡釋,年代學是歷史學的前提和基礎。作為廣義史學一部分的考古學也不例外,我們進行考古學文化區(qū)系類型體系建設,從聚落、墓地等遺存探討古代社會結(jié)構(gòu)及其演變,從文化面貌探討人群關系,等等,都離不開對相關遺存年代和遺存之間相對年代關系的精準判斷,分期斷代是考古學的基礎工作。
—徐良高
文明的標準應是在思想和道德層面,而國家的標準則是在政治和社會層面。中國文明因素的形成與發(fā)展有其階段性,社會進化有其復雜性。文明起源的進階與國家形式的演進大致分為:百萬年根系、萬年奠基、8000年的起步、6000年的加速、5000年形成進入古國時代、4000年發(fā)展進入王國時代、2200年深化進入帝國時代。而思想道德層面的文明因素伴隨著各個階段不斷地進階、普及、深化、提高,逐步形成制度化。
—張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