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拉赫瑪尼諾夫;四川交響樂團;鋼琴協(xié)奏曲
2023 年是俄羅斯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誕辰150 周年,這位作曲家創(chuàng)作出的深沉而優(yōu)美的旋律、輝煌而戲劇性的音樂備受聽眾熟知,尤其是他的鋼琴作品。
2023年5月6日晚,在成都云端·天府音樂廳上演了主題為“拉赫瑪尼諾夫的黎明與黃昏”的音樂會,由四川交響樂團主辦。這場音樂會也是四川交響樂團2022-2023 年“天府四川·樂之土地”樂季音樂會的重磅音樂會之一,“ 拉赫瑪尼諾夫的黎明與黃昏”音樂會為全場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四川交響樂團的這場音樂會曲目設計與眾不同,特意選取了作曲家正式發(fā)布的第一部作品《升f小調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Op.1)和他生命中最后一部作品《交響舞曲》(Op.45),一頭一尾貫穿和總結了作曲家一生的創(chuàng)作。一部鋼琴協(xié)奏曲、一部交響作品,剛好也是拉赫瑪尼諾夫一生中成就最大的兩個領域。而這兩部作品,在舞臺上演的頻次遠低于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等作曲家的熱門曲目,觀眾的熟悉程度遠低于以上熱門曲目。
鋼琴家謝明是今晚演出的第一個驚喜。這位從四川省遂寧市走出去的年輕鋼琴家,在茱莉亞音樂學院等英美院校留學多年,曾與捷杰耶夫等眾多知名指揮和樂團合作,有著豐富的藝術求學經歷和舞臺演出經驗。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今晚謝明用他嫻熟的技巧,極為精準的控制力以及優(yōu)雅穩(wěn)健的藝術修養(yǎng)征服了全場觀眾。
音樂會上的謝明正如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創(chuàng)作這部《升f 小調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時一樣,擁有充沛的活力。因拉赫瑪尼諾夫本人身材修長、手指條件優(yōu)異,所以他鋼琴作品中的技術要求對于鋼琴家來說是極具挑戰(zhàn)的。而謝明的演奏顯然克服了這些技術上的難度,高難度的演奏也能順暢自如。第一樂章的基礎結構是常規(guī)的奏鳴曲式,謝明處理得非常靈活,多次以突然變化的速度來形成強烈的對比。在慷慨激昂的前奏中,三連音下行的動機主題,謝明處理得飽滿而堅定。隨后,馬上出現(xiàn)的主部、副部主題有著淡淡的憂郁和充滿個性的悠長抒情旋律,作曲家在中間加以各種速度及情緒的變化處理。鋼琴家對主副部主題的演奏,具有細膩的音色控制和恰到好處的浪漫式旋律的韻律處理。而突然冒出的快速跑動和多種情緒的變化,更是展現(xiàn)了其優(yōu)秀而扎實的鋼琴技術,鋼琴音流跑動干凈而利落。最后作品在旋風般的鋼琴連續(xù)下行音中戛然而止。
第二樂章為行板,舒緩而優(yōu)美的旋律音色控制非常出色,將鋼琴家擅長的音色變化優(yōu)勢充分展現(xiàn)出來。音樂線條的處理也有其獨特之處,音樂線條氣息流動非常自如、有韻味,一些細節(jié)處理也有不同于其他鋼琴家版本個性化的處理方式,彈性節(jié)奏的控制收放自由,具有即興流動的特點??傮w的感覺是沉穩(wěn)而優(yōu)雅,對作品的把控游刃有余。
第三樂章為交替拍子的奏鳴曲式,前奏一出來便是令人精神一振的快速跑動,8/9 和12/8 節(jié)拍的頻繁變化使得音樂的動感活力非常鮮明。這一樂章樂隊與鋼琴的對話更加頻繁而有機,作為末樂章,逐步推向歡樂高潮的音樂構思,在樂團和鋼琴家熱烈的音樂中結束。
總體來看,這部協(xié)奏曲情緒變化繁多,對樂隊和鋼琴家的配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樂隊與鋼琴家的配合默契整體不錯,在各種音樂情緒迅速的變化中,總是能夠及時得到呼應。多處銅管聲部的配合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好地表現(xiàn)出了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中悠長厚重的俄羅斯式寬廣旋律。
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鋼琴家加演的四首樂曲也是亮點不斷,讓觀眾大飽耳福,四首樂曲完全不同的音樂色彩變化全面展現(xiàn)了鋼琴家優(yōu)秀的樂感及觸鍵控制能力。其中,拉赫瑪尼諾夫《練聲曲》中美妙的旋律音色控制和氛圍營造極為出色,而狂放不羈的歌劇《卡門》“波西米亞舞”的變奏曲,則展示了鋼琴家極為熱烈的年輕一面,在熱烈至瘋狂的炫技音樂中,依然保留了很好的聲音控制,再次展現(xiàn)了鋼琴家極好的八度技巧。
上半場的《升f 小調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充滿著作曲家的激情和活力,而下半場的這首《交響舞曲》則顯得老成持重??紤]到《交響舞曲》是1940年創(chuàng)作的,這部作品創(chuàng)作時正值作曲界繁復變化的求新創(chuàng)作時期,作品中則顯得保守而老成,更像是一個67歲老人對自己一生的沉思,流浪美國遠離故土的俄羅斯人悵然若失的思鄉(xiāng)情感表現(xiàn)。
作品以《交響舞曲》命名,分為三個樂章,據(jù)說作曲家最初曾考慮用“中午”“傍晚”“午夜”來命名,也為人們理解這部作品提供了一些線索。人們常常認為這就是一部交響曲或交響音畫。作品延續(xù)了作曲家一貫的優(yōu)美的旋律、各種生動音樂形象刻畫的戲劇性表現(xiàn),整體創(chuàng)作技法更加嫻熟而老辣。三個樂章如同三首舞曲組合而成,結構都是三部曲式并不復雜,但是作曲家創(chuàng)造的豐富音樂形象的變化,使得這部作品成為作曲家晚期風格的代表性作品。
第一樂章開始,三音和弦下行的簡短主題通過不同的樂器依次陳述,樂隊營造出了如萬花筒般豐富絢麗的音樂色彩。這一樂章中作曲家少見地引入了中音薩克斯管,作曲家?guī)в袘n郁色彩的旋律似乎非常符合薩克斯管的表現(xiàn)能力。樂團特邀薩克斯演奏家的演奏與樂隊融合良好。第二樂章是一首圓舞曲,總體情緒卻是充滿一種抑郁色彩,在略帶不安中顯露著被壓抑的情感,隨著樂曲的進展變得愈加明顯,樂隊將旋律中微妙的情緒變化和涌動翻滾的音流表現(xiàn)得比較到位。
拉赫瑪尼諾夫在作品中頻頻使用死亡主題《末日經》來表達對于死亡的思考。在《交響舞曲》中,拉赫瑪尼諾夫再次使用了“末日經”(Diesirae)主題來象征死亡,當然這可能與1940 年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背景契合。但是在第三樂章,具有宗教意義的“哈利路亞”主題似乎戰(zhàn)勝了這一死亡意象。樂團整體的表現(xiàn)應該說是漸入佳境,樂曲給了樂團各個聲部充分的施展空間,厚重而大氣的音樂,干凈利落的快速跑動,音色與力度的多層次變化等方面,樂團演奏的表現(xiàn)突出,最終在激動而大氣的音樂中結束全曲。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樂團在一波波的音樂海浪激情沖擊中,能夠及時得到控制、節(jié)制,在指揮把控下激情而又富有邏輯的音樂設計表達讓聽眾感覺極為過癮。如果說,上半場鋼琴家卓越的表現(xiàn)掩蓋了樂隊表現(xiàn),那下半場的《交響舞曲》就是指揮帶領樂隊集中表現(xiàn)樂團能力的時候。
指揮家肖超對于整場音樂會的掌控和音樂脈動的把握,展示了年輕指揮家的功力和樂團的演奏水平。肖超消瘦的身材完全沒有影響他大氣而充滿音樂韻律的指揮,作為四川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與四川交響樂團長期的合作使得二者之間配合默契。他簡潔明了、沉穩(wěn)細致的指揮動作,帶著樂團走過了拉赫瑪尼諾夫從激情澎湃到老成持重的音樂人生歷程,獻上了作曲家誕辰150周年的成都記憶……
(本文圖片 由四川交響樂團授權使用)
作者簡介
田彬華,教授,上海音樂學院博士研究生,西南科技大學文藝學院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 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