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九林,王美麗,拉喜那木吉拉△
(1. 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yī)藥學院,內蒙古通遼 028000; 2. 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蒙藥>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內蒙古通遼 028000)
清感九味丸收錄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蒙藥分冊)》,由草烏(制)、訶子、土木香、漏蘆花、多葉棘豆、胡黃連、沒藥、拳參、北沙參等9 味藥組方。該方具有消粘、止咳、解熱等功效,主要用于瘟疫熱癥、感冒、咳嗽、咽喉疼痛等癥的治療[1]?,F根據蒙醫(yī)藥本草古籍文獻記載、現代文獻規(guī)范標準及臨床實際用藥特點,梳理清感九味丸的變遷,對該方的名稱、方源進行本草考證,解釋每味單藥的基源,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依據。
清感九味丸得名于蒙醫(yī)方劑16 種命名方法[2]之一的“以主要功效命名法”。因該方主要功效為解熱、清感,又因配伍藥有9味,且臨床使用丸劑,因此得名。本方廣泛應用于蒙醫(yī)臨床且療效顯著,諸多蒙醫(yī)藥古籍及現代文獻、書籍中收載,名字眾多。其中充文—9[3-4]、充文古瓦[5]、沖溫·古瓦[6]為藏藥名的不同版本音譯,沖古瓦[4,7]為藏藥簡稱的音譯。青鵬散[8]、青鵬九味散[8]、蘭鵬— 九味丸[9]、九味青鵬丸[4,10-11]、青鵬九味丸[6,12]均由藏藥名演繹而成。意為鵬,意為青色,意為九,故得名。呼和嘎日迪— 9[1,4,7,13-17]、呼和- 嘎日迪— 9[3]、呼和·嘎日迪— 9[6,12]為藏藥名翻譯成蒙古文后音譯成漢語得名,且以嘎日迪—9丸[18-20]為簡稱。
《內蒙古蒙藥制劑規(guī)范(第三冊)》[20]載,清感九味丸組方為草烏(制)、訶子各25 g,土木香、漏蘆花、多葉棘豆各15 g,胡黃連、沒藥、拳參、北沙參各10 g,其處方基源本草沿革見表1。其中,《蒙醫(yī)藥選編》《至高藥方》均為《哲對寧諾爾》的別稱,《觀者之喜》《蒙醫(yī)傳統驗方》均為《讀者之喜》的別稱。
表1 清感九味丸處方基源本草沿革Tab.1 Evolution of the origin of Qinggan Jiuwei Pills
組方藥材中,草烏、草烏葉、草烏芽分別為毛茛科多年草本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Reichb. 的塊根、葉子及嫩芽;訶子、金訶子分別為使君子科落葉灌木絨毛訶子Terminalia chebulaRetz. var. tomentella Kurt. 或訶子Terminalia chebulaRetz. 的成熟果實和金黃色成熟果實;土木香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木香Inula he?leniumL. 或藏木香Inula racemosaHook. f. 的根;漏蘆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祁州漏蘆Rhaponticum uniflorum(L.)DC. 的花;胡黃連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印度胡黃連Picrorhiza kurrooaRoyle ex Benth 和西藏胡黃連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Pennell 的根莖;其基源無異議。黑云香蒙藥名為哈日-古古勒[21]42,沒藥為藥用植物名稱;黑云香為橄欖科喬木或低矮灌木莫庫爾沒藥Commiphora myrrha(Nees)Engl. 的樹脂[22],具有殺粘、止痛、消腫、愈傷等功效;安息香蒙藥名為阿木日樂圖-呼吉[21]2,為安息香科喬木白花樹Styrax tonkinensis(Pierre)Craib ex Hartw. 和安息香Styrax benzoinDry?and. 的樹脂[23],具有殺粘、止痛、燥“協日烏素”(為蒙古語的黃水,多見于肌膚與關節(jié))等功效,根據18 世紀問世的《番漢藥名》記載及據蒙醫(yī)臨床應用經驗,認定其可作為哈日- 古古勒的一種臨床用藥;莫庫爾沒藥樹不產于國內,大部分地區(qū)從市場上購買的稱之為黑云香的藥物,來源復雜、基源不統一、質量差,與歷代蒙醫(yī)藥本草所載哈日- 古古勒顏色及形狀差異較大。根據上述情況及黑云香與安息香的功效比較,認為安息香可代替黑云香作為哈日- 古古勒應用于臨床。拳參蒙藥名莫和日[21]58,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拳參Polygo?num bistortaL. 的根莖,有清肺熱、燥“協日烏素”止瀉、消腫、解熱等功效;草河車為百合科(延齡草科)植物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的根莖,具有消腫、平喘、鎮(zhèn)咳、止痛等功效,因《番漢藥名》記載,目前仍在蒙古族居住的部分地區(qū)作為莫和日應用于臨床。沙參蒙藥名為掃日勞[21]91,據蒙醫(yī)藥本草記載分為3種。查干-掃日勞(即北沙參)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F.Schmidt ex Miq. 的根;烏蘭-掃日勞(即紅景天)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叢紅景天Rhodiola dumulosa(Franch.)S. H. Fu 和大花紅景天Rhodiola crenulata(Hook.f.et Toms.)H.Ohba的根、根莖。寶日-掃日勞(即桔梗),為桔??贫嗄晟荼局参锝酃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 的根;記載中沙參為統稱;北沙參、紅景天為沙參的一種;據占布拉道爾吉《蒙藥正典》[24]記載,棘豆分2 種,白棘豆(即多葉棘豆)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狐尾藻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Pall.)DC. 的地上部位,黑棘豆(即硬毛棘豆)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硬毛棘豆Oxytropis hirtaBunge 的地上部位;此外,因《番漢藥名》記載,目前在蒙古族居住的部分地區(qū)仍以翻白草代替棘豆應用于臨床;翻白草為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Ser. 的全草。
清感九味丸組方各單味藥材中,草烏(制)味辛,性溫;訶子味澀,性平;土木香味辛、苦、微甘,性平;漏蘆花味苦,性涼;多葉棘豆味苦、甘,性涼;胡黃連味苦,性寒;沒藥味苦,性涼;拳參味澀、苦,性涼;北沙參味甘,性涼。故本方藥味以苦、澀為主,味效相投,性涼,為常用臨床良藥。方中草烏(制)殺粘、清熱止痛,為君藥;沒藥、漏蘆花、多葉棘豆殺粘、清瘟疫熱癥,為臣藥;土木香能促使疫熱成熟,配以胡黃連清熱、調和相搏,為佐藥;拳參止咳又清肺熱,訶子調和藥性及三根(即赫依、希拉、巴達干,蒙醫(yī)認為,三者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質,正常情況下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且相對平衡),沙參清肺熱,為使藥。諸藥相合,本方性涼,用于時疫、粘熱、肺熱、各種炎癥,特別是對感冒引起的咽喉炎效果更佳。
清感九味丸始載于17 世紀問世的《醫(yī)學訣竅秘籍》,經過400 多年的應用與變遷,如今已成為不但符合蒙醫(yī)藥臨床用藥規(guī)律及方法,且組方確切、療效可靠的常用方劑。但《醫(yī)學訣竅秘籍》及同世紀發(fā)布的《蘭塔布》中未注明本方單味藥用量,18 世紀蒙醫(yī)藥學家伊喜巴拉珠爾《蒙醫(yī)甘露四部》中開始明確記載組方單味藥用量,接著《哲對寧諾爾》《讀者之喜》《密宗方海注釋》等蒙醫(yī)藥古籍中分別記載了組方單味藥用量。只是各代蒙醫(yī)藥學家用藥習慣及蒙醫(yī)藥辨證用藥特點使本方單味藥用量發(fā)生了微小變化。而因長期應用與實踐及各地區(qū)蒙醫(yī)用藥特點差異,本方中出現了一些代替用藥的情況,如翻白草代棘豆、安息香代黑云香入藥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蒙藥分冊)》《內蒙古蒙成藥標準》《內蒙古蒙藥制劑規(guī)范》等規(guī)范及標準與蒙醫(yī)藥古籍、本草文獻記載則基本吻合。
本研究中依據歷代蒙醫(yī)藥本草文獻記載及臨床實踐,從方名、單味藥基源、方解、方源等方面進行本草考證,確定清感九味丸具體組方為草烏(制)、訶子各25 g,漏蘆花、土木香、多葉棘豆各15 g,胡黃連、黑云香、北沙參、拳參各10 g。該方始載于17 世紀問世的《醫(yī)學訣竅秘籍》,被收錄在《蘭塔布》《蒙醫(yī)甘露四部》《哲對寧諾爾》《讀者之喜》《密宗方海注釋》等古籍文獻。其余內容為在臨床應用與實踐過程中變遷而來。清感九味丸具有殺粘、止咳、利咽功效。蒙醫(yī)主治瘟疫相訌、粘熱、咽喉腫痛、流行性感冒、肺感冒、肺熱等疾病,療效確切,臨床使用廣泛,具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