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wèi)娜
人生既有成功的喜悅,一帆風順時的意氣風發(fā),也有一些不如意或挫折。與歡樂相比,這種不如意的、悲苦的事情在人生當中可能更多,借用晉代羊祜的話:“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保ā稌x書·羊祜傳》)白居易很好地處理了社會現(xiàn)實和人生理想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斷地發(fā)展并完善了他的思想。
早年的白居易剛直尖銳,充滿書生意氣。他在這段時間寫了很多的針砭時弊的詩篇。《秦中吟十首》代表了白居易少年的鋒銳之氣,以及扶正祛邪的高昂之志。這也對他的仕途產(chǎn)生了影響。白居易因為上疏皇帝請求緊急抓捕刺殺宰相的刺客,為權貴所惡,被貶為江州司馬。由于連續(xù)被貶,白居易的心情受到很大的影響和打擊,因此他的思想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避禍遠嫌,“不復愕愕直言”,“世事從今口不言”(《重題》)。
白居易做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的時候,無心在朝中參與黨爭,而是自愿做地方官。白居易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他將自己的作品分為四類,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前兩類體現(xiàn)他“奉而始終之”(《與元九書》)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較受重視。這一時期的主張和白居易的后半生的主張“窮則獨善其身”是一致的。他在《與元九書》中回顧早年的創(chuàng)作情形時寫道:“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睘闀r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喻詩,但總體指向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將民情上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
《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xiàn)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也用敘述、描寫來表現(xiàn)事件,卻把事件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個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jié)構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詩人寥寥數(shù)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huán)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樂聲摹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詩人也是用情把聲和事緊緊聯(lián)結(jié)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進程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xiàn)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shù)姆諊?、烘托詩歌的意境上?!堕L恨歌》中的“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和《琵琶行》中的“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詩句,或?qū)⑵嗬涞脑律?、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和事件統(tǒng)統(tǒng)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蕩,不能自已。
在《琵琶行》中,詩人把自己和淪落為商人婦的歌女相提并論,一時間紅袖青衫俱濕,開創(chuàng)了文人和商女惺惺相惜的先河。《琵琶行》的思想感情深深地打動著千百年來許多失意的文人,相似的經(jīng)歷,讓他們之間產(chǎn)生了心靈上的共鳴。
詩人的新樂府詩也比較出名,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生活問題。例如,《觀刈麥》中的“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寫出了農(nóng)忙時節(jié),舉家忙碌的情形,“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這幾句刻畫出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活兒累,收獲少,但是沒有辦法,她們帶著孩子在農(nóng)忙時節(jié)拾麥穗,換個其他時間是不是還得沿街乞討?詩人把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描寫得逼真到位,把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歸咎于自己,寫出了對百姓的同情。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歲,農(nóng)者尤苦辛。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褐裘覆絁被,坐臥有余溫。幸免饑凍苦,又無壟畝勤。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保ā洞寰涌嗪罚┰娙税艳r(nóng)民的窮苦和自己的溫飽作對比,發(fā)出這種出自肺腑的“自問”,這在當時社會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從根本上講,白居易是個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人生的不順利對詩人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他的心情受到打擊,思想發(fā)生了大轉(zhuǎn)折。白居易有兼善之志,他行在獨善,選擇了一種隱居式的生活方式。但是,白居易的內(nèi)心是經(jīng)歷過一番彷徨、糾結(jié)和矛盾的。他在年輕的時候?qū)戇^很多的諷喻詩,是對百姓疾苦的真切關懷;但后來他的經(jīng)歷讓他的思想發(fā)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能比較好地處理自己人生理想和現(xiàn)實困難之間的矛盾。
白居易寫了很多的閑適之作?!哆m意》比較準確地反映出白居易這一時期的心境:“十年為旅客,常有饑寒愁。三年作諫官,復多尸素羞。有酒不暇飲,有山不得游。豈無平生志,拘牽不自由。一朝歸渭上,泛如不系舟。置心世外事,無喜亦無憂。終日一蔬食,終年一布裘。寒來彌懶放,數(shù)日一梳頭。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人心不過適,適外復何求?”此時的白居易有點兒放縱,以妓樂詩酒放情自娛。他認為,人應當堅守自己的理想,以等待時機到來。當時機來臨時,人要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時機沒來臨之前,就好好修養(yǎng)自己。不過,即便如此,白居易還是比較勤政的,他在《秋寄微之十二韻》中寫道:“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蓱z朝暮景,銷在兩衙中?!卑拙右自谖骱躺闲薜绦钏嗵铩H藗?yōu)榱思o念他,名所筑之堤為“白堤”。白居易離開杭州時,當?shù)匕傩张c他依依惜別,足見白居易是個好官。傷天害理的事情他也不會做出來。他在暮年時所作的《達哉樂天行》寫道:“先賣南坊十畝園,次賣東郭五頃田,然后兼賣所居宅……”白居易對自己的財產(chǎn)以詩歌的形式做了一次清點匯報,在當時社會來看,白居易還是比較清明的。
白居易以超然的心態(tài)去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境,晚年的他在東都洛陽為官,寫下一首《我身》:“賦命有厚薄,委心任窮通。通當為大鵬,舉翅摩蒼穹。窮則為鷦鷯,一枝足自容。茍知此道者,身窮心不窮?!痹姷那皟删涫钦f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一樣的。命運的安排,可能會讓有些人順利一些,也可能會讓有些人的命運坎坷一些,經(jīng)歷的苦難挫折多一些,一切皆有可能。白居易認為,要“委心任窮通”,把心靈釋放出來,不要被“窮”或“通”所綁架,如果是“通”,那么人生就是比較通達的?!巴ó敒榇簌i,舉翅摩蒼穹”,通達時兼濟天下,做出一番功業(yè),這個典故出自《莊子·逍遙游》,“大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其翼若垂天之云”,古代的人常用大鵬作為一個人展翅高飛,實現(xiàn)自己事業(yè)與理想的象征之物,如李白的《大鵬賦》?!案F則為鷦鷯,一枝足自容”,鷦鷯在樹枝上就可以容身,可以過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如果人比較窮困的話,就要像鷦鷯一樣,待在一個樹枝上,不要往別的地方去了,那個樹枝足以容納,足以過一種自在的生活,這顯然就是一種“獨善其身”,選擇一種歸隱回避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余生。
白居易是位智者,他對待“窮”與“通”有不同的方式,“通”當“兼濟天下”,像大鵬一樣;而“窮”當“獨善其身”,像鷦鷯一樣。所以,他總結(jié)道:“茍知此道者,身窮心不窮?!保ò拙右住段疑怼罚┤绻靼琢诉@個道理,即使肉體備受折磨,但內(nèi)心是超脫的,是自由的,白居易顯然認為自己就是“身窮心不窮”。
很多古人愛喝酒,借酒澆愁,以至很多古代著名的詩,都跟酒有關。白居易在《把酒》一詩中寫道:“把酒仰問天,古今誰不死。所貴未死間,少憂多歡喜。窮通諒在天,憂喜即由己?!薄鞍丫蒲鰡柼?,古今誰不死?”端起酒杯,喝到一定程度后,詩人突然對人生就有一種體悟,每個人最后的結(jié)局都是一樣的,無論生前是顯達還是窮困,最后都要死去,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生就不一樣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把握方式。所以說,“所貴未死間”,重在當下,人活著的時候,要“少憂多歡喜”。白居易認為與其沉浸在憂患當中不能自拔,不如多做一些開心的事?!案F通諒在天”,人可能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可以來調(diào)節(jié)自己,調(diào)整自己當下的心情。因此,白居易說“憂喜即由己”,憂傷或是高興都看自己會不會調(diào)整心態(tài)。這也是白居易經(jīng)歷很多人生風浪和波折后所得到的感悟。由此看出,白居易是一位非常超脫的人物。
人的命運有很多種,人既然擺脫不了挫折和苦難,那就要正確處理自己和外在的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堅持自我,毫不妥協(xié),認準一條路一直走到底,這種選擇與屈原當時的選擇類似,不可否認,在當今社會,屈原的精神依然很可貴。但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要因為一些不是特別原則性的事件,而把自己搞得遍體鱗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棱角,在社會這條大河的沖刷之下,很多人變得圓滑,像鵝卵石一樣,放棄自我,沒有棱角,沒有個性,屈服于現(xiàn)實。這種沒有人格、沒有靈魂的人,只能算是行尸走肉。我們要學習白居易在保全自我的同時,又最大限度地適應社會,這是一種比較可取的方式。所以,當我們遇到與社會現(xiàn)實發(fā)生矛盾的時候,一定要采取對自己好的方式去應對,社會現(xiàn)實不可能為個人而改變,個人必須要修正自己適應社會,修正并不是要放棄自己的人格,僅僅是修正,所以要主動去適應社會,把二者很好地兼容起來。主動很重要,我們要早點兒明確自己的人生選擇,主動地適應社會,把自己有限的時間過好,不留遺憾。
白居易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chuàng)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diào)和全力表現(xiàn),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故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fā)明之則為詩。謂之諷喻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蓖瑫r,他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喻詩的創(chuàng)作而發(fā)的。早在元和初白居易所作的《策林》中,他就表現(xiàn)出重寫實、尚通俗、強調(diào)諷喻的傾向:“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罗o賦合炯戒諷喻者,雖質(zhì)雖野,采而獎之。”詩的功能是懲惡勸善、補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喻,所以他主張:“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彼磳﹄x開內(nèi)容單純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月、弄花草”的艷麗詩風。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準是“其辭質(zhì)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這里的“質(zhì)而徑”“直而切”“核而實”“順而肆”,分別強調(diào)了語言需質(zhì)樸通俗,議論需直白顯露,寫事需絕假純真,形式需流利暢達、具有歌謠色彩。也就是說,詩歌必須既寫得真實可信,又淺顯易懂,還便于入樂歌唱,才算達到了極致。
然而,杜牧為李戡所作的墓志銘,就記載了李戡對白居易的批評:“詩者,可以歌,可以流于竹,鼓于絲。婦人小兒,皆欲諷誦。國俗薄厚,扇之于詩,如風之疾速。嘗痛自元和以來,有元白詩者,纖艷不逞,非莊士雅人,多為其所破壞,流于民間,疏于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語,冬寒夏熱,入人肌骨,不可除去。吾無位,不得用法以治之?!?/p>
《舊唐書》對于白居易的文學成就給予高度的肯定:“昔建安才子,始定霸于曹、劉;永明辭宗,先讓功于沈、謝。元和主盟,微之、樂天而已。臣觀元之制策,白之奏議,極文章之壸奧,盡治亂之根荄。非徒謠頌之片言,盤盂之小說。就文觀行,居易為憂,放心于自得之場,置器于必安之地,優(yōu)游卒歲,不亦賢乎?!薄缎绿茣访枋霭拙右住坝谖恼戮校蛔罟ぴ姟?,又說“居易在元和、長慶時,與元稹俱有名,最長于詩,它文未能稱是也”,對白居易的人品也給予極高的肯定:“觀居易始以直道奮,在天子前爭安危,冀以立功,雖中被斥,晚益不衰。當宗閔時,權勢震赫,終不附離為進取計,完節(jié)自高。而稹中道徼險得宰相,名望漼然。嗚呼,居易其賢哉!”這種評價的變遷可能與宋代古文運動的興起有密切的關系。
白居易在文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在于他的詩文,更在于他的詩文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