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子
書中有“知恥而后勇”之說。專家說,此語源于“知恥近乎勇”,語出《禮記·中庸》,說的是知道羞恥就近乎勇敢了。兩者雖說相關,但我以為含義上也有較大的變化。在我的心目中,此語意為:先得知道羞恥,而后方有雪恥之勇。
我的理解未必完全準確,在此談我的理解,是想套仿此語杜撰一個說法:“知錯而后功”。杜撰此說法,是想表達:首先得知錯、認錯,然后才能改錯、取得成功。
幾十年的人生經(jīng)歷告訴我,一個人、一個單位,要真心誠意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實在是太難了!別說錯誤,就是承認自己的不足也很不容易。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自認為不是一個躊躇滿志、驕橫自負的人。但是,聽到別人的批評,心里總有些不自在;如果批評得很尖銳,心里甚至會反感??陬^雖然不說,內里或感委屈,或在自我辯解。真正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的時候,不是沒有,但是不多。相反,聽到表揚,卻很享受。
這個毛病,好多年前我就發(fā)現(xiàn)了。不過,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多發(fā)病、常見病,患病者還真不少。當年,我還在崗的時候,不時有人來求我:那件事我們自己已經(jīng)處理了,你跟有關方面做做工作,就不要公開了。“那件事”,當然不是成績。
某日,一個同志來到××期刊社,自我介紹是××市政府的副秘書長,他問涉及到他們市的一篇稿子發(fā)了沒有??绲耐菊f:還沒有。副秘書長:能不發(fā)嗎?刊社同志:稿子有什么問題嗎?如果有問題、或者失實,你們可以寫一篇澄清、甚至批評的文章,我們刊登。副秘書長:沒有什么問題,就是不利于我市的良好形象;這期雜志我們全買了行嗎?刊社同志:那怎么行,我們沒法跟訂戶交代呀!這位副秘書長走了,后來聽說他把發(fā)到他們市的那期刊物從郵局全部“買”走了。
退休了多年,當然不會再有人來求我“別揭短”,親眼看見“護短”的事也少了。不過,我還看到了這個毛病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寫報告、作總結、發(fā)新聞,其內容從來都是形勢大好,一片鶯歌燕舞;問題、不足嘛,或者輕輕一筆帶過,或者干脆缺席。大會小會,大講成績者、歌功頌德者比比皆是。若誰指出點問題,甚至提出點批評,有人心中緊張不已,有人臉上陰云密布。
不止一位朋友告訴我,現(xiàn)在有些人大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那一套,還有幾個下級、群眾敢提批評意見的?還有幾個人愿意聽批評的?我有些疑惑:批評與自我批評,在今天一定還要發(fā)揮它的時代作用。
“知恥而后勇”“知錯而后功”。知道不足、認識錯誤,是彌補不足的前提、修正錯誤的基礎。不斷改錯糾錯,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成功。有不足、有錯誤而不知,就如盲人黑夜騎瞎馬臨深淵……這些,應該是成年人的常識??墒牵J識錯誤、聽取批評,為什么就那么難呢?
我覺得,喜歡聽悅耳之音,大概是人的天性。嬰兒聽見優(yōu)美的音樂,會很安靜;聽見噪音,就煩躁不安。對于成年人而言,贊揚,歌功頌德,不啻為優(yōu)美之音;而批評之聲,就有點兒像噪音了。如果喜聽悅耳之音真是人的一種天性,那么欲做一個“直者”、欲有所成就,就需要用理智克服“天性”。聞過則喜者稀,故有大成者寡也!
成績是主持工作者的榮耀、升遷的條件。這并沒有什么不對,我只是認為考核主持者的政績,還應該看他對本單位存在的問題、不足了解多少,解決了多少。
最近,某位大學校長告訴我的一件事,讓我很興奮。領導找這位校長去匯報工作,校長道:“我們的總結報告,前些日子已經(jīng)呈交了?!鳖I導:“你們的報告我已經(jīng)看過了,無非是成績一大堆,這里就別說了。我想聽聽,你們學校存在哪些問題,準備怎么解決。”
這位校長對我說,好在他平時做了些思考,沒下不了臺。那天他出了一身汗,但很痛快,看到了希望。是呀,找到問題,解決問題就有了希望,進步也就有了希望。往深里說,上有所好,下必趨之。領導愿意聞過,善莫大焉!
“缺點、錯誤常常是長在背上的,自己不容易看見。”這句話是我上中學時老師對我講的,至今令我記憶猶新。不過后來我還發(fā)現(xiàn),缺點、錯誤即使長在臉上,自己也很難看得到。哲學上說,事物總是在與他事物的關系中展現(xiàn)自身的。說得通俗點兒——他人是自己的鏡子。要想找到自己的不足,最有效的辦法是真心誠意地聽取別人的批評意見。當然,別人會不會開誠布公地批評你,那就要看你平時的為人了。
知錯難,認錯難,改錯更難。然“知恥而后勇”“知錯而后功”。欲有所成者,自當思之。
【原載《小康》】
插圖 / 聽取批評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