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那瑜
越了解甘地,越發(fā)覺得甘地并不符合我心中“圣人”的形象,卻稱得上是時代“怪杰”。他所提倡的“非暴力”,既非抵抗的工具與策略,亦非自由的哲學,而是一種手段與目的合一、實踐與理論不分、大事與小事同一的“真理”。
甘地說道:“毋庸置疑地,要全世界的受剝削者獲得救贖,我們絕對得仰賴一枚銅板—一面大大地寫著‘真理,另一面大大地寫著‘非暴力。”這樣一體兩面的關系就如同法國哲學家??滤f的權力與抵抗:有權力之處即有抵抗。然而甘地所深信的一體兩面則是真理與非暴力,非暴力即運行中的活真理。對甘地而言,該真理不是抽象的價值,而是人的本質,符合科學與自然規(guī)律。
“非暴力”的梵文原文是“ahimsa”,源自吠陀哲學。“a”是否定詞,而“himsa”的字面意思是“傷害”“,ahi msa”即“不傷害”,是瑜伽自我戒持的概念。甘地所帶領的印度獨立運動的第一要務并非脫離英國人的殖民統(tǒng)治,而是戒除內(nèi)在于印度社會中的兩大暴力:一是百年來印度教與伊斯蘭教間的沖突,二是千年來對賤民階級所施行的歧視與排除,即“不可接觸性”的繁文縟節(jié)。他深信自我戒持與民族獨立沒有優(yōu)先之分,唯有非暴力與運行中的真理,才能建立一個非暴力的國家,達到真正的獨立與自治。
甘地透過自己的身體教導追隨他的群眾,絕食是他最常使用的方法。1920 年甘地發(fā)起全國性不合作運動,對英國人的統(tǒng)治與經(jīng)濟活動進行非暴力的消極抵抗。1922 年在北方邦爆發(fā)示威者燒死21 名警員的喬里喬拉事件,讓甘地認知到這個國家尚未理解非暴力的精神,他進行5 日的絕食,宣布終結這場運動。
對甘地而言,葷食與性都是暴力,真理的實踐必然是吃素與禁欲的。1925 年,33 歲的瑪?shù)律忂h渡重洋從英國到印度追隨甘地,她后來成為紅粉知己與信徒,時常為甘地做英文翻譯。在印度,人們又稱她“米拉姐”。她曾回憶道,某次甘地得知靜心所內(nèi)有三位男孩從事同性性行為,決定絕食7 日來為此事件贖罪?,?shù)律彶蝗谈实厥芸?,擔心此舉會危及他的生命,試圖勸阻他。甘地回答她:“絕食已經(jīng)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就如同眼睛使我看見外在世界,絕食則使我看見內(nèi)在世界?!?/p>
在心理分析師蘇迪爾·卡可所撰寫的《米拉與圣雄》一書中,米拉熱愛著、崇拜著甘地,他們兩人也極為親密,米拉曾負責甘地的飲食,書中描寫著甘地如何熱愛在飲食上進行古怪的實驗,甚至研究糞便中的殘留物,來探索身體與心智的關系。米拉與甘地維持著絕對禁欲的生活。當他們分隔兩地,米拉感到劇烈的痛苦,在他們的通信中,甘地指導米拉如何透過飲食與祈禱來減緩熱烈的情感,并為她能夠控制感情而喝彩。
2017 年印度的“#metoo”運動揭發(fā)了許多男老師對女學生性騷擾的丑聞,有一次在課堂上,一位年近70 歲的老師問同學,如果有人爆料說甘地曾經(jīng)性騷擾他的女兒,你們會相信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相信啊,這不是不可能的。”老師極為震驚,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他那一代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磥?,在當前的印度,被人們視為符合人之本性與自然的“真理”或“真相”已不再是“非暴力”,而是“性暴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