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文教學能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塑造良好品格,涵養(yǎng)文化底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古詩文的啟蒙教學。教師在低年級的古詩文教學中應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如通過誦讀、想象、講故事、表演、背誦等方式,引領學生走上愛詩、學詩、作詩的心靈啟蒙之路。
關鍵詞:啟蒙教學;低年級古詩;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04-0079-03
引? 言
詩歌是古人表達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主要方式,其藝術成就更是登峰造極。從思無邪的《詩經(jīng)》到浪漫瑰麗的《楚辭》,從風吹細細香的漢樂府到天蒼蒼野茫茫的魏晉南北朝民歌,從光彩熠熠、大氣開張的盛唐音韻到清麗風雅、婉轉(zhuǎn)纏綿的宋詞……詩歌經(jīng)歷了漫長的藝術演變。詩歌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讀詩使人靈秀。詩文化熏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國人的心中烙下了儒雅敦厚、沉穩(wěn)含蓄的文化品格。由此可見,詩歌教學意義深遠,它是學生陶冶性情、啟迪心靈、沉淀文化底蘊、塑造健康完善人格的重要一環(huán)。古詩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低年級的詩歌教學更是引領學生走上愛詩、學詩、作詩的心靈啟蒙之路的第一步。
新版語文教材出現(xiàn)一大亮點,大幅地增添了古詩詞的篇目。重拾經(jīng)典,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蔚然成風?!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要求低年級學生背誦50篇古詩文。教師也應依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教材為基礎,以育人為目的,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上播撒詩意的種子,這便是詩歌啟蒙之路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講讀,感受詩歌的音律之美
詩歌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反映現(xiàn)實,抒發(fā)情感,具有語言美、想象美、意境美、情感美、音樂美等多方面特點。反復誦讀是理解詩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詩歌的音律美只有在反復誦讀中才能體會和領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理解力不強的情況下,更容易通過直觀的物象和聲音表象去學習語言,體會情感。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古詩《詠鵝》時,筆者先為學生聲情并茂地示范誦讀該古詩,引導學生聽古詩時思考“詠”的含義。在誦讀后,學生很容易地猜出“詠”是寫、說的意思。接著,筆者讓學生自己誦讀古詩,把詩歌讀正確,再讓學生談談古詩中分別描寫了“鵝”的什么部位,并畫出相關詞。學生很快勾畫出了“曲項”“白毛”“紅掌”。筆者再結合課文和插圖,抓住白鵝的外貌特征,以及白鵝活潑、可愛和歡樂的情態(tài),讓學生讀懂了年僅七歲的駱賓王寫的詩。這些都是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得到的。此外,筆者還引導學生聯(lián)系詩句展開聯(lián)想,并把想象的內(nèi)容說出來。學生興味盎然,用稚嫩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白鵝戲水圖,這是多么有趣啊!之后,筆者適時插入了《詠鵝》的背景故事。學生都覺得駱賓王真了不起,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愛詩之心郁郁勃發(fā),也想試著用詩把自己的情感抒發(fā)出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自然就能把詩歌讀得有聲有色。筆者在誦讀中,也適時滲透了朗讀的節(jié)奏技巧,教給學生用音高變化來表現(xiàn)不同的情感,比如,前面三個字“鵝鵝鵝”,朗讀得快一點,更能表現(xiàn)出見到鵝的驚喜。朗讀得慢一些,也能表現(xiàn)出一邊細細端詳,一邊數(shù)鵝的樣子。筆者從低年級開始就潤物無聲地給學生滲透一些誦讀技巧,讓學生深入體會詩歌的音律美和情味美。熟讀自然成誦,學到這里,學生也更易背誦古詩文,從而達到了繼承優(yōu)秀詩文化的目的。
二、想象,漫步于詩歌的優(yōu)美畫境
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詩畫亦有共通之處,好詩必是一幅意蘊深遠的好畫,好畫也必是詩意盎然。有人說,過早引導學生去感受畫面意象是不是強人所難,拔苗助長?筆者認為恰恰相反,適當?shù)匾龑W生展開聯(lián)想,不僅能讓學生的心理感受力更強,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1]。
例如,在教學《春曉》一詩時,詩人先寫春睡的香甜,再寫悅耳的鳥鳴。筆者先讓學生想象處處鳥鳴是怎樣的畫面?喚起學生對客觀意象的聯(lián)想,在學生的腦海中展現(xiàn)了一幅啁啾起落、遠近應和的春天之景。筆者又讓學生想象,在這鳥鳴中你們聽到了些什么?學生說仿佛聽到了鳥兒們在枝頭歡快地唱歌。筆者讓學生通過鳥鳴去想象、體味那萬紫千紅的爛漫春光,這樣學生想象的空間被打開了,對詩歌意境的感悟也被帶入一個更高遠的境界。在詩歌的后兩句,筆者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想象那一夜的春風春雨,紛紛灑灑,殘紅遍地,“眾卉悄悄露新姿”的動人情境。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感情的微妙變化給人無窮回味。交流到這兒,學生即使對詩歌中的意境之美懵懵懂懂,也能感受到詩歌意境之美的妙不可言。對于藝術的審美力和語言的感受力便如春雨滋潤的嫩芽般悄然拔節(jié)了。
透過詩歌的語言環(huán)境想象詩句中所描繪的畫面,是理解詩歌的必由之路。學生只有走進詩歌的畫面中,才能體會詩人所表露的心聲、抒發(fā)的志向、表達的情懷,再與詩人展開心靈的對話,同頻共振,培養(yǎng)一顆溫婉敏感的詩心,從而提高詩歌語言鑒賞能力。
三、延伸,體會詩歌的背后之趣
每首經(jīng)典的古詩背后幾乎都有精彩的故事,這都和作者的人生境遇息息相關。低年級的古詩課堂很有必要引入相關的經(jīng)典故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加深對古詩的理解以及對作者的了解。例如,教學《詠鵝》時,筆者在學生初步理解詩歌大意之后,適時地插入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背景故事: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有一天,家中有客來訪。客人見他談吐不俗,文思敏捷,大為驚訝,于是指著門口池塘中的白鵝,讓他以鵝作詩。想不到七歲的駱賓王,只思考了一會兒就做了這首詩。駱賓王從此名震四方鄉(xiāng)鄰,長大后也不負眾望,成為“初唐四杰”之一,被譽為一代文宗。學生聽完,對駱賓王產(chǎn)生了極大的欽慕,也萌生出想當一位詩人的愿望。
又如,在教學《贈汪倫》這首詩時,筆者也繪聲繪色地向?qū)W生講述了與這首詩歌創(chuàng)作相關的傳說故事。在唐朝,汪倫久慕李白詩名,想一睹詩仙的風采,便寫信邀請李白到他家做客。他在信中寫道:“李白閣下,我家鄉(xiāng)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誠邀您大駕光臨?!崩畎捉拥叫牛吲d地來到汪倫的家鄉(xiāng),發(fā)現(xiàn)“十里桃花”是方圓十里的桃花潭,“萬家酒店”是姓萬的人家開的酒店。汪倫熱情招待了李白,李白也和汪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李白離開的那天,汪倫帶著村民在岸上踏歌為其送行。李白十分感動,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送別詩《贈汪倫》。通過故事,學生能進一步了解李白灑脫不羈的性格,也體會到了汪倫對詩仙的仰慕。
每首詩背后都有一個故事,都蘊含著一種人生。筆者在課堂上適時插入故事導引,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活背景,也可以打開學生人生追求的新境界。
四、誦讀,陶冶學生的美好心靈
古詩詞以雅正的語言、優(yōu)美的音韻、和諧的對仗而得以廣為流傳,非常適合誦讀。大聲誦讀古詩詞的益處實在是不一而足[2]。首先,學生更易在誦讀聲中感受古詩詞的語言之美。其次,大聲誦讀能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再次,在古詩詞精神養(yǎng)分下哺育成長的學生,藝術審美能力較強且品格端正高尚……一言以蔽之,誦讀古詩詞的好處不勝枚舉,其對學生的滋養(yǎng)更是潤物無聲、厚積薄發(fā)的。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非常注重對學生誦讀古詩詞的指導。上課伊始,就讓學生先自己反復誦讀,要求響亮、自信、自然地讀出來,在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在講讀完詩歌后,筆者要求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教師對低年級學生的要求不宜過高,應該給予正向的反饋。
古詩文的誦讀與現(xiàn)代散文有所不同,古詩詞的節(jié)奏更舒緩,情感也更深沉。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誦讀時的節(jié)奏變化、語調(diào)高低、聲音的虛實相應來表現(xiàn)古詩的語言美、韻律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例如,《村居》前兩句詩描寫早春草長鶯飛、柳綠花紅、云蒸霧繞的鄉(xiāng)村美景,讓人感受到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氣息。在誦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一邊誦讀一邊在頭腦中描繪詩的畫面。前兩句詩描繪的是一幅明媚、迷人的春景,應用舒緩欣喜的語調(diào)娓娓誦來。尤其是“醉”字,適當拉長尾音,再加上情感的烘托,更易讀出春天的美好,讓聽者陶醉其中。后兩句詩描寫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我們在誦讀時語速稍快,語調(diào)稍高,便可讀出輕松愉快的意味,把兒童的心緒體現(xiàn)出來。全詩動靜結合,洋溢著歡快的情緒,字里行間展現(xiàn)出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在誦讀的節(jié)奏變化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把前后兩句詩處理得一慢一快、一低一高,在反差對比中展現(xiàn)詩中畫面,感受詩人抒發(fā)的情感。
此外,在誦讀時,教師可運用多種形式提高學生誦讀的興趣,比如,編排一些動作讓學生一起來表演誦讀,加入動作和表情,配上音樂便可以把古詩讀得聲情并茂。在學?!傲弧眱和?jié)聯(lián)歡會上,筆者讓自己執(zhí)教的一年級學生排演誦唐詩的節(jié)目,把獨誦、齊誦、歌舞、演唱結合在一起,異彩紛呈。學生穿上漢服,誦讀《春曉》《春夜喜雨》,齊唱了《讀唐詩》這首歌。學生隨著音樂或舞或誦,動作齊整有致,表演聲情并茂。該節(jié)目作為開場得到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后來還作為推薦節(jié)目登上了市里朗誦表演的舞臺,為學校贏得了榮譽。教師重視誦讀表演的指導,可以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朗誦表演能力得到提升,也可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由此可見,注重誦讀古詩詞的收獲數(shù)不勝數(shù)。
五、拓展,涵養(yǎng)優(yōu)秀的文化底蘊
詩歌課堂教學只是一座橋梁,詩文化教育不應止步于此。把學生引向課外閱讀,自覺主動地積累古詩文,使其獲取精神養(yǎng)分,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這才是教學的真正目的。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就應有計劃、有步驟地由淺入深地熟讀背誦詩詞,積累語言,沉淀國學文化底蘊。這能在學生的心田上播撒一顆顆詩意的種子,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例如,在教學《詠鵝》之后,筆者利用晨讀課,帶領學生吟誦了大量詠物類詩篇,如唐寅的《詠雞》、駱賓王的《在獄鳴蟬》、鄭板橋的《竹石》、王安石的《梅花》等,讓學生初步感受詠物類詩歌的特點和情味。此外,還有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邊塞詩等,以此達到讓學生積累古詩詞的目的。筆者利用每日早讀課的時間,一周三詩,讓學生先讀準,再猜意,最后由筆者有感情地誦讀和講解有關詩歌小故事,引導學生粗略理解詩歌的含義,初步感受詩歌抒發(fā)的情感。課后,筆者再要求學生背誦詩篇。這樣堅持下來,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文,也慢慢積淀了深厚的國學底蘊。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古詩優(yōu)美凝練的語言文字更蘊含著無限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為了讓學生能更好、更多地接受傳統(tǒng)詩歌的浸潤,教師可以教材為基礎,再以《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等古詩蒙學書籍為拓展,編輯一些內(nèi)容淺顯、文質(zhì)兼美的古詩詞作為晨誦和假期的積累篇目,以期達到人人誦詩、人人愛詩的學習氛圍。還可通過一系列有關詩歌的主題活動來進行學習詩歌的匯報和總結,如古詩繪畫、古詩誦讀、古詩書寫、古詩演唱等形式,激發(fā)學生愛詩、讀詩的熱情,把詩歌的學習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結? 語
總而言之,古詩詞是小學生接觸傳統(tǒng)文化最佳的啟蒙內(nèi)容,古詩詞教學是奠定學生一生良好語文素養(yǎng)的文化基礎。詩家清景在新春,早春之景更是清新可人、生機勃勃。教師只有抓好詩教的春天——小學低年級的詩歌啟蒙教學,才是把學生引向詩意人生的最佳途徑。詩意地棲居,才是幸福的人生。詩意何處尋?筆者認為,詩意在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里,在學生瑯瑯的書聲里,在每個熱愛生活的人們的心田里……
[參考文獻]
段金玉.試論王維五言絕句的詩情審美[J].今古文創(chuàng),2021(01):26-27.
朱仁標.詩味總須品中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11):50-54.
作者簡介:吳鳳玉(1977.11),女,福建仙游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一級教師,莆田市骨干教師,福建省省級普通話測試員,莆田市朗誦協(xié)會理事,莆田市書法協(xié)會會員,曾榮獲福建省優(yōu)質(zhì)課比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