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麒貞
關(guān)鍵詞:新課標; 閱讀教學;多元化解讀;
一、文本多元化解讀中存在的問題
語文老師可能都知道文本解讀的重要性,而且在進行授課時或多或少地注重文本的解讀。當前在進行文本解讀時還存在以下幾點:
1.倉促備課? 部分老師課前沒有進行認真?zhèn)湔n,只是在上課前匆匆看看所要講解的文章,對文章的寫作背景,所要抒發(fā)的情感沒有認真考慮。甚至有些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在讓學生看文章時自己才匆匆看看文章,在講課時只是根據(jù)參考書進行講解。對于文本中出現(xiàn)的一些特殊字詞沒有仔細推敲,或者在進行文本講解時,有些學生根據(jù)文章提出一些問題,老師在沒有準備或者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因沒有辦法回答學生的問題而讓課堂陷入僵局。歸根結(jié)底,這都是這些老師對學生不負責任造成的。
2.依賴教參 現(xiàn)在的教師教學用書、教師參考書或者課文注解等資料比比皆是。好多老師在上課前沒有認真?zhèn)湔n,只是參照教參照抄照搬地進行備課。由于老師過分地依賴教參,所以在講解文本時沒有自己的見解。教參上怎么說,老師就怎么說,沒有仔細地進行文本的多元化解讀。
3.不分主次 部分老在進行文本解讀時,犯了不抓重點過分解讀文本的多元因素,把文本所涉及到的問題都一一羅列出來,然后不分主次地逐一分析講解。過分地對文本的方方面面都進行講述的話,結(jié)果只會出現(xiàn)不該講的講多了,該講的又沒有詳細地講或者講得太少。這種主次不分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
二、中學語文文本多元化解讀的有效策略
文本多元化解讀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進行文本多元化解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不可忽視,只有在進行文本多元化解讀時采用一定的策略,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搭建文本多元解讀的舞臺? 要對文本進行多元化解讀,首先必須搭建一個文本多元解讀的舞臺。這個舞臺的主角是學生,所以在上課時要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首先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閱讀后老師再提出一些有挑戰(zhàn)性和新穎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解讀。如果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遇到了問題,老師在通過對文本進行多元化解讀,讓學有參考的藍本。其次,文本的多元化解讀未必一定要老師進行講解,在課前老師可以自己通過各種方式去了解文本的寫作背景,作者寫文章的原因或者所抒發(fā)的情感。學生在解讀的過程中會形成的主觀意識,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后,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在先解讀文本時,讓學生就文本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如在講《愚公移山》這一課時,一般都是對愚公那種執(zhí)著精神的贊揚。但是有學生就會有困惑:“愚公為什么一定要移山,為什么不搬家?”“難道愚公的子子孫孫就為了移山而生活,這樣的人生真的有意義嗎?”等等這些奇妙的問題,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2.“打蛇打七寸”,看文章也應該抓住文章的關(guān)鍵部分進行閱讀。如在記敘文中如果出現(xiàn)抒情或者議論的成分,一般都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在進行文本解讀時,也是要注重對體現(xiàn)主旨的部分進行多元化講解。特別是在記敘文的文本解讀中,只有抓住了主旨,文章中出現(xiàn)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3.有放有收? 語文老師的口才一般都是一流的,所以在進行文本解讀時往往是滔滔不絕,或者講到自己感興趣的,或者自己比較擅長的就天馬行空的,什么都在課堂上講。結(jié)果是整堂課都是老師在講,到下課鈴響了,老師才遺憾地認為自己講遠了,沒有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沒有講完的知識點只能等到下節(jié)課再講,這樣又影響到下節(jié)課的講課時間和效果。
4.文學性和人文性相結(jié)合? 在進行文本的解讀時,一定要把文本的文學性和人文性結(jié)合起來。文學性的文本解讀注重把文本所呈現(xiàn)的精神事實和歷史文化狀況相聯(lián)系,極力探討文本所表現(xiàn)的文化精神。人文性的解讀,首先是對文本感性生活的體驗,再在這個基礎(chǔ)之上進行理性反思和判斷。它既要切入又要超越個體的生命體驗,達到一種對人類的現(xiàn)實境遇、人類生存的壓抑與變異以及人類生存本身的苦難與意志的理解、同情和超拔。
5.收集相關(guān)資料? 老師在給學生一碗水的時候自己應該有一桶水。所以老師在講課之前,一定要收集相關(guān)的資料,只有在充分查閱資料的基礎(chǔ)上,才能對文本進行多元化解讀,也才能把知識講透徹。
6.要遵守語文文本多元化解讀的原則? 語文老師在語文文本解讀中首先要遵守的原則就是超越文本和尊重文本結(jié)合。文本的解讀既不是復制文本也不是脫離文本,既要超越文本解讀新的、豐富的意義,又要以文本自身為依據(jù),尊重文本的內(nèi)涵和價值。
7.要掌握文本多元化解讀的方法。? 有效的解讀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的解讀方法有詞語闡釋法、主題詮釋法和對話交流法。詞語闡釋法就是結(jié)合文本中詞語的內(nèi)涵,通過對詞語的語境、引申、象征義等來解讀文本。文本的核心就是主題,用主題來解讀時應該從社會學、經(jīng)濟、文化、歷史等角度進行多元分析,來更加準確的理解作品。對話交流法就是思想的碰撞,老師和學生在討論中講述自己的講解,借鑒其他人的見解,來得到全面的認知。
[1] 王慧.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多元解讀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2] 宮雪媛.“多元解讀”視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