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
主編語:
每月,編輯部將通過采訪、整理、收集全國名師、名家、名校長關于教師發(fā)展與成長的好建議,匯集成給“好老師的100條建議”。每月一會,讓我們以“好老師”為鏡,知興替,明得失,共襄成長。
課堂是一塊聚集地,所有課程都在課堂上集合;課堂又是一塊高地,貫通、融合在課堂里生成。課堂是真課改、假課改的分水嶺,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試金石,是學生成長的主陣地。
論及課堂非談教師不可,始于2001年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確立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根本尺度——教是為了教會學生學會學,教學應該以學習為中心,教是為了不教。學生的“學”一下子站到了教學的潮頭。但這并不妨礙教師的“教”,只有“學”而無“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教是為了不教”才是從本質上體現教的最高和最終價值。所以,課改的未來在課堂,歸根到底在教師。
在課改過程中,學科育人、教學育人如何科學有效落實在教育教學全過程?教師都清楚,課堂教學要發(fā)生根本改變必須從以知識為中心轉向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通過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與發(fā)展落實育人根本問題。
所以,課改的未來在教師。教師如何突破當下困境,推動未來課改?不妨從以下幾點提前規(guī)劃,提前著力。一是把握總方向。學科育人、教學育人必須基于學科特質,充分開發(fā)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二是學科育人、教學育人必須加強學科育德,要幫助教師明確學科育德是一道必答題而非選答題,也不是一道附加題。三是學科育人、教學育人重在處理好知識學習與育人的關系,知識應包含著充分的育人元素。課改不是排除知識,相反,作為人類認識成果的結晶,知識是理性、智慧、邏輯以及情感的載體與化身。知識本身蘊含著育人價值。問題是如何讓知識“活”起來,“活”在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四是學科育人、教學育人是一個完整的概念和過程,它以整體性、結構性的力量培育人,不僅是思政、道德教育,還包括細致、認真、專注的態(tài)度,理性思考的能力,與他人合作的精神,等等。未來,教師應努力實現在學科教學改革中走向育人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