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年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有好幾年元宵,朱淑真上街看完燈回來都會寫日記?!澳衬暝ΑL鞖獠缓?,沉沉春雨暗皇州”?!澳衬暝?。今天玩嗨了,歸來禁漏已逾三四”。當時她如何會想到,“朱淑真的元夕”會成為一樁八百年糾纏不休的文字懸案,到今天也沒有人理清。明人楊慎編《詞品》的時候,把《生查子·元夕》歸入朱淑真名下,并評論說:寫得不錯,但不是正經(jīng)人寫的。馮夢龍編《情史》、朱彝尊和汪森編《詞綜》也都歸到朱淑真名下,并由此實錘朱淑真“與人幽會”的“不貞”。也有人說這首詞是歐陽修寫的。朱淑真的一生布滿了謎團。
一
朱淑真的故事,要從她的一篇詩中發(fā)掘:“曠軒瀟灑正東偏,屏棄囂塵聚簡編。美璞莫辭雕作器,涓流終見積成淵。謝班難繼予慚甚,顏孟堪希子勉旃。鴻鵠羽丁當養(yǎng)就,飛騰早晚看沖天。”——《賀人移學東軒》
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沒有結局的愛情故事,朱淑真是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朱淑真雖然沒有李清照名氣大,但是她的詩詞所表達出來的才氣,卻一點也不比李清照弱。兩個人都是宋朝人,但是朱淑真死后進不了族譜,導致她的確切生卒年代,無從考察。
史學家說起朱淑真,也只能用“南宋初年”,或錢塘(今浙江杭州),或“浙中海寧”之地生人,祖籍安徽歙州(今安徽歙縣),據(jù)說為朱熹侄女,這類模糊之詞,來介紹這個才華橫溢的悲情女子。
詩中的“曠軒”,是朱家園林的東鄰。而建于北宋末年的朱家園林,坐落在浙江錢塘,也就是當今的杭州城南。朱淑真出生后,這個園林就成了她嬉戲、靜處、培養(yǎng)創(chuàng)作靈感的絕佳之地。世代為官的朱家,亦是錢塘一帶的書香門第。在家庭的日夜熏陶下,朱淑真想不滿腹詩書都難。
因為自小受父親溺愛,并且用心栽培,到了稍微懂事的時候,朱淑真不但精通詩詞、繪畫,還通曉韻律。詞作中,有反映無憂無慮生活的愜意:“獨自憑欄無個事,水風涼處讀殘書?!庇蟹畔職垥?,沿街巷看燕舞春風的閑適:“春巷夭桃吐絳英,春衣初試薄羅輕。風和煙暖燕巢成?!?/p>
就在這個時候,父親世交的兒子,進入了她的生活中。少年為了參加科舉,競爭萬人矚目的狀元,搬進了“曠軒”里備考。兩家淵源頗深,兩個孩子原本就不生疏,所以僅一墻之隔的朱家花園,便成了兩個孩子比拼詩詞歌賦的好場所。男孩家學篤厚,朱淑真辭賦純熟,比著比著,便互相萌生情愫,很快確定了戀人關系。深陷熱戀中的朱淑真,對愛人賦予了極大的期望,在詩中她有點遺憾,自己是比不了歷史有名的才女那般博學多才了,但是你一定要堅信:“鴻鵠羽丁當養(yǎng)就,飛騰早晚看沖天”。我看好你哦!
京城大考臨近,戀人要遠行了。殷殷相送的朱淑真,未免心中升起萬般不舍。
風光緊急。三月俄三十。擬欲留連計無及。綠野煙愁露泣。倩誰寄語春宵。城頭畫鼓輕敲。繾綣臨岐囑咐,來年早到梅梢?!肚迤綐贰わL光緊急》
等著吧,真希望來年的梅花提前綻放,時間縮短了,與愛人相聚的日子,就不會遙遠??蓭啄曛?,有人千里捎書,男孩如斷線風箏一樣,不會回來了。至于不回來的原因,史料沒有記載。一段火熱的愛情,沒有等到花開時,便蔫了。朱淑真內(nèi)心痛苦極了,她多么想一覺睡去,沉浸在與初戀的歡娛夢幻中,永遠也不要醒啊。
二
轉眼,朱淑真已經(jīng)19歲了。在古代,這已屬大齡。父母眼見著女兒一天比一天憔悴,心下著急。給《斷腸集》寫序的魏仲恭說,朱淑真父母看人走了眼,把她嫁了個市井庸夫,終令朱淑真半生抑郁,怨恨而死。——這不靠譜。學者鄧紅梅推斷,她嫁的是紹興知府汪綱,說汪綱強于實干,拙于風月,和天真多情的朱淑真漸漸三觀不合,終于夫妻失和。
雖然不知朱淑真嫁的是誰,但從詩里看來,婚后很長一段時間,朱淑真還是和以前一樣快活,在她的東園、西樓、水閣、桂堂、依綠亭里過著無所事事的小日子。
夏日初長候,風欞暑夕眠。衣輕香汗透,睡重翠鬟偏。顰綠攢眉小,啼紅上臉鮮。起來無個事,纖手弄清泉?!断恼碜栽仭?/p>
她的詩里,還是寫滿了畫檐、珠簾、牙床、金鴨、乳燕、清泉這些小確信。她還曾分到上苑的牡丹花種,種在自家院子里。她嫁的,顯然是體面的官宦人家,而不是傖夫庸人。
她和她的夫君一開始的感情也是很不錯的。清人況周頤在《蕙風詞話》里說,朱淑真夫家姓氏失考。似初應禮部試,其后官江南者,淑真從宦,常往來吳越荊楚間。蜜月剛過,因不習慣于跟隨丈夫四處漂泊,朱淑真回了娘家。為了排遣相思,也為了試探丈夫能否讀懂自己的這顆玲瓏心,朱淑真給他寄了一封信。信上無字,盡是圈圈點點。
丈夫先是不解其意,后仔細翻閱,終于在那本一同寄來的書的書脊夾縫中找到了蠅頭小楷寫就的《相思詞》,不覺失笑。
相思欲寄無從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里。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
于是,他放下一切,立馬回到嬌妻身邊。這應該是夫妻倆相處時最和諧的一段時光了。
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夫妻失和了。失和的原因,也許是因為長久分離讓兩人的感情漸漸變淡,又或因為她多年無嗣,她的夫君最終納了妾。對于此,朱淑真想來是氣不過的。一氣之下,她寫詩嘲諷了妾。
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事休生連理枝。——《愁懷·其一》
清人況周頤的《蕙風詞話》里說這詩很像是“諷夫納姬之作”。她的夫君納妾時,也許還冠冕堂皇地找過理由,比如說她過于沉迷筆墨,不關心自己,云云,因此才有了下面的《自責二首》吧。
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悶無消遣只看詩,不見詩中話別離。添得情懷轉蕭索,始知伶俐不如癡?!蹲载煻住?/p>
她憤懣、失落、傷心,似乎是怪夫君,又似乎是在怪自己,但結局已成,她難以挽回。從此以后,她的詩詞里有了無盡的孤獨失意。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稖p字木蘭花·春怨》
三
朱淑真對婚姻失望至極,她和丈夫協(xié)議離婚,凈身出戶。不過朱淑真沒有選擇回家,而是應朋友魏玩之約,到了盛京汴梁。孀居汴梁的魏玩,是已故北宋末年宰相曾布的妻子。雖是女流,但魏玩的才氣,在當時名冠朝野。
魏玩將朱淑真視為異姓姐妹,留在自己府中,每日吟詩作對,把酒會友。朱淑真也對汴梁的都市生活,充滿了興趣。尤其是在魏玩的引見下,她認識了京城許多貴婦,從她們身上,體會到了錢塘無法匹敵的奢華和自由。
終日歌舞升平,迎來送往,讓朱淑真的視野開闊了不少。此時豐富多彩的日常,讓她的創(chuàng)作有了長足進步,而且一改田園牧野、睹燕思春的風格,變得歡快而京圈味十足了。
柳腰不被春拘管,鳳轉鸞回霞袖緩。舞徹伊州力不禁,筵前撲簌花飛滿。——《會魏夫人席上其三“滿”字韻》
這是在一次盛宴時,面對歌舞伎曼妙的舞姿,魏玩極為欣賞。魏玩回頭輕聲對朱淑真說:“如此輕歌曼舞,怡人之至,小妹可否依韻歌賦一番?”朱淑真聽了,微微一笑,稍事忖度,便依“飛、雪、滿、群、山”五字為韻,作詩五首。
上面這首,是依“滿”字韻,夸贊歌舞伎的舞姿,猶如脫離春光束縛的婀娜之柳,腰身靈動,長袖善舞如落花繽紛。一揮而就的辭賦,俏麗而又寫實,令魏夫人以及在座的賓客由衷贊嘆,擊掌和鳴。
心情好了,好運便接踵而至,通過魏玩的朋友圈,朱淑真遇到了發(fā)小藍顏。起先兩人只是互相問候,禮節(jié)性地寒暄。隨著關系的深入發(fā)展,朱淑真沖破了封建世俗的門禁,大膽地前進了一步: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清平樂·夏日游湖》
好一個勇敢女子,為了追求愛情,掙脫了封建世俗的禁錮。但是很不幸,她生長的那個泯滅自主情懷的時代。那些偽道家,甚至將朱淑真比作“泆女”,罵她極盡淫亂,不守婦道。
人生難得真情相擁,和愛人把酒賞月時的暢快,令人心情愉悅。朱淑真豁出去了,不再理會人言可畏。但是好景不長,正在兩個人傾心相愛,比翼雙飛時,戰(zhàn)亂開始了。朱淑真和戀人在戰(zhàn)亂中失散了。
流落汴京的朱淑真,孤苦無依。昔日邀朋喚友、歌舞升平不復存在,只剩獨自飲淚澆愁的無奈了。想想遠在江南的家中,尚有父母在。回家吧,回家也許還有溫情在。
四
但是朱淑真還是太天真了。
父母媒妁的合法婚姻,說丟棄就丟棄了,讓父母的顏面,何處安放?再者說了,朱淑真在京城同男人的親密舉動,早在鄰人中傳開了,市井議論實在太難聽了。丟人啊,大辱門風。盛怒的父母對于滿懷希望投奔回來的女兒沒有熱情相擁,只有怒目而視和冷言訓斥。
世事難違,戀人杳無蹤跡,除了淚和愁,朱淑真身無長物。她對生命絕望了。具體什么時間,史書沒有明示,關于她的死也有兩種傳說。
抑郁而終說:回家的朱淑真,沒有得到父母的眷顧。市井的污蔑和冷語,也令她無法面對,只能禁足閨中,凄凄慘慘。獨自在家中,沒有朋友,沒有親人噓寒問暖。
玉體金釵一樣嬌。背燈初解繡裙腰。衾寒枕冷夜香消。深院重關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和夢更無聊?!朵较场ご阂埂?/p>
朱淑真病了,父母雖然也遣人醫(yī)治,但是治身治不了心。藥到病不除,心死運已絕。在一個秋風蕭瑟的夜晚,朱淑真只身西游,了卻了人間煩惱。
還有一說,朱淑真投河自盡了。
誰家橫笛弄輕清,喚起離人枕上情。自是斷腸聽不得,非干吹出斷腸聲?!吨星锫劦选?/p>
屋外楊柳清風,笛聲悠揚,但是朱淑真已經(jīng)無意欣賞。對戀人的無盡思念,已經(jīng)令她肝腸寸斷。踏著曉露,追著笛聲,朱淑真緩步來到湖畔,沒有絲毫留戀地飛身躍入湖底。一代才女,帶著對世俗的抗拒,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朱淑真辭世了,封建意識根深蒂固的父親覺得女兒的作為太過有傷風化,死不足惜。氣恨之余,將她一生所作詩詞,隨著女兒的入殮,投入烈焰中。好在當時亦有慧眼識珠之士,遍訪知情者,極力搜羅,才讓朱淑真的部分詩篇得以存世。這個人叫魏仲恭。他經(jīng)過不斷地尋訪收集,終于集文成冊,促成一本《斷腸集》,使朱淑真的詩詞得以流傳至今。
想來,朱淑真在天之靈,也會對這位魏氏男子感激頗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