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甜甜 高雪 毛升
摘 要:中國夢作為現(xiàn)階段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的旗幟,既為高校思政課發(fā)揮立德樹人功能價值提供內(nèi)在動力,又為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指明新發(fā)展方向。中國夢融合了新時代的豐富元素,將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促進了高校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模式的轉換。
關鍵詞:中國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課程改革;地位和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4513(2023)-01-83-06
中國夢是基于對歷史的全面考量和對現(xiàn)實的深度思考提出的,是對青年一代將個人成長成才與民族命運緊密結合的價值訴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青年的命運,從來都同時代緊密相連,中國青年是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急先鋒?!睂崿F(xiàn)中國夢將是一場歷史接力賽,需要當代青年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持續(xù)奮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是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靈魂之課,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之課,承擔著理論武裝、價值塑造、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中國夢與高校思政課緊密相關,中國夢為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新視角,高校思政課為實現(xiàn)中國夢培養(yǎng)朝氣蓬勃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將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用中國夢的德育價值塑造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對講好、講活、講懂高校思政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中國夢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選擇
(一)中國夢有助于培養(yǎng)有歷史發(fā)展眼光和責任意識的時代新人
從歷史角度看,中國夢承接著中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對歷史夢想的繼承和發(fā)展。中國夢蘊含著繼承發(fā)展的功能,必須結合時代語境,把握好繼承—發(fā)展—超越的邏輯主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毙轮袊闪⒑螅袊伯a(chǎn)黨立足國情,帶領中國人民建設全面小康夢、共同富裕夢、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夢?;仡欀袊鴫舻臍v史發(fā)展脈絡,中國夢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時期的內(nèi)涵和時代特點各不相同。但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即實現(xiàn)中國夢??梢哉f,中國夢的歷史邏輯就是民族復興的近代尋夢、現(xiàn)代筑夢、當代圓夢的接力進程。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結合國情,立足實踐,提出中國夢:“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xiàn)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tǒng)。”從習近平總書記話語譜系來分析,中國夢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歷史內(nèi)涵、實踐內(nèi)涵和時代內(nèi)涵。當代中國正處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歷史始終在不斷向前發(fā)展,而中國夢的歷史內(nèi)涵、實踐內(nèi)涵和時代內(nèi)涵也將隨著中國的發(fā)展不斷推進和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有貫通古今的大歷史觀,需要在揭露歷史事件的時空聯(lián)系中總結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幫助青年學生樹立大歷史觀。歷史是一面鏡子既照亮現(xiàn)實又照亮未來,越是向前走,越是往上攀,越是要從走過的路中汲取智慧、增添力量。就此來看,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課,有助于培養(yǎng)有歷史發(fā)展眼光和責任意識的時代新人。第一,擁有以歷史為基底的厚重底蘊,能以詳實的史料真實而客觀地回溯還原歷史,科學評價歷史上重大歷史事件。這對歷史虛無主義者在歷史事件上發(fā)表的錯誤言論能做出精準有力回擊,進而滌蕩虛無主義的歷史迷霧。第二,有助于學生自覺汲取歷史經(jīng)驗和歷史智慧典范,把握歷史發(fā)展潮流,洞察歷史發(fā)展真諦,引導青年學生理清歷史發(fā)展語境,帶領青年學生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行。第三,有助于帶領青年學生回到歷史的“深處”和歷史的“現(xiàn)場”,從“現(xiàn)實歷史”出發(fā),清除唯心主義流派對歷史的污蔑,破除歷史虛無主義唯心史觀。
(二)中國夢有助于培養(yǎng)具備世界眼光和勇?lián)鷷r代責任的時代新人
從世界角度看,中國夢具有強大的交流功能,是連接中國與世界互通的橋梁。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快速推進,全球化發(fā)展大趨勢不可阻擋,沒有國家能夠在發(fā)展的道路上獨善其身。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征程中,中國堅持與世界各國人民命運與共,促進世界與中國共同發(fā)展。站在世界歷史高度,中國夢既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取向,又具有兼濟天下的世界眼光。中國夢與世界夢擁有情感共鳴的互通點,中國夢要實現(xiàn)的是“兼濟天下”的世界夢想。中國夢直面當代人類文明困境,表明中國將會給人類文明帶來和平發(fā)展的新圖景,公平正義的新趨勢,消除人類關于命運發(fā)展的不安。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新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面對世界之變、中國之變、人民之呼,中國夢堅持探索出的是互利合作、共同參與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道路。這一發(fā)展道路是對資本主義主導的單線性現(xiàn)代化道路的根本超越,同時又完全區(qū)別于傳統(tǒng)蘇聯(lián)式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道路。實現(xiàn)中國夢走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道路,以互利共贏的價值取向為基準,反對“國強必霸”的歷史發(fā)展邏輯,有助于消除國際社會質疑中國的聲音,使中國夢被世界人民認可。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有廣闊的世界大視野,賦予青年學生開闊的世界大眼界和高遠的大格局。當今世界各種文化思潮相互碰撞,青年學生不可避免會在理想和現(xiàn)實、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學生經(jīng)常會把國外的事情同國內(nèi)的情況聯(lián)系起來,這個過程就會產(chǎn)生一些疑惑。學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課要講清楚的重點。要善于利用國內(nèi)外的事實、案例、素材,在比較中回答學生的疑惑,既不封閉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導學生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鑒別中明辨是非。”中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基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全球治理危機的世界背景,立足中國實踐提出的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大戰(zhàn)略,擁有廣闊的世界歷史視野。把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課,要自覺把中國夢和世界夢結合起來,塑造青年學生國際戰(zhàn)略思維和世界歷史視野,告誡青年學生既要讀圣賢書,更要聞窗外事。志存高遠方能登高望遠,胸懷天下才可大展宏圖。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課,立足時代大背景講清楚中國夢的科學內(nèi)涵,引導青年學生樹立國際局勢的大局觀意識,有助于培養(yǎng)具備世界眼光和勇?lián)鷷r代責任的時代新人。
(三)中國夢有助于培養(yǎng)兼具遠大抱負和踏實作風的時代新人
從實踐的角度看,中國夢擁有強大的聚合功能,是聚集14億人民勇于追夢的壓艙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每一個人既是夢想家又是實干家,既要胸懷理想又要腳踏實地,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實,把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任務落實好,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夢想奮進。如果只是紙上談兵而不真抓實干,再宏偉的藍圖都會落空,再美好的夢想也不可能成真?!痹趭^力實現(xiàn)中國夢的征程中,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中國人民面對重重困難,迎難而上、自強不息、攻堅克難,形成了振奮人心的中國精神。在中國夢偉大實踐中形成的中國精神,既是激勵中華兒女敢于有夢、勇于逐夢、奮力筑夢的精神支撐,又是喚醒青年學生自尊心、凝聚青年學生自覺意識、激發(fā)青年學生奮斗之心的動力之源。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中華民族有今天的光明前景,靠的是全體中華兒女鍥而不舍的艱苦奮斗。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需承擔賡續(xù)精神血脈的歷史使命,將精神價值轉化為激勵青年學生前進的實踐動力。樹立遠大理想、追求進步,是青年學生最寶貴的精神特質,也是黨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課,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國精神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促進中國精神進課堂、進頭腦、進行為,引導青年學生從中國精神中汲取力量,筑牢青年學生的信仰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青年是常為新的,最具創(chuàng)新熱情,最具創(chuàng)新動力。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獻。”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課,從豐富的歷史素材和歷史人物中發(fā)掘出寶貴的精神資源和精神財富,能夠喚醒、凝聚埋在青年學生骨血里的奮斗精神,給予青年學生精神感召和精神指引,為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夢想培養(yǎng)兼具遠大抱負和勇?lián)厝蔚臅r代新人。
二、中國夢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時效性的根本要求
(一)中國夢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親和力
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藝術,構造生動活潑的話語體系,對增強高校思政課時效性極為重要。高校思政課具有綜合性和抽象性的學科特征,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青年學生不愿意學、不主動學,這阻礙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痹捳Z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因子,話語的質量狀況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有很大影響。面對高校思政課發(fā)展中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只有與時代發(fā)展同步,緊扣青年學生的思想現(xiàn)狀和心理需求,轉變高校思政課的話語模式,不斷增強高校思政課的話語親和力,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才能切實提升。
中國夢自正式提出以來,迅速成為一個流行詞匯,如同一根繩子,把全國人民綁在一起。中國夢不是簡單枯燥的理論,而有著融合新時代特征、切合實際的新鮮內(nèi)容。中國夢帶有具象化特質,在政治領域和社會領域都可具象為適應大眾傳播需要的各種形式的具體敘事。中國夢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全國人民傳達了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共同理想,具有強烈的大眾色彩,更容易被人民大眾認同、理解。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課,有助于高校思政課教師用直白淺顯的語言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賦予高校思政課溫暖的現(xiàn)實力量和濃烈的時代共鳴,增強高校思政課的話語親和力。
(二)中國夢有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實效
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深度,做到“因事而化”,首先要從教育對象入手,了解青年學生特征,關注青年學生的思想,將教學內(nèi)容融入青年學生的思想需求。這是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首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备咝K颊n的主體和對象都是青年學生。青年學生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評價者。青年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青年學生的認知基礎、青年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對思政課教師所傳播理論的認同程度,都對高校思政課課堂質量的育人實效有巨大影響。
高校思政課提質增效離不開受教育者情感共鳴的激發(fā),這要求思政課教師要以情感人、用情育人,將思想引導和情感催化有機結合。中國夢蘊涵高尚的道德情操,流芳的民族精神,誠摯的民族情感,既是連接人們情感共鳴的重要因素,又是引發(fā)青年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有效催化劑。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課,高校思政課教師緊扣青年學生思想脈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活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故事,有助于引起青年學生情感共鳴,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魅力。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課,將教學的“主角”交給青年學生,從“要我聽”轉變?yōu)椤拔乙牎保瑥摹拔乙牎鞭D變?yōu)椤拔乙觥?,能夠真正實現(xiàn)思政課由課本的情感激發(fā)到實踐的具體轉化。
(三)中國夢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問題意識
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事”“時”“勢”,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堅持以問題意識為教學導向。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始終與問題意識緊密相連,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注意時事變化,拓展知識視野,融會貫通不同學科,提高問題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并從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在橫向上,高校思政課教師需具備廣泛的世界視角,充分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在中外比較中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yōu)勢。在縱向上,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善于聯(lián)系國內(nèi)外實際,從世界歷史悠久的社會制度更替中把握社會主義發(fā)展趨勢。
中國夢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推進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一條重要經(jīng)驗。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課,要緊扣社會時代變化,圍繞社會變遷,與時俱進引入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最新課題內(nèi)容,激發(fā)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問題意識和使命意識。中國夢融入高校思政課,一方面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關注理論問題,立足中國夢尋找教學課題和熱點,深入講解中國夢的科學內(nèi)涵,回答青年學生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疑惑,筑牢青年學生的思想防線。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關注現(xiàn)實問題,結合時事講清楚中國夢擁有的家國情懷,用厚重的家國感情喚起青年學生的使命認同,從而完成高校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根本任務。
三、中國夢是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實需要
(一)中國夢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
高校思政課肩負起弘揚時代主題的歷史使命和職責,關乎教育的現(xiàn)代化,關乎青年學生價值的培育,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因此,必須與時俱進推進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要依據(jù)社會變革,依據(jù)對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趨勢的理解和把握,講清楚黨的最新路線、方針、政策。同時,必須承前啟后,既要搞好基礎資源和基礎條件的挖掘、轉化,也要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有效連接,實現(xiàn)“基礎”與“前沿”的有效對接,探索適應社會發(fā)展和時代變化的新模式。
中國夢與高校思政課存在較強的融合性,這個融合不僅反映了政治層面的要求,又是緊跟時代潮流、適應時代特征的表現(xiàn)。中國夢為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契機,開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起點,推動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新突破。中國夢為新時期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了理論指導和精神武器,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課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使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既與時俱進,又樹立全局觀念,既統(tǒng)籌推進,又抓好關鍵環(huán)節(jié)。
(二)中國夢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教學是過河,方法是橋梁,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方法對頭是關鍵。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應堅持在改革中提高,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緊跟時代發(fā)展進程,理性審視和精準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和最新問題。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必須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建造多維度、多元化、多方位的實踐育人系統(tǒng),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密切連接。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改革教學理念、拓展實踐教學方法、豐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升實踐育人實效。
中國夢推動了高校思政課教學理念的更新。將中國夢作為精神之基和價值引領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全過程,能夠打破原有的依時間、空間為主順序的教學理念。圍繞中國夢這條主線,將教材體系轉變?yōu)榻虒W體系。依據(jù)中國夢科學內(nèi)涵,設計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教學課題。依托多媒體傳播中國夢發(fā)展理念,將新媒體平臺和高校思政課相結合,使高校思政課講課方式不單薄,從而使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更為靈活。此外,圍繞中國夢深入挖掘內(nèi)涵豐富的中國夢實踐教育資源,還可以拓展高校思政課教學環(huán)節(jié),讓中國夢潛移默化融入校園文化生活,整體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三)中國夢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nèi)容的更新
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內(nèi)容的改革創(chuàng)新,要力爭“內(nèi)容為王”,做到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tǒng)一。高校思政課目的不是讓青年學生接收表面知識,而是用理論教育人、引導人,塑造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高校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相對固定,但由于時代發(fā)展迅速,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更新課堂內(nèi)容,深入挖掘鮮活思想和新鮮內(nèi)容,切實掌握時代發(fā)展的“脈搏”。
用新鮮的時代素材充實教學內(nèi)容,尋找中國夢與高校思政課的契合點,破除思政課“假大空”的形象極為重要?!端枷氲赖屡c法治》課程需將中國夢與青年學生的歷史使命結合起來,使中國夢的生命力直觸青年學生靈魂深處,提升青年學生自覺為美好生活奮斗的行動力?!吨袊F(xiàn)代史綱要》課程可以立足歷史和實踐,從歷史脈絡和現(xiàn)實維度來看中國夢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歷史的主線和主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要清晰認識中國夢始終和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一脈相承,講清楚中國夢就是講清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內(nèi)涵?!睹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要把中國夢作為理論引領和精神之基納入教學的全過程。同時,還要加強不同思政課之間內(nèi)容的銜接研究,統(tǒng)籌做好中國夢與高校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銜接,保證課程教育的目標和青年學生發(fā)展目標相契合,提升高校思政課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的實質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6.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88.
[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14.
[5]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381.
[6]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3.
[7]習近平.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22-5-11(2).
[8]習近平.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N].中國教育報,2019-03-23(1).
[9]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30.
[10]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11]人民日報評論員.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9-3-20(1).
[12]王智慧.“中國夢”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初探[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80-84.
[13]習近平.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diào):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Chinese Drea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U Tiantian, GAO Xue, MAO Sheng
(School of Marxism, 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 ??The Chinese Dream, as the bann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governance at the present stage, not only provides the inner impetu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lay the function value of moral cultivation, but also points out the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hinese Dream integrates the rich elements of the new era, integrates the whole Chinese dream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updating of the teaching ide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l.
Keywords:The Chinese Drea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lide tree; curriculum reform; statusandrole
(責任編輯:馬曉穎)
收稿日期:2022年05月29日
作者簡介:盧甜甜(1994-),女,甘肅隴南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高 雪(1996-),女,吉林白山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毛 升(1976-),男,寧夏鹽池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痦椖浚?/p>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百年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和實踐原創(chuàng)性研究”(20BKS024);寧夏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專項資助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研究”(XZX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