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謝無量與蜀學

2023-05-30 10:48舒大剛
文史雜志 2023年2期

舒大剛

摘 要:謝無量在蜀中的教學、學術和交誼活動,推動了近世四川教育與學術的發(fā)展。他提出“蜀有學,先于中原”;“儒之學蜀人所創(chuàng)”;“道者蜀人所創(chuàng)”;“釋家者異邦之學,蜀所傳者二宗(禪宗、華嚴宗)”;“文章惟蜀士獨盛”等諸說,既振聾發(fā)聵,又持之有據,值得今人深思而熟究。

關鍵詞:四川國學院;《蜀學會敘》;蜀人貢獻

謝無量(1884—1964),四川樂至人,原名蒙,字大澄,號希范,后易名沉,字無量,以字行,別署嗇庵;祖籍四川梓潼縣白云鄉(xiāng),生于四川樂至北三里鄉(xiāng),長于安徽蕪湖;近代杰出學者、詩人、書法家;曾與至交馬一浮等人創(chuàng)辦“支那翻譯會社”,參與創(chuàng)辦《翻譯世界》雜志?!啊短K報》案”后,他逃亡日本,補習日、英、德文,與馬一浮至杭州,通覽文瀾閣《四庫全書》。謝無量曾任四川存古學堂監(jiān)督、四川國學館校長,精熟哲學、文學、史學、禪學、理學、文法、教育等,1914年至1917年入中華書局,編著《(新制)哲學大要》《(新制)哲學大要參考書》《倫理學精義》《陽明學派》《王充哲學》等著作。民國時期,謝無量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特務秘書、參議長、黃埔軍校教官等職;還曾任教于廣州大學、南京東南大學、上海中國公學、四川大學,并曾講學于樂山復性書院。新中國成立后,謝無量歷任川西博物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等職。

一、謝無量的“蜀學”活動

謝無量于1884年(清光緒九年)生于蜀中,長于安徽蕪湖,諳熟蜀中掌故和近代新學,熱衷表彰和發(fā)展“蜀學”,對近代蜀學的發(fā)展寄情甚殷、推動甚力。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年方24歲的謝無量在任北京《京報》主筆時,因寫時評揭露權貴腐敗行為而遭受打擊,于是潛離京城,到達上海,與川籍進步人士、四川省城高等學堂總理周鳳翔(1860—1927,字紫庭)等,恢復原由楊銳、劉光第等人于1898年3月在北京創(chuàng)立、后因戊戌政變而關閉的“蜀學會”,以與同年由宋育仁、廖平等人發(fā)起成立于成都的四川“蜀學會”遙相呼應。他撰寫《蜀學會敘》,積極宣傳蜀學精神,倡導蜀學活動,鼓吹蜀學振興。

1908年至1909年,謝無量在上海翻譯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的著作,先后與于右任、范光啟(鴻仙)創(chuàng)辦《民呼日報》《民吁日報》。1909年10月,四川咨議局成立,蒲殿俊(1875—1934)為議長、羅綸(1876—1930)為副議長。謝無量與張瀾(1872—1955)等一起參加立憲運動,曾受托撰寫《國會請愿書》。同年,謝無量至南京,和太虛(1889—1947)同入楊文會(1837—1911)門下,在金陵刻經處“祇園精舍”學佛。

1910年(宣統(tǒng)二年),四川效法張之洞“存古學堂”成例,也在成都開辦“存古學堂”。是年夏歷七月二十二日,存古學堂開學典禮舉行,川省總督趙爾巽(1844—1927)親臨會場講話以示重視,謝無量與徐炯(字子休)也發(fā)表演說。學堂校址設在成都外南黌門街國學巷楊遇春(1761—1837)故宅(今成都十六中址)。次年3月末,經華陽喬樹楠(1849—1917,學部左丞、法政學堂首創(chuàng)者)、彭山周紫庭等推薦,趙啟霖禮聘謝無量出任四川存古學堂監(jiān)督(校長)。謝無量擬定教學計劃,從本年下學期起,“先行試辦預科一年”。4月份,舉行入學考試,名額100人,而全省報名參考者800余人。經過嚴格甄選,首輪錄取70余人、備取50余人;后經一再補考,所錄也不過90余人,可見存古學堂的開辦廣受歡迎而錄取甚嚴。11月6日,馬一浮致信謝無量,祝賀謝無量任存古學堂監(jiān)督。

是年7月,《蜀報》創(chuàng)刊于成都,謝無量與蒲殿俊、蕭湘、廖平、吳之英、吳虞(1872—1949)等,有詩文發(fā)表于該報。

1911年(宣統(tǒng)三年)6月17日,四川保路同志會在成都成立,謝無量與張瀾等人參加保路運動。前月22日,劉師培(1884—1919)隨川漢、粵漢鐵路大臣端方(1861—1911)入川。11月27日(夏歷十月初七日),端方在資州(今四川資中)被新軍嘩變殺死,劉師培亦被四川軍政府資州軍政分府拘押(后經四川各界名人聯(lián)保、孫中山特批獲釋)。12月15日(十一月二十五日),廖平、吳虞至謝無量處,并與劉師培晤談。

1912年(民國元年)1月,四川軍政府將前大漢四川軍政府樞密院改組為國學院,擬以此整理四川文獻、編寫光復史,院址在成都城東三圣街。2月,存古學堂改名為四川國學館,謝無量仍任校長。6月,國學院與存古學堂合并,遷入存古學堂院內,并稱“四川國學院”。9月,四川國學院聘請吳之英擔任四川國學院院正,謝無量、劉師培任院副,浙江樓黎然、溫江曾學傳、井研廖平、新繁曾瀛、資中李堯勛、天全楊贊襄、成都大慈寺大和尚釋圓乘和謝無量8人為院員。謝無量在存古學堂、國學院時期的弟子,有名字可考、事跡可述的就有:鄧宜賢、胡忠淵、蒙文通、曾爾康、陸耆那、向宗魯、彭云生、楊潤三、廖宗澤、劉民權、楊叔明等,其中有的當時就選為國學學校老師,有的則繼續(xù)在學術領域耕耘,如蒙文通、向宗魯?shù)?,卒成一代大師。這與謝先生開風氣之先不無關系。馮其庸先生說:“此后謝無量即致力于教學事業(yè)和學術研究,開始學術著作,并任四川存古學堂的監(jiān)督(校長)。辦學卓有建樹,為士林所稱道?!盵1]

1912年9月,劉師培、謝無量、廖平、吳虞等共同發(fā)起成立“四川國學會”,附設于國學館,會刊《四川國學雜志》(月刊)在成都出版(后改為《國學薈編》),廖平、劉師培、謝無量等均在該刊發(fā)表論著。自本年10月至次年1月,謝無量在《四川國學雜志》第2—5號連載《蜀易系傳(蜀學系傳之一)》(第3號改名為《易學系傳》)。

1913年(民國2年)2月,《四川國學雜志》第6號刊載謝無量據《蜀學會敘》改寫的《蜀學原始論》。4月,謝無量因病離開學校,又辭院副之職。吳之英極力挽留,希望謝無量病愈后繼續(xù)任職。謝無量在存古學堂及國學院時期的弟子有蒙文通、王光祈等知名人物。5月,吳之英因積勞成疾,上書尹昌衡、張培爵(1876—1915),請辭院正之職,并薦賢舉能。臨行,吳之英捐銀元900圓給國學院,謝無量曾撰書一聯(lián)贈吳之英。謝無量撰《匡謬正俗校證》,劉師培作序,本年6月20日發(fā)表于《四川國學雜志》第10號。

7月,謝無量病愈,至南方各省游歷,然后經上海轉歸蕪湖。此前6月,劉師培亦離開成都,于9月在上海與謝無量見面,并有詩贈謝無量。自后至1924年間,謝無量主要寓居上海,撰寫大量學術著作和大中學教材,其間很少公開活動。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謝無量常與存古學堂時期的學生王光祈通訊聯(lián)系。王光祈在京受到壓力,謝無量去信支持鼓勵。王光祈赴德深造,謝無量賦詩送別,黽勉有加。王氏終成一代音樂大師。1921年8月,胡適到上海拜訪謝無量。謝與其在新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上看法不同。

1924年(民國13年)5月19日,謝無量被孫中山任命為元帥府大本營特務秘書(即機要秘書),9月12日改任大本營參議。是時孫中山籌謀北伐,謝無量有時也參與其事。本年秋(9月),孫中山派遣謝無量、孫科、陳劍如等為代表,持其親筆信至沈陽會見張作霖,然后至天津說服段祺瑞。閱一月余,段祺瑞、張作霖與孫中山達成協(xié)定,形成“三角聯(lián)盟”,在一定程度上對內戰(zhàn)有所抑制。

10月,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電邀孫中山北上。11月17日,孫中山由廣州抵達上海,11月21日離滬(經日本)北上,于12月4日到達天津。在上海時,孫中山電邀謝無量由廣州到天津。謝無量至天津時,孫中山已病危。謝無量臨床守候,護送孫中山至北京。次年2月20日,孫中山自遷入行館后,各方慰問者絡繹不絕,均由喻毓西、楊杏佛、謝無量、鄧孟碩、陳劍如諸人分任招待。3月12日,孫中山病逝于北京。謝無量悲痛不已,作詩、聯(lián)痛悼?!爸x無量在京時,與北大教授李大釗、張奚若等往還,陳毅、劉伯承曾往訪謝無量?!痹跒閷O中山“送葬時,謝無量與陳毅并列而行。他與陳毅說‘光靠這些人不行(指走在前面的國民黨高官),陳毅深善其說?!盵2]

孫中山去世后,蔣介石(1887—1975)、汪精衛(wèi)(1883—1944)執(zhí)掌大權,謝無量頗失望。故從1926年起,謝無量有些沉默,轉而潛心致志,將大部分精力用于教育、學術和藝術,轉教于南京東南大學(后名中央大學)、上海中國公學。

1930年(民國19年),于右任任監(jiān)察院院長,邀請故交謝無量出任監(jiān)察院監(jiān)察委員;但他從未監(jiān)察事務,仍然潛心于古典詩詞和哲學。次年九一八事變后,謝無量、阿英(1900—1977)等在上海創(chuàng)辦《國難月刊》。謝無量主張改組政府,四處宣傳,堅持抗日。1938年(民國27年)春,謝無量應邀赴澳門、香港講學,在香港病倒,陳雪湄(1911—1994)到香港護理謝無量,后來二人在香港結縭為夫妻。

1939年(民國28年),謝無量好友馬一浮在樂山創(chuàng)辦復性書院。9月,書院正式開學,聘請謝無量擔任主講。1940年(民國29年),謝無量夫婦由香港出發(fā),取道廣西、衡陽,回到重慶、成都。在1940年12月和1941年6月,謝無量曾經兩次至(樂山)復性書院,“由學生自由提問,隨機講學”。復性書院時期,謝先生的弟子有金景芳、張德均、張立民等,后皆成為20世紀重要史學家。

1943年(民國32年)5月29日,成都文化界在皇城悼念詩人吳芳吉(1896—1932),參加者有蒙文通、李劼人、向楚、張采芹等。謝無量在會上發(fā)言,沉痛哀悼吳芳吉。經謝無量昔日的學生、四川大學蒙文通教授推薦,謝無量任四川大學(城內部)中文系主任。

1944年(民國33年)1月25日,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覽在成都舉行。謝無量、張群、林思進、蒙文通、陳寅恪、沈尹默、葉紹鈞、聞宥、劉開渠、馮漢驥、周太玄等人紛紛著文評價敦煌壁畫、張大千敦煌壁畫展及其成就。2月,歐陽漸病逝于四川江津支那內學院蜀院,謝無量遙寄一聯(lián)致哀。8月13日,四川省文獻整理委員會在成都召開第一次會議。張群任主任,李肇甫、蒙文通、謝無量等任委員。11月,蒙文通著《儒學五論》由(成都)路明書店出版,封面書名由謝無量題簽。年底,《大義周刊》創(chuàng)刊,謝無量是發(fā)起人之一。

1945年(民國34年)1月8日,劉得天(1901—1954)陪吳宓(1894—1978)訪謁謝無量。次年3月11日,劉道龢(1912—1999)、高文、姜仲英、黃佩蓮聯(lián)合宴請成都名流,客人有林思進(1873—1953)、謝無量、吳宓等。

1947年(民國36年)國民政府圈定謝無量為樂至縣國民大會代表候選人。9月,謝無量回樂至縣競選,并游覽故鄉(xiāng)山水。次年,謝無量至南京參加國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他往南京鼓樓醫(yī)院,以心臟病為名,很少參加會議,并謝絕各種宴會。選舉總統(tǒng)時,他只投居正(1876—1951)一票,未選蔣介石(1887—1975)。會議未結束,謝無量以病假去上海。在上海、南京期間,謝無量常與章士釗、江庸、沈尹默、王自興往來,閑論文史、書畫。直到次年2月,他才從上海返重慶,接受熊克武、但懋辛等所組建的中國公學的邀請,任中國公學文學院院長,主講“五四”以來的新文學成就。8—9月,謝無量、梁漱溟、羅庸等避暑于重慶北碚縉云山,并修習藏密功法。中秋后(10月),回到成都,住成都慈惠堂街37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新中國成立后,四川省人民政府聘請謝無量為川西文物保管會主任委員。1951年,他受聘為川西行署參事、川西博物館館長,次年又任四川博物館館長、四川省政協(xié)委員、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1955年7月,他應邀參與成都杜甫草堂重修后舉辦的第一次文物展覽,撰對聯(lián)(集杜詩而成)一副,并留墨寶《宣示表》《蘭亭序》,且填《百字令》一闋。

1956年1月,謝無量以特約委員身份,入京參加全國政協(xié)第二屆第二次會議,會晤黃炎培、章士釗、張奚若、葉恭綽、高一涵等故交。其間,謝無量受到毛澤東主席(1893—1976)接見,并獲邀合影留念。8月,由周恩來總理(1898—1976)提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吳玉章(1878—1966)聘請謝無量為特約教授和顧問?!爸x無量先生到來后,吳老(玉章校長)親自安排他在語言教研室,并囑咐因謝老年紀大了,有?。ㄖx老虛歲七十三歲,有心臟病),不向全校學生開課,最多與教研室青年老師座談教學和經驗?!盵3]馮其庸等青年老師,多得他的指授。自后謝無量未再回川,直到1964年12月去世,享年81歲。

綜觀謝無量的“蜀學”活動,首先是恢復“蜀學會”,起草《會敘》,大力鼓吹“蜀學”復興;二是開辦存古學堂,并為學堂制訂培養(yǎng)方案,嚴格選拔人才,為蜀中儲備了大批杰出人才;三是與學人交流,繁榮了學術活動;四是應聘樂山復性書院、重慶中國公學、成都四川大學等教育機構,繼續(xù)為蜀中培養(yǎng)人才;五是主持川西博物館、四川博物館建設,為四川博物事業(yè)作出貢獻;六是游歷巴蜀山水,吟誦作聯(lián),提升和優(yōu)化了巴蜀名勝古跡。

二、系統(tǒng)謀劃“蜀學”發(fā)展

“蜀學”一詞形成于兩漢三國之際,但“蜀學”歷史幾乎與中原文化并行發(fā)展。 “蜀學”博大包容,內涵豐富,三教九流,經史子集,無所不有。“蜀士”富于創(chuàng)造,敢為人先,踔厲蹈奮,領袖群儒。大禹湮洪水,涂山啟南音,相如擅大賦,李白妙文章,東坡起古文,升庵博四部,故有“蜀學比齊魯”“文章冠天下”之說。

在歷史轉折時期,“蜀學”常常被用來推陳出新,號令天下。19世紀末葉,內憂外患的形勢,促使一批有識之士猛然警醒,以學言政,呼吁改革。1898年在京蜀人楊銳、劉光第等人在北京四川會館成立“蜀學會”,與粵學會、閩學會、關學會等偕行,講學議政,揮斥方遒。次年4月12日,在地方性學會基礎上,有志之士聯(lián)合成立“保國會”,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變法維新輿論宣傳,推動“戊戌變法”蓬勃開展。不幸由于保守派反撲,百日維新失敗,維新人士或被誅殺,或逃亡海外。各地學會紛紛解體,偃旗息鼓。

時隔五六年,謝無量與一批進步人士在上?;謴汀笆駥W會”,并撰《蜀學會敘》,更加系統(tǒng)地重申學會宗旨、“蜀學”精神和“蜀學”振興計劃。該《敘》自謂:“承命制序,期檢押蜀學逸義,明立會之本,貽吾黨君子,庶稽古文,贊厲方來爾”,即是當時情況的真實寫照。

《蜀學會敘》全文七千余言,分《敘揵》《敘通》《敘禮》三個部分,意謂“守其固有之學,謂之《揵》;明其未有之學,謂之《通》;成揵成通而致于其極者,謂之《禮》?!笔怯谩稊b》來講巴蜀“固有之學”,提綱挈領地介紹蜀學已有歷史和輝煌,借以振奮人心、增強自信;用《敘通》來講巴蜀“未有之學”,放眼世界,引入西方近代學術,指明“蜀學”努力方向;用《敘禮》來講會規(guī),“禮”即制度,專講為達至上述目標而當執(zhí)行的管理規(guī)范和近期目標,相當于學會“章程”。

《蜀學會敘》先以油印方式散發(fā)(今國家圖書館有藏);繼又于1912年在《獨立周報》(第8期)發(fā)表。1913年《四川國學雜志》第6期發(fā)表謝著《蜀學原始論》(201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推出《蜀學》,伍文所輯“蜀學史料”亦錄此文);1914年《蜀風報》(第4、5期)發(fā)表謝著《蜀學發(fā)微》?!妒駥W原始論》乃《蜀學會敘》的《敘揵》部分,內容與原件大體一致。

在《敘通》部分,本著《周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精神,謝無量以其開闊博大的視野,將當時西方的近現(xiàn)代學術統(tǒng)統(tǒng)拿來進行分類介紹?!稊ⅰ氛f:“天下國國相屬,大者數(shù)十,小者盈萬。哲人魁士,何地蔑有?各競智能,著書成文,彌綸當世,不可卒算。然吾觀其粲然者,則道致乎微眇,藝致乎巧上,無得而聞焉。俗殊辭異,不可不盡心。雖難遍明,要當習其文字,最重要者,古文則希臘、拉丁,今文則英、法、德、俄、意。達乎斯數(shù)者,可以言學矣。”要求大家先學習好各國語言,然后才能深入學習別國文化學術?!稊ⅰ吠瑫r運用中國“中庸”“形上”“形下”理念,將當時天下之學分為三等:

首先是“中庸之學”,為五類:一、文學literature;二、歷史history;三、地理geography;四、物理natural geography,統(tǒng)屬格致學physics,動物學zoology,植物學botany;五、數(shù)學mathematics,統(tǒng)代數(shù)幾何八線等。其統(tǒng)屬重學machinery,天文學astronomy,認為:“中庸之學易知,人多習之,入學之門也。”是即基礎性—通識性學科。

其次是“形而上學”,“為三派”:一、神學theological,統(tǒng)屬靈學Para psychics、魔術magic;二、哲學philosophy,統(tǒng)屬論理學logic、倫理學ethics、心理學psychology、美學philosophy of beauty;三、政治學politic,甲、群學sociology,統(tǒng)屬仁術 socialism,乙、計學economics,丙、法學law,統(tǒng)屬國家法national law、國際法nternational law,認為:“形而上學者,任理而弛說,遠者極幽微,近者化成天下,無體而用宏?!逼鋵崱靶味蠈W”就是理論性學科。

其三“形而下學”,“為九流”:一、化學chemistry;二、機械學equipment logy;三、電學electricity;四、礦學 mineralogy;五、冶學metallurgy;六、工藝學 manual and art;七、醫(yī)學therapy and medicine;八、建筑學architecture;九、農學agriculture,認為:《周易》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與器并稱”,不可偏廢。為糾正儒者空談性理的弊端,《敘》提倡:“吾蜀神農、大禹,并神圣創(chuàng)制諸物,后洛下公(制歷)、蒲元(制木牛流馬),皆富巧思。今有能者,志繼前武,于九流取性所習,專心戢志,以感其業(yè),亦何所不可者?”

《敘禮》部分對辦會之宗旨、規(guī)章、計劃、目標進行了設想。如定義“蜀學會”名稱:“蜀人公創(chuàng)論學之會,故名‘蜀學會”;敘辦會宗旨:“蜀學會在佐蜀人興起于學,修其所有者,以達其所未有者;無關于學,則一切不論”,似與戊戌蜀學會有所區(qū)別,但接下來又謂:“蜀學會由蜀人流寓京師者始議所創(chuàng),嗣當設總會于成都,設支會于各郡縣”,似與原來蜀學會又有繼承性,蓋耿耿未忘憂國心也。其又計劃:“當以漸建一大藏書樓,一以庋中國經史百家之書,一以貯東西各國專門圖籍”;“當謀建一完全之大學校于成都,授中國儒釋道諸家之學,及東西各國文字專門科學”;“當設《蜀學報》,以明蜀相傳之古學,及近世新學”;“擬漸次刊行蜀鄉(xiāng)先輩遺書,名曰《蜀藏》”;“當繪先賢圖像,為之論贊,張于堂廡”,等等,皆極具體,為后來蜀學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四川于1910年成立存古學堂,謝無量任監(jiān)督;1912年改成四川國學院,謝任院副;后又成立四川國學專門學校。諸校講學兼容并包,除講儒家經典外,還兼及釋、道、醫(yī)及西學,都是此一思路之實踐。

《蜀學會敘》之“敘通”“敘禮”,是迄今為止最為系統(tǒng)的復興“蜀學”的計劃和綱領,許多提法非常新穎,也非常有趣,其計劃也非常具有參考價值;時到今天,也還值得認真學習、研究和借鑒。

三、全面闡釋“蜀學”成就

《蜀學會敘》在“敘揵”部分系統(tǒng)介紹了蜀學源流、蜀學傳統(tǒng)和蜀學成就,反映出謝無量對“蜀學”的基本看法,也表達了老一輩學人對于巴蜀文化的研究成果。

首先,《會敘》引言說:“天造蜀國,于萬斯年。垂學播文,圣哲代作。傳曰:‘蜀肇人皇之際。爰及神農降巴黔,禹興乎廣柔,名施煥諸夏,制作侔天地,蔑以加已。”其對“蜀學”歷史追溯甚遠。說“天造蜀國,于萬斯年”,當時雖然只是猜想和傳說,但是現(xiàn)在已有考古發(fā)現(xiàn)給予證明了。如距今214萬年前的“巫山人”,距今3.5萬年的“資陽人”,距今5000年到3500年的“寶墩文化”古城遺址群,等等,都說明此方人類早育文明早啟。又說“垂學播文,圣哲代作”,據常璩《華陽國志·蜀志》撰語:“故上圣,則大禹生其鄉(xiāng);媾姻,則黃帝婚其女;顯族大賢,彭祖育其山;列仙,王喬升其岡?!闭f明巴蜀自古是圣賢誕育和活動的地方。又說“蜀肇人皇”,常璩同書《蜀志》即說:“蜀之為國,肇于人皇?!薄栋椭尽芬舱f:“《洛書》曰: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輔。華陽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國則巴蜀矣?!闭f明巴蜀共同源于“人皇”,而人皇之前就是地皇、天皇。這又有更早的《世本》《山海經》和《蜀王本紀》為證。

說“神農降巴黔”,川東今重慶、鄂西之間固多炎帝神農傳說,《后漢書·西羌傳》亦謂:“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山海經·大荒西經》載:“有互(氐)人之國,炎帝之后。”氐、羌都是炎帝神農之后。《帝王世譜》說“神農一曰連山氏、列山氏”。鄭玄《易贊易論》說:“神農重卦?!币π耪f:“連山氏得《河圖》,夏后氏因之曰《連山》?!被矢χk說:“夏人因炎帝曰《連山》?!睆淖鍖伲ㄏ挛摹坝砼d西羌”)到文化(“夏易曰《連山》”)都將炎帝(神農)與大禹聯(lián)系起了。又說“禹興于廣柔”,也有《史記·六國表序》“禹興于西羌”為證?!睹献印坟摹坝砩~,西夷人也”,《荀子·大略》“大禹學于西王國”等亦可證。《山海經》佚文說:“伏羲氏得《河圖》,夏后氏因之曰《連山》?!盵4]《水經注》《帝王世紀》引《連山易》,也多夏禹故事。

文章第二個命題是“蜀有學,先于中國”?!爸袊闭?,中原也。此說初讀有點“語驚四座”,因為《戰(zhàn)國策·秦策》張儀講:“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揚雄《蜀王本紀》也說蜀王“椎髻左言,不曉文字,未有禮樂?!焙我浴叭值摇薄白笱浴敝藚s學術反而早于中原發(fā)生?謝文指出:“國人數(shù)千年崇戴為教宗者,惟儒惟道,其實皆蜀人所創(chuàng),彬乎遐哉!”說“道”是“蜀人所創(chuàng)”還不陌生,說“儒”是“蜀人所創(chuàng)”則匪夷所思,顛覆舊聞。下文又說“若夫其學不自蜀出,得蜀而始大;及蜀人治之獨勝者,并著以為型”云云,說蜀人對中華文化有發(fā)揚光大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確立典型等貢獻,這些都是能夠接受,沒有問題的。

謝無量在后文中列舉了蜀學在儒、道、釋、文章四個方面的種種表現(xiàn),娓娓道來,句句新知。第一說:“儒之學蜀人所創(chuàng),其最古經典,蜀人所傳?!边@實在有悖于人們習知的“儒家者流,蓋出于司徒之官……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漢書·藝文志·諸子略》)的舊聞。對此謝無量從兩個方面疏通證明:一是“原始儒學”(禹創(chuàng)),二是“易學”(商瞿傳)。他說:“儒家者流,明尊卑貴賤之等,敘仁義禮智之德,察于吉兇禍福之鄉(xiāng),稱天以為治,其原盡出于禹。”他所總結的儒家思想特征,頗與《莊子·漁父》載子貢對漁父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齊民,將以利天下”及《漢書》所說“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藝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漢志》)等諸言相似。但何以見得“出于禹”呢?他獨辟蹊徑地說,儒家有兩大根本性經典,一是《易經》,二是《洪范》,這兩種書都出自蜀人大禹?!吨芤住は缔o》述易之起源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边@里的“圣人”就是伏羲、神農、大禹:伏羲因河圖畫八卦,神農據八卦重六十四卦,禹又據之演成《連山》?!哆B山》為“夏易”,居“三易”首?!吨芏Y》太卜“掌三易之法,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叭住被ハ喑幸u,屬于同一個符號系統(tǒng),具有相同的思維模式。

《漢書·五行志》載劉歆說:“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范》是也?!睆埡狻稏|京賦》也說:“龍圖授羲,龜書畀姒?!濒思捶?,姒即禹之姓。大禹不僅繼承《河圖》造《連山》,還繼承《洛書》造《洪范》。《尚書》的《洪范》箕子序說:“天錫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薄逗榉丁返膬热菔怯砹粝聛淼?。漢劉歆說《洪范》中“初一曰五行”至“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六十五字,就是禹所受《洛書》。“三《易》”的陰陽觀念、三才觀念和變化學說,皆源于大禹《連山》易;《洪范》的“五行”觀念和各種治國理念與制度設施,也為后世儒者所繼承。謝先生說:“《易》廣大而不可測,深切著明,莫如《洪范》?!薄啊逗榉丁酚谌寮冶娬f,范圍而不過?!庇纱丝磥恚寮业闹匾浀浜突纠碚?,都由大禹奠定了。

同時,禹作為夏朝的奠基者,三代國家“王制”也是由禹奠基的,特別是他完成了從“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向“天下為家,父傳其子”的轉變;后世所稱“先王”的種種美德善政,也是從禹開始的。大禹在理論、經典以及國家制度上,都為后世儒家做了充分準備:“儒者所法,故禹純然儒學之祖。”難怪集三代文化之大成的孔子要對大禹畢恭畢敬了:“盛若仲尼,而曰:‘禹吾無間然矣!”(按,“無間然”見于《論語》:“子曰:禹,吾無間然也。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致力乎溝洫,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保┺r政、禮樂、孝道這些儒家信守的基本政教、倫理,都奠基于大禹,這可是孔子親口說的。

今天看來,“儒”作為一個職業(yè)或官守不始孔子,已成共識,《周禮·天官》“大司徒”職:“以本俗六安萬民:……四曰聯(lián)師儒?!编嵭ⅲ骸皫熑?,鄉(xiāng)里教以道藝者?!庇帧疤住甭殻骸耙跃艃上蛋顕瘢骸粠?,以賢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编嵭ⅲ骸皫?,諸侯師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諸侯保氏,有六藝以教民者?!边@些都是證明。胡適《說儒》考證儒出于殷之遺民;徐中舒《論甲骨文中所見的儒》發(fā)現(xiàn)殷墟刻辭中“需”字即是儒,都可佐證。不過,早在他們之前,謝先生就已提出“原始儒學”始于禹,同時又承認有綱領、有經典、有徒眾的“儒家”始于集其大成的孔子,這樣就有源有流,有宗有統(tǒng),兩全其美了。

謝無量之第二說講“道者蜀人所創(chuàng)”。謝先生連舉三例:一是“原始之道”,有天真皇人(居峨眉山)、寧封人,開啟老子道家;二是“養(yǎng)生之道”,有彭祖(彭山人),開啟房中術(道醫(yī));三是“符咒之道”,有張道陵(按,“道陵非蜀人,然得道在蜀,終于蜀”,其創(chuàng)教后的“二十四治皆在巴蜀”),開啟道教。構成“道教”的“哲理、醫(yī)學、法術”等三大要素皆始于蜀中:“道家”講哲理,“房中”講養(yǎng)生修煉和醫(yī)藥,“符咒”則是驅鬼神、除災妖的符咒或幻術。所有這些,此前都在蜀中具備了,因此張道陵利用這些固有資源在蜀中正式創(chuàng)立“道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這些似乎沒有太大爭議。

謝無量之第三說講佛教與巴蜀關系密切。“釋家者異邦之學,蜀所傳者二宗?!倍诩刺拼R祖道一所傳“禪宗”,唐代圭峰宗密傳所傳“華嚴宗”。馬祖,四川什邡人,當時即有“蜀人一匹馬,踏殺天下人”的讖言,說明一出世即不凡。他所傳禪宗后來東播為臨濟、溈仰二宗。宗密,西充人,所傳華嚴宗,唐代主要興盛于關中、巴蜀;宋初蜀僧東南游,又傳遍江南各地。謝無量還從地緣考察:“蜀與西域比壤”,中國人“至西域必道蜀”,西域人來華“亦自蜀達于中國”,近水樓臺,故蜀地先受佛教之化。這就決定了巴蜀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屬于“得蜀而始大”的顯例。故佛教界有“言禪者不可不知蜀,言蜀者也不可不知禪”,又有“菩薩在蜀”等說法。

謝無量之第四說論“文章惟蜀士獨盛”。于此謝無量總結出蜀人的貢獻有“四始”:一是涂山氏“南音”之始,見《呂氏春秋·音初》,并說“周公、召公取以為《周南》《召南》”,是夏代以下至于漢晉廟堂音樂的鼻祖。二是“賦”體文學之始,謝先生說,始于屈原(出生秭歸,原屬巫山)“取《南音》造《騷》”,楚辭源于《南音》而成于屈原。后來宋玉、司馬相如、揚雄諸人,將此體推向極致。三是“古文”復興之始,雖然六經、諸子、史漢早已有之,但是經過“六朝衰薾,斯文陵夷”,至唐時陳子昂出生射洪,繼其絕學,“崇古學”,“風雅丕變”,興起“古文”運動,后有“三蘇”、唐庚、虞集、楊慎、張問陶等人,揚其余波,蜀文遂擅天下。四是“詞曲”新體之始,以李白《菩薩蠻》《清平樂》創(chuàng)其始,后有《花間集》、蘇東坡等煥其輝光,形成聲勢浩大的詞作群體。這些都是有史可依,有事可據的。巴蜀“文章冠天下”(《漢書·地理志》),不是浪得虛名的。

總之,謝無量先生以其對各類文獻的特有精熟,將各種文獻資料融會貫通,信手拈來,織錦組繡,別出心裁。由于他長期寓居蘇皖滬,還曾游歷歐美日及中國香港等地,接觸西方學說和思維較早,并且很成系統(tǒng),將新思想新方法與舊資料舊傳統(tǒng)相結合,故能于平常處見到不平常,于舊知中看到新內容。謝無量在蜀中的教學、學術和交誼活動,又極大地推動了近世四川教育、學術的發(fā)展。他在存古學堂(或國學院)、復性書院、中國人民大學時期的一批弟子,如蒙文通、向宗魯、王光祈(存古學堂)、金景芳、張德均(復性書院)、馮其庸(人民大學)等,或親炙,或私淑于先生,后來均成為學術大家、教育名師。他恢復“蜀學會”,并為其制訂章程,引進西方科學、學術,結合本國話語,構建起系統(tǒng)的“蜀學”振興計劃,為近代蜀學的發(fā)展設計了系統(tǒng)方案。他對“蜀學”的歷史、特質和貢獻進行了系統(tǒng)總結和回顧,提出“蜀有學,先于中原”;“儒之學蜀人所創(chuàng),其最古經典,蜀人所傳”;“道者蜀人所創(chuàng)”;“釋家者異邦之學,蜀所傳者二宗(禪宗、華嚴宗)”;“文章惟蜀士獨盛”等命題,雖皆振聾發(fā)聵、令人瞠目結舌,卻也持之有據,言之成理,非有新的材料發(fā)現(xiàn),一時也無法推翻。所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而熟究的。

注釋:

[1][2][3]馮其庸序,《謝無量文集》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5頁,第8頁,第1頁。

[4](宋)朱震:《漢上易傳》附《周易叢說》,中華書局2020年版。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