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第二次機器革命與主體重塑的馬克思主義釋讀

2023-05-30 10:48江林謄喬瑞金
關東學刊 2023年2期

江林謄 喬瑞金

[摘 要]以信息技術和智能機器為代表的第二次機器革命將再一次改變人類歷史進程,引起整個社會發(fā)展狀況和基本面貌的根本轉變。在有望開辟出本質區(qū)別于所謂現代資本文明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同時,將徹底變革整個人類的生產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由此重新塑造出一種全然不同于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yè)時代條件下的全新人類主體。這種社會巨變正在使當代哲學研究所要把握的對象性存在發(fā)生根本的變化。因此,準確把握和解釋第二次機器革命的內涵及其同主體重塑問題之間的關系,推動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不僅關涉整個人類現實的社會生存和社會實踐,而且關涉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未來走向。

[關鍵詞]第二次機器革命;智能化時代;主體重塑;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

[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重大項目“英國新馬克思主義善本、善念與善為的社會治理思想研究”(18JHQ002)。

[作者簡介]江林謄(1993-),男,哲學博士,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喬瑞金(1957-),男,哲學博士,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教授(太原 030006)。

美國學者埃里克·布萊恩約弗森和安德魯·麥卡菲在其著作《第二次機器革命》中指出,工業(yè)革命引領了人類的第一次機器革命,技術創(chuàng)新首次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主要驅動力量,從而開啟了人類現代意義上的生產與生活,它堪稱是整個世界最為深刻的社會大轉折。當前,計算機和數字技術的發(fā)展正在引領人類的第二次機器革命,將再次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徹底轉型,并帶來目前尚難以估量的機遇和挑戰(zhàn)。【布萊恩約弗森、麥卡菲:《第二次機器革命》,蔣永軍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9-13頁?!繗v史地看,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yè)就是人類的第一次機器革命,即肇始于18世紀中葉,由工業(yè)革命引領的以蒸汽機技術為代表,以延伸人的四肢及肌肉力量為主要目標的自動機器革命。從人類整體的發(fā)展狀況來看,在哲學領域重視機器尤其是機器大工業(yè)問題,盡管馬克思并非第一人,但我們卻必須承認其研究工作對于整個人類理解科學技術和機器大工業(yè)具有奠基性的意義。正是在深入這一現代物質生產方式的基礎上,馬克思才能夠提出以生產方式及其變革為基礎的哲學新思想,創(chuàng)立出一種“新的科學的世界觀”。然而,人類今天正處于新的機器系統乃至整個生產方式徹底變革的新時代,我們面對的已不再是馬克思視野中的第一次機器革命,而是第二次機器革命,即發(fā)端于20世紀中葉,由新一輪科技革命引領的以信息技術為代表,以延伸人的大腦和心靈為主要目標的智能機器革命。其顯著特征就是在傳統自動機器體系的基礎上增加智能控制機部分,形成由發(fā)動機、傳動機構、工具機、智能控制機四個部分組成并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智能機器體系,在全面擴展人的器官及其功能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一種以智能機器生產為主導的智能化生產方式,由此引領人類邁入一個嶄新的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的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這將再一次改變人類歷史進程,引發(fā)整個社會面貌的根本轉變,在有望開辟出全新歷史可能性和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同時,從根本上調整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與機器之間的主客體關系,由此重新塑造出一種全然不同于機器大工業(yè)時代條件下的全新人類主體。因此,準確把握和解釋第二次機器革命的內涵及其同主體重塑問題之間的關系,對于推動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乃至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本文中,我們將從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視角,就這一問題做出簡要分析,以此就教于學界同仁。

一、第二次機器革命的內涵和主要特征

在馬克思看來,第一次機器革命在物質生產方式上表現為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強大動力機,加上不斷改進的工具機,再加上迅速發(fā)展的工廠制度,這三者的有機結合創(chuàng)造出史無前例的機器大工業(yè),推動人類歷史由封建主義進入到資本主義社會這一特定階段。“機器代替勞動,這是人類進步的一個根本性的標志。”【喬瑞金:《馬克思技術哲學綱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2頁?!繛閺氐讓崿F機器代替人類自主勞動的宏偉目標,人類在資本裹挾下不斷通過技術創(chuàng)造將自身的各項能力乃至主體性賦予機器系統,日益推動第一次機器革命向第二次機器革命的過渡。概括而言,其得以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人類需求所致。這是一切技術進步的根本動因,人與動物最根本的不同就是要以技術為基礎的生產實踐來滿足生存與發(fā)展所需,這就要求人類必須通過發(fā)展生產力來改造自然,使其愈加呈現為適應人生存的人工自然。這就要求不斷通過技術創(chuàng)造駕馭和利用強大的自然力,借由持續(xù)不斷的技術革命和社會轉型實現人的本質力量的持續(xù)增長,不斷改變利用自然力的方式和手段。在馬克思看來,人的勞動能力的發(fā)展特別表現在勞動資料尤其是生產工具的發(fā)展上,因此,機器體系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體現的是人類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滿足自身需要的能力的不斷提高。此種意義上,兩次機器革命的產生都根源于人類要求不斷滿足自身增長的新需求。機器大工業(yè)形成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人類需求遠超生產供給,因而必須使用機器生產以解決供需不平衡,克服自然資源和農業(yè)生產方式的落后狀況。此后,人類便踏上了駕馭機器改造野性自然為人工自然的漫長征程,并在其中不斷革新技術與機器系統,不斷將勞動能力轉移到機器之上,不斷利用其滿足自身快速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從而使社會生產力日益邁上新的臺階,推動滿足自身需要的方式與社會文明的不停更迭。正是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人類不斷將生產過程中的體力和智力相分離,將本來屬于人的勞動技能和心智轉移到智能機器之上,由此為第二次機器革命的展開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其次,資本驅動。“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系,從而對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薄抉R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4頁?!狂R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認為,在工廠手工業(yè)向機器大工業(yè)轉變、勞動資料向機器體系轉變的過程中,資本力量都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資本使用機器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產出的最大化,為實現不斷增值的目標,它就必須不斷利用先進科技改進或革新機器體系。同時,由技術革新和機器改進所導致的剩余價值提升和資本增殖,反過來又會促使資本加大對于科技和機器研發(fā)的投入,促使其不斷推陳出新。正是在資本主義幾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科技進步推動機器的功能和結構不斷調整變化,量變積累導致質變,最終促使第二次機器革命的爆發(fā),實現人類生產方式邁向智能化的又一次質變,逐步推動從機器“代替體力勞動”到“代替腦力勞動”的重大轉向。在這種意義上,第二次機器革命本質上是資本主導的一次科技革命,智能化生產方式從根本上來說仍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當代的最新表現形式。

再者,技術發(fā)展的必然。作為必須依賴技術才能生存的存在物,人類必須不斷革新技術才能維持自身的存在與發(fā)展。當代人類已經全面為由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量子技術等組成的現代技術體系所重新架構,人類社會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由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智能機器體系調控的智能社會,我們正在徹底淪為必須時刻依賴現代技術和智能機器而存在的技術存在物。19世紀的馬克思認為,“現代技術就是機器,機器的特征,表征著技術的時代進步?!薄締倘鸾穑骸恶R克思技術哲學綱要》,第158頁?!考夹g同人的本質具有內在一致性,其具體化的方式會隨技術進步而不斷發(fā)生變化,它在過去具體化為自動機器,如今則是智能機器。技術作為一種體系化的科學知識,不能單獨存在而要求相應的物質載體,任何先進技術都必定要落實到機器體系中才能真正發(fā)揮威力。在技術進步的歷程中,作為其物質承擔者的機器必然會不斷隨之變形與改進,為了不斷適應社會發(fā)展,機器體系的革新便在所難免。因此,第二次機器革命的爆發(fā)可謂是技術發(fā)展的必然,它是第一次機器革命的延續(xù)與發(fā)展,是自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生產方式持續(xù)性變革的結果。第一次機器革命的真正力量就在于利用科學技術和機器系統打破了傳統社會中能源和原料的限制,通過探索和改造整個自然界從而獲取巨大的生產能力;第二次機器革命在此基礎上的持續(xù)推進,必將引導人類不斷突破自身極限并走向新的至高點。

從中可見,第二次機器革命相較于第一次機器革命有著全新的特點:

第一,智能機器體系本身的功能和結構“新”。不同于傳統的自動機器,智能機器不再只是生產工具,而是集生產、交往、認識和娛樂工具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真正社會人的生產器官”,是人類用于表現和實現自我的第二身體。在體積與結構上,智能機器日益智能化、精巧化和數控化,在外觀上逐漸擺脫以往機器體系嚇人的龐然大物形象,而愈加呈現出精美可愛和輕巧便攜的樣子,甚至越來越類似“人形”。在功能和特點上,智能機器不再只被用作物質生產,而一躍成為人類生產、生存、生活乃至精神文化活動的必備品,其功能越來越復雜多樣;“智能”是當代機器最為出眾的特點,從傳統機器只能機械化執(zhí)行人類指令到如今的智能機器能夠與人進行雙向自主交互,機器系統已經實現由一般人造物向智能人造物的飛躍式轉變。借助它們,我們正在迅速逼近人類延伸的最后一個階段,即從技術上模擬人的意識和智能,因而,智能機器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人的本質力量更為強勁的外化與載體,是人類主體存在的一種更為獨特的表現方式。

第二,智能機器體系的應用范圍和帶來的影響“新”。科學技術和機器的發(fā)明應用在馬克思那個時代某種意義上還局限于工廠等生產場所,但今天它們已經溢出生產領域,全面滲透到整個社會生活的過程之中。智能機器已經被應用于交往、流通、娛樂、思維等一切領域,已經成為當代人類不可或缺的“無機的身體”,成為21世紀與人類共生的存在。由科技發(fā)展和資本力量共同推動的第二次機器革命,逐漸同資本邏輯、權力話語、意識形態(tài)等一道融入到整個社會生活之中。盡管其威力才初見端倪,但其帶來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機器大工業(yè)時代的失業(yè)、貧困和人的異化問題,而是數字鴻溝、階級極化、數字異化、主體性危機等一系列全新的問題與挑戰(zhàn),甚至是關乎到整個人類未來何去何從的終極命運問題。

第三,智能機器體系帶來的社會歷史意義“新”,即具有開創(chuàng)一種嶄新的不同于當前資本主義社會的人類未來的可能性。如果說自動機器是推動整個資本主義生產的動機,機器大工業(yè)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集中的體現,那么第二次機器革命卻具有嶄新的雙重意義:一方面,智能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的確能夠為資本主義的自我革新和資本增殖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手段;另一方面,智能機器的深化應用將為人類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一個千載難逢的新契機,即它將有望引領人類活動突破資本的限制,開啟全新的世界歷史進程?!窘种`、喬瑞金:《智能機器革命時代人類新文明形態(tài)的哲學思考》,《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22年第2期。】

二、機器大工業(yè)與馬克思的主體理論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旨歸是要改變世界,改變世界的核心就在于人類現實的實踐活動。技術活動是人類實踐中核心的一種形式,機器大工業(yè)時代的來臨使其逐漸成為人類活動中最根本的形式,而不是一般的形式。“馬克思在英國工業(yè)革命許諾改變世界時寫下了他的重要著作。科學與技術在人類歷史中的核心地位突然就顯現了。”【芬伯格:《技術體系:理性的社會生活》,上海社會科學院科學技術哲學創(chuàng)新團隊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8年,第45頁。】自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科技和工業(yè)使得整個人類的生產、生活乃至思維方式都發(fā)生了顛覆性的轉變,人的主體性得到了極大發(fā)展,逐漸擺脫傳統社會中那種“人的依賴關系”,進入到“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階段。這就是說,資本主義并非人們主觀意愿的產物,而是歷史發(fā)展的一種必然表現形式,當我們賦予其以制度的內涵,便稱它為資本主義制度。

在這種制度之下,首先是物質生產方式的根本改變。在前資本主義社會,擁有技能的人是不能被隨意取代的,但資本主義生產越來越依靠機器而不是勞動者,社會生產越加走向標準化、規(guī)?;腕w系化,勞動被日益簡化為簡單勞動,工人必須依附和服務于機器并可以被隨意替換和調換崗位。這成為機器大工業(yè)生產方式的一個顯著特點。其次,資本主義帶來巨額財富,但卻以無產階級的日益貧困為基礎,階級矛盾和社會沖突由此凸顯。物質財富的生產越發(fā)不必依靠人類的直接勞動,而依賴于過去的“死勞動”即科技與機器進步。“資本邏輯”將一切產品和活動都轉換為交換價值,致使人的一切活動都圍繞商品的生產和交換而展開,人的主體性受到社會階級狀況以及外在力量的強力制約,致使人受制于更加深刻的“物”的依賴關系,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fā)展成為亟待解決的時代主題。第三,社會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資本主義生產以雇傭勞動為前提,因而必須將大量的農民驅逐出土地并轉化為產業(yè)工人,使其徹底擺脫傳統農業(yè)以及人身依附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勞動方式的轉變帶來社會總體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城市生活和鄉(xiāng)村生活有著根本的不同,整個社會生活圍繞工廠勞動時間和機器運轉節(jié)奏重新組織,均質、等價的抽象時間開始統治人類的生活作息規(guī)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必須依賴自身的獨立性生存,必須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因而首先必須依賴自己的身體,然后逐步依賴自己的技能和知識,致使人的獨立性不斷增強。第四,社會管理體系的巨大改變。資本主義生產以企業(yè)的組織化為標志,并不斷擴大為更大的社會生產組織,從而形成以工廠制度為核心的社會化大生產,由此造成社會和國家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企業(yè)管理、社會管理和國家治理制度。在工廠制度下,企業(yè)規(guī)模急劇膨脹,并給社會組織和國家管理帶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是資本家不斷獲取巨額利潤,階級力量不斷壯大;另一方面是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但處境卻日益惡化,整個社會因此表現出強烈的階級沖突和群體對抗。社會存在的徹底變化也導致社會意識的劇烈變革,人的主體意識和思維方式逐步擺脫傳統的束縛,各種新式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理論層出不窮,但同時又受到資產階級統治及其意識形態(tài)的強烈影響。

這些都是第一次機器革命帶來的巨大影響,也是馬克思當時學術研究所面對的學術情景。在一種哲學的反映中,它就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基礎,所以我們稱其為無產階級革命和解放的理論,是關于階級斗爭從而建立共產主義的學說,是人類認識外在對象的科學。馬克思“關于技術的哲學認識,構成其全部哲學思想的核心和關節(jié)點之一,換句話說,他的極其豐富而深刻的哲學思想,是以他對技術、工業(yè)和以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生產活動的深刻認識為前提的?!薄締倘鸾穑骸恶R克思技術哲學綱要》,第20頁?!空窃谶@種基于機器大工業(yè)的歷史唯物主義考察中,馬克思充分意識到離開工業(yè)和技術就無法理解人及其本質,所以他始終強調對人和社會的正確理解只能深入到整個人類的生產勞動史、生產資料的生產史和交往史中去實現。

可見,技術在馬克思的主體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一,技術既是主體的本質力量的展現,也是構建主體本質的重大力量。人并沒有什么固定不變的本質,而是在實踐活動的歷史發(fā)展中不斷動態(tài)建構,技術則是構建這一本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第二,技術是一種能動的革命力量,技術革命在革新生產方式過程中促使社會的整體變革,從而發(fā)展出全新的社會關系、社會制度和社會形態(tài),最終塑造出不同以往的全新社會主體。其中尤以生產工具的革新最具革命性的意義,“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謀生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yè)資本家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2頁?!康谌夹g是推動主體發(fā)展和自由解放的重要力量,一種在社會生活中起主導作用的新技術的誕生,必然會引發(fā)社會歷史的變動,社會進步的根本標志就在于技術推動生產方式的進步,從而引發(fā)社會面貌和文明進程的根本轉變,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推進人的發(fā)展和解放。由此,馬克思將主體問題同勞動實踐、技術創(chuàng)新、生產方式、社會發(fā)展和制度變革等各個問題整體關聯起來進行哲學思考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就成為“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fā)展的科學”【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5頁。】,成為追求人類真正自由解放的科學理論。

在此基礎上,馬克思發(fā)展出自己的主體理論,其形成的標志是實踐觀的成熟。人類實踐是造成自然界分化為主體和客體的根本所在,同時也是中介人與自然的對象化的社會活動。主體是從事實踐和認識活動的現實的人,即提出實踐目的和操縱工具改造客體從而完成實踐過程的人;主體實踐便是通過生產勞動在自然對象的改變中實現自己目的的積極過程;社會生產力就是主體改造外部對象的物質力量及其所形成的結果。在此過程中,主客體關系具體要通過人與自然的對象性關系、人與社會的歷史性關系、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表現出來,所以,現實的人是自然存在物、社會存在物和歷史存在物的有機統一,既是現實主體、社會主體,也是歷史主體。簡言之,現實的人是“現實歷史情境中一定生產方式下的主體”【孫乃龍:《現實的主體何以可能:馬克思主義哲學主體概念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135頁?!?,生產方式的變革必然導致現實的主體隨之改變,因而它是形塑主體的根本力量。生產方式表現了人類創(chuàng)造社會歷史的主體活動的有序性,物質生產資料的變革會生成不同的人類文明形態(tài),歷史進程既是社會形態(tài)和文明形態(tài)不斷更迭進步的過程,也是人歷史地確證自身主體地位的過程,更是人無限實現自己、高揚主體能動性的過程?!白鳛閷嵺`真正主體的現實的個人,當然是歷史發(fā)展最真實的主體,也是歷史發(fā)展的最終目的?!薄?/p>

張一兵:《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似自然性、物役性批判理論研究》,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146頁?!?/p>

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主體理論關注的重點始終是資本主義條件下現實的人的真實處境。在他看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原本是人用于改造外部對象的工具成為奴役人的力量,機器大工業(yè)充分展現了人現實的主體性,卻也導致人的空前異化。機器生產使人的勞動日益變得片面化和碎片化,人逐漸被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物的力量所驅使,不斷喪失原有的主體地位。整個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有賴于外在工具的力量,主體及其存在日益變得空洞化和無意義化,人受勞動支配而不是支配勞動,從而喪失自主活動成為不自由的存在?!半S著大工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工人成為過程的對象,而過程本身成為了‘主體?!薄酒帐馔骸稌r間、勞動與社會統治:馬克思的批判理論再闡釋》,康凌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399頁?!恐骺腕w的地位由此顛倒,人變得非人,現實變成了背離人自主活動的非主體狀況,嚴重壓抑了人作為主體發(fā)展的積極可能性和歷史向度。這就從根本上造成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主客體之間巨大的矛盾沖突,造成了人與機器、人與人之間不可調和的激烈斗爭。換言之,機器只是一種生產力,是體現人類進步的先進力量,只是在資本主義的應用中,尤其是在工廠制度下,它才導致勞動異化和主體異化,才有“機器奴役人”“鐵人反對有血有肉的人”的現象。

但馬克思相信,這只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一個必然且短暫的階段,人類終究要破除外在束縛,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現實被壓迫的主體注定要走向“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理想主體,成為自在自為的存在。它在根本上要依靠人類實踐,依靠主體的歷史活動,即通過合理的技術安排、制度安排和社會安排促成共產主義的真正實現。因而,解放是一種歷史活動而不是思想活動,它是由歷史的關系、工農商業(yè)以及交往狀況共同促成?!抉R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27頁?!抗伯a主義也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理想目標,而是要消滅現存狀況的動態(tài)的歷史過程。在這種意義上,馬克思整個理論思想都建立在他獨特的主體理論之上,其所追尋的就是如何通過主體的實踐活動促成社會歷史由“應然”向“實然”的全面轉換。探討主體問題實質上就是探討“人類解放何以可能”,就是要探尋何以改變世界,即如何通過技術進步、生產方式革新和社會文明發(fā)展不斷重塑人類主體,促使其不斷克服社會異化并走向個性自由,實現由現實主體向理想主體的真正轉變。

總之,機器大工業(yè)對于馬克思的主體理論乃至整個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都具有實質性的意義。正是在深入考察機器大工業(yè)的基礎上,馬克思深刻意識到技術和機器作為社會發(fā)展動力的重大意義,認識到各類社會矛盾都根源于人類的社會性實踐,由此提出要在社會文明的整體進步中不斷促成人類主體朝向至善目標的轉變。傳統的啟蒙思想雖然也以此為目標,試圖高揚人的主體性,但其根本缺陷就在于未能找到使人獲得自由和解放的現實力量,而馬克思卻在研究機器大工業(yè)的過程中找到了物質生產力這一根本力量,以及無產階級這一現實主體。正是抓住這個核心,馬克思才得以克服以往一切主體理論的缺陷,實現對人和歷史的深刻把握,進而對19世紀以后的社會發(fā)展做出科學的洞見和預言。此種意義上,馬克思才是啟蒙思想的真正繼承者,其主體理論始終具有歷久彌新的重大意義。

三、第二次機器革命和主體重塑問題的關系

人類歷史根本來說就是主體的生成發(fā)展史,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主體生成的核心要素:勞動從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開始,只有人類學會用生產工具參與到對象生成之中,給自己的生存提供對象世界的生命存在才是主體,才是成年人類的活動方式?!緞㈠a光:《主體的發(fā)生》,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32頁。】因而,主體的發(fā)展歷程就是勞動工具的進步和演變過程,主體的進化史和解放史就是技術和工業(yè)的發(fā)展史,就是社會形態(tài)和文明形態(tài)的進步史。第二次機器革命及其帶來的社會巨變,正在催生出一種根本區(qū)別于以機器大工業(yè)及其資本主義應用為標志的所謂現代文明的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tài)”,并在此過程中重新塑造出一種全新的人類主體。這種重塑并不意味著智能機器的發(fā)展應用會像人們通常擔憂的那樣代替或毀滅人類,更不意味著人的本性或主體本身會發(fā)生實質性的改變,而是意味著人類作為主體,將在與智能機器客體相互伴生的過程中不斷進化和獲得新的發(fā)展,它在根本上表現為整個人類的活動方式即生產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的徹底變革和重新塑造。

首先,智能化生產方式變革形塑“新型”人類主體。第二次機器革命的首要特征和根本意義就在于推動生產方式的智能化變革,其對于重塑人類主體的重大意義在于以下幾點。一是推動強大的社會大生產力逐步形成,使其成為當今整個世界文明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以及決定當代人類世界性全新發(fā)展的主導力量。智能機器成為全新的生產工具和生產主體、勞動資料的智能化升級改造、生產對象全面擴展至整個自然界,體現的是人類生產力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以及未來人類無可估量的生產能力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這意味著整個社會歷史和文明進程都將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二是引起新型生產關系的不斷調適,生產組織方式的重大變革、生產資料所有權結構的變革、勞動者重新回歸生產的中心地位、產品分配以及消費關系的轉變,顯現的是人類的生產關系以及社會關系演進到一個有望超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歷史新階段。這意味著一種有利于人類未來長足發(fā)展的全新社會秩序正在被構筑,未來人類有望在社會生產關系徹底調適和社會秩序整體變革的歷史過程中獲得嶄新發(fā)展,破除資本主義制度對于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束縛和限制。三是引發(fā)社會變革,強烈呼喚一種適宜新人類主體生存和發(fā)展的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社會生產無限擴展日益要求掙脫“資本邏輯”的束縛與“資本文明”的轉型,社會權力的不斷轉移亟待社會秩序重構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社會結構的變動逐步開辟出社會主義運動與世界歷史進程的新方向。這預示著,在全球智能一體化的世界歷史進程中,智能化生產方式將顯現出更為強勁的世界歷史意義,它將在充分占有現代性和工業(yè)文明成果的同時,不斷推動人類歷史、社會文明和人類主體的嶄新發(fā)展與進步。這種“新型”根本體現在未來人類的各種需要、各項能力、生存條件、存在樣態(tài)、社會關系、社會行為、思想觀念、社會規(guī)范等一切方面,都將會因為智能化生產方式的深化發(fā)展而不斷得到重塑,并由此打開人類進步主義的新圖景。

其次,智性化生存方式變革引導主體走向本真存在。在第二次機器革命的助力下,人類的本質力量和集體智慧正在獲得質變性的突破和發(fā)展,致使人類生存變得更為“智性”即理性。由智能化生產方式變革引發(fā)的智性化生存方式變革,將從總體上引導人類日益走向更為真實多樣的本真存在,并在此過程中不斷重塑人類獨特的生命存在方式。一是極大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伴隨智能機器成為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全新工具,當代人類獲得了改造自然環(huán)境甚至重塑地球的巨大力量。通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利用自然規(guī)律,未來人類將能夠更為清晰準確地預見自身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克服過往人類在改造自然活動過程中的盲目性,以及不計后果的掠奪性索取方式,從而在不斷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中創(chuàng)建出更加適宜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二是助力人類獲得嶄新的“數字化生存”空間。當代人類在具備改造社會環(huán)境尤其是超越物理界限拓展生存時空的強大能力的同時,也使自身獲得了全新的主體存在場所和存在形式。通過技術進步不斷革新社會環(huán)境、改善人際關系和重塑自我,未來人類將會在不斷協調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與自我之間關系的過程中實現更為真實全面的發(fā)展,以此克服過往社會形式對于人作為完整主體的多樣性展現的壓抑,從而以更加本真的存在樣態(tài)和自我表現形式更好地生存與發(fā)展下去。三是巨大地提升人類的生存意向。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當代人類擁有了同造物主一般操縱自然生命秩序、改造自身生命乃至創(chuàng)造全新生命形式的偉大力量。通過持續(xù)不斷的科技革命,未來人類還將贏得更為強大的生存能力和生命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自然生命規(guī)律強加自身的局限性,從而很大程度上把控自己的演化方向和未來命運,即按照自己的主體意愿和理性的生活規(guī)劃更美好有序地生存繁衍下去,并在其中獲得更為優(yōu)質的生存體驗和更加多樣的生命可能性。這些都意味著,人類生存正在快速邁向一個必須依賴先進技術及其不斷革新的新階段,并日益進入到一個全面技術化尤其是數字化和機器化的生存境遇之中。它預示著未來人類與技術和機器的結合將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整個人類的生存處境、生存狀況、生存能力、生存意向、生命體驗和生命形式將會變得根本不同。

第三,智慧化生活方式變革無節(jié)制放大主體潛能。第二次機器革命作為推動自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生活再一次根本轉型的源動力,將日益促使生活方式的智慧化變革,即運用知識和智慧改造生活世界,引領人類走向更為美好的生活,并在此過程中無節(jié)制地放大主體的生命潛能。其對于重塑人類主體的深刻意義就在于:一是助力人類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真正實現。智能化生產方式的全球普及以及智能機器代替人類勞動的深化,正在巨大改善當代人類的生活條件,人類社會日益走向富足,從而使人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愈加高效便利和豐富多彩。通過極大地增加社會財富、不斷創(chuàng)造自由時間和無盡地減輕生活負擔,未來人類將會有更為充足的物質條件和閑暇時光去享受生活、人生以及生命,并由此不斷發(fā)掘自己的多樣潛能,從而不斷克服過往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對于自身全面發(fā)展的種種限制。二是鼓勵人類不斷追求多樣化的生命意義。社會生活觀念正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中日益走向多元化。當代人類正在不斷卸下曾經束縛自身多樣化發(fā)展和個性凸顯的傳統思想包袱,并在日趨寬容的社會氛圍中不斷進行著自我的多元表達和行為。通過徹底瓦解傳統的社群組織和價值觀念,無限提升個體獨立生活的能力,積極鼓勵新式社會團體和思想觀念的多元并存,未來人類將更加有條件、有能力和有勇氣去追尋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和多樣化的生命意義。三是賦予人類持續(xù)性彰顯自我的生命動力。由科學技術和生產力雙重進步帶來的總體生活資料的激增,以及由社會競爭和社會制度雙重變革帶來的更為公平公正的生活資料的重新配置,使得越來越多的個人開始享受到人類整體科技進步和社會文明發(fā)展帶來的巨大紅利,當代人類越發(fā)能夠感受到美好生活帶來的全新生命意義,從而愈加擁有充足的生命動力去盡情地展示自我個性、追求自我實現和發(fā)掘生命潛能,未來人類的生活世界將會變得愈發(fā)精彩紛呈。人類解放和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就在于不斷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下社會生活的一個主導方面就是,人類潛能在技術條件和生活水平持續(xù)改善的過程中多面開花,個人愿望的滿足和實現達到歷史空前的水平,這預示著未來人類的生活能力、生活樣式、生活關系、生活體驗、生命追求和生命意義將會變得全然不同。

第四,智識化思維方式變革強化人類的主體意識。第二次機器革命在根本改變當今社會存在的同時,也在引起社會意識尤其是人類思維方式的智識化變革,即將知識轉化為智慧、轉化為人類理性,以此增強人類的思維能力和智慧程度。一方面是借助互聯網和智能機器帶來的知識與信息的廣泛傳遞,個體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和理性思維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世人從未像今天這般擁有強大的智識。另一方面是智能機器這一既是客體又是“主體”的全新社會存在的出現,及其所造成的主體和客體之間關系的混亂,正在不斷反向強化人類的主體意識。當今人類的心理結構、認識方式、倫理道德、價值體系等均在日益發(fā)生重大的變化,通過實踐與認識的相互作用,這些變化又反過來不斷促進主體思維乃至主體本身的重新塑造。一是迫使人類反思自身的存在及其意義。人類主體和智能客體之間區(qū)別的不斷模糊,正在危及到人類千百年來所傳承的一切思想理論的立論基礎,其造成的社會沖擊與時代問題之大,已經遠非現有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秩序所能承受和解決。這意味著未來人類對于主體和客體的區(qū)分、對于人與機器的定義、對于自我及其意識的認知、對于社會和歷史的思考,乃至對于整個世界的理解都將發(fā)生重大變化。二是促使人類追問認識的真理性及其新的檢驗標準。人類實踐與智能機器行為的日益趨同,正在不斷改變人類的實踐方式與認識方式,逐步弱化人類感性實踐作為認識的真理性的檢驗標準,從而在源頭上破壞人類認識的客觀性和真理性。其所造成的認知模式轉變與時代思維混亂,亟待我們確立更為明晰的真理標準予以解決。這意味著未來人類對于實踐和認識的理解、對于真理的評斷,乃至于對整個外在世界的總體認識都將發(fā)生重大改變。三是推動人類重估現存的價值體系以及創(chuàng)建出新的主體理論和社會秩序。人作為本源意義上的價值所與者和智能機器作為價值所受者的地位的實質性顛倒,正在從終極意義上威脅到人之為人的本質理念,其造成的價值思維變革和對于人的本質的追問,已經遠非任何傳統的思想理論所能完全解答。

綜上,整個人類社會的一切方面都在處于變動不居的流變當中,一切都有待于我們重新思考和審慎研究。第二次機器革命在將人類帶入到更為廣闊的主客體關系的同時,也正在把整個人類及其智能人造物納入到一個全新的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中,這意味著未來整個社會制度和世界格局都有可能發(fā)生深刻變化,未來世界將更加需要全體人類的精誠合作,共同構筑符合“至善”原則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由此實現對于自身未來命運的深刻掌握。

四、結語

“新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是一次全方位變革,將對人類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產生深刻影響。公平和效率、資本和勞動、技術和就業(yè)的關系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課題,處理不當將導致南北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我們應該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引領新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朝著正確方向發(fā)展?!薄玖暯剑骸锻酃矟鷦?chuàng)造美好未來——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人民日報》2018年11月18日,第2版。】作為新科技革命引領的一場以智能機器及其全新應用為標志的新型革命,第二次機器革命引發(fā)的社會巨變尤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最終將體現為社會形態(tài)和人類文明形態(tài)的徹底轉變,并集中反映到人類主體的重新塑造和嶄新發(fā)展之上。作為現實主體和社會主體,當代人類的生產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已然發(fā)生重大變革,并有望日益朝向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理想主體邁進。作為歷史主體,當代人類在邁入全新歷史時代的同時,也面臨著愈加錯綜復雜的歷史形勢,如何切實解決社會發(fā)展進行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如何抓住第二次機器革命帶來的歷史新契機,促成人類歷史的質變和人類文明形態(tài)的轉型,推動“社會主義新人”的誕生和完善,正在成為整個人類必須應對的巨大考驗。

第二次機器革命的全球推進正在驅使整個世界日益邁向一個極度復雜且未來難定的歷史新階段,其全球性的本質意味著它將對所有的國家、經濟體、行業(yè)和公眾產生深刻影響。在不斷要求和推動人類社會做出前所未有的變革的同時,將在更高的意義上將整個人類納入一個命運共同體之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既是站在新時代的高度上提出的偉大理想,也是現實的新科技革命和社會變革使然。對于世界各國人民而言,我們正在共享第二次機器革命帶來的各項便利和機遇,也在共同承受它所帶來的種種危機與挑戰(zhàn)。如何跨越學術、行業(yè)和國家的界限開展多方合作,切實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正形成和實質性發(fā)展,注定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必須面對的重大主題。唯有通過整個人類的合作互動與共同努力,我們才能真正把握住第二次機器革命的未來走向,真正將其引導至有益于全世界所有個體、群體和地區(qū)都能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的光明大道之上,從而確保人類主體能夠和平、安全、和諧地長久存在,并不斷借助它來實現自身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fā)展。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深入發(fā)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fā)展面臨新的戰(zhàn)略機遇?!薄玖暯剑骸陡吲e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6頁?!繉τ谥袊鴣碚f,我們并沒有和整個世界的第一次機器革命齊頭并進,因而錯過了前幾次寶貴的發(fā)展機遇,但面對第二次機器革命,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卻和西方國家處于同一起跑線。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各國都意欲搶占科技制高點,以此鞏固國家制度和國際地位。在這個全新的時代,我們需要不失時機地抓住機遇,藉此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尤其是推動國家治理能力和社會主體的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十年來的偉大成就充分證明,我們完全有能力以“中國實踐”和“中國智慧”引領第二次機器革命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構建和推動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發(fā)展,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文明的共同進步,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深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全新的人類歷史。

监利县| 青岛市| 古丈县| 西华县| 偃师市| 容城县| 合江县| 盐城市| 泰安市| 贵南县| 厦门市| 建瓯市| 崇仁县| 郁南县| 元阳县| 台安县| 江西省| 利辛县| 延寿县| 丹东市| 石景山区| 青河县| 宾阳县| 靖宇县| 阳原县| 宁南县| 济宁市| 多伦县| 张家界市| 昆山市| 东乌| 大理市| 灵石县| 余庆县| 岳西县| 隆昌县| 宜兰市| 河东区| 黔西| 苍溪县|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