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林 黃文業(yè)
一、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師:(出示單元導語頁的《岸上垂柳? 水里春秋》圖片)同學們,仔細看看這幅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柳枝在風中搖曳,湖水碧波蕩漾。湖中,一只黑天鵝在側頭欣賞自己的倒影,另一只黑天鵝正在和孩子講話。
生:岸邊,垂柳隨風搖曳。湖水蕩起波紋,天鵝媽媽、爸爸、孩子正在享受陽光浴。
師:(出示單元導語頁的主題)天鵝在湖中散步,小狗在陽光中奔跑,蝴蝶在花間飛舞,小鹿在溪邊駐足,小山羊在山頂凝望。這些奔跑、飛舞、駐足、凝望的動物朋友好可愛!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的名篇《貓》。同學們打開課本,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
屏息凝視? ?枝折花落? ?蹭
老實? ?盡職? ?溫柔可親? ?勇猛
貪玩? ?一聲不出? ?什么都怕
師:這些詞,你會讀嗎?試試。
(師指名讀第一排詞語)
師:“蹭”字你再讀讀,請注意,它是后鼻韻、平舌音。請你跟老師再讀讀。大家一起來讀讀。
(生讀)
師:剛剛這個“屏”字你讀得很準,你能說說它的意思嗎?
生:不呼吸。
師: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與這個字有關的故事。(出示)
“屏”這個字很有意思?!笆北硎痉课荩安ⅰ北硎菊趽跷?,指對著門的小墻——屏障。這是屋中遮擋視線的用具——屏風。在這樣的屏風上畫畫,就成為畫屏。因為屏有阻隔空間的作用,所以引申為遮擋,后來就引申為屏蔽。它還有另一個讀音“bǐng”,第一個意思是放棄、排除,比如屏除、屏退。第二個意思是抑止呼吸,比如屏息、屏氣。
師:還有一個多音字“折”,誰來說說對它的了解?
生:我知道它可以讀“zhé”,比如折斷、存折;也可以讀“shé”,比如折本、折耗。
師:(出示“折”字不同讀音下的詞語和意思)是的,它還讀“zhē”,可以組詞:折騰、折跟頭,表示翻轉。讓我們再讀讀,并注意區(qū)別。
師:請兩位同學分別讀第二排、第三排的詞語。
(兩生輪讀)
師:這兩組詞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生: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組詞都是寫貓的,一組寫了貓的優(yōu)點,一組寫了貓的缺點。
師:作者寫了貓那么多優(yōu)點和缺點,主要寫的是什么內容呢?我們可以借助關鍵句,去了解《貓》這一課的主要內容。默讀課文,把關鍵語句勾畫出來。
生:我勾畫了第1自然段、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生:我還勾畫了“老實”“貪玩”“盡職”“溫柔可親”“勇猛”“生機勃勃”這些詞語。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已經掌握了抓住關鍵詞句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而且大家勾畫的這些關鍵詞語確實很重要,很會學習!再梳理一下勾畫的內容,大家覺得作者最想寫的是貓的什么特點?
生:第1~4自然段寫了大貓的古怪,第6自然段寫了小貓的淘氣。
師:條理清晰,很有道理。你把第5自然段讀給同學們聽聽,大家再思考一下,作者到底寫了幾個方面的特點。
生:還有可愛。
生:作者說“這種古怪的小動物很可愛”,所以作者重點想說大貓的可愛和小貓的淘氣兩個方面的特點。
生:我認為都講的是貓的可愛。大家請看課文的最后:“它們是那么生氣勃勃,天真可愛!”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小貓的淘氣也很可愛。
師:大家互相啟發(fā),不斷思考,就發(fā)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秘密。是的,全文作者寫了貓的可愛,圍繞可愛,作者寫了大貓的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兩個方面。
【評析:本文雖結構清晰,卻很容易讓學生誤以為作者寫的是貓的古怪和淘氣。在此環(huán)節(jié),張老師為了讓學生理清文章結構,出示描寫貓優(yōu)缺點的詞語,這為梳理課文脈絡埋下了伏筆,也為后面總結貓的古怪做了鋪墊。同時,讓學生抓住第5自然段進行思考,互相啟發(fā),從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p>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師:為什么古怪的貓是那么可愛呢?走進第2自然段,讀一讀。讀完后,看看貓的古怪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圈出關鍵詞。
生:這個自然段中,作者從老實、貪玩、盡職三個方面,寫了貓的古怪。
師:讀讀書中說貓老實的句子,讀完后,請你說說貓的老實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生:看,“它成天睡大覺”,好乖呀,都不去打擾作者寫作,真讓人喜歡。
生:這只貓整天無憂無慮,什么都不用思考,不僅老實,還很愜意,好羨慕它。
師:你羨慕它嗎?
生:當然羨慕!我每天都要做作業(yè),好想學它睡大覺,什么也不想。
生:這只貓就知道睡覺,“什么事也不過問”,作者好像有點責怪它太老實了吧。
師:哪些人需要過問家里的事?作者家里的事還需要誰來過問呀?
生:小貓餓沒餓它不過問,家里有沒有客人來它也不過問。
師:看來,老舍先生表面在責怪它,其實是把它當作家里的一分子。這其中也藏著作者對它的——
生:喜歡。
師:老舍好喜歡成天睡覺的貓,好羨慕無憂無慮的貓,甚至把它當作家里的一分子,責怪它“什么事也不過問”,看來,這簡短的語言里深深地藏著——
生:作者對貓的喜愛。
師:誰來讀讀,讀出文字里藏著的感情?
(生讀)
生:他把“成天睡大覺”讀得有些慢,聲調也比較高,我聽出來他很羨慕小貓。
師:你來讀讀。
(生讀)
生:他透過“成天”“無憂無慮”“什么事”,讀出了對貓的“羨慕”,還通過“睡大覺”“不過問”,讀出了對貓的喜愛之情。
師:你們都讀懂了作者想表達的情感。再來看看貓的貪玩表現(xiàn)在哪里吧。
生:“一天一夜不回家”,真的好貪玩。
生:“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边@也太貪玩了吧。
師:如果你是老舍,你會怎么呼喚?
生:我會著急地喊:“小貓,小貓,你在哪里呀?我給你買了一條小魚,你快回家吧!”
師:買了好吃的。
生:小貓,你餓不餓呀?冷不冷呀?你會不會走丟呀?
師:真像一位操碎了心的老
母親。
生:小貓,你還不回來呀?太不聽話了,我不要你了喲!
師:看它能不能舍得你?激將法都使出來了。
生:小貓,快回來吧,被窩都給你收拾干凈了!你怎么還不回
來呀?
師:在聲聲呼喚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對小貓的擔心、關心、喜歡、牽掛……可是,你們這么著急、擔心、牽掛它,它就是不回來。瞧,任憑你們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這真是一只——
生:貪玩的貓。
師:讀讀這句話,讀出你的感受吧。
(生讀)
師:通過你的朗讀,我們仿佛看到老舍先生使出渾身解數(shù)呼喚小貓,可它就是不歸家,真是只貪玩的貓。你又能從哪里看出貓很盡職呢?
生:它像個木頭人一樣站在老鼠洞口,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師:是怎樣的動作?
生:睜大眼睛,不出聲,不呼吸,直直地盯著老鼠洞。
師:是的,這就是書上說的——
生:屏息凝視。
師:你來做做這個動作。
(生屏息凝視望前方)
師:同學們,老鼠洞在這里,(課件出示老鼠洞)一個鐘頭過去了,它在屏息凝視,一動不動——
生: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師:兩個鐘頭過去了,肚子咕咕直叫,它仍在屏息凝視,一動不動——
生: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師:幾個鐘頭過去了,腿腳發(fā)麻,可它仍然屏息凝視,一動不動——
生: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師出示三次“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一次比一次大,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堅定有力。)
師:這是一只多么盡職的貓呀。擁有這樣一只貓,作為主人的老舍先生又有怎樣的感受?
生:十分驕傲、十分自豪。
師:老舍怎么知道貓等了好幾個鐘頭呢?(出示資料)
老舍先生在裝修家時,都會刻意為貓留出一點空間。會在書房開一個貓洞,方便貓咪自由進出,哪怕這樣會讓書房的保暖性變差。省吃儉用給貓咪加餐,每天等貓回家后,他才關燈睡覺。
師:讀了第2自然段,我們深深感到:老舍先生喜歡貓、羨慕貓、擔心貓、牽掛貓,為它驕傲,為它自豪,甚至把它當作家人。哪有人愛貓愛到這種程度的呀!再讀第2自然段,把這些情感都讀出來吧!
(生讀)
師:這只貓一會兒老實,一會兒貪玩,一會兒又很盡職,真善變。難怪作者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
生:古怪。
師:這些古怪特點,作者是怎樣用一段簡短的話說清楚的?
生:作者用“可是”把他們連起來的。
師:哦,在優(yōu)點和缺點之間,作者用了“可是”這個詞,巧妙地將它的特點連起來了。而且有了“可是”,這善變的小貓?zhí)攸c更突出了,讓我們真感覺它很古怪。
師:可這古怪中,不是作者的指責、討厭、嫌棄,而是對貓深深的喜愛、羨慕、牽掛、擔心、自豪……作者把這么多情感藏在短短的一段文字里,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出示有語氣詞和沒有語氣詞的第2自然段)對比讀讀,說說感受。
生:有了這些語氣詞,讓我們瞬間感受到老舍來到了我們眼前,像朋友一樣,和我們講述他的小貓。
生:如果沒有語氣詞,我感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就沒那么深了。
師:我們也學著這樣的方法來寫一寫。(出示)
說它? ? ? ? ? ?吧,的確是啊,要不? ? ? ? ? ?呢?可是? ? ? ? ? ?。
生:說他搗蛋吧,的確是啊,要不怎么會用馬桶里的水來給自己洗頭呢?可是有時他又很聽話,媽媽讓他撿玩具,他就撿玩具;讓他刷牙洗臉,他就刷牙洗臉。
師:你說的是誰?
生:我弟弟。
師:又可氣又好笑吧!好可愛的弟弟!
生:說他聰明吧,的確是啊,要不他怎么會在課余時間設計出那么多有趣的小發(fā)明呢?可是有時他又顯得呆呆傻傻。
師:是誰呀?聰明在哪兒?犯傻在哪兒?
生:我的好朋友。他做混沌擺、宇宙車、水利燈泡……常常讓我覺得他腦洞大開,眼花繚亂??捎袝r,他又傻傻的,比如,他坐車坐反了,過了將近一個小時,才發(fā)現(xiàn)不對勁。
【評析:把握“語言的獨特性”和“語言蘊含的情感”是我們感知作家的方式。作家老舍先生用簡短的表達呈現(xiàn)出豐富的情感。張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文字,慢慢品,通過抓關鍵詞、想象畫面、反復朗讀、借助資料等方式感受到老舍先生筆下貓的古怪,并體會到作者是如何表達對于貓的情感的。】
三、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師:老舍先生筆下的貓還不止老實、貪玩和盡職這幾個方面。默讀第3、4自然段,看看貓的古怪還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生:它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敢。
師:這些特點,又分別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呢?朗讀第3、4自然段,讀出作者的感情。
生:從“蹭”字,仿佛看到一個孩子在向大人撒嬌,太溫柔可親了!而老舍先生任由它撒嬌,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
師:養(yǎng)了小貓的同學請舉手。你家的小貓也會這樣嗎?
生:是的。
師:那你來讀讀這句話吧。
(生讀)
師:你和作者產生了共鳴,我們也看到了你們家那只可愛的貓。接著分享。
生:貓?zhí)献?,在作者稿紙上踩下臟腳印,作者不僅沒生氣,竟然還說是可愛又美麗的小梅花。老舍先生太寵愛貓了。
師:“寵愛”這個詞用得好!
生:作者一定時刻關注小貓,不然他肯定不會知道貓的叫聲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豐富多腔。
(師出示)
老實 盡職 溫柔可親 勇猛
貪玩? ?一聲不出? ?什么都怕
師:這只貓一會兒老實,一會兒貪玩,一會兒又很盡職;一會兒溫柔可親,什么都怕,一會兒勇猛無比,敢跟蛇斗。真善變,太古怪!可無論是優(yōu)點還是缺點,作者都真心喜歡。那它家那只小貓呢?作者又是如何對待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
【評析:本環(huán)節(jié)一方面是對上一環(huán)節(jié)的承接,體現(xiàn)由導學到自主學的過程,體現(xiàn)學生思維成長的過程;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整體,通過朗讀、賞析貓的古怪,體會貓的可愛及作者的情感,提升學生文學品鑒的能力?!?/p>
【總評】
本課教學前,張老師運用系統(tǒng)思維梳理了教材,運用了“言、象、意”理論解讀了教材,又運用薛法根老師的“組塊”教學理念,站在兒童立場,進行了清簡的活動設計。
第一,基于系統(tǒng)思維,找準了教學坐標
一是注重教材體系的梳理。本單元語文要素為“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這既承接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要求,又為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做鋪墊??稍鯓訋ьI學生和作家比肩觀察,產生共鳴呢?張老師運用了“言、象、意”理論走進單元,進行了整個單元的教材解讀。
二是注重單元的整體解讀。第四單元是狀物類散文,《貓》《母雞》以及《白鵝》,這些散文所寫的人、事、景、物,似乎一讀就懂,并不難,難的是隱藏其間的思想情感,不下一番體會的功夫,就很可能“視而不見、察而不覺”,白白浪費了作者的苦心。而運用“言、象、意”理論,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間描繪的生動畫面。在讀“言”描繪“象”的過程中,作者的情感,即語言背后的“意”自然流露。
基于系統(tǒng)思維的梳理。找準了教學坐標后,張老師對《貓》這一課進行了前測。前測發(fā)現(xiàn),果然如此。學生能讀出文章的大致內容,但讀不懂的是作者筆下藏著的“情”,也就是作者如何通過古怪、淘氣寫出貓的可愛。根據(jù)這些梳理,張老師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通過朗讀,體會貓的古怪,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
第二,運用“組塊”理念,進行了清簡的活動設計
一是注重活動板塊間的邏輯推進,搭建體悟情感的階梯。
初讀課文時,張老師既關注易錯字詞的掌握,又關注描寫貓正反面的詞語,讓學生初步感知貓多面的習性、古怪的性格;研讀課文第2自然段時,帶領學生進入情境中,深刻體會作者羨慕、欣賞、熱愛、牽掛、心疼……那古怪的貓;回歸第1~5自然段的對貓古怪的整體描寫時,再讀“老實”“貪玩”“盡職”……這些詞,發(fā)現(xiàn)貓越來越古怪,可作者越來越喜歡、敬佩。由詞組到文本再到詞組,學生深刻感受到了作者愛屋及烏的情感。而且在發(fā)現(xiàn)并重構知識經驗之間的邏輯關系之中,激活言語思維,實現(xiàn)兒童語言與精神的同構。
二是研讀部分清簡卻豐厚,帶領學生和作家比肩表達。
為了能突破重點難點,張老師依托散文教學的語境理論,即上下文語境、文體語境、社會文化語境,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
首先,關注文中關鍵詞句,對字里行間蘊含的豐富情感進行分析,勾連上下文語境,帶著學生貼著文字慢慢品,從而發(fā)現(xiàn)“情”。比如:從“無憂無慮”“過問”中體會到作者的羨慕、喜愛;從“任憑怎么呼喚”,想象當時場景,體會作者的擔心、心疼、牽掛、著急;從“屏息凝視”“一連幾個鐘頭”,想象貓盡職的場景,體會“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中隱藏的自豪、稱贊。
然后,鏈接作者資料,實現(xiàn)讀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間的勾連,還原時代語境,感知“情”。如引用講述作者愛貓愛到總等貓回家后才關燈睡覺,愛貓愛到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為貓加餐的資料。
再者借助朗讀,將學生帶入到那種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豐盈感受,從而喚醒字里行間的情感,體會“情”。
通過語境理論的實踐,幫助學生豐富散文從“言”到“象”的理解,實現(xiàn)從“象”到“意”的學習進階,從而達到尋言觀象以得意的境界。
三是讀寫結合,遷移運用,也促進理解。
會讀的人,可以讀到別人讀不到的東西,那就是表達的藝術。而領會了表達的藝術,對文本的理解就會更深一層。在研讀完第2自然段后,張老師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寫法,進行課后習題練筆。練筆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就變得更加深入而細膩。
除此之外,張老師還極其注重細節(jié)的處理。無論是練筆時的音樂、課件的審美、板書的設計,還是詞語的處理,都很用心。特別是“屏”字的處理,用微課讓學生理解“屏”字的來源演變,而后理解“屏風”“畫屏”,然后了解“屏”的另一個讀音,最后在文段中再次感受“屏息凝視”。在多形式的理解和運用中,不僅帶領學生掌握了多音字,還讓學生達到了掌握詞語的最高境界——運用。
(作者單位:重慶兩江新區(qū)金渝學校/重慶市奉節(jié)縣詩城路小學)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