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星雨
外婆生長在黃河岸邊。聽外婆說,她小時候,黃河沿岸是很容易受災的地方,夏季暴雨多了,黃河水位升高,莊稼被淹,農民便吃不上飯。飯都吃不上,精神食糧更談不上了,所以,外婆沒上過學。
外婆在很長一段歲月里,沒有自己的名字。后來,生產隊里記工分,記賬員給她起了一個名字——陳十妮。估計記賬員也識字不多,給女社員起名字,一律姓后加“妮”,為避免同姓重名,便按年齡大小,有了大妮、二妮、三妮……不用問,外婆排行第十。
小時候我常笑外婆的名字難聽,她笑著說:“我這還算好聽的,我排到第十,比我年齡小的女孩,再起名字就是‘陳大閨’了?!?/p>
估計受到名字的刺激,有了名字后,外婆就開始學認字,首先學會的三個字當然是自己的名字。外婆讓記賬員把她的名字寫到紙上,她把紙揣兜里,去地里干活休息時便拿出來,用土坷垃在地里劃拉著寫。外婆不求快,學會為止,她的名字學會后,她又開始學寫別人的名字。僅一年工夫,隊里隊員的名字,她都會寫了。
外婆說,見菜就得挖筐里,學寫字也一樣,看到就得“挖筐里”。外婆走路看到陌生字,便“畫”在紙上,回到家請教村里識字的人。漸漸地,外婆識字的水平快趕上記賬員了。
外婆29歲結婚,在那個年代,她屬于大齡女青年。有人給外婆介紹了外公,外婆問介紹人的第一句話是“識字嗎”,得知外公識字,外婆便答應見面。
別人找婆家都是問有幾間房,外婆例外,她稀罕識字多的人。外婆結婚時,向外公要的彩禮是一本字典,外婆的娘家人都笑外婆傻,說將來抱著字典能吃一輩子嗎?
外婆笑著說,能。
外婆生了三個女兒,她一邊看孩子,一邊做家務,一邊種地,還一邊學寫字,典型的一心多用。母親是外婆的大女兒。母親上小學后,回家做完作業(yè)還得教外婆學拼音,學數學。母親小學畢業(yè)了,外婆也小學畢業(yè)了;母親初中畢業(yè)了,外婆的語文也達到初中畢業(yè)水平了。外婆說,她的數理化沒達到畢業(yè)水平,是因為母親功課多了后,沒時間教她,所以落下了。但外婆的語文沒落下,因為外婆有基礎,語文可以自學。
很多人不理解外婆,一個農民學那么多文化知識干嗎?外婆說,長見識,認識的字多了,就能讀書看報,精神世界豐富了,人看問題更透徹。外婆果然憑借識字多,后來當選了村里的婦女主任,很多家庭矛盾,到外婆這里三五句話就能處理好,因為外婆能說到點子上,讓大家心服口服。
現在外婆七十歲了,還堅持學習呢。外婆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兒,活到老就得學到老,學習不怕慢,就怕停。
母親受外婆影響,雖然只有初中學歷,卻學了很多技術,開過油坊,做過線切割,四十歲時又自學數控車床知識,現在已經是一名熟練的數控車床工。我也受到了家庭的熏陶,從小便知道學習是一輩子的功課,雖然我學習成績不好,但我從未放棄努力。正如外婆所說,見字(知識)就“挖筐里”,日積月累,知識便越積越多,可以學得慢,但只要不斷學,這個“筐”早晚能填滿。編輯/張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