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驥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在我國古代詩壇上,才思敏捷的,莫過于曹植,他七步成詩,傳為美談。
在晚唐,也有一位才子,其創(chuàng)作速度完全可以和曹植比美。據(jù)說他只需用手指在胸前交叉八次,做思考狀,就能迅速完成一首詞作。這就是溫庭筠,字飛卿,人稱“溫八叉”。《唐才子傳·溫庭筠》說他“少敏悟,天才雄贍,能走筆成萬言”。七步與八叉,真可有一比。
不過,劉勰說曹植是個“體貌英逸”的翩翩公子(《文心雕龍·時序》),而溫庭筠則是個丑八怪,被人稱為“溫鐘馗”。
當然,人不可以貌相,文更不可以“貌相”。溫庭筠的詞,特別是選入《花間集》的十四首《菩薩蠻》,寫得文辭綺艷,構思婉雅,縷金綴玉,句麗詞清。歐陽炯在《花間集》序中對溫詞風格進行了概括:“縷玉雕瓊,擬化工而迥巧;裁花剪葉,奪春艷以爭鮮。”溫庭筠的詞被置于詞集首位,這說明了溫詞在《花間集》中最具代表性。
其實,溫庭筠不只寫詞,還寫了不少詩。據(jù)知他生于公元八一二年,卒于八六六年,與李商隱同處于一個時代,因此,有人并稱他倆為詩壇上的“溫李”。就詩這種創(chuàng)作體裁而言,溫的成就遠不及李。但他也未嘗沒有寫過一些好詩。有意思的是,溫庭筠的詩風與他的詞風大不相同。像膾炙人口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蹦巧钋械泥l(xiāng)愁,不知讓多少人為之動容。又如《塞寒行》:“心許凌煙名不滅,年年錦字傷離別。彩毫一畫竟何榮,空使青樓淚成血?!边@詩寫得平白曉暢,慷慨悲涼。一句青樓泣血,和《花間集》中寫到的青樓女子情懷截然不同。顯然,溫庭筠寫詩和寫詞,分明用了兩副筆墨。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思想感情的矛盾,也可以看到,即使同是抒情性的體裁,詩與詞也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話語的特色。
溫庭筠的人生經(jīng)歷頗為坎坷。他是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的孫輩,應該算是出身書香世家。溫庭筠從小就展現(xiàn)出出色的才華,卻因性格叛逆囂張,命途多舛。他有好幾次參加科舉考試的機會,卻偏好在嚴肅的科場中搗亂,多次名落孫山。那時,唐宣宗附庸風雅,喜歡詞曲。溫庭筠的靠山宰相令狐绹,也想投皇帝之所好,便令溫庭筠代筆,寫些《菩薩蠻》獻上;同時,又嚴令溫保守秘密。但是,溫庭筠卻不遵守規(guī)定,經(jīng)常向朋友泄露此事,揚才露己,自鳴得意,還常常譏諷權貴的無恥無能。這使令狐绹既羞且惱,自此疏遠溫庭筠。溫庭筠失去了后臺,自然只能充當上不了臺盤的小吏角色。某次,他喝醉了酒,回家晚了,觸犯了宵禁之令,被城里的保安干涉。他竟反唇相譏,還和保安打起架來,結果被人打落了門齒,那真是丑上加丑。又據(jù)說,某日宣宗微服外出,剛好碰見了溫庭筠,就讓他猜猜自己是什么人。溫庭筠直說,您不過是縣丞(即幫助縣長管理庶務的小官)之類的角色?;噬媳凰床簧涎郏懿桓吲d,下令以后任命溫庭筠的官職,最高不過縣丞。從此,他只能屈居下僚,郁郁以終。溫庭筠性情真率,敢作敢為,但也恃才傲物,放蕩不羈,這讓他吃了大虧。而這忤逆的性格,竟又連累了兒子。據(jù)說他的兒子溫憲參加科舉考試,主考官“以其父文多刺時,復傲毀朝士,抑而不錄”(《唐詩紀事》卷七十)。溫庭筠的怪僻脾氣以及丑陋相貌,讓自己和子孫們一而再地吃了大虧。所留之于后的,不過一堆華麗優(yōu)美、享譽文壇的詞作。這對他和他的子孫來說,真不知是幸事還是憾事。
上引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一詞,是溫庭筠的代表作。至于如何理解、如何評價,從對首句“小山重疊金明滅”的解釋開始,學者們就出現(xiàn)了分歧。
何謂“小山”?學者們有三種不同的說法。有說“小山”是指屏風。這屏風,有人說是放在房子里,有人說是放在睡床上。另一種說法是“小山”指枕頭,因為枕頭也稱“山枕”。第三種說法是“小山”指女子的眉毛。這三種不同的解釋,都出于名家,也都有所依據(jù)。不過,浦江清先生說,“三說皆可通”,則似未必。
首先,如果說“小山”是指枕頭,睡覺時把兩個枕頭重疊起來,墊得很高,脖子能舒服嗎?若用的是“玻璃枕”(溫在另一首《菩薩蠻》中有“水晶簾里玻璃枕”一語)。把兩個玻璃枕重疊起來去睡,更不可能。除非,這句是指女子起身,把自己睡過的枕頭,疊在旁邊男子睡過的枕頭上。那么,她必須坐起來,側過身子,才能把兩個枕頭疊在一起。這一來,后一句就不可能寫為“鬢云欲度香腮雪”。因為,她的“鬢云”,一定散落在“香腮”上,是“鬢云已度香腮雪”了。
女子的眉毛一說,更不可能。中唐以后,婦女的打扮有點古怪,《新唐書》中有“禁高髻險妝”條。例如畫眉的“險妝”,有“鴛鴦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長眉”“蛾眉”等樣式。這詞的第三句,已說明她準備畫的是“蛾眉”,第一句卻說是“小山眉”,豈不是互相矛盾?所以,我只能同意俞平伯先生在《讀詞偶得》中認為的“小山,屏山也”的說法。“屏山”,也就是指屏風。
問題是,第一,這屏風放在什么地方?按現(xiàn)在一般的做法,屏風會放在床前,起到遮掩的作用。下文的“金明滅”,許多研究者又說,這“金”指的是朝陽從窗外射進來的光。這束光忽明忽暗,屏風仿佛鑲上了一層金。但是,如果是床前的屏風,正面的畫面對著睡床,那么陽光又怎能透過屏風,讓床上的人看到畫面上金色的“明滅”呢?反過來,如果屏風的畫面對著室外,睡在床上的人則只能看到屏風之背,更不可能看到“金明滅”了。
因此,能夠讓睡在床上的人看到“金明滅”的,只能是放置在床內(nèi)側的小屏風。我還看過民國時期一些人家床內(nèi)側有一木架,便于放置需用的物品,床上也真放著一個小屏風作為裝飾。而且,溫庭筠自己也說過,“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鴛枕映屏山”(《南歌子·撲蕊添黃子》)。那么,這扇小屏風分明是放在枕頭上方的。顧敻也說,“枕倚小山屏”(《醉公子·漠漠秋云澹》)。這都說明,“小山”只能指放在床上或枕側的屏風,屏風上的畫面正對著窗,這才可以讓床上的人看到金飾的忽明忽滅。顯然,把它解釋為“山枕”“山眉”都不合適。如果聯(lián)系到詞的第二句“鬢云欲度香腮雪”,這情態(tài),也只可能是指抒情主人公從枕上往側望,才有所謂“欲度”,亦即鬢云將度未度的情態(tài)。
其次,按詞譜規(guī)定,[菩薩蠻]第一句的第一個字,可平可仄。如果溫庭筠在這一句,直說“屏山重疊”,就不必麻煩其后幾百年的詞學家,費盡心思猜來猜去了。但是,溫庭筠偏偏用“小山”一語。因為按詞譜規(guī)定,這句的第二個字是語言的節(jié)奏點,它必須使用平聲字。如果用“屏山”一詞,“屏”屬平聲,這一來,詞義雖然明朗,卻因第一字與第二字連用平聲,便在語音上沒有了抑揚頓挫的意趣。而把“屏山”寫為“小山”,“小”字屬仄聲,與平聲的“山”相間,便讓語言更具音樂美。況且,在當時,人們也都知道,“小山”是可以代指小屏風的,這并不存在需要解釋的問題。
有趣的是,由于后來的詞學家,只熱衷于爭論“小山”到底是屏風,是枕頭,還是眉毛,卻把作者強調的“重疊”兩字的含義完全忽視了。而“重疊”一語,在這首詞中恰是至為重要的。研究者得魚忘筌,有時也在所難免。
我認為,這詞第一句的關鍵在于理解“小山重疊”的意象。它既是指床上的小屏風,曲曲折折,像個小山一樣的整體;同時,更重要的是指這小屏風的正面,畫著重重疊疊的小山。當那女子仍然睡在床上的時候,稍稍轉側,她的目光注視小屏風上重重疊疊的山景。這山景,引起她的種種遐想。也許她想到,剛才還在枕邊的人,已經(jīng)在重疊的遠山之外。這樣的心態(tài),溫庭筠也曾在其他詞作中表達過,如“謝娘無限心曲,曉屏山斷續(xù)”(《歸國遙·香玉》)。每當閨房中人看到山重水疊的圖景,自然會聯(lián)想到“客路青山外”。后來歐陽修還直白地說“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踏莎行·候館梅殘》),李珣也在《浣溪沙·紅藕花香到檻頻》中有句云“翠疊畫屏山隱隱,冷鋪文簟水潾潾,斷魂何處一蟬新”??梢?,溫庭筠在詞的開始,運用“小山重疊”的意象,便從床上之人的視角,展現(xiàn)懷人的心意和深意。至于“金明滅”,也表明時間已不早了。而她還一直注視著“小山重疊”的畫面,寄托內(nèi)心一份思念。這一句,其實和詞的最后一句“雙雙金鷓鴣”,有著互有照應的意味。
“鬢云欲度香腮雪”,這句寫得很有意思。過去描寫女子的鬢和腮,一般用“云鬢”“雪腮”或“香腮”。溫庭筠卻倒轉過來,說是“鬢云”和“香腮雪”,把原來的形容詞和名詞互相轉化,這當和詞譜規(guī)定[菩薩蠻]的第一句、第二句需要押韻有關。但這一轉換,突顯了鬢發(fā)的蓬松優(yōu)雅和臉腮的嬌嫩雪白。它充分說明,由于漢語具有詞性轉換的靈活性,便能產(chǎn)生加倍展現(xiàn)女子美貌的藝術效果。
不過,這一句,如果只從形容女子美的角度去理解,依然是不夠的。以我看,這句溫庭筠的主要著眼點在于“欲度”一語上。上面提過,“欲度”是頭發(fā)將要蓋到臉上,卻還沒有蓋過去的情態(tài)。在古代,女子睡覺時發(fā)髻是松動的,《長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覺”一語可證。如果女子從床上坐了起來,頭發(fā)便會度過香腮。因此,只有她還躺在床上,在枕邊轉過頭或轉過身去,才會出現(xiàn)“欲度”的狀態(tài)。在這里,溫庭筠寫女子“鬢云欲度”的姿態(tài),正是說明她躺在床上,又轉過身來。如果把這句和上句寫她注視著“小山重疊”聯(lián)系起來,這“鬢云欲度”,分明有著表現(xiàn)她在床上輾轉反側的意味。按《詩經(jīng)·關雎》上說:“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溫庭筠寫那女子的“鬢云欲度”,實在是表現(xiàn)她心緒不寧,輾轉不安,思念離人。這詞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純屬敘述性的語言,但又蘊含著抒情的意味,只是作者引而不發(fā),讓讀者細細地體味,才能悟到其中真意。
第三、第四句,“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承接第一、第二句中女子的情態(tài),溫庭筠便用“懶”字,點明女子的心境。她所愛的人已經(jīng)離開,于是,她很慵倦,很無聊,便懶得起來梳妝打扮了?!对娊?jīng)·伯兮》有句云:“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溫庭筠寫女性早上起來的心情也是如此,只不過寫得更細膩,也更含蓄一些。溫庭筠在另一首詞《酒泉子·日映紗窗》中寫道:“日映紗窗,金鴨小屏山碧。故鄉(xiāng)春,煙靄隔,背蘭釭。宿妝惆悵倚高閣,千里云影薄?!币馑家埠蜕弦镀兴_蠻》的上片相近,我們可以參照互讀。
下片的第一句是“照花前后鏡”,這就更有意思了。上片說女子懶得起來“弄妝”,但到了下片,最后她還是下了決心,或者到了不得不起床的時候,她還是要精心打扮的。溫庭筠寫她在頭上插上了花,面對著鏡子,照了又照;又轉過頭來,從后面看看那朵花是否插戴好了。唐代盡管已經(jīng)用上了玻璃,但鏡子還是銅片磨光而制成的,其光波反射清晰的程度,絕不能和玻璃鏡子比擬。因此,所謂“照花前后鏡”,不可能像現(xiàn)在的女性在理發(fā)時那樣,可以在前面用一面玻璃鏡子,后面又拿著另一面鏡子,讓前后兩個鏡面互相照映。因此,這句所描寫的,只能是指那女子對著銅鏡,照了前邊,又扭過頭來,斜著眼睛,再看看后面。這樣照過來,照過去,那扭扭捏捏的姿態(tài),真能和上闋使用“弄妝”一語,互相銜接。這就是填詞要求作者在“過片”之間,欲斷還連的奧妙。至于詞的第六句“花面交相映”,也暗示女子看到自己那漂亮的臉孔,襯著云鬢上插的鮮花,顯得分外嬌美,于是她對著鏡子自賞自愛,自憐自惜。當然,這也是作者從旁觀者的角度,對她容貌的贊美。
在寫了那女子對著鏡子云鬢弄妝以后,溫庭筠進一步寫她的服飾,于是出現(xiàn)了詞的最后兩句,“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羅襦”,是綢制的短衣,這沒有什么疑問。而對“帖”字,許多學者都沒有解釋,而吳世昌先生則在《詞林新話》中認為:“按‘貼’,穿緊身衣也。”這固然可作一說。但我覺得,“帖”應是指貼片,亦即下文所指那畫著“金鷓鴣”的貼花。詩人寫這女子把它繡在羅襦上。在過去,歌伎們往往喜歡把鷓鴣的花樣繡在舞衣上,元代白仁甫的《駐馬聽·舞》,就寫到“謾催鼉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袖”,在衣服上繡著鷓鴣的貼花,這本來是歌伎舞女們服飾打扮的常態(tài)。
下片的“新”字非常重要。它表明,在“羅襦”上,這貼花原來是沒有的,是這女子剛剛才繡上去的。這含義,就和在羅襦上原本就有這種花紋大異其趣。溫庭筠用新繡的舉動點明女子當下的心態(tài),它寄寓著對離人的殷切期盼。過去人們認為:鷓鴣的啼聲很像是在說:“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李時珍說:“鷓鴣性畏寒,夜棲以木葉蔽身,多對啼,今俗謂其鳴聲曰:‘行不得也哥哥’。”(《本草綱目·禽部》)溫庭筠的詞作中也常見鷓鴣的形象,像在《更漏子·柳絲長》中就說,“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它通過寫鷓鴣畫圖表現(xiàn)女子借以懷人的方式,也與這首《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相近。顯然,溫庭筠寫那女子在心里忖念著“行不得也哥哥”,便在“羅襦”上新繡畫著鷓鴣花紋的貼片。這本來很慵懶的女子,轉念間又精心打扮,表現(xiàn)女子希望離人盡快回到自己身邊的懷想。
下片女子精心打扮的舉動和上片她的慵懶,恰好構成強烈的對比。溫庭筠描寫她前后行為的不同,通過幾個細微的動作,表現(xiàn)她內(nèi)心的糾結。同時,當讀者看到她在“羅襦”上新貼“金鷓鴣”的時候,就可以回過頭來,理解為什么溫庭筠在這詞的開始,要寫她眼巴巴地看著“小山重疊”,在床上無聊無賴、輾轉難安的原因;領悟前邊兩句寫她的無所事事的行為,正是她思念所愛之人的心理反射。
我們還應該厘清詞中女子的身份問題。她可能是富貴人家的少婦,更有可能是妓院的歌伎。如果是前者,她會認為丈夫很快便會回來,為了迎候,她便精心打扮,這完全可以理解。正如溫庭筠在《夢江南》所寫,“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這是閨中少婦等待丈夫歸來的常態(tài)。如果是歌伎,為了職業(yè)的需要,她也只能認真地“弄妝”,準備迎接新客,這也可以理解。據(jù)《本事詩》載,唐代的韓翃熱戀章臺的名妓柳氏。大概后來韓翃因事離開,便寫了《章臺柳·寄柳氏》一詞。詞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憋@然,韓翃認識到,盡管他們曾經(jīng)相愛,但為了生存,送舊迎新,并不稀奇。據(jù)知,這[章臺柳]詞牌,又有一變體,名曰[楊柳枝],寫柳氏回答:“楊柳枝,芳菲節(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币晕铱?,這正體的和變體的兩個詞牌,更似是以男女互相酬答的形式,各訴衷情。他們彼此理解:從此一別,一切都成過去。
問題是,如果是歌伎,詩人卻寫她起意在羅襦繡上金色而且是成雙成對的鷓鴣。這貼花,是新繡的;這舉動,分明是表現(xiàn)她想念著剛剛才離開的心上人。于是,此曲《菩薩蠻》,便有了全新的含義??梢哉f,詞的上片,詞眼在于“懶起”;詞的下片,詞眼在于“新帖”。從寫女性的形態(tài)看,上、下兩片,作者都是通過展現(xiàn)幾個很細微的舉止,像話劇規(guī)定人物連貫動作一樣,通過敘述性的語言,戲劇化地表現(xiàn)那女子在不同時空的心理變化。她的動作,盡管是細微的,但色彩又不一樣。上片色彩較暗淡,下片較亮麗,二者近乎對立,卻統(tǒng)一在思念離去男子的身上。又經(jīng)“過片”的過渡,詞的旋律,又似和管弦樂的表現(xiàn)手法那樣,由上片調性頗近憂郁的小調,變而為下片調性頗近明朗的大調。這旋律調性對比,把古代女性對愛情的真摯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望統(tǒng)一起來。這就是為什么這首小詞,讓許多讀者認為它寫得纖秾綺麗,藝術造詣極高的原因。
司空圖在《詩品》中,認為詩歌有二十四種品格,“纖秾”與“綺麗”,正是其中的兩品。所謂“纖秾”,按照楊廷芝在《詩品淺解》的理解,“纖以紋理細膩言,秾以色澤潤厚言”。所謂“綺麗”,孫聯(lián)奎在《詩品臆說》中認為,“綺則絲絲入扣,麗則燦爛可觀”。這兩品,都是從描敘過程的細致性和語言色彩的多樣性來立論的。其實,司空圖所立之“品”,在品與品之間,許多是可以相通的。就溫庭筠這首《菩薩蠻》的風格看,恰好是這兩品的合一。在這首詞里,溫庭筠只是以色彩明麗的語言,描寫女子的舉止,細膩而且絲絲入扣,卻能讓讀者從女子的連貫動作中,感受到她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詞意之美,含蓄之美,于此融在一起。
上引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可以視為一位女性的自敘,也是溫庭筠對一些女性的觀察。他并沒有明寫這女子的心情,卻讓讀者從一些細微的律動中,窺見她內(nèi)心微妙的變化。詞的開首到詞的結尾,上片與下片,變中又有不變,互相呼應,有如草線灰蛇,委曲婉轉,看到這詞藝術構思的巧妙。佛經(jīng)有云:“納須彌于芥子?!辈诲e,溫庭筠在這首《菩薩蠻》中,描述的雖然只是一位女性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細微如芥子般的動作,但它卻是對處于男權社會中廣大婦女心態(tài)的典型性概括。人們不是稱溫庭筠為“溫八叉”嗎?《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應是他經(jīng)過仔細觀察、認真構想,才能夠寫成的,而不可能只是叉了叉手指,便一蹴而就那么簡單!
為什么溫庭筠會寫出這首《菩薩蠻》?在《花間集》里,它被置于首位,這有意義嗎?對此,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溫庭筠所處的晚唐,社會危機重重。一方面,邊境不斷受到少數(shù)民族貴族奴隸主侵擾,作為唐代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長安,經(jīng)常處在兵臨城下的狀態(tài)。而中央政權實際上由閹黨操縱把持,各地區(qū)則由軍閥分裂割據(jù)。在中原大地混亂不堪,進入崩潰臨界點的時刻,一方面,大量財富和文化人士向西南和東南方向收縮,這就形成了四川和蘇杭在經(jīng)濟上畸形發(fā)展的局面。溫庭筠長期生活在川蜀地區(qū),據(jù)《蜀禱杌》卷下載,“蜀中久安,賦役俱省,斗米三錢”,“村落閭巷之間,弦管歌誦合筵社會,晝夜相接。府庫之積,無一絲一粒入于中原,所以財幣充實”。亂世得茍安,飽暖思淫欲,于是歌臺妓館,遍于城鎮(zhèn)。正如歐陽炯在《花間集》序中所說:“有唐以降,率土之濱,家家之香徑春風,寧尋越艷;處處之紅樓夜月,自鎖嫦娥。”溫庭筠也正是歌臺舞榭中的???。
溫庭筠從小就喜歡泡妓館,據(jù)說,姚勖曾出資協(xié)助他參加科舉考試,而“庭筠少年,其所得錢帛,多為狎邪所費。勖大怒,笞且逐之,以故庭筠卒不中第”(《玉泉子》)。他沒有錢,便“以文為貨”,作狎邪游。而歌樓妓館,也很需要他,這是因為他不僅歌詞寫得快、寫得好,而且還是個音樂家,他“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彈,有孔即吹,何必爨桐與柯亭也?!保ā短撇抛觽鳌赝ン蕖罚┧ㄒ袈?,又了解歌伎的生活和心態(tài),隨時能為姑娘們譜寫她們需要的唱詞。這就是他在創(chuàng)作方面,填詞的成就遠高于詩的原因。劉熙載在《藝概·詞曲概》中指出:“溫飛卿詞精妙絕人,然類不出乎綺怨?!边@評價應是準確的。
我國詩壇,從來有描寫愛情的傳統(tǒng)。情,本來就是人性的一個方面。與溫庭筠齊名的李商隱,在《獻相國京兆公啟》中認為:“人稟五行之秀,備七情之動,必有詠嘆,以通性靈?!崩钌屉[的詩,就敢于寫在愛情方面的苦悶。同樣,溫庭筠在詞作,多寫歌伎們的綺怨,不也是一種“苦悶的象征”嗎?溫庭筠所寫的詞,大部分以寫“綺怨”為題材,寫歌伎們對所鐘情者的思念與牽掛,這實際上也體現(xiàn)出許多平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當然,這種愿望很卑微,但也是在特定的時代和特定環(huán)境中對真實生活的概括。
其實,溫庭筠對男權社會中的女性,一直抱著同情的態(tài)度。像他另一首著名的詞作《夢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边@首詞,寫的也是婦女等待和失落的心態(tài),其意境也有和上引《菩薩蠻》相通的地方。至于他的詩,甚至會直接表明對歌女的態(tài)度,像在《和友人傷歌姬》中,他知道她們命運的凄慘,“更能何事銷芳念,亦有濃華委逝川”。便勸說歌伎們對自己的命運不要過度悲傷,“月缺花殘莫愴然,花須終發(fā)月終圓”。他還勸說那些慘綠少年,希望他們能夠感情專一,不要玩弄女性,提醒“王孫莫學多情客,自古多情損少年”。上面引述過的《塞寒行》,不是也說明了他對將士的家屬,內(nèi)心痛苦的同情嗎?在男權社會中,溫庭筠能夠以歌詞描寫“綺念”的同時,更多地反映女性的希望與酸楚,特別是能展現(xiàn)被視為從事賤業(yè)的歌伎的內(nèi)心世界,描寫她們對美好歸宿的向往,這一切,正是他在封建時代對人性的肯定。
前人對溫庭筠的詞,評價截然不同。有人認為他寫的都是側艷之詞,語涉浮華,沒有多少意義,此說未免偏激。陳廷焯則認為:“飛卿短古,深得屈子之妙;詞亦從《楚騷》中來,所以獨絕千古,難乎為繼?!闭f他“寫怨夫思婦之懷,寓孽子孤臣之感”(《白雨齋詞話》)。他把溫詞視作“寄托論”的標本,屬詞壇最高的成就,此說也未免穿鑿,甚至荒謬。不過,由于溫庭筠頗有才華,自視甚高,卻又終生不得志,“有氣干牛斗,無人辨轆轤”(《病中書懷呈友人》)。他認為自己有著凌云壯志,可是無人賞識;他對前途有著美好的期待,而始終只是白等。這復雜的心態(tài),既讓他玩世不恭,經(jīng)常作狎邪游,又讓他能理解歌伎們的處境和愿望,因而能從欣賞和自戀的角度,寫出她們婉曲的,有所思念、有所期待的情態(tài)。在晚唐,像溫庭筠那樣強烈不滿現(xiàn)實生活的黑暗,卻又找不到出路,竟然連自己也沉迷在青樓里消磨生命者,不在少數(shù)。像杜牧,寫過激切批判現(xiàn)實驕奢無恥的《阿房宮賦》,特別是悲嘆過“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而自己不是招認“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嗎?溫庭筠的狎邪行為與杜牧不是也頗相似嗎?實際上,晚唐時期,許多士人面臨社會崩潰,既不滿現(xiàn)實,又壯志難酬;既感到自己無力回天,又無可奈何,于是采取了這種扭曲“躺平”的姿態(tài)。
在初唐文壇,民間已出現(xiàn)了大膽直率地抒發(fā)男女愛情的詞作。此后,中晚唐有些文士,也寫了不少與愛情有關的詩和詞,他們的作品,大都寫得明白流暢。但像溫庭筠那樣以纖秾綺麗的筆觸,細膩地描寫婦女的內(nèi)心活動的作品,卻很少出現(xiàn),這應與時代風氣、文藝思潮和作者的生活狀態(tài)有關。但到了宋代,詞的創(chuàng)作逐漸進入文壇的主流位置,文人寫詞在風格上也往往受到溫庭筠的影響。因此,人們認為他給宋代詞人的婉約派開了先河。在詞的發(fā)展史上,溫庭筠的詞作確也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