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思
美育,即審美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欣賞美和締造美的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美育是發(fā)展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重要舉措。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敘事散文以流暢優(yōu)美的語言、純樸細膩的感情、富含深邃哲理的意境,帶給學生別樣的閱讀感受,在語言、思維、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審美因素,成為落實審美教育的良好媒介。探索美育視野下的敘事散文教學,有利于我們找準“美”的關(guān)鍵點,更好地發(fā)揮語文教材的美育功能。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是一篇文字質(zhì)樸、情感濃郁的敘事散文,教學時可以通過感知文章脈絡(luò)、品讀語言特色、 賞析深邃意境、領(lǐng)略母子之情、體悟深刻哲理等方面,引領(lǐng)學生在深刻體會散文魅力的同時,發(fā)揮出審美教育的張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整體感悟,領(lǐng)會文體之美
形散神聚是散文最突出的文體特征,“形散”是指散文在整體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法等方面比較隨意,沒有定式;“神聚”是指散文會圍繞一個中心表達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中應從散文的文體特點出發(fā),注重整體感悟,讓學生掌握學習散文的最佳方法。
《秋天的懷念》是作家史鐵生在1981年創(chuàng)作的,那年史鐵生才30歲,可是卻因為雙腿癱瘓不得不回家療養(yǎng),原本生龍活虎的青春年華只能在輪椅上度過,他變得暴怒無常,此時他的母親也因非常嚴重的肝病疼得整夜睡不著覺,但母親仍鼓勵兒子好好活著,當母親猝然離去后,史鐵生后悔萬分,寫下此篇文章以紀念他的母親。課堂上,可以先向?qū)W生介紹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然后讓學生帶著以下幾個問題自主閱讀課文:這篇課文屬于什么類型的文體?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能不能把題目《秋天的懷念》改為《懷念我的母親》?學生在閱讀以后,很容易就能發(fā)現(xiàn)課文以記人敘事為主,表達的主題非常明確,屬于典型的敘事性散文體裁。課文主要講述了身纏重病的母親,不顧自己的病情,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全文語言質(zhì)樸,似乎沒有精心雕琢,卻句句如泣如訴,飽含真情。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母親對“我”的關(guān)心主要體現(xiàn)在四件小事上:當“我”發(fā)脾氣時,母親撫慰“我”;母親重病纏身,卻不告訴兒子,不想給兒子增添痛苦;母親央求“我”去看花;母親的臨終囑托。整篇課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局的層次來安排,結(jié)構(gòu)非常清晰。對于最后一個問題,學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最終一致認為:雖然課文所講的內(nèi)容是作者對自己先前不了解母親病情的后悔以及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但是把題目設(shè)計為“秋天的懷念”,一方面是因為母親逝世的時候正是秋天,文章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利用秋天的菊花抒發(fā)了作者對母親濃濃的愛;另一方面用“秋天的懷念”做題目,更具有美感,更容易讓作者一到秋天時就懷念起母親。
從課文的整體出發(fā),學生弄懂了以上這些問題,就能很快抓住這篇散文的形和神,初步感知散文特有的美感,接下來的學習就會變得順暢很多。
二、推敲詞語,感受情感之美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鑒賞散文作品的興趣,豐富情感世界。敘事性散文的特點從頭到尾都在敘事,其中蘊含的情感正是文章的靈魂所在,推敲其中的關(guān)鍵字詞,能更好地體會作者在文中袒露的真實情感。
《秋天的懷念》中的詞語使用十分精準,如課文一開始,作者就交代了自己脾氣的暴怒無常?!氨┡笔侵竿蝗婚g爆發(fā)出來的非常的憤怒,是沒有預兆的發(fā)怒,“砸”“摔”兩個動詞具體表現(xiàn)了作者的壞脾氣。聯(lián)系作者的病情,不難理解此時的他是多么的絕望、多么的痛苦。此時的母親只能“悄悄地躲”“偷偷地聽”“悄悄地進來”,母親理解兒子的痛苦,“躲”是為了讓兒子盡情地發(fā)泄,期待兒子恢復平靜,“聽”是在擔心兒子發(fā)泄的時候發(fā)生意外,當兒子平靜下來,她會悄悄地進來,輕聲安慰兒子,從母親的這些動作可以看出母親對兒子的包容與隱忍,感受到她對兒子細心的呵護和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她把生活的重心全都放在生病的兒子身上了。當“我”覺得生不如死,“狠命地捶打”殘腿的時候,母親會立即“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兩個動作形象地寫出了母親對“我”的擔憂和愛護。由于作者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悲痛情緒中,所以一直沒有察覺出母親的病,這既說明了母親為了照顧兒子強忍著肝病的折磨做出了超常的努力,也暗示了母親溘然離世的原因,更為自己“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無盡悔恨做了鋪墊。母親對“我”的關(guān)愛還表現(xiàn)在當“我”看到窗外落葉飄零時,她會“擋”在窗前。為什么“擋”?這是母親有意的一個動作,窗外蕭瑟的秋風容易讓人悲觀消沉,她怕兒子觸景生情再次自暴自棄,想用瘦弱的身軀擋住兒子對生活的絕望,她是在盡最大的可能幫助兒子樹起“好好兒活”的信心。當母親被送去醫(yī)院時,“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一句寫出了“我”對母親病情的一無所知,“竟”字寫出了作者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失去母親的肝腸寸斷和追悔莫及。假如時光倒流,能再給作者一次機會,他肯定不會再對母親大喊大吼,肯定會體貼關(guān)心孝順母親,可是現(xiàn)在只能抱恨終天,怎不叫人自責萬分?
散文中的情感渲染一般都比較強烈,用心品讀這些關(guān)鍵詞語,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這是一位無私的母親,她對兒子那種綿綿的愛,深沉的愛讓人為之落淚。引領(lǐng)學生推敲這些字詞,易于領(lǐng)略到散文中流露的真情美。
三、朗讀課文,感受語言之美
敘事散文雖以記人敘事為主,但與記敘文相比,描述的語言更為精準凝練,表達的情感更顯細膩獨特。朗讀是聲音對文字的解讀,是感受語言之美的最直接的方式,學生通過朗讀可以更好地品味語言文字在表達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外在節(jié)奏美和內(nèi)在韻味美。
《秋天的懷念》這篇散文字數(shù)不多,卻有很多是作者與母親之間的對話,課堂上先讓學生將這些對話整理出來,仔細讀一讀,思考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和母親對話時的心情。比如,第1自然段中,“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這是母親在看到兒子痛苦的發(fā)泄以后說的話,這個看似非常普通的提議,實際上飽含著母親的良苦用心,她之所以這樣提議,一來是想分散兒子內(nèi)心的痛苦,二來是想暗示兒子學習菊花在秋風蕭瑟的季節(jié)中傲霜斗寒的精神。母親“總是這么說”,從“總是”一詞可以看出母親已經(jīng)說了許多次,因而在朗讀的時候可以把這句話讀得格外耐心一些,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之情,而“我”的回答卻是“不,我不去”,除了捶打自己的腿以外,還要大喊“我可活什么勁兒”,朗讀的時候就要讀出他內(nèi)心的絕望和無助。母親“撲”過來安慰“我”:“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母親反復地說“好好兒活”,強調(diào)了母親復雜的心理,此時的她也是病魔纏身,她在鼓勵自己要與病魔作斗爭,同時也在鼓勵兒子要堅強地活下去。這一自然段的對話將母親的樂觀、堅強與兒子的悲觀、倔強進行了對比,可以通過分角色朗讀,走進人物的心靈深處,感受語言的表達美。在第3自然段中,當母親又一次提議兒子去北海看花,可以用懇求的語氣來讀出母親對兒子走出痛苦,揚起生活風帆的期待。兒子是勉強地答應,應該用敷衍的口氣朗讀,但就是這樣的回答竟然讓母親喜出望外,因為兒子在她不懈的努力下終于轉(zhuǎn)變了態(tài)度,母親接下來絮絮叨叨的話語表現(xiàn)出她無比興奮的心情。所以應該用愉快的聲音表達母親的歡喜。秋天本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但對于作者來說是悲傷的,重病纏身的母親精心照顧著癱瘓的作者,但最終母親卻帶著不舍離開人世:“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在讀這一句話的時候可以讀得格外緩慢一些,感受母親無盡的遺憾以及作者至此才對母親辛勞一生的頓悟。
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體會文中流淌的真情,尤其是在朗讀母子之間的對話時的分角色朗讀,更容易讀出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母子之情,領(lǐng)略文本語言的含蓄美。
四、研讀中心,欣賞意境之美
散文中的“景”是指生活圖景,“情”是指思想情感,散文因其具有“景”和“情”交融的意境格外引人注目。散文的意境雖然很美,但一般比較深遠,這是散文學習中的一大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仔細解讀文中描寫的意境,引導學生更好地去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領(lǐng)悟美,創(chuàng)造美。
《秋天的懷念》中的“看菊花”是一根貫穿于全文的中心線:母親提議“我”去北海看菊花——母親央求“我”去看菊花——“我”勉強答應看菊花——妹妹推“我”去北??淳栈āW髡咭婚_始就介紹母親是喜歡養(yǎng)花的,但是自從他的腿癱瘓以后,母親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這是什么原因呢?作者當時只是沉浸在自己命運坎坷的悲傷中,根本沒有去考慮。教師可以以此為話題請學生思考個中因素,學生就會明白母親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傾注在兒子身上,根本無心再去侍弄花草。秋天,很多樹葉會隨著秋風凋零,而菊花卻不畏霜寒,迎風開放,開得爛漫,開得芬芳;菊花所呈現(xiàn)出來的旺盛的生命力正是母親想要帶給兒子的鼓勵,所以母親一直勸說兒子去看花,就是希望兒子能從凌寒開放的菊花精神中得到啟示,鼓起頑強生活下去的勇氣??吹絻鹤佣⒅巴鈽淙~飄落的場景時,母親怕他因此傷感,就央求兒子去看菊花。當兒子勉強答應母親去看菊花時,從文中對母親一連串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中,可以看出兒子態(tài)度發(fā)生轉(zhuǎn)變后母親是多么的欣喜??!可遺憾的是,作者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時,母親卻跟他訣別了。母親的猝然離去對兒子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同時也使他幡然醒悟,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的含義,找到了人活著的真正意義,所以當又一個秋天到來時,他由妹妹推著去看菊花,他看到了黃的花、白的花、紫紅的花,看到了旺盛的生命力,看到了堅強和自信。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秋日艷陽中菊花迎風搖曳、吐蕊怒放的視頻,然后配樂朗誦第7自然段,想象作者在欣賞菊花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心里會想些什么,會和妹妹說些什么。學生都能從這個意境中感受到菊花呈現(xiàn)出來的蓬勃生命力,也感受到這個意境中渲染出的悲壯、深沉的氛圍,從而也就理解了作者從痛苦、無望轉(zhuǎn)向明朗、堅強的心理變化過程。通過理解課文中描寫的意境美,學生就與作者有了同感,對作者的經(jīng)歷和對生活的感悟與思考會感同身受。
適當?shù)亟柚嗝襟w創(chuàng)設(shè)情境氛圍,在圖文并茂中再現(xiàn)文中的意境,能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課文,同時,教師也能讓學生從中認識美、挖掘美,從而撥動心弦去創(chuàng)造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郊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