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雅
紅薯粉并不是獨家美食,每個人吃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有思念家鄉(xiāng)的味兒,也有童年的回憶。
紅薯粉幾乎人人皆知,細膩爽滑的粉條裹上香噴噴的醬汁,一吸溜,滿滿一口,爽口的粉條在舌尖翻騰,令人不得不感嘆幸福來得就是這么容易。
飯桌上,聽爸爸講過爺爺做紅薯粉的故事。爺爺是鄉(xiāng)村教師,做得一手好紅薯粉,家鄉(xiāng)十里八村誰家做紅薯粉都來請他。爸爸說,他小時候是爺爺?shù)母ㄏx,他喜歡觀看做紅薯粉的過程。爺爺把紅薯淀粉放入溫水?dāng)嚢?,再加適量明礬,這樣就好搓揉,淀粉團才有韌性。粉團搓好后,一小團一小團接連不斷地放進有10來個小圓孔的木勺里,然后一手拿著木勺柄,一手握成拳頭輕輕地敲打。黏糊的淀粉便從木勺的圓孔中變成粉絲,源源不斷地垂落到開水翻滾的鐵鍋里。淀粉絲經(jīng)過高溫浸泡,一下子就成了漂亮細長的紅薯粉。這時,旁邊的人立即拿著筷子把粉絲從鐵鍋里撈出來,放入冷水中冷卻,這樣粉絲就不會互相粘在一起。粉絲冷卻后,再拿出來曬干即成。
爸爸說,他跟著爺爺去做紅薯粉,不僅僅是為了湊熱鬧,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事情忙完后,鐵鍋里有一些碎粉絲,主人會拿來烹飪,放些誘人的香料,用來招待爸爸這個小客人。爸爸吃著美味的粉絲,心里在籌算著下一次誰家做紅薯粉,再跟著爺爺去蹭吃。
爺爺大多是利用周日給人家做紅薯粉,他樂于助人,從不收取工錢。可是,主人過意不去,總會送他一些紅薯粉,盛情難卻的爺爺只好收下。但是對那些家境不好的人家,爺爺怎么都不會收,他讓主人拿去曬干賣錢。那天周末,爺爺給山村的一戶貧困人家做完紅薯粉后,讓爸爸替他背著工具袋返回。走到中途,爸爸說袋子好沉,爺爺接過袋子一看,發(fā)現(xiàn)里面有粉絲,連忙折回,像打架一樣地把粉絲還給了主人。原來,主人趁爺爺不注意,悄悄在工具袋里裝了粉絲。
爸爸告訴我,家鄉(xiāng)人煮紅薯粉的時候,通常跑去野外摘一把野藠頭,再拿一些豆豉辣醬作調(diào)料,僅這些就夠了,放多了反而味道不純正。這樣烹飪的粉絲,味道鮮美爽口。
過年回家鄉(xiāng),爸爸和媽媽烹飪紅薯粉也是這樣操作的。噴香的味道彌漫整個廚房,剛剛煮好的粉條泛著令人垂涎三尺的紅油光。手工制作的紅薯粉光滑無比,吃起來口感跟餐館的味道是不一樣的,爽口的粉條在口里跳躍、旋轉(zhuǎn),吞入肚中后,仍唇齒留香。一碗粉條不過幾分鐘就見底了,那湯汁也是絕妙的,爽滑的口感、野菜的香甜,正是幸福的滋味。
紅薯粉并不是獨家美食,每個人吃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有思念家鄉(xiāng)的味兒,也有童年的回憶。爸爸說,家鄉(xiāng)的紅薯粉吃起來就是家鄉(xiāng)的味兒,是不可能改變的,那是對家鄉(xiāng)美食的一份鐘愛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