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南逢李龜年》是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的經典作品,解讀、鑒賞過程中發(fā)現,在杜甫的心中“逢”所帶來的感覺是復雜的,“江南風景”所代表的外在感受與“又逢君”的內在喜悅相結合,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美好自然風景與喜悅內心交織的畫面,而“落花時節(jié)”又使讀者讀出喜悅與失落交織在一起、相逢與分別疊加在一起、抱負與惆悵重合在一起的復雜情緒。
關鍵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復雜的情感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收錄了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一詩。歷史上對于這首詩的解讀甚繁,但因為它是經典,在教學的過程中又會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對這首詩的感悟也會隨著教學過程而逐漸深入,因此在解讀時總會有一些新的理解與發(fā)現。這樣的理解與發(fā)現能夠讓教師與學生同時走入新的理解情境,從而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有新的體驗與感悟。
一、江南之“逢”
在古詩詞作品中,“逢”字往往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因為“逢”一定發(fā)生在比較熟悉甚至有著深厚感情的人們之間,而且通常是跨越了較大空間之后的相遇。在交通相對不發(fā)達的古代,與友人相逢往往代表著情感的宣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古代讀書人只是普通民眾中的少數,這就意味著只有少數人能夠借助文字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也意味著只有更少數的人的情感能夠借助于文字記錄并流傳下來。認識到這一背景再來看作者與李龜年的相逢,就可以發(fā)現其中蘊含著更多的意味。
首先,李龜年與杜甫來潭州時都心情不佳,他們是被命運拋到這遙遠的異鄉(xiāng),江南相逢使他們產生了暮年游離之感。杜甫作這首詩大約是公元770年,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杜甫一路漂泊,與李龜年相逢。李龜年只是宮廷內為皇家和達官貴人獻歌唱之藝的樂者,也正好流落到江南一帶,與杜甫相遇。兩人惺惺相惜,自然就回憶起了陳年舊事,想到了當年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相遇的場景。對于此情此景下的二人而言,尤其是杜甫,必然感慨萬千。當其內心涌動著豐富的情感時,必然會借助文字表達出來,于是也就有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其次,杜甫與李龜年此時的相逢,讓兩個人同時跨越時空,并且將記憶向前追溯?!搬跽飳こR?,崔九堂前幾度聞”就成為展現在二人面前的生活場景。值得一提的是,當兩個人在“岐王宅里尋常見”的時候,恰好是他們青春年少之時,尤其是杜甫,憑著自己的才華經常出入于王府與中書監(jiān),可謂年少得志。然而可惜的是,形勢的變化使得作者想在官場上一展抱負的愿望成空,滿腔報國熱情無法施展,不得不在時代的變化當中遠離朝堂、流落俗世。在這種情況下遇到當年的知音,心中定會感慨萬千。理解了這樣的背景就可以讀出“尋常見”與“幾度聞”這種看似平淡的表達背后的感慨與落寞。
由此可見,在杜甫的心中,這樣的“逢”所帶來的感情是復雜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復雜的感覺,使得人們對這首詩的理解不能浮于表面,而應當向深處探究。
二、甚“好”風景
詩的后兩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弊髡吖P下描寫了江南好風景,如果不談具體的背景和作者的心境,那么讓讀者所感受到的正是江南好風景所帶來的愜意。
可惜事實并不完全如此。有人說“好風景”與“落花時節(jié)”應為同一意象,人們要深度思考的是:“好風景”與“落花時節(jié)”所描寫的意象分別是什么?這里或許會感覺到矛盾——既然是“同一意象”,有何“分別”呢?關于“落花時節(jié)”的意象后文再詳細闡述,此處先來分析一下“好風景”。
作者說的“正是江南好風景”,筆者認為,從自然的角度來看,杜甫與李龜年相逢之時,“正是”江南最好的季節(jié)(實際上從“落花時節(jié)”來推理,應當說這個季節(jié)是陰歷三月前后)。這時的江南走出了嚴冬,正值春季,無論誰走入這個季節(jié)的江南,所看到的一定是甚好的風景。這里可從杜甫的角度來看:在遇到李龜年之前,他一個人看到大好春光,自然會感覺到江南風景甚好。這種好的風景會讓杜甫一時走出郁悶的心境。但是可以進一步推想,看多了這樣的美好風景,又或者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作者內心的落寞一定會重新泛起,并且無法與他人言說,于是日積月累,這種落寞的情緒會越積越多。
在這種情況下,杜甫遇到了李龜年,于是就出現了“他鄉(xiāng)遇故知”的場景,這是人生的三大幸事之一,普通人在這種場景中都會真情流露,更何況杜甫這樣感情豐富的詩人,于是在杜甫的筆下,“正是江南好風景”的內涵就非常豐富了:杜甫與李龜年一同走在江南的好風景里,感受著江南的大好春光。同時兩個人又都是天涯淪落之人,難免會互訴衷腸,于是在自然場景當中就多了一些情感流露,在“江南好風景”的背后,隱藏著作者和李龜年諸多的無奈與苦悶。但是作者仍然不希望自己的筆下流露出這種無奈與苦悶,他更希望借助于對自然風景的描述,來表達自己與李龜年相遇的喜悅之情。于是,“正是江南好風景”就成了“又逢君”的空間背景。此時“江南風景”所代表的外在感受,與“又逢君”的內在喜悅結合在一起,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就是一幅美好自然風景與喜悅內心交織的畫面。
三、落花時節(jié)
然而這種喜悅畢竟只是作者感情的一面。在另一面,或者說更深層次的一面,仍然感覺無奈。按理說,他鄉(xiāng)遇故知應當是純粹的喜悅情感,但是對于當時的杜甫而言,又怎么可能真正喜悅呢?且不說生活環(huán)境的逼仄,亦不說生活條件的簡陋(杜甫的一生幾乎就沒有物質生活非常豐富的時候),單從抱負得不到實現來說,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喜悅。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雖顛沛流離卻不改初衷,雖然長時間遠離朝堂,但心中仍然時時擔憂國家發(fā)展與百姓生活,對于這樣的心懷天下者而言,即使在風景優(yōu)美的江南,也不可能真正喜悅起來。當他一個人獨處時,這種感覺便只能壓在心里,而當他遇到李龜年,有了傾吐的可能,也不可能兩人面對面互相抱怨時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盡管面對著“江南好風景”,盡管有著“又逢君”的喜悅,作者還是借助于“落花時節(jié)”來委婉地表達內心的一絲失落。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落花時節(jié)”這四個字,才使得后人在解讀這首詩時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杜甫的思想脈搏,從作者略有感傷的文字當中,讀出喜悅與失落交織在一起、相逢與分別疊加在一起、抱負與惆悵重合在一起的復雜的情緒。無論是對于杜甫,還是對于李龜年,又或者是對于今天的讀者,這種復雜的情緒或許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莫礪鋒. 《唐詩三百首》佳作解讀:馀音繞梁的《江南逢李龜年》[J]. 文史知識, 2011(6).
[2]王文戈.“落花”正是“好風景”——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解讀[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06 (4).
作者簡介:黨祝祥(1979— ),男,甘肅省古浪縣海子灘初級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