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理白族民居彩繪圖案的文化特征與傳承發(fā)展

2023-05-16 00:00:00周文韜侯小鋒
關鍵詞: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傳承發(fā)展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摘" "要】 大理白族民居彩繪是我國于2008年認定的第二批美術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通過對大理白族民居彩繪圖案中我國傳統(tǒng)哲思文化內容的分析與梳理,以白族民居彩繪的不同題材類型為基礎,分析了圖案彩繪與文字彩繪的文化特征,得出了白族民居彩繪具有使用“觀物取象”與“象其物宜”圖案提取方式的圖案彩繪,以及具有“尚志有為”與“自強不息”哲思文化內容的文字彩繪。大理白族民居彩繪是大理白族地區(qū)具有典型性、標志性與特殊性的文化符號。從文化哲思觀的視角展開對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研究,可以更為深入地解析白族民居彩繪在圖案元素選取、組合、應用方面的哲思寓意,從而為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深入理解、接續(xù)研究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的創(chuàng)新開發(fā)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白族民居彩繪;文化哲思;傳承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

中圖分類號:TU25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8004(2023)02-0030-11

大理白族民居彩繪是我國西南地區(qū)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大理是先秦時期北方秦蜀文化、南方古越文化與東方荊楚文化的交匯之地,也是連接亞洲大陸的“南方絲綢之路的蜀身毒道”與“茶馬古道”的交匯樞紐[1]。隨著交通往來,大理白族民居彩繪不斷融入我國傳統(tǒng)的哲思文化內容,形成集傳統(tǒng)的易、儒、道文化哲思于一身的民居彩繪藝術。

目前,國內關于大理白族民居彩繪藝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色彩特點、圖案題材、工藝流程、圖案造型、彩繪構件、審美文化以及設計應用等方面。比如,李向北、王盡遙和范鵬從居住環(huán)境影響白族人民群眾審美的角度,歸納了大理喜洲嚴家大院彩繪圖案的色彩特征[2]。張強從圖案題材的角度,將白族民居彩繪圖案歸納為動物類、植物類、幾何類、文字類、人物類、風景類[3]。錢鈺從工藝流程的角度,對彩繪圖案的繪制過程進行梳理[4]。胡曉燕從圖案造型的角度,論述了白族民居彩繪圖案具有比喻象征、諧音雙關的構圖方式[5]。張喆從裝飾構件的角度,詳細分析了彩繪構件的制作流程與裝飾特點[6]。段振如從審美文化的角度,研究了白族民居彩繪圖案的藝術特征與審美特點。余弨峻從設計應用的角度,探討了白族民居彩繪圖案應用于玉雕作品的設計方式[8]。這些研究成果對白族民居彩繪圖案的工藝、造型、構件、審美以及應用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為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接續(xù)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但鮮有從文化哲思角度對白族民居彩繪圖案的研究。文化哲思作為一種審美意識,對人的行為活動具有指導作用[9]。以文化哲思觀的視角展開對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解析大理白族民居彩繪圖案在元素選取、組合、應用方面的內在寓意,為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深入理解、接續(xù)研究與創(chuàng)新開發(fā)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大理白族民居彩繪緣起

大理白族民居彩繪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依據(jù)對大理賓川縣白羊村木質建筑遺跡的考古研究,大理白族民居彩繪始于距今四千多年前。在史書典籍中,與之相關的文字記載可追溯至漢代。《后漢書》載:“永平中,畫山神海靈、奇禽異獸,以炫耀之,夷人益畏憚焉?!保?0]這可以說是對達官貴人房屋裝飾的文字記錄。南詔時期是大理地區(qū)經(jīng)濟繁榮發(fā)展的歷史階段,經(jīng)濟往來一方面促進了文化的交流,使白族文化中不斷融入其他地區(qū)的文化。如張勝溫的《南詔圖傳·修廊曲廡圖》是一幅紀事場景的畫面,從人物身后的建筑背景可以看出,此時對建筑進行彩繪裝飾已成為當?shù)氐囊环N文化現(xiàn)象[11]。

《滇志》載:“本朝(明代)金潤甫,畫史。因初謫大理。武安王廟繪壁,乃其手筆,正德間地大震,壁毀。大理之工繪畫,自潤甫始?!保?2]由此可見,明代時期的大理彩繪匠人已具有了高超的繪畫技藝水平,說明此時期的大理白族民居彩繪開始走向成熟的發(fā)展階段。

20世紀30年代,在外經(jīng)商發(fā)家致富的喜洲商幫重返家鄉(xiāng),采用對房屋建筑進行墻體彩繪的方式,宣揚自己的審美喜好、財富與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日益富足,人們擁有了更多表達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意愿,以往僅在富足官商的居住院落出現(xiàn)的建筑彩繪藝術,開始步入普通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如今,隨著大理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普及與發(fā)展,民居彩繪已成為具有大理白族地區(qū)藝術特色的文化現(xiàn)象。

二、大理白族民居彩繪圖案的文化內涵

大理白族民居在文化交流過程中不斷融入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白族民居的彩繪圖案與文字圖案,體現(xiàn)著我國傳統(tǒng)的易、儒、道的哲思觀。依據(jù)圖案題材類型與文化內容的不同,大理白族的民居彩繪可以歸為具有“觀物取象”與“象其物宜”提取方式的圖案彩繪,以及具有“象其物宜”與“尚志有為”文化內容的文字彩繪。

(一)“觀物取象”與“象其物宜”的圖案彩繪

《周易》是一部具有深邃思想內容的著作。有學者認為,從《易經(jīng)》到《易傳》的發(fā)展過程,是人類認識發(fā)展史的縮影,可以從中看到人類逐漸提高抽象思維的過程。周易中的“觀物取象”是設計者對符號提取的思考方式,認為一切的“象”源于對現(xiàn)實生活中可見之象的高度概括。正所謂“觀鳥獸之文,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13]。

白族民居彩繪匠人通過取其形、延其意、傳其神的方法,將自然、生活中“物”的形與意,以“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的方式進行成像表達。依據(jù)題材類型的不同,大理白族民居彩繪圖案可以分為龍、麒麟、龜、鳳凰、蝙蝠、蜜蜂、喜鵲等動物類,石榴、葡萄、桂圓、梅、蘭、竹、菊、松樹、靈芝等植物類,以及盤長紋、回紋、祥云紋等幾何圖案類。

(二)“尚志有為”與“自強不息”的文字彩繪

美育和藝術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關紐[14]。白族人民群眾十分注重教育,當?shù)孛耖g常說的“前人強,不如后人硬”正是對白族父母注重子女吃苦耐勞、尚志有為、自強不息等美德培養(yǎng)的鮮明例證。白族人民群眾將具有“尚志有為”與“自強不息”內容的文字繪制于建筑墻體,期冀以文字標語、文字圖案的方式,培養(yǎng)子女的品行,陶冶子女的性情。

1.家族姓氏的文字彩繪

大理白族人民群眾通過文字彩繪的方式,將歷史中與自己同姓人物的光榮事跡繪制于照壁構件的位置,以此間接地表達自己姓氏的來源與典故(如圖1所示)。比如,楊氏題詞的“清白傳家”“四知家風”“關西士第”,便是出自《后漢書·楊震傳》載“震不肯,‘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譴之,不亦厚乎?’”的歷史典故;以及《舊唐書·孝友傳·張公藝》載“公藝為人急公好義,樂于助人”的張氏“百忍傳家”“金鑒家風”題詞等[1]172。

2.先祖業(yè)績的文字彩繪

將先祖的官銜職位、科考功名等事跡書寫在房屋的門額位置,以此歌頌、傳揚先祖業(yè)績的文字彩繪,是大理白族文字彩繪圖案中的另一種裝飾方式(如圖2所示)。常見的先祖業(yè)績文字彩繪內容為“賜進士第”“司馬第”“將軍第”“甲科第”“經(jīng)魁”“亞元”等。先祖業(yè)績文字彩繪與家族姓氏文字彩繪存在著異同,雖均為文字書寫的彩繪裝飾手法,但先祖業(yè)績文字彩繪的文字內容是以祖輩在歷史中的業(yè)績?yōu)橐罁?jù),攀附性較為淡化,具有樸實的裝飾與表達意味。此外,大理白族的這種先祖業(yè)績文字彩繪,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激勵后人為展示自己的事跡而努力學習、奮發(fā)圖強、勵志博取功名的行動。

3.持家之道的文字彩繪

持家之道的文字彩繪是將持家之道、家風家德內容,以文字標語的書寫方式,繪制于建筑墻體,營造出具有濃厚家風教育氛圍的文化空間,冀望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培養(yǎng)自己子女的品行(如圖3所示)。持家之道的文字彩繪主要是對儒家《禮記·大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內容的表達。比如《周易·系辭》載:“履以和行,謙以制禮?!薄抖Y記·曲禮》載:“傲不可長,欲不可縱?!薄秶Z·周語》載:“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周易·坤卦》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薄渡袝ぶ軙份d“資富能訓,惟以永年”等[15]。

綜上可知,白族民居的文字彩繪主要有頌揚家姓、頌德先祖、傳揚家風的作用。相較于中原漢族的木匾載體,這種對文字內容進行書寫、書畫的彩繪方式,一方面降低了裝飾民居建筑的經(jīng)濟成本,使文字圖案得到更為廣泛的普及與使用;另一方面更少地受到彩繪構件載體面積、尺寸、位置等方面的影響,增添了更多繪制文字圖案的位置。文字彩繪的內容因此而更加豐富,營造出的文化氛圍更為濃厚。此外,文字彩繪與建筑構件結合形成的照壁彩繪、腰廈彩繪等,凸顯了白族民居的藝術風格,成為白族民居的文化標識、文化現(xiàn)象與文化品格。

三、大理白族民居彩繪圖案的文化表達方式

胡曉燕認為:“白族人民群眾運用象征、比喻、諧音、雙關的表現(xiàn)技法,進行民居彩繪圖案的組合。以此形成具有福祿、功祿、吉祥寓意的圖案,傳遞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喜慶的祝福寓意?!保?]季羨林認為,文化的發(fā)展兼具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特征[16]。白族民居彩繪圖案在發(fā)展過程中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形成與我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具有部分相似的表達方式。但由于經(jīng)濟基礎、民族方言與文化特征的不同,同樣的表達方式所傳遞的文化情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從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的角度分析,白族人民群眾對生活富裕、人丁興旺充滿了冀望。白族民居彩繪圖案的作用首先是對求吉意識的表達,其次是對民居建筑的裝飾。在重視求吉意識表達的背景下,白族人民群眾運用觀物取象與物其象宜的哲思方式,對圖案元素的形與意進行提取與表達,冀望五谷豐收、人丁興旺、健康長壽。白族人民群眾對彩繪圖案的文化表達方式主要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隱喻表達

隱喻是將動植物本身的生長特點與吉祥觀念進行衍生結合,以事物關聯(lián)的方式,間接地傳遞圖案的祝福寓意。南宋朱熹謂“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17]。這是對隱喻手法的簡練概括。白族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存在偏低的現(xiàn)象,白族人民群眾選取具有表達富貴繁榮、多子多福、平安吉祥寓意的彩繪圖案,希冀以此得到豐收、富裕以及人丁興旺的預兆。白族人民群眾認為,牡丹具有花團錦簇、枝葉茂密的特點,常用來隱喻富貴、繁榮的祝福寓意。烏龜因生命周期長的特點,有健康長壽的吉祥寓意。松樹因壽命可長達千年,被譽為“百木之長,長青不朽”,因此,松樹同樣具有表達長壽的祝福寓意。石榴、葡萄、蓮子等因具有“多籽”的生長特點,被視為具有“多子多?!钡南槿鹪⒁?,是對家中新人早生貴子、人丁興旺、兒孫滿堂的吉祥期盼[5]。

(二)諧音關聯(lián)

在大理白族方言中,部分漢字的發(fā)音具有民族性與地域性的特色。白族人民群眾對“?!痹⒁獾谋磉_有以下多種方式:第一種是蜜蜂圖案。在大理白族方言中,蜜蜂以“FU”的音節(jié)發(fā)出與“?!弊窒嗨频淖x音。因此,白族人民群眾認為,蜜蜂除了具有代表辛勤勞動、樂于助人的象征屬性外,還具有祝福的情感寓意[7]43。第二種是蝙蝠圖案。在漢字中,蝙蝠的“蝠”與祝福的“?!弊志哂兄C音的關聯(lián)意味,故白族人民群眾以蝙蝠與卷草圖形相結合,繪制于民居建筑的山墻、腰廈位置,傳達“福氣”“福運”的寓意[5]。第三種是葫蘆圖案。在白族方言的音節(jié)中,“葫蘆”與漢字中的“福祿”具有相似的發(fā)音特點,因此將“葫蘆”與“福祿”進行諧音關聯(lián),使葫蘆圖形具有“福”與“祿”的文化情感。

(三)符號象征

在白族民居彩繪的幾何圖案中,回紋具有綿延不絕、盤曲悠長的造型特點,象征連貫暢通、事事順心。盤長紋具有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相連的視覺特點,象征深遠綿長、路路暢通。具有“人”字形特點的鎖子紋,有綿綿不絕、天長地久的祝福寓意。這些圖案均是通過對自然與生活中物形抽象概括的手法,以符號象征的方式,傳達圖案祥瑞、富貴、繁榮與興旺的寓意(如表1所示)。

(四)寓意組合

大理白族民居彩繪圖案的寓意組合方式,是對隱喻表達、諧音關聯(lián)與符號象征表達手法的綜合運用。如由竹子與松樹組成的“修竹勁松”圖案,便是借用了松樹蒼勁挺拔、四季常青的特點,以及竹子修長挺拔的自然生長特點,有正直長壽、身強力壯的祝福寓意。以一年四季中不同時節(jié)開放的菊花、梅花、荷花、水仙花,組成的“四季花開”圖案,有花開四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寓意。“鹿”與“祿”字的發(fā)音相似,象征“福祿”寓意等[18]。

綜上可見,“觀物取象”與“象其物宜”的哲思對物體在物象、物意提取與應用方面產(chǎn)生了重要的作用。白族人民群眾以“觀物取象”的方式,進行動植物圖案元素的提取,以隱喻表達、諧音關聯(lián)、符號象征以及寓意組合等方法,進行圖案的組合,期冀將圖案中的吉祥寓意傳遞給自己,以此得到祥瑞的祝福。

對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楊明認為:“起初多源于在生產(chǎn)力不發(fā)達時期,白族人民群眾難以解釋自然界中的部分現(xiàn)象,對自然環(huán)境產(chǎn)生敬畏心理。”[19]到了農耕文明時期,白族人民群眾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還不夠高,此時期的家中人口數(shù)量往往是決定家庭生產(chǎn)力的重要因素。將具有“多子多?!痹⒁獾膱D案繪制到白族民居建筑之中,是對冀望得到祥瑞祝福寓意庇佑、實現(xiàn)家中人丁興旺愿景的生動寫照。此外,具有“多子多?!痹⒁獾膱D案,同樣出現(xiàn)在白族傳統(tǒng)的扎染藍印花布之中[20]。這一現(xiàn)象亦可說明白族人民群眾對人丁興旺的渴求與期盼。

四、大理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發(fā)展現(xiàn)狀

(一)傳承:匠人傳承與政府保護

大理白族民居彩繪文化在2008年被列入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后,師從李文秀的李云義在2009年被評選為國家級白族民居彩繪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迄今為止,李云義已培養(yǎng)了二十余名掌握白族民居彩繪工藝的徒弟。部分徒弟已成為省廳、地州或地市級別的白族民居彩繪文化傳承人。如其子李艷峰即為大理市級傳承人。除此之外,師從他者的傳承人有省級傳承人楊克文、市級傳承人花現(xiàn)國等。

傳承人對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熱愛、對傳承責任的擔當以及對當?shù)厝嗣駹I生方式的考量,促進了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與存續(xù)傳承。此外,當?shù)卣诎鬃迕窬硬世L文化傳承發(fā)展與保護方面,也出臺了多項政策法規(guī)、制度文件等。大理市政府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法》制定了《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提升了白族民居彩繪文化傳承人的社會認可度,為傳承人提供經(jīng)費補貼、提供傳承活動場地等。以經(jīng)費補貼為例,當?shù)卣畬壹?、省級、州級以及市級傳承人,分別給予一萬元至一千元不等的補助,以鼓勵傳承人在文化傳承方面做出更多的貢獻[21]。

(二)傳播:地區(qū)標識與文化現(xiàn)象

大理白族民居彩繪文化歷經(jīng)四千余年的發(fā)展,如今已成為大理白族地區(qū)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目前,大理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傳播方式主要為游客在景區(qū)的觀光游覽、酒店的住宿體驗,以及在傳承館的學習傳播等。

在傳統(tǒng)的游覽傳播方面,位于大理喜洲的嚴家大院、董家大院、楊品相宅、趙府大院具有悠久的民居彩繪歷史。其中,修建于1907年的嚴家大院是國家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工作人員通過定期對嚴家大院房屋構件、彩繪圖案進行修繕與維護,使得嚴家大院至今仍保持良好、完善的保存狀態(tài),成為白族地區(qū)民居彩繪文化標志性的博物館。嚴家大院民居彩繪文化博物館內設有民居彩繪文化的付費講解服務,講解員從歷史沿革與文化特色的角度為參觀者講解嚴家大院的院落布局、房屋結構以及圖案寓意等。

在傳承式學習傳播方面,位于大理市雙廊鎮(zhèn)長育村的李云義在自己的家中修建了用于傳承白族民居彩繪圖案的文化傳習館。白族民居彩繪傳習館的一樓是會客室與閱讀室,用以陳列白族民居彩繪作品的圖集與文獻等;二樓為繪畫體驗區(qū),為訪客提供用于體驗、學習的部分必要工具。

2017年,大理州的旅游業(yè)總收入為647億元,同比增長21%。2018年1月的旅游收入為60.41億元,同比增長了4.08%[22]。游客的游覽與其在傳習館的體驗、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傳播,推動了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在文化旅游的帶動下,當?shù)卣岢隽艘幌盗写龠M白族民居彩繪文化普及與發(fā)展的策略。雖然劉敏提出“白族傳統(tǒng)民居是社會再生產(chǎn)的空間”[23]的觀點,但在另一方面,這些措施的實施促使白族民居彩繪文化得到更為廣泛的普及,促進了當?shù)厝嗣袢罕妼ψ陨砦幕瘍r值的認同。如今,白族民居彩繪已成為大理白族地區(qū)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與地區(qū)的文化標識。

(三)發(fā)展:工藝變遷與文化交融

新材料、新工藝與新技術為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與實踐條件。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與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白族民居彩繪的繪畫工具與顏料的種類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在這一背景下,白族民居彩繪的繪制工藝也隨之發(fā)生改變。一方面,白族民居彩繪工藝得到提升,彩繪的方式逐漸多樣。以灰塑彩繪為代表的三維立體彩繪方式隨即產(chǎn)生。雖然此種工藝的成本較為昂貴,但在經(jīng)濟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礎上,也得到了部分人群的使用。另一方面,裝飾的材質日益豐富。以照壁彩繪為例,以往的照壁彩繪主要為家族姓氏的文字彩繪,如今的照壁彩繪增添了諸多大理石的裝飾元素。第三方面,顏料的材質發(fā)生了改變。傳統(tǒng)的大理白族民居彩繪圖案的繪制材料多為山中的天然礦物顏料。隨著天然礦材的減少與其開發(fā)難度的加大,顏料的價格變得日益昂貴。在新技術、新工藝與新材料開發(fā)的背景下,人工合成的化工顏料開始出現(xiàn)?,F(xiàn)在的白族民居彩繪顏料已變成丙烯顏料。但相較于傳統(tǒng)的天然礦物彩繪顏料,丙烯顏料的固色效果較弱,有使用年限較短的問題。

秦漢時期的大理是我國秦蜀文化、古越文化與荊楚文化的交匯地。在文化交融的背景下,白族民居彩繪融入我國傳統(tǒng)的哲思文化內容,形成了具有“觀物取象”與“象其物宜”圖案提取方式的彩繪,以及具有“尚志有為”與“自強不息”文化內容的文字彩繪。

在現(xiàn)代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大理白族民居彩繪出現(xiàn)了諸多新的風格與嘗試。以頗具大理白族文化代表性的山墻尖彩繪為例(如圖5所示)?,F(xiàn)在的山墻尖彩繪有以下特點:首先是艷麗色彩的嘗試。傳統(tǒng)的山墻尖彩繪圖案為墨色的圖案,后續(xù)出現(xiàn)了藍色漸變的圖案色彩。隨著色彩顏料種類的增多,如今的民居彩繪圖案出現(xiàn)了青色、紅色以及橘色等艷麗的色彩。其次是圖案背景的繪制。傳統(tǒng)的彩繪圖案背景為六邊形的灰磚白縫,如今出現(xiàn)了以繪制六邊形圖案代替六邊形磚瓦的彩繪背景。最后是圖案題材的創(chuàng)新。山墻尖的傳統(tǒng)圖案為蓮花、菊花、龍、麒麟等與卷草紋的組合圖案。如今的山墻尖民居彩繪圖案新增了仙鶴、蝙蝠、魚等題材。

(四)開發(fā):文化提取與圖案轉化

近年來,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受到了廣泛關注,如余弨峻對白族民居彩繪圖案應用于玉雕作品方式的探討[8]。此外,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的需求在不斷增長[24]。在此背景下,白族民居彩繪的靜態(tài)展示方式已難以滿足游客對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體驗需求。具有參與性、互動性與紀念性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可以對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對大理白族地區(qū)文化消費市場的分析,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白族民居彩繪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在設計方式上主要為圖案的直接應用,圖案的照搬與挪用問題較為明顯。白族民居彩繪在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與借鑒其他民族的文化內容,這使得白族民居彩繪圖案具有民族性與時代性,兩者并存發(fā)展。在此背景下,倘若直接將白族民居彩繪圖案應用于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會導致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標志性與代表性漸弱的問題。

白族民居彩繪圖案多以對吉祥文化的傳遞為主,彩繪圖案的提取方式為“觀物取象”與“象其物宜”。因此,通過對白族民居彩繪圖案文化內涵、歷史典故與組合寓意的分析,提取白族民居彩繪圖案的視覺特點與文化哲思,以“文質彬彬”與“文以載道”的方式[25],傳遞白族民居彩繪的文與質、文與道。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白族民居彩繪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同質化、粗糙化開發(fā)的問題。

五、結語

白族民居彩繪具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在注重文化消費體驗的當下,游客的參觀游覽方式對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的廣泛傳播具有一定的作用。文化產(chǎn)品開發(fā)的不足,致使民居彩繪文化難以滿足游客對文化體驗、文化參與的需求。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作為以文化內容進行開發(fā)設計的便攜式產(chǎn)品,可以有效應對上述傳播與發(fā)展問題[26]。但在大理白族地區(qū),當前流通的白族民居彩繪文化產(chǎn)品大多以圖案元素的直接應用為主,對圖案文化內涵的思考較淺,面臨產(chǎn)品同質化與單一化開發(fā)的問題。文章從“文”與“質”的角度,展開對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開發(fā)方式的思考,可以有效應對此問題。從文化哲思的角度展開對白族民居彩繪圖案的題材類型、組合方式與文化內涵的研究,可以為白族民居彩繪文化在傳播、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等多個方面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

注釋:

①" " 圖1由作者于2021年11月24日在大理市喜洲鎮(zhèn)田野調查時拍攝。

②" " 圖2、圖3由作者于2021年11月25日在大理市喜洲鎮(zhèn)嚴家大院田野調查時拍攝記載(嚴家大院白族民居博物館修建于公元1907年,位于大理市喜洲鎮(zhèn),是我國白族民居彩繪文化代表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③ 圖4是由作者于2022年1月18日通過對大理白族民居彩繪田野調查資料的分析與歸納以手繪方式制作。

④ 圖5是由作者于2021年12月25日在大理市雙廊鎮(zhèn)長育村白族民居彩繪文化傳承館進行田野調查時拍攝(李云義在2009年被評選為白族民居彩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后,在自己的家中修建了白族民居彩繪文化傳承館)。

參考文獻:

[1]" "張崇禮.白族民居傳統(tǒng)建筑[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166-182.

[2]" "李向北,王盡遙,范鵬.云南大理喜洲鎮(zhèn)白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色彩研究——以嚴家大院為例[J].民族藝術研究,2013(6):133-137.

[3]" "張強.大理白族合院民居建筑的空間與裝飾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3.

[4]" "錢鈺.大理州白族傳統(tǒng)建筑彩繪及灰塑工藝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09.

[5]" "胡曉燕.大理白族建筑彩繪裝飾圖案的立意與造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5):86-87.

[6]" "張喆.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彩繪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09.

[7]" "段振如. 白族傳統(tǒng)村落周城村建筑裝飾研究[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22.

[8]" "余弨峻.基于白族民居建筑裝飾的玉雕設計應用研究[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19.

[9]" "嚴蓉.論審美意識的能動性[J].中華文化論壇,2013(3):136-140.

[10] 范曄.后漢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833-834.

[11] 李榮昌.大理白族民居彩繪圖錄[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9:8-16.

[12] 劉文征.滇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140-142.

[13] 李硯祖.“開物成務”:《周易》的設計思想初探[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5):4-7.

[14] 陳永怡,海雯倩.民國鄉(xiāng)村美育建設及其當代啟示[J].美術觀察,2021(11):54-60.

[15] 江凈帆.空間中的社會教化[D].重慶:西南大學,2010.

[16] 季羨林.東學西漸與“東化”[J].美術,2005(3):32-33.

[17] 徐燕.傳統(tǒng)吉祥觀在現(xiàn)代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125-130.

[18] 劉晶晶.白族傳統(tǒng)民居彩繪裝飾圖案的主視覺符號研究及文化表達[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19.

[19] 楊明.試論白族的自然崇拜及其特點[J].貴州民族研究,1983(4):169-175.

[20] 田順.白族扎染工藝中的建筑意象研究[J].裝飾,2019(7):112-115.

[21] 涂升容.白族民居彩繪傳承與保護研究[D].大理:大理大學,2020.

[22] 劉敏.繪生活:大理白族民居彩繪藝術的生產(chǎn)[D].昆明:云南大學,2020.

[23] 劉敏.大理白族傳統(tǒng)民居研究述論與人類學反思[J].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8(4):221-232.

[24] 楊慧子.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設計[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7:39.

[25] 杭間.中國工藝美學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31-32.

[26] 杜冬梅,何莉,夏輝.巴中紅色文旅IP塑造路徑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22(4):66-69.

責任編輯:穆" "剛;校對:羅清戀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Heritage Development of Painted Patterns of Bai Folk Houses

ZHOU Wentao, HOU Xiaofeng

(Faculty of Art and Communicatio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504, China)

Abstract: Dali Bai Folk House Painting is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fine arts category, recognized by China in 2008.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and cultural contents in the painted patterns of Bai dwellings, the cultural aspects of Bai dwellings were analyzed and clarified. Based o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Bai folk house paint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tern painting and text painting were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ai folk painting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the motifs of “viewing the objects and taking their images” and “the appropriate images to the objects”, as well as by the motifs of “being ambitious” and “being strong”. The Dali Bai house painting is a typical, iconic and special cultural symbol of the Dali Bai region. The study of Bai folk painting culture from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will provide a deeper analysis of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of Bai folk painting in the selection, combin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tif elements. It will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successive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 of the Bai folk painting culture.

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ai folk house painting; cultural philosophies; heritage development;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猜你喜歡
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傳承發(fā)展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淺論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fā)展
民族聲樂創(chuàng)新教學與賀州瑤族民歌傳承初探
淺談湖南民歌的傳承與發(fā)展
淺析甘肅清水縣軒轅鼓舞的風格特征
戲劇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12:37
淺談高校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的知識產(chǎn)權現(xiàn)狀及保護對策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48:59
淺析“跨界與融合”思維的特征與應用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41:39
淺析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在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中的“再設計”
關于如何運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培樹核心價值觀問題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推動沈陽市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生產(chǎn)性保護策略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1:26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鄂伦春自治旗| 益阳市| 大方县| 滦平县| 玉龙| 五家渠市| 汾西县| 仲巴县| 杭州市| 西贡区| 海南省| 平山县| 雷波县| 麦盖提县| 专栏| 黄陵县| 离岛区| 巴塘县| 长武县| 西乡县| 龙川县| 衡山县| 金门县| 贡山| 土默特右旗| 当阳市| 嘉荫县| 库伦旗| 合作市| 勐海县| 林口县| 苍溪县| 鸡泽县| 铁力市| 奉化市| 迁安市| 永春县| 阳朔县| 宜君县| 江安县|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