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筆者每天早上8點多鐘,都要途經(jīng)某國有星級大賓館。而每天此時,賓館大門敞開,廳內(nèi)靠近門口兩側列隊站著穿統(tǒng)一服裝的員工,中間還站著一位服裝異于其他員工的女士,板著面孔向部下“訓話”,不時她說上一句,眾人要跟著附和一句,末了,全體人員還要一起跟著鼓掌。
類似這樣的情景,筆者在餐飲、保險等諸多行業(yè)都曾見到過。從內(nèi)容上來看,他們的訓話多半是用激蕩人心的詞匯,譬如:“不是你比別人差,只是付出不夠多……”“不要失敗找借口,要為成功找方法……”有時訓到高潮動情時,還配以富有節(jié)奏的擊掌聲,仿佛人人都被打了雞血似的,情緒高漲、斗志昂揚。這些單位的“晨練”,雖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主旨都是為了“訓話”,而且各自的內(nèi)容皆是一成不變的,今日復明日,明日復后日。
說實話,筆者對訓話這類事,本來是支持的態(tài)度。我覺得,訓話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彌補工作中的不足,或是在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差錯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克服難題、修正航向的可行方案,進而付諸實施。正所謂前有因后有果,這也是干好事業(yè)的科學態(tài)度。另一方面,訓話是為了鼓舞士氣、再接再厲,尤其是當事業(yè)呈現(xiàn)蒸蒸日上、高歌猛進時,這時同樣也需要訓訓話,這對保持清醒頭腦、以利再戰(zhàn),不無裨益。
毫無疑問,熱衷于在自家店堂或是在會議室里,開展形式多樣的訓話活動,他們的初心和愿望都是好的,這也是企業(yè)期盼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一個招數(shù)。但問題是,如何找準自己的“短板”和“缺項”,并施以良策,這才是關鍵。
就訓話而言,如何在“訓”字上做文章,且能出成效,這是值得好好研究的。不論是做宣傳也好,還是真訓話也罷,一味地借用別人的話語,訓也訓了,喊也喊了,掌也擊了,花了那么多人的精力,其實際效果又如何呢?難免不讓人們說成是“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般的一大笑料,甚至是落下了搞“形式主義”“花架子”之嫌。
常言道: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一些單位或部門,為了提振信心,努力打造軟實力,適當搞一些訓話教育活動也未嘗不可,既然要操辦這件事,就要在形式上花力氣,在內(nèi)容上下功夫,讓人看得見,摸得著,學起來有參照。倘若是為了訓話而“訓話”,天天拿無聊當飯吃,那就讓人倒胃口了!
(摘自《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