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
在湖南韶山毛澤東遺物館,珍藏著一塊不同尋常的OMEGA手表。這是重慶談判期間,郭沫若贈送給毛澤東的。此表一再修理并換過多次表帶,毛澤東卻一直戴著它。這塊表見證了一位政壇領(lǐng)袖和一位文化名流之間日久彌深的真摯感情。郭沫若多才多藝,蜚聲海內(nèi)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認(rèn)的旗手。兩人的交往詩意盎然,處處閃耀著政治豪情與文化浪漫、革命理想與現(xiàn)實斗爭、真誠友誼與坦誠相見的燦爛光芒。
書房邂逅成知音
毛澤東和郭沫若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時期。1926年3月,郭沫若經(jīng)林伯渠舉薦,應(yīng)邀到廣東大學(xué)就任文科學(xué)長。一日,郭沫若前去拜訪林伯渠,不巧林伯渠不在,但在林的書房里卻與毛澤東不期而遇。毛澤東偶遇這位聲名赫赫的文學(xué)才子,也格外高興,并與他談起了時局。1932年6月,郭沫若在自傳《創(chuàng)造十年》中對此次碰面還記憶猶新:“在祖涵房內(nèi),遇見了毛澤東。太史公對于留候張良的贊語說:‘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zhèn)ィ烈娖鋱D,狀貌如婦人好女?!嵊诿珴蓶|亦然。人字行的短發(fā),分排在兩鬢,目光謙抑而潛沉,臉皮嫩黃而細(xì)致,說話的聲音低而委婉。在中國人中,尤其在革命黨人中,而有低聲說話的人,倒是一種奇跡?!?/p>
毛澤東在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xí)所時,曾邀請郭沫若講課。北伐戰(zhàn)爭開始后,身為北伐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秘書長的郭沫若隨軍出征。北伐軍攻下武昌后,他們又再次相會。南昌起義后,郭沫若逃亡日本,而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箲?zhàn)期間,郭沫若毅然回國,傾心抗戰(zhàn)文藝。
1939年7月,郭沫若的父親去世,毛澤東送了一副挽聯(lián),悼父贊子:“先生為有道后生,衡門潛隱,克享遐齡,明德通玄超往古;哲嗣乃文壇宗匠,戎幕奮飛,共驅(qū)日寇,豐功勒石勵來茲?!睘楣奈杳癖娍谷諓蹏魟?chuàng)作了《虎符》《棠棣之死》《屈原》等歷史劇,還將《虎符》托人帶給毛澤東。毛澤東多次致信郭沫若,對他大加贊賞。延安整風(fēng)時,毛澤東將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確定為黨員干部的必學(xué)篇目。
重慶談判期間,兩人多次見面,既縱論天下大事,也暢談詩詞歌賦。1945年11月14日,《沁園春·雪》在《新民報晚刊》發(fā)表,霎時轟動山城。國民黨御用文人竟以“唱和”為名,肆意誣蔑詞中有“帝王思想”,郭沫若撰文《摩登堂吉訶德的一種手法》進行駁斥,并填寫兩首和詞,盛贊《沁園春·雪》“氣度雍容格調(diào)高”。
一詩千改始心安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與郭沫若的接觸更為密切,兩人的詩詞交往也更為頻繁。1957年1月23日,郭沫若寫了《念奴嬌·小湯山》《浪淘沙·看溜冰》《水調(diào)歌頭·歸途》,分別唱和毛澤東的《念奴嬌·昆侖》《浪淘沙·北戴河》和《水調(diào)歌頭·游泳》。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到故鄉(xiāng)韶山,寫下《七律·到韶山》。7月1日,他又賦詩《七律·登廬山》。9月7日,毛澤東致信胡喬木,請郭沫若為他潤色詩稿,信中寫道:“詩兩首,請你送給郭沫若同志一閱,看有什么毛病沒有?加以筆削,是為至要?!惫粲?日和10日兩次寫信給胡喬木,直率地提出了修改意見。9月13日,毛澤東又寫信給胡喬木,說:“沫若同志兩信都讀,給了我啟發(fā),兩詩又改了一點字句,請再送郭沫若一觀,請他再予審改,以其意見告我為盼!”。毛澤東對郭沫若的修改意見十分重視,反復(fù)進行推敲。
1957年《詩刊》雜志首次集中發(fā)表毛澤東詩詞18首之后,不斷有毛澤東詩詞新作發(fā)表。郭沫若成為毛澤東詩詞的積極詮釋者,也是權(quán)威性極高的講解者。1957年到1968年之間,郭沫若寫了20余篇賞析文章,還回復(fù)了許多就毛澤東詩詞進行請教的讀者信件,為毛澤東詩詞的宣傳普及作出了重大貢獻。
《憶秦娥·婁山關(guān)》是毛澤東的代表作之一,但人們對該詞所寫景事究竟是一次還是兩次出現(xiàn)持不同意見。1962年《人民文學(xué)》5月號發(fā)表毛澤東《詞六首》,郭沫若寫了《喜讀毛主席的〈詞六首〉》一文。他為說明毛澤東詩詞雖人人愛讀,卻未必人人都懂,首首都懂,便以自己對《憶秦娥·婁山關(guān)》認(rèn)識過程為例,在文中持“兩次”之說。他收到文章清樣后,立即寫信請毛澤東“加以刪正”。毛澤東認(rèn)為解釋不合本意,將其刪掉,又以郭的口吻,改寫了一段近600字“一次之說”的文字,最后坦言:“由此看來,我在廣州座談會上所說的一段話,竟是錯了。解詩之難,由此可見。”因錯過時間,《人民文學(xué)》刊出的仍是郭的原稿,毛澤東的《改文》遲至1991年12月26日才在《人民日報》刊出。這是毛澤東唯一一次用別人的語氣來解析自己的詩作。
僧是愚氓猶可訓(xùn)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民族文化宮觀看了浙江省紹劇團根據(jù)《西游記》故事改編的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紹劇團請郭沫若提意見。10月25日,郭沫若寫成一首《七律·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送給劇團,同時也寄送給毛澤東修改。詩曰:“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當(dāng)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圣毛。教育及時堪贊賞,豬猶智慧勝愚曹?!?/p>
毛澤東在廣州讀到了這首詩,很感興趣,但是他不贊同郭沫若詩中“千刀當(dāng)剮唐僧肉”的說法,并于1961年11月7日寫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從大地起風(fēng)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xùn),妖為鬼蜮必成災(zāi)。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p>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可謂婦孺皆知,毛澤東早在韶山讀私塾時就看過《西游記》。郭沫若說:“舞臺上的唐僧形象,實在使人憎恨,覺得他真是值得千刀萬剮,這種感情,我是如實地寫在詩里了?!惫舯砻嫔鲜桥刑粕?,實則是憎恨推行大國沙文主義的蘇聯(lián)領(lǐng)導(dǎo)人。毛澤東認(rèn)為將受妖怪蒙蔽的唐僧視為當(dāng)時所說的現(xiàn)代修正主義而進行筆伐的做法不妥?!吧怯廾オq可訓(xùn),妖為鬼蜮必成災(zāi)”,唐僧雖然愚鈍糊涂,但仍屬于中間派,可采取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對其批評教育,至于白骨精則必須堅決予以消滅。毛澤東的和詩將神話故事與國際風(fēng)云緊密結(jié)合,比喻貼切,發(fā)人深省。
1962年1月6日,郭沫若讀到和詩后,改變了當(dāng)初的看法,當(dāng)即步毛詩原韻又寫了《七律·再贊〈三打白骨精〉》:“賴有晴空霹靂雷,不教白骨聚成堆。九天四海澄迷霧,八十一番弭大災(zāi)。僧受折磨知悔恨,豬期振奮報涓埃。金猴火眼無容赦,哪怕妖精億次來?!彼謱⒋嗽娝徒o毛澤東評閱。毛澤東看后,高興地說:“和詩好,不要‘千刀當(dāng)剮唐僧肉’了。對中間派采取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這就好了?!?/p>
抒懷同唱滿江紅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边M入20世紀(jì)60年代后,中蘇關(guān)系不斷惡化,中印邊境沖突日趨緊張,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1963年1月元旦,郭沫若在《光明日報》發(fā)表《滿江紅·領(lǐng)袖頌——1963年元旦抒懷》:“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人六億,加強團結(jié),堅持原則。天垮下來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聽雄雞一唱遍寰中,東方白。太陽出,冰山滴,真金在,豈銷鑠?有雄文四卷,為民立極。桀犬吠堯堪笑止,泥牛入海無消息。迎東風(fēng),革命展紅旗,乾坤赤?!?/p>
1963年1月9日,毛澤東在廣州讀到郭詞,深為“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的豪情所激蕩,隨即和詞一首,并把新作書贈周恩來。反復(fù)修改定稿后,他又于同年2月5日再次手書,這幅手跡如今被鐫刻在毛主席紀(jì)念堂南大廳正北的漢白玉壁上?!稘M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詞曰:“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fēng)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zhuǎn),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fēng)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泵珴蓶|的和詞氣勢磅礴,妙筆生花,哲理深厚,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了反華勢力的丑態(tài),樂觀豪邁地暢想了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光明前景。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時,曾在致辭中引用“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名句,可見其影響之深遠(yuǎn)。
1963年12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詩詞》37首,郭沫若反復(fù)吟誦,于1963年12月5日,濃情賦詞《滿江紅·讀毛主席詩詞》,對毛澤東的詩人才華和作品魅力給予高度評價:“充實光輝,大而化,空前未有。經(jīng)綸外,詩詞余事,泰山北斗。典則遠(yuǎn)超風(fēng)雅頌,階級分清敵我友。沁園春,水調(diào)有歌頭,羌無偶。嫦娥舞,瘟神走,梅花笑,蒼蠅抖。今史詩,將使地天恒久。寶劍擎天天不墮,紅旗卷地地如繡。濟同舟,萬國盡朝暉,新宇宙?!?/p>
勸君少罵秦始皇
1943至1945年間,郭沫若曾出版一本中國文化思想史方面的學(xué)術(shù)專著《十批判書》,收入《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黃老學(xué)派的批判》《莊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名辯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韓非子的批判》《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等10篇文章。毛澤東很愛讀,但對書中揚儒抑法的觀點并不認(rèn)同。1968年10月,毛澤東在八屆十二中全會閉幕式的講話中說:“擁護孔夫子的,我們在座的有郭老……我跟郭老在這一點上不那么對。你那個《十批判書》崇儒反法,在這一點上我也不那么贊成?!?/p>
《封建論》是柳宗元的政論文章,系統(tǒng)闡述了“封建制”和“郡縣制”的利弊,肯定法家的進步性和秦始皇推行郡縣制的作用,表現(xiàn)出揚法抑儒的思想傾向。毛澤東讀后,產(chǎn)生共鳴。
毛澤東與郭沫若的觀點分歧,最終以詩詞的形式進行了呈現(xiàn)。1973年8月5日,毛澤東作詩《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yè)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xué)名高實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p>
這首詩以詩詠史,評說儒法,規(guī)勸郭沫若要多讀柳宗元的《封建論》,不要再從柳宗元那里倒退到頌揚文王時代分封制的儒家立場上去。該詩為焚書坑儒事件翻案,頌揚秦始皇的功業(yè),而“孔學(xué)名高實秕糠”的說法顯然欠妥,帶有特殊年代的鮮明烙印。但這畢竟是友人之間在探討學(xué)術(shù)問題,毛澤東直陳己見,同時又措辭婉轉(zhuǎn)有度,“勸君”,語氣和緩;“要商量”,更不以勢壓人,給后人啟示良多。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與世長辭。郭沫若痛失多年唱和的詩友,曾悲情賦詩多首,其中一首寫道:“偉哉領(lǐng)袖萬民親,改地?fù)Q天絕等倫。三座大山齊掃地,五星紅旗高入云。反抗霸修防復(fù)辟,發(fā)揚馬列育新人。旰食霄衣躬盡瘁,英雄兒女淚盈巾?!?978年6月12日,一代文豪郭沫若逝世。兩顆詩壇巨星相繼隕落,但他們的光輝詩篇卻魅力永存。
(作者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xué)院教授、副院長,一級巡視員)
責(zé)任編輯/黃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