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浩
對于“等等黨”來說,2023年是令人狂喜的一年,不僅是直屏崛起,塑料支架取消,而且在第二代驍龍7+發(fā)布后,它與第一代驍龍8+大體相當(dāng)?shù)囊?guī)格,讓高通旗艦和中高端平臺之間的界限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模糊,如此接近。
加上部分搭載第二代驍龍8的手機時不時有優(yōu)惠活動,這就意味著,消費者用一個實惠的價格就能買到擁有旗艦性能的手機,即便是預(yù)算不夠,也能買到體驗與旗艦媲美的手機。
例如以第二代驍龍7+的性能,除非廠商不認(rèn)真優(yōu)化,否則搭載這個平臺的手機是不會出現(xiàn)卡頓的,在日常使用和運行《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這樣的游戲時,體驗與第一代驍龍8+,甚至是第二代驍龍8手機相當(dāng)。
因為第二代驍龍7+的CPU架構(gòu)與第一代驍龍8+相同,即CPU為1+3+4,X2+A710+A510,GPU為Adreno725,但本質(zhì)和第一代驍龍8+使用的Adreno730是一致的,只是被限制了頻率,但在同頻狀態(tài)下,它的性能和第一代驍龍8+是一樣的。
高通將兩者的頻率限制在一個很合適的點上,第二代驍龍7+CPU為2.91GHz+2.49GHz+1.8GHz,第一代驍龍8+分別為3.2GHz+2.8GHz+2GHz,GPU頻率從900限制到580MHz。既能保證有接近驍龍8系的性能,也不至于影響到后者的旗艦定位。
如果不是機身設(shè)計、做工、影像等外圍因素提醒,很難看出它與第一代驍龍8+、第二代驍龍8手機之間的區(qū)別。
第二代驍龍8的性能無疑是三者中最強的,同時也是最貴的,但目前也有部分手機能降到3000元左右。而第一代驍龍8+絕對性能強于第二代驍龍7+,但在實際測試中,兩者性能差距就沒這么大了。
同樣運行《原神》,最高畫質(zhì)+60幀模式,RedmiK60(3.0GHz第一代驍龍8+)平均幀數(shù)達到59.5幀,幀數(shù)曲線穩(wěn)定,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幀數(shù)波動,平均功耗6.1W。
RedmiNote12Turbo平均幀數(shù)58.5幀,平均功耗僅5.1W,這樣的低功耗對于更加重視實用性的中端機可太重要了,手機可以有更長的續(xù)航。出色的能效表現(xiàn),持續(xù)穩(wěn)定的性能輸出,對于中端手機都是很重要的特性。
除了《原神》,兩者在《王者榮耀》中的表現(xiàn)同樣不分伯仲,都能達到115幀左右。相當(dāng)于,這兩個平臺在很多情況下,實際體驗是差不多的,落到實際產(chǎn)品上,兩者價格就有一些小差距。
目前,RedmiNote12Turbo售價1999元起,RedmiK60售價為2499元起。500元的差價體現(xiàn)在后者有更強的周邊的配置,最直觀的就是K60搭載一塊清晰度更高的2K屏幕,還有5500mAh大電池,30W無線充電等,以及兩者在外觀設(shè)計、用料上的差距。
這時候問題來了,當(dāng)處理器帶來的性能體驗在日常使用中拉不開差距時,該怎么選?是加500元上配置更完善的RedmiK60,還是只保留核心體驗,省500元選擇售價更實惠的RedmiNote12Turbo?
這兩部手機都屬于性價比很高的手機,盡管RedmiK60貴了500元,但它也給了相對應(yīng)的提升,特別是這塊2K屏,這種屏幕清晰度的提升是非常直觀的。
就我個人而言,很樂意加500元用上定位更高的K系列,但對于一些消費者來說,2K和1080P屏幕的差別感知不強,無線充電用不到,還要額外購買無線充電器,這反而脫離“買一部性價比手機”的初衷。這種情況下,RedmiNote12Turbo反而成了更為合適的選擇。
除了RedmiNote12Turbo,另外一款搭載第二代驍龍7+的手機——真我GTNeo5SE情況類似,這部手機在最高畫質(zhì)《原神》測試中,平均幀率做到了57.4fps。
值得注意的是,RedmiNote12Turbo和真我GTNeo5SE都提供了1TB版本,售價2599元,都是目前最便宜的1TB手機。
換句話說,當(dāng)性能帶來的收益差不多時,屏幕、影像、電池容量、做工、內(nèi)存容量這些外圍因素就成了選購的決定因素。第一代驍龍8+本身定位高于第二代驍龍7+,因此當(dāng)前第一代驍龍8+手機的外圍配置會明顯好出許多。
一加Ace2,是今年熱度很高的一款手機,一方面它搭載一顆3.2GHz版的第一代驍龍8+,《原神》游戲內(nèi)分辨率1782×797,畫質(zhì)810P,渲染出相比安卓主流的720P更為清晰的畫質(zhì),這一點在游戲中渲染大場景時會有明顯的體現(xiàn)。
另外,一加Ace2的《原神》啟動速度也比其他手機快出很多,從打開游戲,加載直到游戲畫面出現(xiàn),耗時僅16秒。
除此之外,一加Ace2正面還搭載了一塊6.74英寸的1.5KOLED曲面屏,分辨率2772×1240,10.7億色,通過HDR10/10+認(rèn)證,120Hz多擋自適應(yīng)刷新率,觸控采樣率提升到720Hz,低亮度下支持高頻PWM調(diào)光。
該機后置200萬像素微距鏡頭、8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主攝是一加11同款的5000萬像素IMX890CMOS,參數(shù)規(guī)格完全一致。
一加Ace2按照官方售價2799元起,12GB+256GB起步,在RedmiK60的起售價基礎(chǔ)上加300元,就能買到一部配置全方位提升的驍龍移動平臺手機。那么以這樣的產(chǎn)品力,加預(yù)算去升級,我認(rèn)為是非常合適的。
但當(dāng)你以為,這已經(jīng)足夠卷時,部分采用第二代驍龍8的手機已經(jīng)把價格定在3000元以下了。
作為較早使用第二代驍龍8的旗艦,努比亞Z50首發(fā)價2999元起,8GB+128GB起跳,一時間成為價格最實惠的第二代驍龍8。后來,努比亞宣布全系降價300元,起步價2699元,12GB+256GB/512GB這樣的高配版本分別降到了3399元和3699元。在部分電商平臺,12GB+256GB版本已經(jīng)降到了3000元左右。
注意,努比亞Z50作為旗艦,不僅具備更好的影像素質(zhì),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提升點——通信。得益于第二代驍龍8移動平臺,努比亞Z50支持5G+5G/4G雙卡雙通,當(dāng)你在通話時,還能用另外一張卡進行5G上網(wǎng),同時還有更多的頻段支持。
對一部手機,頻段支持是越多越好,不僅有更廣泛的5G支持,而且當(dāng)你身在國外時,不用擔(dān)心因不支持當(dāng)?shù)?G頻段而無法使用5G網(wǎng)絡(luò)。今天的第二代驍龍8手機,例如Xiaomi13Pro、OPPOFindX6Pro、vivoX90Pro+等,都會選擇支持盡可能多的頻段,這也是中端手機無法比肩旗艦機的地方。
另外,旗艦機作為品牌的“門面產(chǎn)品”,不僅是影像、通信,還有屏幕、做工、系統(tǒng),都必須是行業(yè)的頂尖水準(zhǔn),更不用說新技術(shù)和第二代驍龍8帶來的各方面加成,這些都是旗艦機的魅力。
第二代驍龍7+手機售價鎖定在1999元起,第一代驍龍8+手機起售價在2499元,第二代驍龍8手機甚至來到2699元,大部分也在3500元左右,三個不同定位的驍龍平臺的價格差從未如此接近。
那么這三個平臺該怎么選?我認(rèn)為就看價格和外圍配置。
像第二代驍龍7+和第一代驍龍8+,當(dāng)實際體驗差距不大時,就看后者的價格和周邊配置能不能打動你。至于第二代驍龍8,在預(yù)算允許的前提下,能上就上,作為驍龍目前最強的移動平臺,無論是性能,還是對其他維度的支持都要強于另外兩個,面對同定位的其他移動平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