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勇
在驗光領域工作近60年,筆者發(fā)現(xiàn),從海外或中國港澳臺回來的人所配戴的眼鏡有很多不合格,不是過矯就是散光軸位有偏差。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驗光師沒有采用檢影驗光的方法,更沒有經過還原檢影的科學流程,而是直接根據電腦驗光度數(shù)給予配鏡。
還原檢影指的是一種在屈光度數(shù)檢查出來后加上+2.00D或減去-2.00D的測量調節(jié)方法,一般采用50cm工作距離進行二次檢影。在還原檢影的過程中,直到各方向無影動即能得到正確的屈光度數(shù),如果是順動,說明度數(shù)過矯;如果是逆動,說明度數(shù)欠矯。在現(xiàn)代驗光技術中,檢影驗光非常重要,而還原檢影則對患者的視力矯正以及治療尤為關鍵。
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經驗,歸納了以下檢影驗光的原理、使用技巧以及注意事項,以期為視光從業(yè)者提供參考與啟發(fā),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診療服務。
根據瞳孔區(qū)影動情況找到被檢者的遠點,從而計算出其屈光度數(shù)。
a. 可以立刻診斷屈光性質;
b. 檢影時無需詢問患者就能得到較為準確的屈光度數(shù);
c. 節(jié)省試鏡時間;
d. 所用的器械簡單、方便、便宜;
e. 兒童、聾啞人、弱視、無晶狀體、不認字的被檢人群最適用于此種方法。
被檢眼與檢查者的工作距離一般為100cm或50cm,將中和度數(shù)與造成人工近視的屈光度相加所得到的代數(shù)和(工作距離為100cm,屈光度為-1.00D;工作距離為50cm,屈光度為-2.00D),即為被檢眼相對準確的屈光度數(shù)。由于每位檢查者的手臂長為55cm~65cm,因此采用100cm工作距離進行檢影驗光時,檢查者必定要起身前后移動,在此過程中加減鏡片等操作很不方便,所以采用50cm工作距離進行檢影驗光比較合適。
檢影驗光時,一定要準確檢查出被檢眼黃斑部的屈光度。對于散瞳患者,應讓被檢眼注視檢影鏡進行檢查;而對于小瞳檢影驗光患者,為了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到黃斑部引起瞳孔縮小,妨礙驗光順利進行,正確的做法是讓患者注視檢查者的左眼(檢查者用右眼檢影),此時檢查出的黃斑部度數(shù)才是被檢眼真正的屈光度。
需要強調的是,不管采用100cm還是50cm的工作距離,檢查者都必須記住以下3個要點:視網膜映光運動方向、視網膜映光運動率、視網膜映光運動形式。
在50cm工作距離進行檢影驗光,正視眼、遠視眼或低于-2.00D的近視眼。
a. 順動,加+2.00D球鏡即中和,中和度數(shù)加上-2.00D代數(shù)和等于0,為正視眼。
b. 順動,加+3.00D球鏡即中和,中和度數(shù)加上-2.00D代數(shù)和等于+1.00D,為遠視眼。
c. 順動,加+1.00D球鏡即中和,中和度數(shù)加上-2.00D代數(shù)和等于-1.00D,為低于-2.00D的近視眼。
在50cm工作距離進行檢影驗光,高于-2.00D的近視眼。如逆動加-0.75D球鏡即中和,中和度數(shù)加上+2.75D代數(shù)和,為高于-2.00D的近視眼。
在不加任何鏡片的情況下,無順動或逆動,保持中和,即為不動,也恰好是-2.00D的近視眼。如中和度數(shù)為0,加上-2.00D代數(shù)和,為-2.00D的近視眼。
視網膜映光運動越慢,屈光度越高;視網膜映光運動越快,屈光度越低。
a. 視網膜映光大而圓的多數(shù)是正視眼、遠視眼,或者是單純度數(shù)較低的近視眼。
b. 只要在兩條互相垂直的子午線上映光運動率不一樣,就說明有散光存在,如圖1~2所示。
圖1
圖2
我國采用儀器驗光配鏡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國內眼科專家和驗光師在接受西方科學理論和新興儀器的基礎上,也摸索出了自身的一套客觀驗光方法,其中包括檢影驗光技術。
上世紀60年代初,筆者開始接觸檢影驗光的理論并付諸實踐。當時采用的是一塊中間帶有小圓孔的平面反光鏡,借助電燈的光線反射到被檢眼,觀察其影動狀況,從而判斷檢查眼睛的性質和光度,如圖3所示。雖然以前的驗光設備落后、簡陋,但檢影驗光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驗光過程中一律采用1%濃度的阿托品散瞳,檢影時影動非常清楚,極易找到中和點,對初學者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圖3
從業(yè)生涯中,筆者一直堅持使用檢影驗光,因其操作簡易、結果可靠,只需根據影動性質就能得到相當準確的屈光度,幾秒鐘內即可完成整個檢影驗光過程,能為被檢者帶來舒適的驗光體驗。盡管驗光儀器設備不斷更新迭代,但視光學領域的檢影驗光仍是無法替代的傳統(tǒng)技術。筆者認為,作為眼視光從業(yè)者,在接受先進驗光方法的同時,也要不斷加強檢影的操作水平,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診療服務。
作者單位:廣西醫(yī)科大學眼科中心
廣西醫(yī)大晶亮眼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