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壽波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農(nóng),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歷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鑒論》《宋論》等書。
王夫之自幼跟隨自己的父兄讀書,青年時期王夫之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年隱居于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遺民,學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
美文賞讀
湘西草堂
聶鑫森
清明節(jié)后,文友相邀,去謁訪王夫之的故居湘西草堂。雖車馳高速公路,但自株洲出發(fā),達衡陽縣,再經(jīng)曲蘭鎮(zhèn),抵湘西村,需三個多小時。滯云低垂,時而細雨綿綿,時而大雨瀟瀟,春寒料峭。
王夫之系明末清初人,生于1619年仲秋。王家是衡陽世代書香門第,其父為其取名“夫之”,“夫”乃學者、先生、大丈夫之謂也。他四歲即開始讀書,七歲時已讀完《十三經(jīng)》,十四歲中秀才,二十歲入長沙岳麓書院深造,四年后與其長兄王介之參加鄉(xiāng)試而同時榜上有名。王夫之欲參加會試時,明末江山搖搖欲墜,戰(zhàn)火硝煙彌漫,清軍長驅(qū)直入。他曾奔走呼號,投入反清復明的斗爭多年,最終三十九歲的他悵然回到家鄉(xiāng)。不仕清,不媚清,持節(jié)堅韌,將滿腔的悲憤與希冀,化入他筆耕不輟的生涯中,著述達八百余萬字,成為一位著名的愛國主義者、思想啟蒙者、哲學家、學問家、文學家、詩人。正如晚清名臣陶澍撰聯(lián)對他的稱頌:“天下士非一鄉(xiāng)之士;人倫師亦百世之師?!?/p>
王夫之是古今知識分子的楷模!
到達湘西村后,我們下車沿芳草萋萋的小徑,步行前往湘西草堂。此地南有雷北嶺,北有牛形山,山與山之間是田疇、菜地,僻靜而秀雅。王夫之先是筑巢于石船山下,故人稱“船山先生”;到五十多歲時,方遷至此置茅草屋三間,一直到七十四歲離開人世。
當我們拾級而上至一土坪,眼前凸立出一棟磚瓦農(nóng)舍,兩旁簇擁著茂林、修竹和古藤。草堂仍是并排三間,格局窄小,中為堂屋,左為住宅,右為書房,是王夫之逝世后,由他的兒子依照原樣翻修的。
正門前方,王夫之當年所植的兩株柏樹猶在,蒼勁傲立,大氣凜然。按湖南鄉(xiāng)間慣例,屋前不栽柏,屋后不插柳,但王夫之則反其道而行之,可見其不肯與流俗為伍的品格。
門匾是數(shù)年前趙樸初所題。門聯(lián)為王夫之所撰,由后人重書:“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彪[含他決不為清朝效力,依舊眷戀明朝的意旨。入草堂,一一細看王夫之的手跡、著作、日用器物,凝聚著三百余年的風雨滄桑,但光彩依舊。那一具七弦琴似乎傳導出“靜聽松風寒”的遺韻,在王夫之紙筆常賴學生捐贈的艱難歲月里,夜深人靜,“彈琴復長嘯”,何其高潔與儒雅。還有那雙木屐、那把雨傘,王夫之無論晴、雨,只要出門,必登屐撐傘,以示他“不踩清朝土,不頂清朝天”的浩然正氣。同行的李拯平是一位敏捷的詩人,隨即悄聲口占一首七絕:“木屐雨傘伴君行,不共清天究可憐。八百萬言勤著述,草堂寒夜就孤燈?!?/p>
在草堂右側(cè)的山坡上,有王夫之當年手植的古藤,如今根部若水桶粗,藤莖騰空盤繞于樹木之間,如虬龍疾走,人稱“藤龍”。在離草堂土坪不遠的小路邊,有一株古楓,根部突出地面,狀如駿馬,故名“楓馬”,王夫之常于晨夕,坐于“馬”上讀書、思考。撫“藤龍”,倚“楓馬”,想先賢風范,讓我們添卻幾多豪情壯志!
歸家后,急雨叩窗,挑燈重讀二十多年前所置的《王船山詩文集》,不覺夜深人靜。他的《菩薩蠻·述懷》,道家國之痛、節(jié)操之堅,令人心潮起伏。“萬心拋付孤心冷,鏡花開放原無影。只有一絲牽,齊州萬點煙。蒼煙飛不起,花落隨流水。石爛海還枯,孤心一點孤?!?/p>
真正的思想家,只有天荒地老的孤獨和寂寞。
(摘自《湘潭日報》)
作品鑒賞
更漏子·本意
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
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
【賞析】
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懷。詞中寫長夜不能入睡,為更漏聲所惱。眼看著“斜月橫,疏星炯”,感到“秋宵真永”。輾轉(zhuǎn)反側(cè)之狀,溢于言表。末三句感懷家國身世,更覺情意深摯,含蘊不盡。
葉恭綽《廣篋中詞》評王夫之詞說:“船山詞言皆有物,與并時批風抹露者迥殊,知此言可以言詞旨?!边@闋小令寫長夜秋聲,聽在耳中,擊入心頭,“天下事”三字使“點點深”力重千鈞。結(jié)三句平直中有郁勃氣,清麗纏綿之境中頓覺蕭然,清勁見骨。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作者秋宵長夜難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憂國憂民的情懷。
軼事典故
忠心不改
王夫之為了事業(yè)和理想,從來不為利祿所誘,不受權(quán)勢所壓,縱使歷盡千辛萬苦,也矢志不渝。明朝滅亡后,他在家鄉(xiāng)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后,隱居石船山,從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體不好,生活又貧困,寫作時連紙筆都要靠朋友周濟。每日著述,以至腕不勝硯,指不勝筆。在71歲時,清廷官員來拜訪這位大學者,想贈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雖在病中,但認為自己是明朝遺臣,拒不接見清廷官員,也不接受禮物,并寫了一副對聯(lián)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這副對聯(lián)表現(xiàn)了自己的晚節(jié)。
成語故事
井然有序? 【解釋】 有條理,有次序,整齊不亂。
【出處】 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以制產(chǎn)、重農(nóng)、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畫地成牢? 【解釋】 比喻只許在限定的范圍內(nèi)活動。
【出處】 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二:“詩之有皎然、虞伯生,經(jīng)義之有茅鹿門、湯賓尹、袁了凡,皆畫地成牢以陷人者,有死法也?!?/p>
膏粱紈绔? 【解釋】 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出處】 王夫之《讀通鑒論·晉懷帝》:“晉武分諸王使典兵,晉不競矣。彼皆膏粱紈绔之子也?!?/p>
目空天下? 【解釋】 比喻目中無人、狂妄或自負之甚。
【出處】 王夫之《讀通鑒論·隋煬帝》:“則億而中,為而成,心無顧恤而目空天下。”
百喙如一? 【解釋】 猶言眾口一辭。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一致。
【出處】 王夫之《孝烈傳》:“唯習聞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p>
晨秦暮楚? 【解釋】 猶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復無常。
【出處】 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孟子·公丑下二》:“乃游士之失守者,唯恐不得為臣而蚤定臣禮,于是晨秦暮楚,無國而不為臣,無君而非其君?!?/p>
本期讀2版參考答案
1. A (B.強加因果,根據(jù)文意,“所以”前后分句不是因果關(guān)系。C.曲解文意,材料二中說“熟悉社會已遭遇強烈沖擊,但在日益變動的社會結(jié)構(gòu)中仍有影響”。D.曲解概念,似是而非。根據(jù)材料三,“‘熟悉的社會是對鄉(xiāng)村社會的地方性與整體性結(jié)構(gòu)特征的一種概括,而非指微觀的、個別的人際關(guān)系或社會網(wǎng)絡(luò)狀況”。)
2. B (無中生有,“這種信用遠勝于法理社會中的一紙契約”于文無據(jù)。)
3.C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一般喻指報恩父母,材料一無此觀點。)
4.開篇提出觀點,開門見山,旗幟鮮明;采用層進式的論證結(jié)構(gòu),層層深入,邏輯性強;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例證法、引證法、對比法等;論證語言通俗自然,深入淺出。
5.增加社區(qū)間往來,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會圈子;重視契約,增強法理意識;突破狹隘思想,追求普遍真理(或“普遍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