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
21世紀英語學習已經與當今的時代特征、我國的基本國策,與新世紀的中國公民素質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部分學生存在著寫作能力偏弱、審題不清、詞匯貧乏、句式單一、中式英語、篇章結構雜亂等問題,最終導致寫作失分嚴重。
根據高中生認知能力發(fā)展的特點和學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高中英語課程強調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面對課程改革浪潮,英語教學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方法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
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寫作是語言輸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輸入和輸出是語言習得中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方面。學習者在輸入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內化相應的語言結構才能完成習得的全過程。學生寫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模仿的過程。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技巧,達到讀與寫兩者的相互結合。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讓學生理解閱讀材料大意外,還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該篇文章的寫作特點,為他們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引導學生欣賞教材的篇章結構、名言佳句及詞語運用,點出相關文體的寫作特點。
讀寫結合是在信息加工理論指導下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把閱讀和寫作教學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強調信息的輸入,又強調對輸入信息的選擇、組織、儲存和運用。它不僅強化了學生對閱讀的理解及對語言知識的積累,還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在寫作中運用語言的機會,是閱讀教學的有效延伸。
但高中英語讀寫課容量大,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既要完成閱讀任務又要完成寫作,勢必顧此失彼。因此,教師在上讀寫課的時候主要關注閱讀及為學生提供寫作指導。寫作的定稿和修改可在課后進行。
寫作是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體現,英語寫作一直是教與學的難點。高中生要想提高他們的英語寫作能力,就得多接觸英語教材,特別是加強對閱讀篇章中詞匯、句式的使用及對篇章結構的分析,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然后教師再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置符合語篇體裁的寫作情境,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情境,在仿寫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