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田
“炎炎夏日,童子抵樹根而眠,莊周坦胸仰臥石塌,如聞鼾聲,其上一對蝴蝶翩然而樂”,這是元代劉貫道所作的著名的《莊周夢蝶圖》中描述的《莊子齊物論》中記載的一個小故事。在夢中莊子變成了一只蝴蝶翩翩飛翔,自由自在,一夢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莊子,于是迷惑了,到底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這就是世人耳熟能詳?shù)那f周夢蝶的故事。后借指奇妙的夢境,或以此比喻人生變幻無常。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道家學派代表人,著有《莊子》一書,曾在家鄉(xiāng)做過漆園吏,不久即歸隱。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真正發(fā)揮出了老子的思想,與老子并稱“老莊”。
生活在戰(zhàn)國末期的莊子,深深體會到了社會的動蕩和個人在現(xiàn)實面前的無能為力。在他看來,世俗的見解如儒家、墨家所宣揚的學說,都只是相對的是非,相對的是非不能作為絕對判斷的標準。道是變幻不定的,分什么彼此,分什么是非?不如混混沌沌,一切聽其自然。這是一種與世無爭的消極思想,逃避現(xiàn)實,以追求個人精神自由。他主張?zhí)烊撕弦?,以“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為最高精神境界。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則講究無用之用,安時處順,隨波逐流,才能保全自己,體現(xiàn)了一個學者在亂世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