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林
老友阿良開影樓賺了些錢,幾年前開始收藏老物件。隨著藏品漸漸增多,一百多平方米的住宅放不下了,阿良就到離城二十余公里的深山小村租了座百年老宅作“展館”。
小村地處天目山余脈,每天只有早晚兩班來回縣城的中巴車。老宅建于清朝光緒年間,上下二層,200多平方米;兩側(cè)有高聳十來米的風(fēng)火墻,四周有厚實的三合土圍墻,在百來戶人家的小山村中鶴立雞群,頗為醒目。
130多年前,小村有人販運茶葉到上海與洋人交易,發(fā)跡后在老家造了這座宅子。隨后百年,其幾代后人皆定居上海,老宅卻屢經(jīng)浮沉:解放前做過村公所,解放后一度成為大隊部。近四十年來,青壯年皆去城里謀生,村中僅留老幼百余人。老宅年久失修。
阿良向村里租用此宅20年,租金不高,但阿良歷時一年修舊如舊整修老宅,耗費資金已達租金數(shù)倍。阿良租用老宅之舉,與小村實為雙贏:村里獲得租金、可為村民增加部分福利,還使老宅得到妥善保護,老宅訪客更為鄉(xiāng)村振興帶來人氣;阿良的藏品得以有良好的保護空間,老宅亦成為他放松心靈、回歸自然的休憩處所。
前些時阿良邀請回鄉(xiāng)探親的電影導(dǎo)演阿年至此做客,我有幸做陪。走進老宅,四面墻壁上掛著幾十幅主人拍攝的黑白照片,大多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dāng)?shù)孛癖妱谧骱蜕畹膱鼍?。阿良說,此處已有各類藏品逾千件,大的如排澇和抗旱的水車、篩選稻谷的風(fēng)車等農(nóng)具……更多的是如今已不多見的上世紀中葉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紅燈牌電子管收音機、三五牌臺鐘、鳳凰牌自行車、華生牌臺扇、蝴蝶牌縫紉機和12英寸西湖牌黑白電視機等。最驚艷的是一架以鑄鐵作基座、黃銅裝飾,據(jù)稱已達百歲“高齡”的傳統(tǒng)理發(fā)椅。
那幾架35毫米和16毫米電影放映機、十多部老電影膠片引起阿年導(dǎo)演強烈興趣,他特別感謝四位退休多年的老放映員,幾十年為傳播電影藝術(shù)所作的努力。懷舊心切的老放映員們,當(dāng)晚還為小村居民放映了老電影《洪湖赤衛(wèi)隊》。